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平等意识

合集下载

美国独立宣言的民主教育与公民责任培养

美国独立宣言的民主教育与公民责任培养

美国独立宣言的民主教育与公民责任培养概述美国独立宣言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它不仅承诺了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也涵盖了民主教育和公民责任培养的重要理念。

本文将探讨美国独立宣言对于民主教育和公民责任培养的影响,并阐明其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 民主教育1.1 自由与平等意识美国独立宣言强调了每个人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权利的原则,这为民主教育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独立宣言,美国人深入理解并传承了个体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

这种意识贯穿于美国教育体系中,鼓励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并提升他们对个人自由和平等价值观的认知。

1.2 共同参与政治事务美国独立宣言关注人们在政治决策中应有的参与权利。

这为民主教育提供了基石。

在美国的学校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政治活动,如模拟选举与讨论班级问题等,以培养他们在政治事务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1.3 价值观教育美国独立宣言为民主社会奠定了普世价值观的基础。

通过研究和理解独立宣言中所传达的自由、平等和正义原则,民主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并倡导这些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2. 公民责任培养2.1 行使公民权利美国独立宣言强调了人民享有追求幸福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公民责任。

这为公民责任培养提供了指导。

通过学习独立宣言,美国人明白自己享有投票权等公民权利,并应承担起履行这些权利所带来的责任。

2.2 参与社区建设美国独立宣言鼓励个人行动以促进社会进步。

因此,在美国教育系统中,公民责任培养的重要一环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和社区项目,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主动性和团队合作,同时投身于社会改变中。

2.3 尊重多元文化美国独立宣言所传达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一个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会。

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由于不同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的融合,公民责任培养更注重尊重他人的差异性,并强调互相包容与理解。

结论美国独立宣言对于民主教育和公民责任培养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美国社会与文化

美国社会与文化

美国社会与文化杂谈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美国无形的制度中包括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宽容等在内的核心价值理念。

美国人追求自由、争取平等;国家的“杂乱”,孕育的美国人的宽容性和容忍态度;个人主义强烈但注重合作;国人生活的不拘小节、说话率真等美国人的特色。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从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概况等多个方面学习了美国的社会与文化知识,对美利坚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一副波澜壮阔的美国国家成长史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美国是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汇集了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分配揉合形成的。

美利坚无形的制度中包括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宽容等在内的核心价值理念。

美国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由,为了自由而不断拼搏向上;美国社会机会均等、社会流动和经济公平方面平等主义;同时也正是这个国家的“杂乱”,才会慢慢孕育出他独有的文化,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对不同文化持容忍态度,保持着兼容并蓄的原则;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但是他们十分注重合作。

自由起源于美国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传统。

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

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指免除对肉体的约束,而且指个人有权签订契约”;有权从事任何一种普通谋生职业;有权获取有用的知识;有权结婚、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受自己良心的支配崇拜上帝,以及普遍地享有历来被认为是自由和平等地追求幸福所必不可少的那些特权。

自力更生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要真正享受自由就必须要靠自己。

机会平等美国人永远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机会;一个人在一方面犯了错误,并不剥夺他在其他方面出色的权利。

美国人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人有生存权利,只要有力气,有能力,谁都可以获得自然,谁都可以发财当富翁;在政治上,他们主张投票箱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人人有选举权;在受教育上,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提倡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公立学校人人均可上学;运动场上,美国人也有他们的标准,只要有体育才能和技术的人,都可以参加竞争;在社交场合,美国人喜欢平等待人,也喜欢被别人平等相待;在宗教方面,美国人认为人人有信仰宗教的权利,只要是新教徒,都可以与上帝相通。

浅析美国文化的特征

浅析美国文化的特征

浅析美国文化的特征作者:黄晓梦王欢欢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美国文化具有五个典型特征,即自由平等性,开放包容性,乐观积极性,物质至上主义和个人主义。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文化渊源、宗教信仰,阶级主义、种族主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多方面论述。

关键词:美国;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G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94-01一、自由平等性1.美国文化中自由及其渊源。

美国的自由思想早期主要来自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可追溯到日耳曼,古希腊——罗马和希伯来传统。

