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城市总体布局内容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常忠诚)

高 ; 3.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程度越高,地租越______ 距离市中心越远,交通通达程度越低,地租越______ 凤庆县第一中学 低 。
常忠诚
2
经济因素 公路 公路 市区
A D
公路 B
C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郊区
图中曲线为地租等值线。在图中 A、B、C、D 处选择商业区、工 业区、住宅区,并用图标标出。它们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 功能区 答案: A为商业区 C为工业区 B为住宅区
2/17/2019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2.三种主要的城市功能区 (1)住宅区
(2)工业区
(3)商业区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A
市区 公路
B
公路 D
C 郊区
公路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针对性练习
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B、D )。(双选) A. 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功能区 C. 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 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分布
市中心和街 道两 城市外围,沿交 商业和工业 区之间 侧城市环路与干 通干线分布 线公路交汇
人员流量大地价高、 城市经济的主导, 城市最基本的功 在城市地域中集聚。 能区,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集约是城 市核心区 最广泛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污染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1)污染大气的工厂的布局
(2)污染水源的工厂的布局
(3)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的布局
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诚
(1)污染大气的工厂的布局
①应布局在当地盛行风的下风向和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2025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十三区域发展第3节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续表
因素
影响
表现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
人口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
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
素 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
经济发 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 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
(2)分析“整零协作”模式对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答案】有利于汽车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2分)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发 展,增强集群(聚)效应;(2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汽车工业水平。(2分)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武汉“整零协作”模式实现了不同地区的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从产业集聚的优势等角度 回答即可。 (3)从产业发展视角,简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合理规划圈内产业分工与协作;出 台产业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引入优质产业。(6分,3点即可) 【解题思路】 注意设问关键词“从产业发展视角”,可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规划产业分工协作、出台 优惠政策等方面回答。
第三产业 也称服务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富的地区,可能以第二产业为主 技术发达的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促使第二、 三产业的形成;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影响不同地区的产业结 构 经济落后的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达的地区,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第3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

一、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功能
1、城市布局结构 2、城市布局形态 3、影响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因素 4、城市功能(多元化表现) 5、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关系
二、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 1、城市布局结构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项要素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是城市功能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 2、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功能与空间组织在地域上的投影,是由城市的结构 (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 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所决定的 一个空间系统。
随着对城市宜居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日益重视,以邻里导向、TOD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 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公交导向、适度就业的混合等已成为城市近年来国外在社区组织方面的重要
原则。
满足城市增长需求的同时,从时空视角保持城市功能系统的合理配置关系。
六、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
城市总体布局一般需要做几个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比较, 综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集思广益地加以归纳优化,
探求一个布局上科学、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操
作上可行的综合方案。 通常考虑的内容有下列几项: 1、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等
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常常是各种条件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 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工程上的可行性 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在可能情况下,应结合工程建设造田、还田 3、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 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历史文物古迹、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风景区及已探 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区 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应优先满足其建设的要求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层面及主要内容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定确定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 筑密度、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作为强制性内 容。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2、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论证。 (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 置总平面图。 (3)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儿所,幼儿园等建筑日照分 析。 (4)交通影响分析,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5)市政工程管道线路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图。 (6)竖向规划涉设计 (7)估计工作量、拆迁量、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 要内容
城市规划是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安排,
尽管各国社会经济体制、城市发展水平、规划的实践 和经验等不相同,城市规划的工作步骤、阶段划分、 编制方法也不同。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 要内容
(一)建设控制引导层面,是对具体每一块地块的开
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对其所有空间安排、土地所 有权、使用权,通过立法机构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城乡统筹战略、人口、经济、中心城市的空间发 展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等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 史文化遗产等保护,突出空间管理原则。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各城镇人口、空 间布局。 (四)重点城镇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控制。
