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课堂PPT)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共6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共6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作连词 二、表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①敏而好学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连词 三、表转折关系
(译为“但是”;表转折时,前后一般会出现否定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作连词 四、表承接关系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
①扁鹊见蔡桓而旋走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介词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作“把”。

eg: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介词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eg: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
④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译作“按照”或不译。
eg:以貌取人 余船以次俱进。
介词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 译作“在”“从”。
eg: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连词
“以”作为连词时,除“转折”外, 其他的作用与“而”作连词时相同。
回顾一下,“而”作连词时表示的逻辑关系
而作连词意思多, 五六七八真不少。 并列递进和转折, 承接因果和目的。 假设修饰别忘记, 偶尔通假译作你。
eg:险以远,则至者少。
樊哙侧其盾以撞。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木欣欣以向荣
“修饰”实则为状语, 与“承接”的区别:看两个动作是否先后发生。
记忆口诀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和“从”。 用作连词如同“而”, 除了“转折”余照搬。

中考第一轮复习_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_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八)文言虚词“然”
1、 “然”主要用作形容词词尾,是“… …的样子”的意思,同 其他词素组成形容词。如: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杂然相许。
2、可以作指示代词,译成“这样、那样”。如: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 河东凶亦然。 3、作动词,可以译成“是的、对的、认为… …是对的”。如: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1.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的意思) 2.然得腊之以为饵 (介词,“把”的意思)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连词,“而”的意思) 4.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根据” 的意思)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5.以塞忠谏之路 (连词,“以致”)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作连词,“因为” 的意思) 7.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介词,拿) 8.所以动心忍性 (介词,“用”的意思) 9.夫不能以游堕(huī)事 (因为)
(二)、文言虚词“其”
1、作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她”或“他们、它们、她们”“他 他们的”。
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作指示代词。可以译成“这、这些、那、那些”或“其中、其 中的”。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那)
3、作副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译为“恐怕、 大概、难道、可要”等。
2、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如: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3.作动词,相当于“到、往… …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5.表示语气停顿或音节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或作助词,无实义。 如:公将鼓之。 顷之。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
❖ 例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手段或 凭借。)
❖ 1 .介词
9、为wèi
❖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1.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其qí
❖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 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③:此皆言其可 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左传》 ❖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
国志·诸葛亮传》 ❖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
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二)用作疑问副词。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总复习ppt课件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总复习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2
实战练习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然读书者富贵人有几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5、谓为信然
6、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7、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6、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胡不已乎 精选ppt课件
33
1、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 2、然,诚有百姓者。 3、吴广以为然 4、植然其言及圣门,,门吏阻住 5、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 6、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7、杂然相许 8、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精选ppt课件
1
教学目标
了解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 正确理解初中常见文言虚词
的意思和用法
精选ppt课件
2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
之、于、也、而、焉、乎、 其、然、虽、为、以、且、 则、乃、夫、故、何、或、 既、哉、已、矣、若、所、 者
精选ppt课件
3

1、往,到......去。 2、他,她,它(们)。 3、我 4、这,此。 5、的。 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8、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凑足音节,无实义。 10、向。
精选ppt课件
41

1、虽然, 2、即使,纵然 3、固定用法“虽然”:即使这样
实战练习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6、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精选ppt课件
40

1、才 2、竟然 3、你的,
你们的 4、是 5、就 6、于是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
2023/12/26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 表转折
(1)先天下之忧而忧( 表修饰 ) (2)溪深而鱼肥( 表并列 ) (3)温故而知新( 表顺接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 ) (5)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6)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 (7)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8)委而去之( 表顺接 ) (9)得之心而寓之酒( 表并列 ) (10) 2023/12/26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 )
•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 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 C.方虚骄而恃气 今齐地方千里
• D.素湍绿潭
吴玠素服飞
2023/12/26
中考例题分析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 “用、拿、把、按照”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人多以书假余(把) 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2023/12/26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可以一战(凭、靠) ②以君之力(凭、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 为“因为”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2023/12/26
三、用作动词
• 动词(主语+之+宾语) 可译为:去、往。
例: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去,往 ) ②当之郡( 去,往 )
2023/12/26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 “的”;作动词“去、往”;作助词 可不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义,取消独立 性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共23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共23张PPT)

动词,认为 因为
4.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5.徐以勺酌油沥之。《论语·子张》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6.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连词,因为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介词,凭借,依靠
8.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诫子书》
连词,表目的,来
焉 (一)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
二、连词 1.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
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如:①陛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三、动词
“以”“以为”“以……为……”:“认为”“用……作……”“把…… 当作……”等。
初中文言文 常见虚词的用法
虚词: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 能意义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 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 能重叠的特点。
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 焉,也,以,于,则,者,之
1之 2而 3以 4焉 5乃 6于
7其 8为
之 (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
2.皆以美于徐公。《爱莲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曲肱而枕之。
《<论语>十二章》
(二)补足音节,组成复合词。
1、词尾“而”与时间副词组合成“已而”、“俄而”、 “既而”等词,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过了 一会儿”等。 如: 俄而雪骤。《咏雪》 2、“而”与“已”组合,用于句末,相当于语气词“耳”, 可译作“罢了”

初三文言文虚词复习 -PPT课件

初三文言文虚词复习 -PPT课件

不翻译
❖ 一般用在表示处所的名词前,
可译作“去、往、到”等
h
2
词语部分专项训练 虚词
并列:一般用在词性相同且没有主次、先后关系
的词语中间
顺接 顺承:一般用来连接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的动词

