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备考中考数学创新题集锦-最新推荐

2020年备考中考数学创新题集锦-最新推荐
2020年备考中考数学创新题集锦-最新推荐

一.折叠后求度数

【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0

B .750

C .900

D .950

【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D ′等于( )

A .50°

B .55°

C .60°

D .65°

【3】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其中∠BAC= 度.

二.折叠后求面积

【4】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 边落在AB

图(1)

第3题图

C D

E

B

A

图 (2)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ED 以D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C 交于点F ,则△CEF 的面积为( )

A .4

B .6

C .8

D .

10

【5】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 的边长是4,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下右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2

B .4

C .8

D .

10

【6】如图a ,ABCD 是一矩形纸片,AB =6cm ,AD =8cm ,E 是AD 上一点,且AE =6cm 。操作:

(1)将AB 向AE 折过去,使AB 与AE 重合,得折痕AF ,如图b ;(2)将△AFB 以BF 为折痕向右折过去,得图c 。则△GFC 的面积是( )

E A

A A

B B B C

C C G

D D D F

F F

图a

图b

图c

第6题图

A.1cm 2

B.2 cm 2

C.3 c m 2

D.4 cm 2

三.折叠后求长度

【7】如图,已知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C 纸片,点E 在AC 边上,点F 在AB 边上,沿着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D 的位置,且ED BC ⊥,则CE 的长是( )

(A )10315-

(B )1053-

(C )535- (D )20103-

四.折叠后得图形

【8】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A .矩形

B .三角形

C .梯形

D .菱形

【9】在下列图形中,沿着虚线将长方形剪成两部分,那么由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的是( )

A. B. C. D.

A

B

C

E

F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10】小强拿了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 )

第10题图

【11】如图,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图甲),再把B点叠在折痕MN 上的处。得到(图乙),再延长交AD于F,所得到的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12】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图1,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13】如图1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14】如图,已知BC为等腰三角形纸片ABC的底边,AD⊥BC,AD=BC. 将此三角形纸片沿AD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若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面四边形,则能拼出互不全等的四边形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第14题图

A B C D

图3

图1

第12题图

五.折叠后得结论

【15】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请看图,折叠一张三角形纸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著名的几何定理,请你写出这一定理的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_______°.

【16】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与

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

发现的规律是( )

A. B.

C.

D. )21(23∠+∠=∠A

【17】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

A.a 2 – b 2 =(a +b)(a -b) B.(a – b)2 = a 2 –2ab+ b 2

C.(a + b)2 = a 2 +2ab+ b 2 D.a 2 + ab = a (a +b) 【18】如图,一张矩形报纸ABCD 的长AB =a cm ,宽BC =b cm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这张报纸沿着直线EF 对折后,矩形AEFD 的长与宽之比等于矩形ABCD 的长与宽之比,则a ∶b 等于( ).

A .1:2

B .2:1

C .1:3

D .3:1

(1)

第17题图

(2)

六.折叠和剪切的应用

【19】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图).

(1)如果M为CD边的中点,求证:DE∶DM∶EM=3∶4∶5;

(2)如果M为CD边上的任意一点,设AB=2a,问△CMG的周长是否与点M 的位置有关?若有关,请把△CMG的周长用含DM的长x的代数式表示;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20】同学们肯定天天阅读报纸吧?我国的报纸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每次对折后,所得的长方形和原长方形相似,问这些报纸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21】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沿着直线CM剪成两部分,其中M为AD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BCE就是拼成的一个图形.

E

(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 △BCE 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

(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B 和BC 的长分别为a 厘米、b 厘米,且a 、b 恰好是关于x 的方程

01)1(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

【22】电脑CPU 蕊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晶圆片”。现为了生产某种CPU 蕊片,需要长、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如果晶圆片的直径为10.05cm 。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不计切割损耗)

【23】在一张长12cm 、宽5cm 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李颖同学按

B A

C

B A

M

C

E

M

图3

图4

E

第21题答案图

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见方案一),张丰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 折出∠CAE=∠DAC,∠ACF=∠ACB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李颖同学和张丰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

【24】正方形提供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方法如下:

第24题图(1)

仿上面图示的方法,及韦达下列问题: 操作设计:

(1)如图(2),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

(2)如图(3)对于任意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

【25】如图,⊙O 表示一圆形纸板,根据要求,需通过多次剪裁,把它剪成若干个扇形面,操作过程如下:第1次剪裁,将圆形纸板等分为4个扇

形;第2次

剪裁,将上次得到的扇形面中的一个再等分成4个扇形;以后按第2次剪裁的作法进行下去

.