一、城市镇总体规划内容
(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干道系 统,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地下水源地,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规定 ,历史文化街,历史建筑,地下文物埋藏区等。 (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污染治理 (七)城市防灾工程:防洪、防洪堤、抗震、消防 疏散通道、人防设施、地质灾害防护。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三章县域城乡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一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4)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节县域交通规划 (10)第四节县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10)第五节县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13)第六节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4)第七节县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18)第八节县域文物保护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 (19)第九节县域空间发展管制区划 (23)第四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6)第一节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26)第二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33)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35)第四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37)第五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41)第六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2)第七节近期建设规划 (43)第八节规划实施 (47)第五章附则 (48)附表1: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2011年) (49)附表2:中心城区2015年建设用地平衡表 (50)附表3:中心城区2030年建设用地平衡表 (51)附表4: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52)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指导大名县城乡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大名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是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6、《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9、《河北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10、《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1、《大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2、《大名县镇村体系规划(2010—2020年)1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第4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2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2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0年—2030年。
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

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文本图纸松滋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XX年12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第一节战略目标1第二节生产力布局引导2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第四节市域城乡空间管制4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5第三章规划区界定与空间管制6第一节规划区界定6第二节规划区空间管制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8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8第二节城市发展方向8第三节总体布局规划9第四节旧城更新11第五节园林绿地规划12第六节城市生态空间构想13第七节城市景观规划13第五章中心城区专业工程规划14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14第二节给水工程规划15第三节排水工程规划16第四节燃气工程规划16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16第六节电信工程规划16第七节邮政设施规划17第八节广播电视规划17第九节环卫设施规划17第十节环境保护规划17第十一节防灾规划17第六章规划实施18第一章总则第1 条为适应松滋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 条规划依据规划修改将严格依据法律相关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相关技术规范将以城乡规划法为准绳,以法律为基础逐步实现相关技术规范的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XX)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XX)4)《关于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20XX)5)《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XX-2020)6)《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XX-2020)7)《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8)《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XX年版)9)《关于对松滋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请示》(20XX.1)10)《关于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和规划修改的评估报告》(20XX.10)第3 条规划期限近期:20XX-20XX年;远期:20XX-2020年;远景:2021后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社会调查)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一条市域人口规模201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474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199万人左右;2015年全市总人口达到487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24万人左右;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50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50万人左右。
第十二条市域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6%;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
第十三条城镇化总体战略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第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培育和发展若干主导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十四条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级分市域中心、县(市)域中心、县(市)域次中心和一般建制镇四个等级。
市域中心:益阳市主城区;县(市)域中心:东坪镇、桃花江镇、沅江城区、南茅草城镇群和南洲镇;县(市)域次中心:平口、梅城、马迹塘、灰山港、兰溪、沧水铺、迎风桥、河坝和南大膳等。
(见附表6)第十五条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人口规模分≥50万人、20-50万人、10-20万人、5-10万人、2-5万人、≤2万人等6个等级。
(见附表7)第十六条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业型、交通工业型、工贸型、贸工旅游型、港口贸易型、商贸型、工矿型、旅游贸易型九个类别。
(见附表8)第十七条全市城镇体系采取“点-轴”开发的模式,形成“一点三线”的主要空间格局。
“一点”:以主城区为核心的益阳市区,“三线”:“益沅、益桃、益龙(衡龙桥)”交通沿线城镇。
此外,洛湛铁路沿线的灰山港、S207国道沿线的梅城、湘黔铁路沿线的平口、洞庭湖腹地的河坝、南茅草城镇群等城镇作为区域重要增长极,应积极扶植。
第十八条乡镇撤并规划和新城镇建设按照以下几种形式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1)保留现有的乡镇;(2)并入中心城市;(3)并入县域中心城市;(4)并镇;(5)撤乡并镇;(6)撤乡设镇;(7)并乡设镇。
2013年中图地理选修4课件:第三章第三节

类型
形态
工业 集聚成片 用地
占地面积大, 住宅 是城市的主要 用地 职能区,工业 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并趋 向于沿主要交 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 级与低级住宅 区分化;位置 上高级与低级 住宅区背向发 展
位置 市区外缘、干线两侧 高级 住宅 区 低级 住宅 区 城市的外缘,与 高坡、文化区联 系 内城、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工 业区联系
基本方法
举例
德国的鲁尔区, 中国的辽中南重 工业基地;新兴 的高科技工业园 区、数码港等, 如美国的“硅谷 ”,日本的“硅 岛”
2.农业合理布局的方法和措施
