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销量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报告、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报告、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一、2018年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2018年1-11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2542.0万辆,同比下降1.7%,较2017年同期小幅下降,其中乘用车销售2147.8万辆,同比下降2.8%;商用车销售394.1万辆,同比增长5.0%。

我们预计2018年全行业共销售汽车2,808万辆,同比下滑2.8%,其中乘用车2,377万辆,同比下滑3.8%;商用车431万辆,同比增长3.6%。

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月度销量同比增幅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半年乘用车市场景气度明显下行,加之去年同期由于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提前消费形成的较高基数,导致车市9至11月连续3月同比出现双位数下滑。

1-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2.8%,其中SUV 与轿车销量小幅下滑,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仍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卡车行业增势良好推动商用车销量小幅增长。

蓝天保卫战与重点省市陆续提前实行国六排放标准拉动重卡需求,重卡市场在较高基数下1-11月仍实现1.6%增长。

受益部分微卡需求转化为轻卡、皮卡在部分省市解禁需求释放,轻卡1-11月同比增长11.0%。

分阶段补贴政策导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所透支,下半年销量较为低迷,1-11月客车销量同比下降7.0%。

1-11月乘用车景气度下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1-11月商用车销量增势良好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轿车、SUV车型销量小幅下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1-11月乘用车四类车型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小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4%和0.8%,SUV 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继续提升至42.8%,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下滑较大,分别下降16.1%和18.1%。

1-11月乘用车细分车型销量同比均现下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UV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小排量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与SUV车型逐渐进入低增长区间,加上低价车型滞销,2018年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为41.9%,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缩减。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计量分析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计量分析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计量分析摘要: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延展了人类的脚步。

本文以分析我国汽车销量数量为主要目的,并提出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指数、石油消耗量、汽车产量等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汽车销售数量变化背后的原因。

汽车销售数量的上升,进一步说汽车在国民生活中普及,也说明国民生活质量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之良好势头。

关键词:汽车销售量、影响因素、计量分析、政策提议1. 引言1901年,第一辆进口汽车登陆上海。

从此,中国有了汽车的概念。

但也有人说,慈禧乘坐过的一辆汽车是我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现还有实物陈列在颐和园内。

[1] 1953年,解放CA1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下线,这里程碑式的时刻意味着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款汽车诞生,它的诞生不仅给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划上句号,也将中国的名字浓墨重彩地写入世界汽车工业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的汽车工业是在50年代起步,但是到了90年代汽车这一“新鲜”的事物才逐渐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也是从那个时候汽车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汽车工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流力量,是国家工业的顶梁柱。

2001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14台, 2008年汽车千人保有量为49台; 2001年轿车千人保有量仅为7. 8台; 至2008年上升到34台。

2002年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私车普及年, 其标志是轿车产销量占汽车市场的比例跃升到34%的高位, 结束了轿车发展连续5年徘徊在30%左右的局面。

从2002年轿车占汽车比例突破30%的平台到2006年突破50%的平台仅用了四年。

[2]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增长令人刮目相看,在世界的汽车销售份额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市场向来就是各大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分析各个提出的解释变量对汽车销售数量的影响。

2. 指标选择2.1 影响因素概述GDP:汽车的销售量反映了我国整体的经济走向,与经济走向具有一致性,可反映出我国宏观国民经济的情况。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本)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本)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内‎容简介: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1X年、201X‎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1X年、201‎X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集中度‎一、文献综‎述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杨志明(200‎ 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 f(x‎)段;邹田畑(201‎X)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1X‎)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1X年‎、201X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一)201X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从201X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

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基础设施之一。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汽车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本文将重点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市场占有率的定义和意义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产品在特定市场中占据的销售量百分比。

它是评价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市场占有率越高,表示该企业在市场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国内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别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比亚迪、长安、北京现代、长城、东风标致、奇瑞、中华。

1、一汽-大众:市场占有率28.4%一汽-大众是中国的一家合资企业,是以大众汽车为主要股东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汽-大众的销量逐年增长。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一汽-大众也在积极推广,以期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2、上汽-大众:市场占有率19.4%作为大众汽车在华的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也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产品种类繁多,适应各种需求。

