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藏象)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中医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三章 藏象

中医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三章 藏象

心与肺:生理—主要体现于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1) 肺主气,心主血 (2)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心与脾:生理—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1)心主血,脾生血 (2)心主行血,脾主统血
心与肝:生理—主要体现于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1)心主血,肝藏血
(2)心主神志,肝调情志
*人以胃气为本
*胃主通降
*胃喜润而恶燥
(一)解剖形态 位置:位于腹中,上端接胃,下通大肠。 形态:纡曲回环叠积的管状器官。
(二)生理功能 *主受盛和化物: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小肠的化物功能
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主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吸收,经脾转输全身。将食物残渣下推大肠。吸收大量水分,参与水液代
(一)解剖形态 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 无与匹配,称“孤府”。 (二)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 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运行水液: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 *运行水谷:三焦有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三)生理特性 *上焦如雾
感谢 您的观看
(一)解剖形态 居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膈膜之上脊柱之前。形圆而下尖,形似倒垂未开莲蕊,有心包护卫于外。
(二)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主血——心能推动血液运行和参与血液生成
主脉——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主神: 心具有统率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基础(藏象)

中医学基础(藏象)

心 藏 神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脉指血脉,心主血脉,华,光彩的意思。 由于头面部血脉非常丰富,所以,心的生理功 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心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舌内应于心。心阳气不足时, 舌淡白胖。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3.心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为 对外界的良性反应,有益于心的生理功能。但 喜乐太过,则又可使心神涣散,注意力难以集 中。 4.心在液为汗 汗是由津液通过阳气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排 出的液体。因为心主血脉,津血同源,所以汗 为心之液。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脏腑学说的内容简图
名称:心、肝、脾、肺、肾 五脏 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脏腑 ( “藏而不泻” , “满而不实” ) 六腑 名称: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内脏总称) 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 “泻而不藏” , “实而不满” ) 奇恒之腑 名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特点:既不同于五脏又不同于 六腑的一类组织器官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第二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心)
生理 含义 功能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1
心 主 血 脉
1 .血液的正常运行基 1 .心气不足, 指心 本条件:气充沛,心血 心 血 亏 虚 --- 心 慌,心悸,倦 具有 充盈,脉道通利。 怠乏力,面色 推动 2 .维持心脏自身功能: 血液 心脏搏动正常,保持正 无 华 , 舌 淡 , 脉细无力。 在脉 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 中运 3 .对全身的作用:血 2 .心气不足, 行的 液流注全身,发挥营养 心 血 瘀 阻 --- 心 功能。滋润作用。全身精力充 前 区 闷 痛 , 面 沛,面色红润光泽,舌 色 灰 暗 , 舌 质 淡红,润泽,脉缓和有 紫 暗 , 脉 涩 不 畅。 力。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PPT课件

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恶湿
含义:指脾运化水湿,以阳气为用, 欲求干燥清爽而恶湿困的特性。
机理: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生理意义:“脾燥则升”。 病理意义:“脾生湿”、“湿困脾”。 治疗:健脾与利湿同用。
(三)脾的系统联系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在志为思 脾在液为涎
(一)概述
四、肝
华盖---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 故称“华盖”。
肺为五脏之天——明 ·绮石《理虚元鉴》
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素问·痿论》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
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 称“娇脏”。
肺为娇脏,怕寒而恶热,故邪气易伤而难 治。——《妇人大全良方》
22主藏神主管生命呾精神活动神癿含义心所藏之神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癿主宰呾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癿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癿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癿生理活动呾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癿功能
第二章 藏象
分类依据:依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所藏之神
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 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肺 气
生理体现
运布津液至体表 宣散卫气达体表

输布血液于全身

动 形
含义——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

(优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优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司呼吸:主管肺的呼吸功能 生理: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平稳、均匀、 气道通畅 病理:肺气虚------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 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
二、肺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呼出浊气 布散精气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三、脾
(二)脾的系统联系

肺合胃 在体合肉,主四肢
其华在唇 在窍为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四、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下附有胆。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 相表里。肝与自然界的春气相通应。肝的生理特性 是肝体阴而用阳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心 心合小肠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二、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位于胸腔之内,左右各一,上通喉咙。肺的主要生 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 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 与大肠相表里。肺与自然界的秋气相通应。肺的生理特 性是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和肺为娇脏。
藏精气而不泻
三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 学的认识
长期生活实 践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 想的渗透
医疗实践经 验的积累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初级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藏象