第24题图(2) 第24题图(3)

第25题图

O

(1)请你在⊙O中,用尺规作出第2次剪裁后得到的7个扇形(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2)请你通过操作和猜想,将第3、第4和第n次裁剪后所得扇形的总个数(S)填入下表.

等分圆及扇形面的次数(n) 1234…n

所得扇形的总个数(S) 47…

(3)请你推断,能不能按上述操作过程,将原来的圆形纸板剪成33个扇形?为什么?

【26】如图,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四个角(阴影部分)剪掉,得一四边形A1B1C1D1.试问怎样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形的面积为原

5,请说明理由(写出证明及计算过程). 正方形面积的

9

1.(2010安徽蚌埠二中)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斜边AB =5厘米,BC =a 厘米,AC =b

厘米,a >b ,且a 、b

是方程2

(1)40x m x m --++=的两根。

⑴ 求a 和b 的值;

⑵ C B A '''?与ABC ?开始时完全重合,然后让

ABC ?固定不动,将C B A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BC

所在的直线向左移动。

① 设x 秒后C B A '''?与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② 几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83

平方厘米?

2.(2010安徽省中中考)春节期间某水库养殖场为适应市场需求,连续用20天时间,采用每天降低水位以减少捕捞成本的办法,对水库中某种鲜鱼进行

A

B

C

M

A'B'

C'

捕捞、销售。

九(1)班数学建模兴趣小组根据调查,整理出第x天

(20

1≤

≤x且x为整数)的捕捞与销售的相关信息如下:

⑴在此期间该养殖场每天的捕捞量与前一末的捕捞量相比是如何变化的?

⑵假定该养殖场每天捕捞和销售的鲜鱼没有损失,且能在当天全部售出,求第x天的收入y(元)与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天收入=日销售额—日捕捞成本)

试说明⑵中的函数y随x的变化情况,并指出在第几天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2010安徽芜湖)(本小题满分8分)用长度为20m的金属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的金属框,下部为矩形,上部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斜边长为2x m.当该金属框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时,图形中矩形的相邻两边长各为多少?请求出

金属框围成的图形的最大面积.

4.(2010江苏南通)(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m (m 是大于0的常数),BC =8,E 为线段BC 上的动点(不与B 、C 重合).连结DE ,作EF ⊥DE ,EF 与射线BA 交于点F ,设CE =x ,BF =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若m =8,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12y m

,要使△DEF 为等腰三角形,m 的值应为多少?

A B

C

D

E

F

5.(2010江苏南通)(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4,3)、B(2,0)两点,当x=3和x=-3时,这条抛物线上对应点的纵坐标相等.经过点C(0,-2)的直线l与x 轴平行,O为坐标原点.

(1)求直线AB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以A为圆心,AO为半径的圆记为⊙A,判断直线l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直线AB上的点D的横坐标为-1,P(m,n)是抛物线y=ax2+bx +c上的动点,当

△PDO的周长最小时,求四边形CODP的面积.

(第28题)

6.(2010 浙江台州市)如图,Rt△ABC中,∠C=90°,BC=6,AC=8.点P,

Q都是斜边AB上的动点,点P从B 向A运动(不与点B重合),点Q从A向B运动,BP=AQ.点D,E分别是点A,B以Q,P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HQ⊥AB 于Q,交AC于点H.当点E到达顶点A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BP的长为x,△HDE的面积为y.

(1)求证:△DHQ∽△ABC;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y的最大值;

(3)当x为何值时,△HDE为等腰三角形?

H

(第24题)

7.(2010江苏淮安)红星食品厂独家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某种食品,产量y1(万千克)与销售价格x(元/千

克)(2≤x≤10)满足函数关系式y1=0.5x+11.经市场调查发现:该食品市场需求量y2(万千克)与销售价格x(元/千克)(2≤x≤10)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产量小于或等于市场需求量时,食品将被全部售出;当产量大于市场需求量时,只能售出符合市场需求量的食品,剩余食品由于保质期短将被无条件销毁.