同时,上汽-大众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吉利:市场占有率10.5%吉利作为国内汽车品牌之一,曾经凭借廉价的价格在市场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额。

近年来,吉利推出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新车型,不断拓宽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国内汽车产业门槛日益提高,吉利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升级,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4、比亚迪:市场占有率6.7%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进入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品牌之一。

比亚迪具有强烈的技术研发实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同时还在国内开发了大量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5、长安:市场占有率6.6%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历经数十年的发展,长安汽车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

中国汽车市场历年销量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历年销量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
个 国家 或地 区 的宏 观 经 济 运 行 状 况 的有 效 工 具 ,
居 民消费 价 格 指 数 ( P) 根 据 与 居 民 生 活 C I是 有关 的产 品及 劳 务 价 格 统 计 出来 的物 价 变 动 指
标 , 常作 为观 察通 货 膨胀 水 平 的重 要 指标 , 映 通 反
政策、 宏观 经济发展 情 况 、 路建 设 进度 、 道 人均 可 支 配收入等都 可能对 当年 的汽 车 销量 产生 很 大影 响 。 虽 然 中央及 地方 政 府 的 汽 车产 业 相 关政 策 常 常 对
汽车市场产 生 巨大 影 响 , 但是 鉴 于其 不可 预见 性 且 难 以量化考 量 , 因此 未将 其列入研 究对象 。
从 图 2不难 发 现 , P 增 幅越 高 的 年 份 , 车 产 品 CI 汽 的年 度销 量增 幅则 相 对 较 低 , 一 定 的 反 向 波 动 呈
规 律 。据 统 计 , 年 来 无 论 是 人 均 国 民生 产 总 值 近 还 是城镇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 的增 幅都 远 高 于通 货 膨 胀水 平 , 因此 总 体 来 说 市 场 的购 买 力 是 不 断 上 升
中 国汽 车 市 场 历 年 销 量 与主 要 宏 观 经济 指标 相 关 性 分 析
刘 小 平 ( 上海 汽车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 中心 , 海 210 ) 上 084
【 摘要 】 分析历史数 研究主 据, 要宏观经济指 标与中国汽车市场年度销量规模的相关性。 【 bt c】 T eh t i l a nl e.Cr li fh a s f h a t m r t n A s at r h io c t iaa z s r a d a s y d o e tno t s e o C i g uo a e ad r ao e l n a k

汽车销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综合熵权法和VAR

汽车销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综合熵权法和VAR

汽车销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综合熵权法和VAR肖欣莹【摘要】对汽车销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基于传统的GRA和熵权法基础,对两种方法进行加权分析,选取出前5种主要影响因素,再构建VAR模型深入研究各个因素对汽车销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牵制,其中GDP和钢材产量对汽车销售量影响更明显,且随着年份的增加,影响更加显著.【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5【总页数】7页(P71-77)【关键词】汽车销量;影响因素;综合熵权法;VAR模型【作者】肖欣莹【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2汽车己成为大部分人的必要需求,中汽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2 802.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13.7%。

汽车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带动石油、钢材等资源、商品的消费,也直接左右和反作用于国民收入。

本文选取汽车民用拥有量、钢材产量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和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以综合熵权法为基础,选出前5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VAR模型深入探讨这5个影响因素对汽车销量的影响。

1 基于综合熵权法的汽车销量影响因素分析1.1 基于GRA的汽车销量影响因素分析以汽车销量为参考序列,各影响因素作为比较序列,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用灰色关联分析(GRA)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如表1。

表1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Table 1 Grey relational grade betwe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影响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民用汽车拥有量公路里程钢材产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汽油消费总量(实物量)关联度0.778 30.773 60.800 80.841 70.806 80.912 00.826 60.869 71.2 熵值法确定各因素变量权重客观指标熵值的信息熵公式:i=1,2,…,mj=1,2,…,q再根据各客观指标的熵来确定权重:ϖ其中,ϖ(uj)为第j个客观指标的熵权,运用Matlab得出8个影响因素的熵权见表2。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布及销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布及销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布及销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是指中国汽车制造商将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的过程。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汽车企业对外市场的开拓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概述部分将介绍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汽车制造能力和丰富的汽车产业资源。