独立战争之后,北美发表体现自由与平等的《独立宣言》;在面临法西斯时美国宣布捍卫人类的四大自由——言论与表达,宗教信仰,经济和追求和平幸福生活。

①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左手紧抱《独立宣言》,是人们向往自由的象征。

2.美国文化中的平等。

美国的平等意识体现在阶级文化与种族文化的整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补中。

社会阶级影响着平等—有些人多年劳动可能也达不到有些人偶尔工作所拥有的财富程度。

种族歧视在美国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色人种受到不平等对待,社会资源的匮乏使黑人群体的大部分在贫困线挣扎,而物质财富的缺少又加剧了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形成恶性循环。

但平等正逐渐地被切实地推行。

但基于种族歧视的减轻,不同肤色的人将均匀地分布在不同阶级里,阶级文化与种族文化慢慢整合在一起。

精英文化被上层阶级少数人掌握;大众文化则是平民文化,通俗易懂。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大众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

二、开放包容性1.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美国本土文化既指美洲土著人的文化也指吸收的外来文化。

印第安人建立过三大古老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移民们带来了不同文化,它们相互融合形成了早期的“本土文化”。

外来文化在保留其特色的基础上被美国文化吸收,转变为本土文化,构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在美国生活就离不开同美国人打交道,了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对与美国人打交道有很多帮助。

自由、平等精神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

北美殖民地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从来没有在那里存在过,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许多从欧洲大陆来的移民把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带到了美洲。

新大陆的自由空气以及大自然的艰苦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

在美国,对人的自由,除法律可以明文规定加以限制,并由执法机关及其人员执行限制外,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的自由。

民主自由的环境为才能和幸运开辟了道路,因此出身对美国人不起任何作用。

美国人相信这样的格言:“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就表明他的才能实现到了什么程度”。

因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人的才能决定富裕的程度。

所以美国人一般不羡慕他人的财富,而喜欢赞美富翁的才能。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在美国不仅仅是职业哲学家的哲学,而且是美国人的哲学。

由于美国没有悠久灿烂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创造只有在北美大陆的开发过程中才能出现。

而要开发这片富庶的处女地,就必须打破一切的条条框框,服从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利坚民族形成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

他们坚信,“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

在实用主义哲学观念影响下的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哲学抽象的、概念游戏的思辩哲学,不喜欢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

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

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物质主义美国文化是物质性的,他们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怀着优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准不如他们的人。

当美国人谈论一个人的价值时,主要指物质价值,而且除开这个通常标准外,他不管什么别的标准。

由于基督新教价值观的影响,美利坚民族至今仍以赚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仍然以赚钱聚财为荣。

美国平等的英文作文

美国平等的英文作文

美国平等的英文作文Title: Equality in AmericaEquality 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American society that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nation's history and values. From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s asser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o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s fight for equal rights for all citizens,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has been central to the American identity.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milestones in the pursuit of equality in America was the passage of the 14th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in 1868. This amendment granted citizenship to 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vided equal protection under the law. It was a crucial step towards ensuring that all individuals, regardless of race, gender, or background, were treated fairly and equally in the eyes of the law.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 the quest for equality in America is an ongoing struggle. Discrimination and inequality still persist in various forms, whether it be in the workplace,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or in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The fight for equality continues today through movements such as Black Lives Matter and LGBTQ+ rights advocates, who seek to address systemic injustices and create a more equitable society for all.In conclusion, equality is a core value in America that is enshrined in the nation's founding documents and has been championed by generations of activists and leaders. Whi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here is still work to be done to ensure that all individuals are treated with dignity and respect,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 or identity. Only through continued efforts and a commitment to justice and fairness can America truly live up to its ideals of equality for all.。

美国人的道德观

美国人的道德观

美国人的道德观
美国人的道德观
一、尊重自由
美国人高度重视个人自由,重视个人权利,拒绝任何一种压迫或强加的行为。

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这也是美国立国宪法的基础。

二、完善法律制度
美国人非常强调社会的公平,认为人人平等,他们追求的是公正权益的实现,而不是个人的单方利益。

因此,他们崇尚完善的法律制度,构建一个公正安全的社会秩序,防止个人滥用自己的信仰以及权力来谋取私利。

三、独立客观
美国人相信,自己必须客观公正,更明智地处理问题,不能独断或依赖于偏见或命令。

因此,他们崇尚社会发展中开放、灵活进取的态度;独立客观地比较各种层面的不同,最终得出结论。

四、努力成功
美国人重视激励和努力的功能,认为只有勤奋用功才能实现成功。

他们追求的是自己的未来,去实现自己有才华的目标,同时也传承自己的辉煌精神。

五、责任感
美国人力求尊重社会的要求,拒绝利己主义,重视合作和行为负责任,他们认为,在做事情时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负责,不能推卸责任,不能放任自流。