(1)求y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销售价格为多少时,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

(3)若该食品每千克的生产成本是2元,试求厂家所得利润W(万元)与销售价格x(元/千克) (2≤x≤10)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8.(2010江苏扬州)在△ABC 中,∠C =90°,AC =3,BC =4,CD 是斜边AB 上的高,点E 在斜边AB 上,过点E 作直线与△ABC 的直角边相交于点F ,设AE =x ,△AEF 的面积为y .

(1)求线段AD 的长;

(2)若EF ⊥AB ,当点E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 ①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②当x 取何值时,y 有最大值?并求其最大值;

(3)若F 在直角边AC 上(点F 与A 、C 两点均不重合),点E 在斜边AB 上移动,试问:是否存在直线EF 将△ABC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直线EF ,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直线EF ,请说明理由.

A B

C

D C

中考数学几何典型例题

几何综合题 一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图形与变换中要求: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基本图形及辅助线 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 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

2、正方形中的基本图形 3、基本辅助线 (1)角平分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翻折;【参见(一)1;(二)1;西城中考总复习P57例6】* (2)与中点相关——倍长中线(八字全等),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参见(一)2、3、4、5】* (3)共端点的等线段——旋转基本图形(60°,90°),构造圆;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翻折;转移线段——平移基本图形(线段)线段间有特殊关系时,翻折;【参见(一)6,7,8,9】 (4)特殊图形的辅助线及其迁移 .... ——梯形的辅助线(什么时候需要这样添加?)等【参见(一)7】 作双高——上底、下底、高、腰(等腰梯形)三推一;面积;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几何证明题五大经典(含答案)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 2 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 2 1BC ∴∠F=∠GMN ∵AD=BC ∴GN=GM ∴∠GMN=∠GNM ∴∠DEN=∠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 =AB ⌒ ∴∠F=∠ACB 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 ∴BH=BF 又AD ⊥BC ∴DH=DF ∴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 ∵∠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 2 1 ∠BOC=60°∴∠OBM=30° ∴BO=2OM 由(1)知AH=2OM ∴AH=BO=AO

高一数学创新题型探究

高一数学创新题型探究 贵州 洪其强 一、建构数列型 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在高考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主要涉及增长率、银行信贷等.解答这一类问题,要充分应用观察、归纳、猜想的手段,建立起等差、等比、或递推数列的模型来解题. 例1 (2003年朝阳区高三统一练习(二))2002年底某县的绿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0%,从2003年开始,计划每年将非绿化面积的8%绿化,由于修路和盖房等用地,原有绿化面积的2%被非绿化. (Ⅰ)设该县的总面积为1,2002年底绿化面积为10 4 1= a ,经过n 年后绿化的面积 为,1+n a 试用n a 表示1+n a ; (Ⅱ)求数列}{n a 的第1+n 项1+n a ; 解析:(Ⅰ)设现有非绿化面积为1b ,经过 n 年后非绿化面积为.1+n b 于是 .1,111=+=+n n b a b a 依题意:1+n a 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有的绿化面积n a 减去被 非绿化部分 n a 1002 后剩余的面积n a 10098,另一部分是新绿化的面积.1008n b 于 是1+n a =n a 10098+.1008n b =n a 10098+.25 2109)1(1008+=-n n a a (Ⅱ)1+n a = ,252109+n a 1+n a -54=-).54(109-n a , 数列}54 {-n a 是公比为,10 9首项5254104541-=-=-a 的等比数列. n n a )10 9)(52(541-+=∴+ 二、信息迁移型 信息迁移题指的是不便于直接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需要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用于新问题解决的一类问题.这一类问题,往往出现在一个较新的背景之下,题型新颖,形式多样,融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创新性于一体. 信息迁移型题可分为定义信息型、图表信息型、 图形图像信息型等. 1.定义信息型 例2 (2001上海22)对任意函数f (x ), x ∈D ,可按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输入数据x 0∈D ,经数列发生器输出x 1=f (x 0); ②若x 1?D ,则数列发生器结束工作;若x 1∈D ,则将x 1反馈回输入端,再输出x 2=f (x 1),并依此规律继续下去.现定义1 2 4)(+-= x x x f (1)若输入x 0= 65 49 ,则由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x n },请写出{x n }的所有项; (2)若要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的常数列,试求输入的初始数据x 0的值;