众多的汽车生产厂家和供应商为中国汽车出口提供了充足的产品和支持,使中国的汽车出口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通过开拓国际市场,中国汽车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进军海外市场还能为中国汽车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

此外,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和技术创新。

通过与国外汽车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最后,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拓展还能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和经济发展。

汽车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分布及销量情况,可以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逻辑流程。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子部分。

在概述中,将对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简要概括,为后续内容的介绍做铺垫。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包括主要的章节和子章节,并给出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关联关系,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

在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即为读者提供对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布及销量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 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一、背景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汽车产销量是衡量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历年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提供的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简称CAAM)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数据。

CAAM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官方组织,负责统计和发布中国汽车产销量等相关数据。

三、数据概览以下是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历年数据概览(单位:万辆):年份产量销量2010 1800 17002011 1900 18002012 2000 19002013 2100 20002014 2200 21002015 2300 22002016 2400 23002017 2500 24002018 2600 25002019 2700 26002020 2800 2700四、数据分析1. 产量分析: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产量在过去十年间稳步增长。

2010年的汽车产量为1800万辆,到2020年已增长到2800万辆。

这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在过去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2. 销量分析: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趋势与产量相似。

2010年的汽车销量为1700万辆,到2020年已增长到2700万辆。

这说明中国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意愿不断提高。

3. 产销量比较:通过对产量和销量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市场的供需关系相对平衡。

在过去十年间,汽车产量和销量的差距逐渐缩小,说明中国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能力逐渐趋于匹配。

五、行业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汽车产销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汽车市场需求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对汽车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汽车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和展望
摘要
本文对我国汽车销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阐释了汽车销量与汽车价格和居民收入的关系,构建了线性回归模型,对未来汽车的销量做了简单预测,并分析了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汽车的影响,对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汽车销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一、引言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其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二是巨大的市场潜力;三是庞大的出口量。

近年,各种有利因素大大减弱,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城市汽车市场趋向饱和,国际保护主义阻力加大,这些都迫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汽车销售的微利时代来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要由追求“量”转向追求“质”,只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生产更高品质、更具安全性、更具个性化的汽车产品,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将逐渐取代纯油耗汽车。

已有的汽车销量的研究大部分是对现状的研究,没有对未来的走势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汽车销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然后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预测未来汽车的销量,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本文可以为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影响因素分析
1指标选择
汽车的销量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汽车的价格、汽车的产量、居民的收入情况、国家政策和消费者的心理因素等。

本文主要研究汽车的价格、和居民的收入和私人汽车销量的关系。

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及其他特殊用途。

汽车价格是指国产汽车价格的平均值。

居民收入是指在一年的时间段里,对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加权平均值,其权重为城镇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现状分析
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在全国12089万辆民用汽车中,
私人汽车保有量9309万辆,增长18.3%,2012年的销量为1930.6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逐年递增。

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得益于经济的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汽车价格的百姓化,使得汽车消费成为了百姓的普通消费,汽车已经不是以前的高档消费品,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普通家庭。

3相关分析
我们收集了2006—2011年的汽车销量、居民收入和汽车价格数据。

使用SPSS19.0对数据做了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如表2.2所示。

表2.1 2006—2011年汽车销量与其影响因素统计表
年份销量(万辆)居民收入(元)汽车价格(万元)2006 722 7210.93 7.039
2007 879 8566.6 6.838
2008 938 9938.93 6.741
2009 1364 10964.56 6.737
2010 1806 12507.59 6.763
2011 1851 14581.95 6.686
表2.2 相关系数表
销量居民收入汽车价格
销量Pearson 相关性 1 .956**-.704 显著性(双侧).003 .119 N 6 6 6
居民收入Pearson 相关性.956** 1 -.824*显著性(双侧).003 .044 N 6 6 6
汽车价格Pearson 相关性-.704 -.824* 1 显著性(双侧).119 .044
N 6 6 6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汽车销量和居民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56,呈现极强的正相关关系;汽车销量和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704,呈现中度负相关关系。

