安塞腰鼓优质公开课教案获奖

合集下载

安塞腰鼓演奏一等奖教案

安塞腰鼓演奏一等奖教案

安塞腰鼓演奏一等奖教案
简介
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在安塞腰鼓演奏方面的训练,为学生准备
参加腰鼓演奏比赛,并争取获得一等奖。

通过针对不同技巧和乐曲
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水平,增强表现力和音乐感悟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和特点;
2. 研究基本的腰鼓演奏姿势和技巧;
3. 掌握一些常见的腰鼓乐曲,包括旋律和节奏;
4. 增强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5. 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安塞腰鼓的历史和特点介绍;
2. 腰鼓演奏的基本姿势和技巧训练;
3. 研究选择适合的腰鼓乐曲,包括旋律和节奏;
4. 演奏技巧的提升训练,包括击打力度、速度和连贯性的控制;
5. 协同训练,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6. 比赛准备和舞台表演技巧。

教学方法
1. 教师示范和解说;
2. 学生模仿和练;
3. 小组合作,互相检查和纠正;
4. 学生展示和互评。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腰鼓演奏技巧;
2.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悟力;
3. 学生在合作和团队中的表现;
4. 学生在比赛和舞台上的表演。

实施计划
本教案建议在课程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安塞腰鼓演奏的训练和练。

建议一周至少进行两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间为45分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可以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

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安塞腰鼓演奏的基本技巧,提高演奏水平,并为腰鼓演奏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培养学生
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整体的表演质量。

安塞腰鼓教案一等奖

安塞腰鼓教案一等奖

安塞腰鼓教案一等奖教案标题:《安塞腰鼓教案一等奖》一、教案背景: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开展安塞腰鼓教学活动,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学习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演奏技巧、节奏感等。

2. 学会演奏基本的安塞腰鼓曲目,能够配合其他乐器合奏。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安塞腰鼓的演奏技巧和基本曲目的学习。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合奏时能够准确地与其他乐器协调配合。

四、教学准备:1. 安塞腰鼓:根据学生人数准备足够数量的安塞腰鼓。

2. 音乐设备:音响设备、CD或录音机等,用于播放安塞腰鼓的音频示范。

3. 乐谱和教材:准备安塞腰鼓的乐谱和相关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简要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

2. 知识传授(20分钟):a. 分组讲解: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研究该主题并进行简短的讲解,例如: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基本演奏技巧等。

b. 教师辅助: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完善,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3. 演奏学习(40分钟):a. 音频示范:播放安塞腰鼓的音频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节奏和音乐韵律。

b. 教师示范:教师现场演奏安塞腰鼓的基本曲目,并重点解析演奏要点和技巧。

c.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进行实际演奏练习,并根据教师的指导不断改进演奏技巧。

4. 合奏表演(30分钟):a. 分组合奏: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兴趣,分组进行安塞腰鼓的合奏训练。

b. 整体合奏:各小组进行整体合奏排练,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c. 表演展示: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安塞腰鼓的表演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安塞腰鼓刘成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安塞腰鼓刘成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安塞腰鼓刘成章教案引言安塞腰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源远流长。

安塞腰鼓刘成章教案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安塞腰鼓教学指导方案,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准确地掌握安塞腰鼓的技巧和表演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塞腰鼓刘成章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安塞腰鼓学习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教案背景安塞腰鼓刘成章教案是由安塞腰鼓传承人刘成章老师编写而成。

刘成章老师是安塞腰鼓的资深艺术家和教学者,在安塞腰鼓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本教案是他多年经验的总结与归纳,旨在帮助更多的学习者快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安塞腰鼓。

二、教案内容1. 安塞腰鼓的起源与发展:通过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让学习者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节拍、音符、音阶等基本概念的讲解,使学习者在学习安塞腰鼓技巧的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基本认知,提高音乐素养。