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常考题型解析

2017年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作法及常考题型解析第一部分常见辅助线做法 等腰三角形 1. 作底边上的高,构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2. 作一腰上的高; 3 .过底边的一个端点作底边的垂线,与另一腰的延长线相交,构成直角三角形。 梯形 1. 垂直于平行边 2. 垂直于下底,延长上底作一腰的平行线 3. 平行于两条斜边 4. 作两条垂直于下底的垂线 5. 延长两条斜边做成一个三角形 菱形 1. 连接两对角 2. 做高 平行四边形 1. 垂直于平行边 2. 作对角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3. 做高——形内形外都要注意 矩形 1. 对角线 2. 作垂线 很简单。无论什么题目,第一位应该考虑到题目要求,比如AB=AC+BD....这类的就是想办法作出另一条AB等长的线段,再证全等说明AC+BD=另一条AB,就好了。还有一些关于平方的考虑勾股,A 字形等。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垂线段相等)。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解几何题时如何画辅助线? ①见中点引中位线,见中线延长一倍 在几何题中,如果给出中点或中线,可以考虑过中点作中位线或把中线延长一倍来解决相关问题。 ②在比例线段证明中,常作平行线。 作平行线时往往是保留结论中的一个比,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比与结论中的另一个比联系起来。 ③对于梯形问题,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 1、过上底的两端点向下底作垂线 2、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3、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 4、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 5、过上底一端点和一腰中点的直线与下底的延长线相交 6、作梯形的中位线 7、延长两腰使之相交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 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共10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B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C)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B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A)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中考数学填空题专题.docx

中考数学填空题专题训练 1.(平方根,立方根) ① 9 的平方根是;16 的算术平方根是; 27 的立方根是。 ② 25=;38 =。 2.(因式分解) ① x216② x26x 9③ x2xy 3.(科学记数法) 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近年来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据报道,2005年海外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已达 38 200 000 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 ②已知空气的密度为克/ 厘米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克/厘米 4.(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函数: y1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x1 ②函数 y =2x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5.(方程,不等式的解) ①方程 2x 80 的解是②方程组x y10的解为 x y2 ③分式方程11的解是.④方程x2250 的解是__________ x1 ⑤不等式 3x 6 0的解集是.⑥ 不等式组2x 40 的解集3 x0 为.6.(分式的运算)

①计算:a 1 1 =.②化简 : a 1 a2 1 =.a a a a 7.(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 ①八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度.② 正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则n. ③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度.④正n 边形的每个外角均等于45°,则n. 8.(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① 5 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下(单位:cm): 2 , 2 ,1, 1, 0 ,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cm. ②小华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98、 62、 94、 98、95,则中位数是 __________. ③初三年一班有7 名同学参加参加学校举行的体育测试(成绩单位:分),成绩分别是 87, 90, 87, 89, 91, 88, 87。则它们成绩的众数是。 ④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 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均为 8 环, 10 次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S甲2 2 , S乙21.2 ,那么,射击成绩较为稳定的是. ⑤若样本 1、 4、 2、 5、x的平均数是3,则此样本的中位数为________. 9.(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①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 k0) 的图象经过原点、第二象限与第四象限,请写出 符合上述条件的k 的一个值:. ... ②请任写一个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 .. ③反比例函数y k 的图像经过点(2,3),则k.x ④直线 y x 1不经过第象限. ⑤将直 y线1 x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3 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doc

如图 8,在Rt ABC中,CAB 90,AC 3 , AB 4 ,点 P 是边 AB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PQ AB 交BC于点E,截取 PQ AP ,联结 AQ ,线段 AQ 交BC于点D,设 AP x ,DQ y .【2013徐汇】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 分) (2)如图 9,联结CQ,当CDQ和ADB相似时,求x的值;( 5 分) (3)当以点C为圆心,CQ为半径的⊙C和以点B为圆心,BQ为半径的⊙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在边 AB 上时,求 AP 的长.( 5 分) C Q D E A P B (图 8) C Q D E A (图 9) P B C A B (备用图) 【2013 奉贤】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8,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 C作 AB的垂线交⊙ O于点 D,联结 OD,过点 B 作 OD的平行线交⊙ O于点 E、交射 线CD于点 F. (1)若 ⌒ ED BE⌒ ,求∠ F 的度数; (2)设CO x, EF y,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设点 C 关于直线 OD 的对称点为 P ,若△ 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 OC 的长. 第 25 题 【 2013 长宁】△ ABC 和△ DEF 的顶点 A 与 D 重合,已知∠ B = 90 . ,∠ BAC = 30 . , BC=6,∠ FDE = 90 , DF=DE=4. (1)如图①, EF 与边 、 分别交于点 ,且 . 设 DF a ,在射线 上取 AC AB G 、H FG=EH DF 一点 P ,记: DP xa ,联结 CP. 设△ DPC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 出定义域; (2)在( 1)的条件下,求当 x 为何值时 PC // AB ; ( 3)如图②,先将△ DEF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E 恰好落在 AC 边上,在保持 DE 边与 AC 边完 全重合的条件下, 使△ DEF 沿着 AC 方向移动 . 当△ 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① 图② 【 2013 嘉定】已知 AP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 、P 重合),联结 AC ,以直线 AC 为对称轴翻折 AO ,将点 O 的对称点记为 O 1 ,射线 AO 1 交半圆 O 于 点 B ,联结 OC . (1)如图 8,求证: AB ∥ OC ; (2)如图 9,当点 B 与点 O 1 重合时,求证: AB CB ;