初级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藏象

初级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藏象[单选题]1.主通调水道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通调水道。

掌握“心、肝、脾、肺、肾(江南博哥)”知识点。

[单选题]2.“血府”指的是A.骨B.脉C.皮D.筋E.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于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故又称脉为“血府”。

掌握“心、肝、脾、肺、肾”知识点。

[单选题]3.水谷精微的转输布散主要依赖的脏腑功能是A.胃主腐熟B.小肠主受盛化物C.脾主运化D.肝主疏泄E.肾阳主温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脾主运化的功能为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饮食入胃后,经过初步的消化,输送至脾,脾对之进一步消化,再吸收其中的精微,然后转输至心肺,化生气血布散于周身。

掌握“心、肝、脾、肺、肾”知识点。

[单选题]4.“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增加内脏血容量C.调节外周血容量D.固摄血液在脉内运行E.控制血液的生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脾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脾气充足,血液就能循其常道而行。

如脾气虚弱,不能控制血液在脉管中流行,则可导致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病证,也称作“脾不统血”。

掌握“心、肝、脾、肺、肾”知识点。

[单选题]5.通调月经是哪脏的功能A.心B.肝C.肾D.脾E.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与肝的疏泄功能亦有密切的关系。

掌握“心、肝、脾、肺、肾”知识点。

[单选题]6.脾主统血的功能与气的哪项功能有关A.推动作用B.气化作用C.温煦作用D.统摄作用E.防御作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功能。

掌握“心、肝、脾、肺、肾”知识点。

[单选题]7.以下关于脾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脾主疏泄B.脾主运化C.脾主气,司呼吸D.脾主通调水道E.脾主生殖、发育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正确的说法是肝主疏泄;肺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肾主生殖、发育。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液,故又称“小肠主液”。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的中央,为贮 尿器官。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尿 二、排尿 (膀胱病变,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或
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 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三焦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 理功能特点: 上焦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上焦如雾”。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 “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 化生之源,“中焦如沤”。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和在窍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 外。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
XXXXXXXX
XXXXX XX年XX月
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古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 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 些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的整体观。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 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 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中医学基础-藏象

中医学基础-藏象

五脏 肺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含义:肺位置最高 意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的侵袭 病理:外邪最易犯肺 2.肺为娇脏 含义:肺清虚娇嫩 意义 肺不耐寒热 治疗以轻清宣散为主,过寒过热皆不宜
五脏 肺
3.肺气宣降 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与向下向内肃降的相反 相成的运动 (1)肺气宣发 呼出体内的浊气 将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宣发卫气到体表
五脏 脾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口:接纳咀嚼食物 唇:口唇的色泽可反映脾精、脾气的盛衰 食欲和口味可反映脾的运化机能状态 生理 脾气健运——口唇红润有光泽 病理 脾失健运——口唇淡白不泽
五脏 脾
3.在志为思 思:思虑 生理 脾气健运,气血充盈——思维敏捷 病理 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脾气郁结
五脏 脾
五脏 肝
概述
位置: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形态:形如楔形
五脏 肝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疏泄
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调畅精 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 汁的分泌与排泄以及情志活动的作用。
五脏 肝
作用表现 (1)调畅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 气行则血行 气行则津液 (2)调畅脾胃之气的升降 使脾气升,胃气降的运动协调有序 调控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5.与春气相通应 春季:阳气始生,生机萌发 人体:肝气升发疏泄 养生:顺应春的特性 病理:春季肝气偏旺、肝阳偏亢、脾胃虚 弱的人易发病
五脏 肾
概述
位置形态: 肾有两枚,附于脊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 豇豆,外有脂包裹,各有带二条
五脏 肾
(一)主要生理机能 1.肾藏精——肾气对精气所具有的闭藏作用 肾精的作用体现: 主生长发育及生殖 肾中精气主司人体的生殖功能 肾精与天癸物质产生的关系 肾中精气主机体的生长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藏 神


(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脉指血脉,心主血脉,华,光彩的意思。 由于头面部血脉非常丰富,所以,心的生理功 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心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舌内应于心。心阳气不足时, 舌淡白胖。

(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3.心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为 对外界的良性反应,有益于心的生理功能。但 喜乐太过,则又可使心神涣散,注意力难以集 中。 4.心在液为汗 汗是由津液通过阳气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排 出的液体。因为心主血脉,津血同源,所以汗 为心之液。
脏腑学说的内容