六、尊重信仰
美国人重视自由思想和自由信仰,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他们尊重不同的信仰,并要求每个人在实践自己的信仰时应当遵守社会的公认原则,以维护社会共识。

七、尊重物质价值观
美国人相信,金钱是一切事物,需要金钱来完成很多目标,但金钱不是一切,他们反对以物质利得来取代正义,认为正义比一切更重要,不以物质价值判断他人。

美国文化的特征

美国文化的特征

美国文化的特征:一、强调独立、个性而又不排斥他人作为一个从原野里创造出来的国家,美国在资源丰富亟待开发的早期,机会虽多,可是蛮荒未辟,心须奖励个人独立创造的性格,凡是囿灭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都视作当时拓殖精神的阻碍,加以贬责,同时,在艰苦开拓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必须发挥本民族的长处,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坚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舍态度成为他们共同的准则,正是在这一点上,也只能是在这一点上,各国移民找到了共同之处,这就是个性容于团队的价值体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种形式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格:对自己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

二、冒险、开拓、富有创新精神美国人的格言是“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大作为”。

从首批英国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这一个半世纪里,北美险恶的自然条件,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博,艰苦奋斗性格。

北美丰富的资源等待着开发利用,培育了美国人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

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是一片文化真空,闯入这真空的,不是有组织的文化单位,而是一批对于传统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

他们的头脑为叛逆精神所主宰,身上绝少传统思想的保守性,再说即便有,也没有发挥的土壤,因为险峻的环境迫使他们只能确立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冒险精神成了美国人民的传统。

他们把冒险探求新大陆看作寻求生活的机遇。

这种冒险精神一直渗透到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美国人勇敢地开拓创新,从各个方面处处体现了这种民族冒险精神。

基于此,美国人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们认为机会到处都有,主要在于主动发现和利用。

除法律外,美国人认为一切传统和先例都是创新的障碍,他们乐于向传统和先例挑战。

由于美国不象中国、印度、英国等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所以美国人在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时很少先去考察这些东西是否符合某位专家、权威的理论,然后再引经据典加以注释和考证,以决定是否采用。

美国平等的历程

美国平等的历程

“美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学术成就斐然的现代托克维尔。

”——《加拿大历史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波尔教授对美国历史上的平等这一主题的研究超过了任何历史学家。

没有人能够充满信心地预见平等的未来进程,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把这部专著作为理解其历史的最佳途径。

”——詹姆斯·麦克弗森(James McPherson)平等,如同自由和民主一样,是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观念。

150年前,前往美国考察美国民主制度的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敏锐地观察到美国人民对平等的强烈热爱和追求。

他写道:美国人“追求平等的激情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凡是想与它抗衡的人和权力,都必将被它摧毁和打倒。

”后来的一些美国学者也强调平等观念对美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如有学者指出,平等问题是美国自由主义传统中最富有争议的方面,也是美国发展过程中最为强大的驱动力之一。

笔者翻译、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J.R.波尔先生的《美国平等的历程》一书,研究的正是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长达三个世纪期间平等观念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实践与影响。

波尔教授首次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平等观念与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政府政策之间的联系,勾勒出平等从一个观念和理想演变成为联邦政府的具体政策的过程。

在《美国平等的历程》中,波尔教授确认了平等观念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波尔教授认为,平等的理想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核心主题。

他写到:“平等的观念一开始就在这个国家的生活中合情合理地占据道义上的首要地位。

在整个美国的国家生活中,社会目标中的平等意识与个体权利平等的道义地位一直结合在一起,为国家的存在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序,第1页;以下括注页码均指中译本页码)。