年重庆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专题练习+答案详解)

2015年重庆中考数学24题专题练习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E为AD中点,连接BE,CE (1)求证:BE=CE; (2)若∠BEC=90°,过点B作BF⊥CD,垂足为点F,交CE于点G,连接DG,求证:BG=DG+CD.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交于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为CH的中点. (1)若HE=HG,求证:△EBH≌△GFC; (2)若CD=4,BH=1,求AD的长.

3、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DC=BC,∠DAB=60°,E是对角线AC延长线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B⊥AB,EF⊥AF. (1)当CE=1时,求△BCE的面积; (2)求证:BD=EF+CE.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的交点,点E为线段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过点E EF∥ CA,交CD于点F,连接OF. (1)求证:OF∥BC; (2)如果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BF⊥CD于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E,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G,且DG=DE,AB=,CF=6. (1)求线段CD的长; (2)H在边BF上,且∠HDF=∠E,连接CH,求证:∠BCH=45°﹣∠EBC. 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D=45°. (1)若AB=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2)若E、F、G、H分别是梯形ABCD的边AB、BC、CD、DA上一点,且满足EF=GH,∠EFH=∠FHG,求证:HD=BE+BF.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精选

2007年高考数学创新题型精选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6年山东)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 xy (x+y ),z ∈A ,y ∈B },设集合A={0,1},B={2,3},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6 C.12 D.18 2.(06年辽宁卷)设○ +是R 上的一个运算, A 是R 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a b A ∈有a ○+b A ∈,则称A 对运算○ +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零)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 A.自然数集 B.整数集 C.有理数集 D.无理数集 3.(05天津)从集合{1,2,3,…,11}中的任意取两个元素作为椭圆22 221x y m n +=方程中的m 和n ,则能组 成落在矩形区域(){},|||11,||9B x y x y =<<内的椭圆的个数是( ) A. 43 B. 72 C. 86 D. 90 4.(05福建))(x f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偶函数,且0)2(=f ,则方程)(x f =0在区间(0,6) 内解的个数的最小值是 ( ) A. 5 B. 4 C. 3 D. 2 5.(06上海卷)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 ) A.48 B. 18 C. 24 D.36 6.点P 到点A(21,0),B(a ,2)及到直线x =-2 1 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这样的点恰好只有一个,那么a 的值是 ( ) A. 21 B.23 C.21或23 D.-21或2 1 7.如果 二次方程 x 2 -px-q=0(p,q∈N*) 的正根小于3, 那么这样的二次方程 有 (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8. 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 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右图), 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这样的平面 α ( ) A. 不存在 B. 只有1个 C. 恰有4个 D. 有无数多个 9。(05全国Ⅲ)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记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 A .6E B. 72 C .5F D. B0 10.设P 是△ABC 内任意一点,S △ABC 表示△ABC 的面积,λ1= ABc PBC S S ??, λ2=ABC PCA S S ??, λ3= ABC PAB S S ??,定义f (P)=(λ1, λ, λ3),若G 是△ABC 的重心,f (Q)=(21,31,6 1 ),则 ( ) A. 点Q 在△GAB 内 B. 点Q 在△GBC 内 C. 点Q 在△GCA 内 D. 点Q 与点G 重合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在平面几何中有如下特性:从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类比上述性质,请叙述在立体几何中相应地特性,并画出图形。不必证明。 类比性质叙述如下 :________________ 12.规定记号“?”表示一种运算,即+∈++=?R b a b a b a b a 、,. 若31=?k ,则函数()x k x f ?=的