3. 基本动作练习:介绍安塞腰鼓的基本演奏动作,包括敲击、舞蹈等等,通过详细的动作分解和反复训练,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手法,打好基础。

4. 曲目学习:选取一些经典的安塞腰鼓曲目,分阶段进行教学,从简到难,通过反复练习和理解,逐渐提高学习者的技艺和能力。

5. 表演技巧训练:介绍安塞腰鼓的表演技巧,包括舞蹈姿态、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习者实现技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并且能够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现自己。

三、教学方法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练习。

通过不断的实践演练,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分级教学: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级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讨论和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 引导自主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1、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研习课文:(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引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3、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二)讲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1)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

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安塞腰鼓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安塞腰鼓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安塞腰鼓教案幼儿园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与能力。

腰鼓是中国传统的音乐乐器,通过演奏腰鼓,孩子们可以培养音乐素养、身体协调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安塞腰鼓教案在幼儿园的应用,帮助孩子们通过腰鼓表演开展全面素质教育。

一、教案背景:1.1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幼儿可以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身体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

腰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演魅力,适合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1.2 安塞腰鼓的特点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传统乐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安塞腰鼓除了可以作为表演乐器,也可以作为日常教学乐器,用于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掌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通过学习腰鼓的演奏技巧,帮助幼儿认识和感知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敏感性。

2.2 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腰鼓演奏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腰鼓演奏动作的练习,帮助幼儿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腰鼓表演一般需要多人合作完成,通过腰鼓表演的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1)基本动作练习:分别教授腰鼓的左右手演奏方法,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打击技巧。

(2)简单节奏练习:通过简单的乐谱,让幼儿学习和演奏简单的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3)合奏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通过合奏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性。

3.2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老师通过个人示范各项技巧和动作,给幼儿直观的参考和模仿。

(2)分组实践:将幼儿分组进行合奏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团队的力量。

(3)游戏化教学:结合游戏元素,增加幼儿对乐器演奏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与效果:4.1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掌握能力,以及在合奏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

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师小结: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初读课文1、陕西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让我们来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学习提示:(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字词、语句打上问号。

(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自学交流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生字词。

出示:liáng zhòu bèng高粱地骤雨蹦跳zǎo bólì酸枣树搏击战栗(1)粱搏栗(动画:将易错的部首闪红)(2)打开书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接下来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几组词,你能感觉到了什么?出示:蓬勃亢奋碰撞元气淋漓震撼烧灼威逼奇伟磅礴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这安塞腰鼓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作者也不由得在文中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3.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2)认真思考,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四、学习第一段鼓响之前1、自由读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背景一片高粱地后生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地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4、齐读第一段表演时,安塞腰鼓的到底有多精彩,下一节课一起学习。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观看短片,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那独特的氛围。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短片)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 年以上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 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

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请大家看课本注解①,课文发表于1986年,正是安塞腰鼓获得大奖的那年。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

二、分层诵读,整体感知师: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读法,如个人读、集体读,默读、诵读等。

像这样一种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老师觉得集体朗读会更好。

开头和结尾留给老师, 课文的主体部分第7 —27节请同学们集体朗读。

注意特别要读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气势:节奏要明快, 声音要洪亮。

一起来做一下准备活动:抬头,挺胸,运气,大声喊:“嗨!——嗨嗨! "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来谈一谈对安塞腰鼓的认识?请用一些词语或成语来说一说。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都是我们对安塞腰鼓的初步认识。

大家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写到了安塞腰鼓的表演?生自由回答。

师:由此可见,课文结构很清晰,首先是表演前安静的画面,其次是表演过程,最后又变回表演结束后的静。

(板书:静—动—静)课文就是这样一个结构,主体部分就是“动”的内容。

主体部分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 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生思考问题师指名回答,总结归纳。

三、深入探究,明确主题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后生们生活的黄土高原是怎样一种情况?(出示黄土高原的图片)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教学重点:从语言入手、借助不同层面的分析去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安塞腰鼓的形象、领略文章的意境。