(一)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 (二)功能特点: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是既不同于五脏,又不同于六腑的 一类组织器官。
脏腑学说的内容

(三)奇恒之腑有别于脏、腑: 1.脑,髓,骨,脉四个组织器官不与脏腑为表 里。 2.胆虽与肝相表里,但其功能是贮藏,排泄胆 汁,不同于他腑之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 3.女子胞功能有纳有出,纳入的是精气,化出 的是精气所化之形体,与其他腑的受纳水谷, 排泄糟粕不同。
通 调 水 道

指全身的血液 都要通过经脉 肺失宣降, 汇 聚 于 肺 , 经 肺朝百 血 行 障 碍 肺 的 呼 吸 作 用 脉,助 (血脉瘀滞) 进行气体交换, --- 咳嗽气喘, 心行血。 然后再通过经 心悸胸闷, 脉,输送到全 唇舌紫暗。 身。
肺 朝 百 脉

肺 主 治 节
指 肺 具 有 协 1.主呼吸运动。 助 心 对 全 身 2.调节全身气机。 起 着 治 理 调 3.辅心行血。 节作用。 4 .调节水液输布与排 泄。
病理意义
脾 主 运 化
指脾有对 饮食物进 行消化, 吸收其精 微 和 水 液,转输 至心肺而 输布全身 的功能。
1.脾失健运--腹胀,便 溏或 完谷不化 ,食 欲不振( 消化 吸收不良) 。 2.脾失健运, 水湿停滞 --- 痰 饮,水肿 (水 液代谢失常) 。
脾 主 升 清
升,上升。清, 升 清 功 能 正 常 1 .脾不升 清 --- 腹 胀 , 指水谷中的精 则能: 微物质。脾主 1 .吸收并转输 腹 泻 , 头 升清,指脾将 精 微 , 化 生 气 昏 , 目 眩 。 吸收的水谷精 血 , 营 养 全 身 , 2 .脾气下 微上输心肺, 以 维 持 生 命 活 陷 --- 内 脏 化生气血,营 动。 下垂,久 养全身的作用。 2 .固摄内脏, 泄 , 脱 肛 。 使内脏保持恒 定位置。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3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在 《内经》中已有记载。但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 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生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并 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分类并分属于五 脏。 如: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魂: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魄:人与生俱来的某些 本能反应;意:人的记忆力和思维活动;志:记忆,


(二)在体,窍,志,液 2.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而舌主味觉,故脾 开窍于中包括食欲和口味两个方面。临床上, 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失健运, 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脾气 胃湿热,则口甘 口腻,脾有伏热,循经上蒸可口疮口糜。 口唇色泽可反应气血盛衰,脾为生化之源,故 唇为脾的外华所在。

脾统血是脾 主 指脾有统 气的固摄作 统 摄血液在 用,脾气旺 盛,能统摄 脉内运行, 血 不使其逸 血液而不发 出脉外的 生出血。 功能。 脾气虚弱, 不能摄血 --便血,尿 血,崩漏, 皮下出血 等(脾不 统血)。


(二)在体,窍,志,液 1.脾主肌肉,四肢 脾主肌肉及四肢,是指人体肌肉的丰满健壮和 四肢的正常活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脾气旺,运化有权,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正 常吸收并输送到全身以濡养四肢肌肉,使它们 强壮有力。临床上,对于一些慢性脾胃病导致 的营养不良,肌肉消瘦,四肢倦怠等症,以及 某些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麻痹患者,使用健脾 益气助阳等方法治疗,收到很好疗效。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概 要 一、概念 1.藏象:藏,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内脏 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 2 .藏象学说:研究人体各个脏俯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3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是藏象学说内容的 主要部分。
脏腑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知识的积累。


(二)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动机,决心,技巧。)
脏腑学说的特点:

所以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藏象学说的形成,虽有一定的 古代解剖知识,但在其发展上主要基于“有诸内,必形诸 外”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观察分析的结果大大超过了 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 论体系。因此,藏象学中的心,肝,脾,肺,肾等脏腑 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 病理含义中却完全不同。 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现代解剖生理 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一个脏 器的生理功能亦可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 功能中。如:肺,在中医学中不但有呼吸功能,且还与 水液代谢有关。脾胃(中)——消化系统(西)。