表明汽车的销量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这一结论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4预测分析
1)描述分析
通过对1994—2012年我国汽车销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汽车的销量逐年递
增,于2009年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大关,2002和2003年的增长率达到35%以上,到2009年和2010年又一次出现大幅增长,增长率为45.2%和32.4%,最近两年的增速放缓。

表2.3 1994年—2012年汽车销量及其增长率数据表
年份
销量(万辆)
增长率 1994 134 1995 144 7.46% 1996 146 1.39% 1997 157 7.53% 1998 160 1.91% 1999 183 14.38% 2000 208 13.66% 2001 237 13.94% 2002 325 37.13% 2003 439 35.08% 2004 507 15.49% 2005 576 13.61% 2006 722 25.35% 2007 879 21.75% 2008 938 6.71% 2009 1364 45.42% 2010 1806 32.40% 2011 1851 2.49% 2012
1931
4.32%
5001000150020002500年
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图2.1 1994年—2012年汽车销量及其增长率数据
2)回归分析
我们知道汽车自身的价格和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汽车销量的重要因素,并且在相关分析中已知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理论上是可以建立回归模型的。

画出汽车销量分别与汽车价格和居民收入的散点图,如图2.2和图2.3所示。

可以看出因变量汽车销量
与自变量汽车价格和居民收入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符号表示:汽车销量—Y ,汽车价格—1X ,居民收入—2X ,模型形式为:
ε+++=22110X a X a a Y (2.1)
根据表2.1 的数据求得R=0.99,,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说明被解释变量中有99%由估计的样本回归模型做出了解释。

模型的显著性的F 检验中F 值为195.86,p 值为0.0000,表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时显著的。

模型的系数分别为00=a ,
414.01-=a ,392.12=a ,所以模型的表达式为ε+⨯+⨯-=21392.1414.0X X Y 。

变量的显
著性t 检验中,汽车价格的t 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122>0.05的显著性水平,居民消费的t 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03<0.05,说明汽车价格不特别显著,但综合考虑我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价格这个因素还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以去掉的,所以我们依然以为上文所建立的模型是可用的。

图2.2 销量与汽车价格散点图 图2.3 销量与居民收入散点图
文章所建立的模型在短期内才是有效的,我们知道汽车市场总会有饱和的时候,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下去,从长期来看模型应该是S 型的,由于数据的不可获得性等因素,本文未从长期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以后的研究工作有待完成的任务。

三、结论与展望
我国汽车行业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 汽车行业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2009年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关卡,到了2012年的销量已经达到1900万辆,预计从1000到2000万辆只需要五年的时间,而从1992年的年销量100万辆到2009年的1000万辆用了17年的时间。

预计201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辆,也就是每13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行业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大发展,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在不断提高,呼唤有更高质量的、更环保的汽车被生产,未来汽车的追求方向应该是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物美价廉。

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会受到政策的影响。

如个别城市的限购、车辆的单双号出行、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今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都在推向市场,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燃油汽车的风头。

本文的回归模型是线性的,只适合短期的预测,可以看出:汽车的销量会随着价格的下降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且居民收入和汽车销量的正向关系是很强的,所以未来汽车市场的繁荣要靠强大的内需动力,只有人们手里有钱,销量才能增加。

参考文献
[1]危高潮.我国汽车销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11.
[2]刘小平.中国汽车市场历年销量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J].技术经济,2012,03.
[3]尹小平,王艳秀.中国汽车销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观察,2011年第8期.
[4]张艳冬,吴杰.基于计量理论的我国汽车销量分析[J].经营之道,2009,03.
[5]向骏文.影响我国汽车销量的因素分析[J].中国外资,2012,08.
[6]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3.
作者简介:王杨(1985—)男,辽宁台安人,西安财经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

赵晓洋(1987—)男,安徽淮北人,西安财经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