波尔教授认为平等在美国表现出来的活力和韧性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

他将这一点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先,平等的观念自从独立革命以来,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政治文化和宪政思想之中;对平等的要求产生于这个国家的建国原则和长期未被履行的道义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的平等意识
有人笑美国人傻,有特权还不会用,殊不知,美国人的这种“傻”已深入骨髓,他们平等意识的由来还要从开国元勋杰斐逊说起……
美国人追求和维护权利平等的理念,已经融入公民自觉意识。

形成一种社会
公德。

如果你毫无理由地给一个人特殊待遇,他非但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快感,
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有时还回应一句:“Don't SingleMe Out!”在商务谈判桌上,
拒绝顾客额外要求的严厉说辞是:“这样对其他客人来说,就不公平了。


美国人会耐心地排队等待服务,没有“夹楔”的习惯;在公众机构办理手续,
没见到谁走到办公室后门,拉出一个熟人嘀咕嘀咕,就可以搞定了。

某些场合,
也会有一些紧俏东西——例如免费的纪念品——大家都想得到。

依照先到先得的
原则,美国人拿到自己的一份就走开。

如果看到有人再排队拿第二份的,几乎肯
定这是一位新移民。

传统美国人的思路是:让后面的人也有得到的机会,这才公平。

而新移民的小算盘拨弄的是:等他们辨认出我来,告诉我不可领第二份再说……令人惭愧的是,在西方人不易辨别的面孔里,常常展示一副炎黄子孙的容颜。

得了便宜还卖乖巧,随口冒出一句汉语评论:“这些老美,还真他奶奶的笨!”“笨”
观念由来已久。

美国人不取份外之份,不是受到智商的限制,而是受到社会公德的约束。


种“笨”观念,还真是从他奶奶以至更远祖辈传承来的。

对于仰仗势力或凭借奸滑
攫取特权利益的行为,美国人由衷地反感和蔑视。

这种国民情绪的形成,是大有
历史渊源的。

过去的美国人曾遭受过不平等的待遇。

美国建国之前,英国对北美
殖民地大要宗主国特权,英国皇室只有兴趣征收赋税,没心思关照殖民地建设;
殖民地人民只有纳税的义务,没有权利过问英国政策,凸现了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

英皇室认为:既然宣布你们是附属殖民地,你们就得唯我依附、非我莫属。

英国皇室坚持“君权神授,人权君授”的皇家信条,并认为是不证自明的。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公告于天下,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另一套不证自明的公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美国开国元勋们外向宗主国讨还
公道,内向殖民地人民倡导“平等”,一个思想启蒙的新时代开始了。

杰斐逊是一个创造历史的大工匠。

他经常能探察到旧制度壁垒最薄弱的部分,抡起重锤,狠狠敲个大窟窿,令旧制度轰然倒塌。

他也知道在什么地点,楔进新
建筑的桩基。

在如何实现美国公民权利平等的大题目上,杰斐逊清醒意识到应该
清除什么旧规章,建立什么新法律。

《独立宣言》发表之后,杰斐逊返回弗吉尼亚议会,1776年-1779年三年期间,他提出了126项提案,用立法来保证新生美国的建国精神——“民主、自由、
平等”原则的实施。

当时的弗吉尼亚州政治经济地位强大,在最初的13个州中有
老大哥的地位。

一条在弗吉尼亚实施的新法律,很快会被其它州转抄采用。

杰斐
逊做了弗吉尼亚州议会的领头羊,也就主导了美国司法改造的潮流。

在这126个提案中,除了著名的“宗教自由法案”,另一个让杰斐逊自豪的,
是“废除长子继承制”法案。

从废除“长子继承法”开始
长子继承法源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盛行很多世纪。

封建庄园的土地财产,王公贵族的爵
位采邑,规定由长子一人继承。

这样,一个家族可以仰仗世袭特权,持续积累财产势力,历
久不衰。

这些百年老字号的豪门贵族,纠结在一起形成僵化顽固的贵族特权阶层,控制国家
政治经济命脉。

而普通平民被边缘化,没有机会介入权力中心。

这种王公贵族统治模式,成
为中世纪欧洲的国家运行模式。

和英国本土类似,美洲殖民地地方议会基本由当地的种植园主把持,种植园主具有投票权。

而且,弗吉尼亚诸州大致沿用了英国的财产继承法,种植园的土地财产,由长子继承。

这就给美国带来隐忧:一个不断积累势力的垄断家族。

会制造新的贵族特权阶层,把新生美
国带到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欧洲贵族统治的模式。