修饰:一般用在偏正短语中,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转接 :用在有转折关系的词语或句子中间
h
3
词语部分专项训练 虚词
怎样确定虚词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呢?
文言文复习
词语部分
专项训练虚词hFra bibliotek1词语部分专项训练 虚词
“之”作助词: “之”作代词:
❖ 结构助词,可译作“的” ❖ 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
❖ 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不 一般指代前文出现过的对象
翻译
❖ 指示代词,用在复指结构中间,
❖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谓 可译作“这、这样”
❖ 语结之构间助,词不,翻用译于倒装句中,“之”作动词:
确定虚词的词性
根据上下文确定虚词的用法
联系上下文用合适的现代汉语
解释虚词的意义
有的虚词不用翻译
h
4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18张)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18张)


1
汝其勿悲
其:表示推测语气, 有时也可表示希望、劝告等
2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也:表示停顿,舒缓语 气 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兮:主要用在楚辞中,相当于“啊” 也是用来舒缓语气的
句末语气词 也、矣、焉、耳、乎、与(欤)、
邪(耶)、哉、夫
例句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矣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释义
表肯定语气。 “就是” 表事情完成、结 束 “了” 表示强调
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耳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表示范围“只不 过”
疑问语气词
例句
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释义
“吗、呢”
与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吗、呢” 欤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耶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吗、呢” 邪
感叹语气词
“彼”有时也是人称代词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 译:他跟他年纪差不多
三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与徐公孰美 豫州今欲何至
孰:哪一个,哪一样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何:什么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胡:什么,为什么
四不定代词
或、莫
不定代词 例句 不定代词释义

(表肯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有的人、有的 泰山,或轻于鸿毛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 有时 或没

(表否定)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 没有谁 震失色。
五特殊代词
者、所
特殊代词 例句 特殊代词释 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的人 虽欲言,无可进者 ……的事

用叶者,取叶初张足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2020/7/9
1
一、用作代词
1、用作一般代词(动词+之)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 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例: ①余悲之(他) ②悉以咨之(他们)
③蔽林间窥之(它) ④余闻之也久(这件事 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
可以译为“这”
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忠之属也(这
) 2020/7/9
2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 (定语+之+中心语) 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
例:①永州之野(助词,的) ②汉之阴(助词,的)
2、结构助词(宾语+之+动词) 提宾标志,无实义,译时应省去。
例: 宋何罪之有?(无义,提宾标志)
2020/7/9
3
3、结构助词(主语+之+谓语)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
• (1)告之于帝 ( 向 ) •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 ) • (3)起于齐( 从 ) •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 •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与 ) • (6)胡不见我于王 ( 向 ) • (7)达于汉阴 ( 到 ) • (8)万钟于我何加焉 ( 对 ) • (9)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 2•020(/7/9 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 ) 18
它,代“千里马)”
7.无案牍之劳形 (
无义,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8.何功之有 ( 无义,提宾标志 )
9.心乐之( 无义,音节助词 )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020/7/9
无义,取消独立性 )
6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主谓+而+主谓)(形+ 而+形)(动+而+动) 相当于“而且”、“ 又”、“和”或不译。
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4、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不及物 动词+之),无实义,可不译。
①但微颔之 (无义,凑音节)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无义,凑音节)
2020/7/9
4
三、用作动词
• 动词(主语+之+宾语) 可译为:去、往。
例: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去,往 ) ②当之郡( 去,往 )
③时时而间进(表修饰)
2020/7/9
8
4、表示转折关系(句子+而+句子),相 当于“然而”、“ 可是”、“却”。
例: ①而吾以捕蛇独存(表转折)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020/7/9
9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
表转折
(1)先天下之忧而忧( 表修饰 )
(2)溪深而鱼肥( 表并列 )
(3)温故而知新( 表顺接 )
16
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 在、从、到”
例: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在) 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 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
2020/7/9
17
于字可译为对、向、在、从、到、 由于;也可翻作与、同、跟;形容 词后表比较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人多以书假余(把)
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2020/7/9
11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可以一战(凭、靠) ②以君之力(凭、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 为“因为”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2020/7/9
12
二、用作连词
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语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 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D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C、面山而居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以光先帝遗德(来)
2、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3、 相当于“而”
例:计日以还(相当于“而”)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2020/7/9
13
三、动词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例: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 )
2020/7/9
14
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 作连词 ;来、以致、而 作动词:以为、认为
1、不以千里称也
(因为 )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靠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
4、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
5、卷石底以出
(“而” )
6、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如此,这样

8、以光先帝遗德
(把 )
9、以为饵 2020/7/9 10、以其境过清
( 因)为


15
用作介词
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对于)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2、相当③于胡不“见与我”于王,(也向译)为:“跟、同”
例: ①曹操比于袁绍(与)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
3、引出原因,译为“由于”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
2020/7/9
2020/7/9
5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 “的”;作动词“去、往”;作助词 可不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义,取消独立 性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代“这件事” )
3.公将鼓之( 4.辍耕之垄上 ( 5.公将驰之 (
无义,音节助词)
去,往

他们,代“齐军20/7/9
19
复习“其”
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 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 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例 : ①敏而好学(表并列)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020/7/9
7
2、表示承接关系(动词+而+动词),相 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 ①得而腊之(表顺接)
②乃记之而去(表顺接)
3、表示修饰关系(修饰语+而+动词), 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①临溪而渔(表修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 )
(5)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6)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
(7)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8)委而去之( 表顺接 )
(9)得之心而寓之酒( 表并列 )
(10) 2020/7/9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 )
10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 、拿、把、按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