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站在泰山顶峰》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教学设计4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站在泰山顶峰》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泰山精神。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泰山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学生还需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攀登泰山这一活动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泰山精神;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泰山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泰山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他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泰山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泰山的美丽景色,以及将泰山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泰山的美。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体验法:通过亲身感受泰山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泰山的美景图片。
2.视频素材:泰山攀登过程的视频。
3.PPT课件:展示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内容。
4.学习资料:关于泰山的相关文章、诗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泰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泰山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泰山吗?大家对泰山有什么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详细介绍泰山。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教学设计3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站在泰山顶峰》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适合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泰山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泰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泰山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描述泰山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描述泰山的美景。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泰山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泰山的美景。
2.案例教学法:以泰山为例,分析其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美丽和自豪。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搜集和整理关于泰山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泰山的基本情况,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泰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泰山的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对泰山美景的描绘。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说课稿1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站在泰山顶峰》这篇课文,以泰山为背景,讲述了山东人民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文通过描绘泰山的美景,展现了山东人民坚韧不拔,勇于攀登的品格。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在品德和社会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山东人民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山东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山东人民坚韧不拔,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东人民的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山东人民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泰山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泰山为背景,引导学生谈论对泰山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东人民的品质。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讨论交流: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家乡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课《站在泰山顶峰》教案

第一课《站在泰山顶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泰山的壮美经管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分析:1、本课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俩个主题活动。
以登临泰山为线索,展示泰山的壮美及其灿烂的文化。
四、教学时间:4课时五、教学准备:电脑。
书籍资料报纸杂志第一课时登临泰山(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的假期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交流2、了解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含义。
学生一起讨论确定答案。
(学生理解会有不同的解释。
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二)、基本部分1、播放泰山投影旅游地图(1)学生分组游览泰山。
总体认识泰山的风格。
讨论: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你想说些什么?(2)投影有关景观图片。
认识泰山自然风景的美丽。
泰山景色壮丽无比,攀登泰山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3)师:你了解泰山吗?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后补充小结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
(4)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5)教师总结(三)、欣赏泰山播放泰山的图片或视频图片(教学的图片从四个方面准备: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存)以上资料也可让学生分组准备。
生:看完后谈感受。
(四)、活动总结1、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投影泰山旅游图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曾经的实地旅游来谈谈泰山的文化。
2、自然分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把泰山主要景点进行分类.学会如何整理资料(板书设计泰山文化调查表)(1)、认真阅读搜集的资料(2)根据研究的问题对资料进行适当取舍(3)按资料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4)、分析比较资料,找出异同,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5)、归纳出问题的结论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泰山奇石文化遗址其他寺院楼阁亭坊塔桥梁秦泰山石刻经石峪唐摩崖石刻宗教活动祭祀象形石头石敢当大汶口遗址文物繁多诗词传说3、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教材提供资料填写表格,并介绍这些代表景点、作品得出结论.更真切的了解泰山喜欢泰山敬重泰山.4、课后欣赏:泰山挑山工、雨中登泰山等文学作品。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站在泰山顶峰》

课题站在泰山顶峰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第一课站在泰山顶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活动构成:站在泰山顶峰、来到黄河岸边、寻迹孔子故里。
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课程内容:站在泰山顶峰1.登临泰山以图片展示泰山的壮美,让学生收集泰山的相关资料。
阅读古代诗人的诗作,让学生将对泰山美景的感受写到空白处。
2.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调查了解泰山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古代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等研究,了解我国的文字、书法、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
设计拓展练习,让学生收集其他名山资料,相互交流。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泰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2.让学生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了解泰山的壮美景观和文化内涵,感悟泰山美。
2.使学生初步了解其他名山。
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泰山的壮丽景观,感悟泰山美。
2.使学生初步了解泰山的文化内涵,感受其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四、教材分析:“站在泰山顶峰”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两个主题活动。
以登临泰山为主线,展示泰山的壮美及其灿烂的文化。
“登临泰山”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泰山自然景观,体验泰山的壮美。
“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主要引导学生对泰山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其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说课稿3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站在泰山顶峰》这篇课文,描绘了站在泰山顶峰的壮阔景象,表达了站在高处,心胸开阔,眼光长远的人生感悟。
教材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站在高处的人生境界。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认识到站在高处,心胸开阔,眼光长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一些深刻的道理还需要引导。
在学情分析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美,认识到站在高处,心胸开阔,眼光长远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站在高处,心胸开阔,眼光长远的人生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壮美;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课文;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站在高处的人生感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泰山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交流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会站在高处的人生感悟。
5.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的深刻道理。
6.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站在高处的人生感悟。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复习课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站在泰山顶峰》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站在泰山顶峰》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泰山的壮丽景色,了解泰山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较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泰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感受泰山的壮丽景色,体会泰山的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泰山的美丽景色。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泰山景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泰山的美景和文化底蕴。
2.PPT:用于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知识点。
3.环保实践活动材料: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泰山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对泰山的向往之情。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泰山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泰山景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第一课站在泰山山顶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泰山的壮美经管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教学分析:本课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俩个主题活动。
以登临泰山为线索,展示泰山的壮美及其灿烂的文化。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电脑。
书籍资料报纸杂志第一课时学生了解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含义。
对一水的理解会有不同的解释。
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知道此句来历最。
一山一水一圣人多山多水多才子先学习泰山投影旅游地图学生分组游览泰山。
总体认识泰山的风认识泰山的多样的自然景观。
旭日东升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晚霞夕照当雨过天晴,天高气爽,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
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灿的亮边,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
“谁持彩笔染长空,几处深黄几处红。
”“清泉泻万仞,落日御千峰。
”泰山佛光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
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
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11
挑山工 盘山辛苦
编辑课件
12
泰山摩崖石刻
想一想,大家在哪
里见过?
编辑课件
13
谢谢观赏!
编辑课件
14
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
美,尽在攀登中!
编辑课件
6
玉皇顶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 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位于玉 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玉皇顶海 拔1524米,突起于群峰之上,巍峨挺拔, 以“雄”著称。
登顶眺望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 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9
旭日东升
编辑课件 晚霞夕照
10
泰山的历史文化
泰山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巧 妙融合的典型山地风景名胜区,相传远古 时即有72位君主来到泰山巡狩祭祠,自秦 以降,先后有12位皇帝前来封禅朝拜,泰 山殿宇众多,如岱庙、碧霞祠、普照寺等。 泰山碑刻林立,历代刻石2500余处,堪称 中国书法第一山!
7
编辑课件
8
泰山四大名景之云海玉盘
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 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 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 控制在海拔 1500米左右的高度 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 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 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 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 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 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 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 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 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 下飞腾,倒海翻江。
东岳泰 山
编辑课件
1
泰山迎客松
编辑课件
2
泰山,我国的五岳之 首,有“天下第一山”之 美誉,中国最美的、令人 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 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 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 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自然 文化双重遗产名录。
泰山是由古老的片麻岩、 花岗岩闪长岩构成的断块 山。
编辑课件
3
游览路线图
沿途经过: 红门→斗母 宫→中天门 →十八盘→ 南天门→天 街→玉皇顶
编辑课件
4
直从泰 上红山 岱门中 顶开路 。始的
登 山 级起 石点 阶,
6600
编辑课件
5
十八盘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540余
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