2.肺开窍于鼻
肺主呼吸,而鼻为呼吸道的最上端,肺 通过鼻与自然界相通,故由肺津上注于鼻所化。


(一)生理功能
生理 功能
含 义
生理意义 1.脾主运化:包括对饮食物的消 化,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转输至 心肺三个环节(或叫三个阶段) 。 2.运化内容包括: ( 1)运化水谷 精微( 2)水液两个方面。因为其 关系到人体的营养物质代谢和水 液代谢,为气血津液化生之源,故 脾为后天之本。 3.脾主运化主要是脾气的作用, 因此,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 运。

指肺的宣 发肃降对 体内水液 的输布排 泄有疏通 和调节作 用。 1 . 肺 气 宣 发 : 水 肺失宣降, 液向上向外输布, 水道失于 外达皮毛,经汗孔 通调---水 排出为汗。 液输布, 2 . 肺 气 肃 降 : 水 排泄障碍。 液向下向内输布, 如:痰饮, 经肾生成尿液,下 无汗,少 尿水肿。 输膀胱,排出体外。
(一)心的生理功能
生理 功能
含义 指心具 有主管 人的精 神,意 识,思维 活动的 功能。
生理意义 1 .主管人的精神活动: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 维敏捷,反应灵敏。 2.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 响:五脏六腑,形体官窍 等功能活动正常。
病理意义 1.心神失常---精神错 乱或神志异常。 2.血不养神,心神不 安 ---心悸,失眠,多 梦 3.心神不明---脏腑功 能紊乱,形体官窍功 能障碍。


(一)生理功能
肺 主 宣 发 肃 降
指肺气 具有向 上向外 的宣发 布散和 向内向 下的清 肃下降 的运动 特点。
肺的任何生理功能,都 是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运 动完成的,表现在: 1.宣发肃降呼吸之气 (宣发浊气,肃降清 气),以保持呼吸道通 畅和清洁。 2.宣发肃降水液,完成 通调水道功能。 3.宣发肃降水谷精微布 散全身。 4.宣发卫气。
(三)反复的医疗实践活动。
脏腑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 一脏与一腑形成表里关系。 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 胆,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表里两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如:肺主 肃降,大肠向下传化糟粕(体内代谢废物); 肝的余气产生胆汁,胆贮藏胆汁,并在肝主疏 泄功能帮助下,排泄胆汁等。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心火下移小 肠等。
第二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心)
生理 含义 功能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1
心 主 血 脉
1 .血液的正常运行基 1 .心气不足, 指心 本条件:气充沛,心血 心 血 亏 虚 --- 心 慌,心悸,倦 具有 充盈,脉道通利。 怠乏力,面色 推动 2 .维持心脏自身功能: 血液 心脏搏动正常,保持正 无 华 , 舌 淡 , 脉细无力。 在脉 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 中运 3 .对全身的作用:血 2 .心气不足, 行的 液流注全身,发挥营养 心 血 瘀 阻 --- 心 功能。滋润作用。全身精力充 前 区 闷 痛 , 面 沛,面色红润光泽,舌 色 灰 暗 , 舌 质 淡红,润泽,脉缓和有 紫 暗 , 脉 涩 不 畅。 力。


肺与皮肤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下面两方面:
1 肺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以营养皮肤的 作用。 皮肤的营养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有关,但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才 能使养料到达体表的皮肤。





肺与皮肤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下面两方面: 2 汗孔排泄汗液有协助肺排泄废物的作 用。 汗孔为汗腺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的 一端。汗孔排泄汗液,有调节体温的作 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汗孔排 泄废物与肺的呼出浊气排泄废物,有其 共通之处,所以把汗孔又称为“气门”, 所以说肺主皮毛。

脏腑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 五脏与形体官窍结成一个整体。 如:中医藏象学说认为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 于目;脾在体合肌,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肾 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
脏腑学说的特点:


(二)在体,窍,志,液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即皮肤,毛即毫毛。皮毛为一身之体表,依 赖于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润泽,为 机体抵抗外邪侵袭的第一防线和屏障。 肺的生理功能正常,皮毛得养,则皮肤致密, 毫毛光泽,抵御外邪能力强。若肺气虚弱,皮 毛失养,腠理不密,则皮肤毫毛枯槁,抵御外 邪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外邪侵入肌肤,易内 舍于肺,引起咳喘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