教学设想: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

对于这样的文章,应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美,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既能了解地方文化,又能接受熏陶和感染的目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视频导入。

二、散读课文,把握基调。

1.散读激情:纵情诵读课文,点燃心中激情。

2.交流定基调:诵读后,奔流在大家血液中的、撞击在我们心灵上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怎样读才能表达这种气势和情感呢?3.追问理层次:是否一直都是这种情感?4.小结过渡。

三、寻读课文,品味语言。

1.回读标记内容,思考:为什么这些词句会给你如此强烈的震撼,这样动感十足的的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应该有怎样的特点呢?2.交流,引导分析。

3.小结过渡。

四、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寻读课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试分析其含义。

2.交流分析交流句式: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看)_____________,它让我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

五、剪辑朗读,收束全文。

1.下发朗读材料,集体诵读。

2.总结收束。

各位朋友,作为延安甚至陕北的形象大使——安塞腰鼓虽然在鼓乐的戛然而止中即将谢幕,但我相信,它那火烈刚劲的舞姿,羁伴不住的力量,激昂生命的勃发与喷涌……定会在冲击我们感官的同时给我们心头留下深刻的印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刘成章的相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可查阅《同步学习》)。

2、扫除阅读障碍(学生提出字、词、句方面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1)亢奋(kàng fèn) :极度兴奋。

(2)晦暗(huì′àn) :昏暗。

(3)羁绊(jī 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戛然而止(jiá rán′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围绕“读”来进行,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感悟,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黄土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堪称“天下第一鼓“的民俗鼓乐——安塞腰鼓。

(展示
课件2分钟腰鼓表演)
“好一个安塞腰鼓!”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欣赏完这个短片的心情和感受吗?(惊心动魄、气壮山河、气势磅礴、气冲斗牛)
(待学生回答后)在古代,安塞腰鼓既是激励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凯旋归来的欢迎曲。

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的消失了,然而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今天,它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透过陕北作家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感受鼓势
●找感觉
1、自由朗读,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

朗读指导:
1.大,大而不喊;
2.慢,慢而有情;
3.快,快而不乱;
4.稳,稳而有度。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比风采
2、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可以小组展示,可以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

三、精读课文,品味鼓韵
●知内容
3、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言。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提问:
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
个安塞腰鼓!”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

火烈的舞蹈场面美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

激越的鼓声美
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

击鼓的后生美
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变幻的舞姿美
过渡: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
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板书:劲)
●悟情感
4、出示问题:作者借安塞腰鼓歌颂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明确: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2.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

“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3.歌颂了承载生命的黄土地。

4.歌颂了黄土地上生活的人
师: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在改革开放的中华大地上响了20多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终于站立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沸腾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豪迈起来了!好一个伟大的民族!
(多媒体展示)
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厚夫
四、含英咀华探寻美点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欣赏视频,个人和小组的朗读实践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魄和力量,感受到了它的阳刚之美,美的的内容往往有美的语言支撑。

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寻美比赛,寻找本文“美的语言”。

●寻美点
问:鉴赏散文的语言可以从那些角度?(学生答)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含英咀华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
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五、拓展延伸(了解安塞腰鼓的今天)
今天,“安塞腰鼓”将已经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

全县有5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有2000多农民靠出外打腰鼓表演赚了钱,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2013年10月27日,由16人组成的安塞腰鼓队站在了美国洛杉矶奥斯卡颁奖盛典的杜比剧院舞台上,展现安塞腰鼓的魅力。

并赴日本进行表演。

目前,安塞县已申报注册“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

六、思想启迪:
过渡:这是一篇生命与力量的赞歌,是力与美的结合,舞蹈呈现出的激情和冲劲是不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一定的启迪呢?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寄语:
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
结语: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让我们唱出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歌,跳出富有激情的生命之舞,放飞梦想,张扬个性,炫出自己,活出我们“有劲”的精彩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