基本方法 宏观布局, 尊重各农 业部门自 身运作规 律 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 自然环境 的差异 举例 最接近城市市场的近郊, 就经济效益最优化而言,土地多用于生产不易运 把城市周边适宜的区域 输和易腐食品,如蔬菜、 作为农副产品基地,规 牛奶、鲜花等;近郊的 范和调整各个农业部门 外围则多进行精耕细作 的发展 的农业经营,以谷物种 植与牲畜饲养为主 在规划农业用地时,要 城市附近有较丰富的自 充分考虑地形、水文、 然水体,如河、湖、水 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库等,可规划为水产养 结合生产对象的生长特 殖基地 点,合理布局 处理措施
(2)城市功能分区是如何形成的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商业用地、工业 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 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7种不同类型,不 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 是相同的,但城市内部土地面积有限,必然导 致不同商业活动在空间上竞争,同类活动在城 市空间上集聚,形成集聚效应之后,城市功能 区慢慢形成。
典型例题剖析
类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组团式布局台州由三个源自团构成长株潭 构建一体化城市(组群)
城市结构与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城市用地布局的艺术性
在满足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自然和人文条件,对城市进行整体设计, 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形象。 城市景观要素的“发现”与“建设” 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包含轴线组织方式——空间序列,秩序感)
节点、路径、 界面、标志、 区域
西方城市轴线——实 中国城市轴线——虚
三、城市拓展方向的选择
基本要求如下 1、有利的自然条件
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常常是各种条件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 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工程上的可行性 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在可能情况下,应结合工程建设造田、还田 3、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 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历史文物古迹、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风景区及已探
1、城市布局结构 2、城市布局形态 3、影响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因素 4、城市功能(多元化表现) 5、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关系
二、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
1、城市布局结构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项要素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是城市功能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
城市结构是内涵、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用经济、 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表现出来。
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表现发展变化的空间形 式的特征,是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过程,人类各 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者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的标志,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 方面。 (重点掌握)
1、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工业的组织方式与布局形式对城市居民的各项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力求将单独的、小型的、分散的工业企业按其性质、生产协作关系和管 理系统组织成综合性的生产联合体,或按组群分工相对集中地布置成为 工业园区。
对于一些现代化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则多数要求独立设置,建立生产生活 综合区。无论是工业区或综合区,都要协调好其与水陆交通系统的配合, 协调好工业区与居住区的方便联系,避免工业区对居住区等功能区及对 整个城市环境的干扰。如苏州工业园区
应 避 免 工 业 区 包 围 城 市
依托旧城、紧凑发展
依托旧区和现有对外交通干线,就近开辟新区,循序滚动发展。
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重点安排好近期建设和发展用地,集中财力、物力,成熟一片,开发一片, 滚动发展,形成一个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集中布局模式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模式
宜城: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构建最佳人居环境、发展 环保产业、绿色工业和物流业为主要职能.
丁蜀:是城市副中心,以发展陶瓷产业、陶瓷文化、旅游服务 业为主要职能,
二、城市总体布局原则
城市总体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城市布局与区域的土地利用、山水生态、交通网络相互协调
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2、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功能与空间组织在地域上的投影,是由城市的结构
(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 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所决定的
一个空间系统。
4、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 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雅典宪章》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 息和交通。
第3节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功能 、 结构 和形态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 济 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 组合的综合反映。
核心: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
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 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
一、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功能
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和运转高效。 工业——生产协作、设施共享;交通条件;污染与隔离
废气(有害气体工业不宜过分集中,考虑风向、风速,设防护带) 废水(上下游,回用);废渣;噪声(远离居住区,防护绿带) 居住用地、文教用地应布置在环境较好的地段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与科研、高校设施毗邻 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储避开居民区,保证隔离地带 城市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 对外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与方便利用
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区 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应优先满足其建设的要求 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条件是城市合理布局的基础
四、主要功能要素的布局
各种功能的城市用地之间,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干扰, 有的相互矛盾。这就需要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按照各类用地的功能要求以 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城市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因此,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四、主要功能要素的布局
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城市生活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多方面和不同 程度的生活需要。
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活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区组成,在集中布置住宅的同时, 也相应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并组成各级公共中心(包括市级、居住区级 等中心),这种梯级组织形式能较好地满足居民生活居住的需求。
城市功能多元化表现(1)综合服务功能
(2)社会再生产功能(3)组织管理、协调经 济和社会发展功能(4)物资流、资金流、人才 流、信息流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掌握)
5、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主导、本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化力 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 为社会创新。
形成“一心 双城”的空 间结构。
一心:以龙 背山为绿心;
双城:宜城 和丁蜀;
宜兴城市功能定位可从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来加 以阐述:
——城市生活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最佳人居环 境城市之一;
——城市生产功能定位:“长三角”生态旅游城 市和制造业基地,苏浙皖三省重要的商贸流通 中心。
中心城区由宜城城区和丁蜀城区组成。两个城区 在功能上各有分工,共同承担中心城市的服务 功能。宜城城区是全市的商贸流通管理服务中 心;丁蜀城区是“陶都”、特色文化核心区、 陶瓷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