杰斐逊看到这个隐忧,他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抑制贵族阶层在北美这块土地上滋生。

提出了废除限定继承人法和长子继承制(Abolish Entailand Primogeniture),主张家庭成员中所
有兄弟都具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杰斐逊聪敏过人。

他预料这个提案是得人心的。

设想一下,
对于独生子家庭,独生子具有无可争议的惟一继承权,他对于这样一个法案会持中立态度;
对于两个兄弟的家庭,反对和支持的力量相等;三个和三个兄弟以上的家庭,支持的人显然
属多数。

所以,这个法案从提出的那一刻,就先占据了人心所向的优势。

在议会中,反对派在辩论中节节败退,最后,本特顿(Mr.Pendleton)提出折中的提议,主
张给长子以双份的继承权,以表示对传统的长子继承制以及古希伯来法的尊重。

对此,杰斐
逊给以巧妙的驳斥,他说:“如果能让我相信长子具有两倍的饭量,而且他能做双倍的工作,这会是支持他获得双份遗产的证据……而且,这种获得双份遗产的原则,也应该同样适用于他的弟弟们。


杰斐逊推行新的财产继承法,大有雷公打豆腐的势头。

即使是打豆腐,杰斐逊也打得十
分认真,不留一点残渣。

1813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当年废除旧法、推行新的遗产继承
法时,依旧洋溢着得意之情。

他说:“我的提案,一斧头砍断了‘人造贵族’的脚。

”贵族阶层在美洲大陆再也站立不起来了。

从此,同胞兄弟才真正有了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同胞兄弟之间才算达到了“生而平等”。

新的财产继承法率先在白人社会施行,可以用现代化语汇一言以蔽之曰:让白人兄弟先平等
起来!
除去经济地位的差异造成社会上人与人不平等现象,杰斐逊还注意到文化教育的差异对
于人之间不平等地位的影响。

他重视文化对于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大力呼唤普及平民
教育。

杰斐逊摒除了阶级、出身的因素,他认为:所有白人男人都有权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国家的职责就是提供这种免费的公民平等教育系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一个人继续进行
深造,除非他受到自己智力的限制。

知识精英治理国家
杰斐逊用立法遏制形成贵族特权的同时,又提倡知识精英治理国家(A societyfounded On meritocracy ratherthan on aristocracy)。

知识精英来源于全民教育,所有国民都要经过智力开发,所有国民都有表现自己才干升入知识精英阶层的平等机会。

从理论上说,“知识精英”是
一个很难终身保持、更不能世袭的地位。

它在不停地更新换代,你的知识退化了,不精不英了,你就得退下来。

知识精英治国可以做到社会运转保持高效,使美国充满新鲜、活跃、不断进取的生命力。

刨根问底论说起来,“专家治厂,教授治校”只是杰斐逊“知识精英治国”大纲之下的一个细目。

从“普及全民教育”到“知识精英治国”的设想,杰斐逊既坚持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抑
制打击贵族特权。

同时又鼓励和发展个人特长,给具备各种才华的人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
造福予国家社会。

他不是削长人之长,以适应短人之短,而是避人之短,用人之长。

杰斐逊
要做的,就是把人们尽量拉到同一条线起跑,枪响后又激励每一个竞争者发挥最大速度。


是一种公平竞争意义上的平等。

与那种不管跑快跑慢,最终在赛跑终线看齐的平等根本不同。

应当指出。

美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流意识,一是歧视黑人。

二是忽视妇女。

尽管杰斐逊
认为黑人应当摆脱奴隶地位;尽管他很热爱他的妻子、女儿。

但是杰斐逊在这两方面都没有
超凡脱俗。

杰斐逊的新财产继承法和他提倡的教育权利平等主张,都是针对白人社会或者白
人男人设计的,也最先实施于白人同胞兄弟之间,接着扩散到白人妇女,最后传播到其它族
裔和黑人。

而且杰斐逊的普及全民教育的思想,在当时没得到广泛响应,对贫民的教育,在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仍然是一种慈善事业。

美国又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才逐步完善全民教育制度,人们才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不管走过的路怎么曲折,公民权利平等的观念,已经成为美国精神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