中考数学填空题、选择题专题训练

O E D C B A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分解因式:229___(3)(3)___________ax ay a x y x y -=-+.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要使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应添加的条件是 AB=CD (答案不唯一) (只填写一个条件)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5倍,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12 。 4、化简(1+ )÷ 的结果为 x-1 . 5、数据1,2,5,0,5,3,5的中位数是 3 ;方差是 26 7 ; 6、如图,顺次连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四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 然后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 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2B 2C 2D 2四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 3B 3C 3D 3,…, 按此方法得到的四边形A 8B 8C 8D 8的周长为 .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C ) A .4a ﹣2a = 2 B .a 6÷a 3 = a 2 C .(﹣a 3b )2 = a 6b 2 D .(a ﹣b )2 = a 2﹣b 2 8、要使二次根式 2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9、如图,圆锥的母线长为2,底面圆的周长为3,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 B ) 10、已知x a y 和-3x 2y a+b 是同类项,则a b 等于( D ) A .-2 B .0 C .-1 D . 1 2 11、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B = 10cm ,则AC 的长大约是( D ) A . 6.18 B .6或4 C .3.82 D . 6.18或3.82 12、若(m -1)2+ 2n + =0,则m +n 的值是( A ) A .-1 B .0 C .1 D .2 13、如图.O e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E ,22.5A ∠=?,4OC =, A . 3π B . 3 C . 6π D . 6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大全

几何证明题分类汇编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如图3,在梯形ABCD 中,AD BC ∥,EA AD ⊥,M 是AE 上一点, BAE MCE =∠∠,45MBE =o ∠. (1)求证:BE ME =. (2)若7AB =,求MC 的长. 2、(8分)如图11,一张矩形纸片ABCD ,其中AD=8cm ,AB=6cm ,先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BC ′交AD 于点G. (1)求证:AG=C ′G ; (2)如图12,再折叠一次,使点D 与点A 重合,的折痕EN ,EN 角AD 于M ,求EM 的长. 2、类题演练 3如图,分别以Rt△ABC 的直角 边AC 及斜边AB 向外 作等边 △ACD 、等边△ABE .已知∠BAC =30o,EF ⊥AB ,垂足为F ,连结DF . (1)试说明AC =EF ;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 4如图,在△ABC 中,点P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直线MN∥BC,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 (1)求证:PE =PF ; (2)*当点P 在边AC 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 可能是菱形吗?说明理由; 图3 A B C D E F 第20题图

A B C D M N E F P (3)*若在AC 边上存在点P ,使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且 AP BC =3 2 .求此时∠A 的大小. 二、证明两角相等、三角形相似及全等 1、(9分)AB 是⊙O 的直径,点E 是半圆上一动点(点E 与点A 、B 都不重合), 点C 是BE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 ⊥AB ,垂足为D ,CD 与AE 交于点H ,点H 与点A 不重合。 (1)(5分)求证:△AHD ∽△CBD (2)(4分)连HB ,若CD=AB=2,求HD+HO 的值。 2、(本题8分)如图9,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E ⊥BF ,BE=BF ,EF 与BC 交于点G 。 (1)求证:△ABE≌△CBF ;(4分) (2)若∠ABE=50o,求∠EGC 的大小。(4分) 3、(本题7分)如图8,△AOB 和△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COD =90o,D 在AB 上. (1)求证:△AOC ≌△BOD ;(4分) (2)若AD =1,BD =2,求CD 的长.(3分) 2、类题演练 1、 (8分)如图,已知∠ACB =90°,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CE 与 AB 相交于F . (1)求证:△CEB ≌△ADC ; (2)若AD =9cm ,DE =6cm ,求BE 及EF 的长. A B C D 图8 O A B D F E 图9 A O D B H E C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供参考)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要点】 1.进一步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应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地写出较难证明的求证; 3.证明要合乎逻辑,能够应用综合法熟练地证明几何命题。 【概念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对应角( )对应高线( ),对应中线( ),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 2.在Rt△ABC 中,∠C =90°,∠A =30°,则BC :AC :AB=( )。 【例题解析】 【题1】已知在ΔABC 中,,AB =AC ,BD 平分.求证:BC =AB +CD . 【题2】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为C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求证:DE=BF. 【题3】如图,AD 为ΔABC 的角平分线且BD =CD .求证:AB =AC. 【题4】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BF=CE ,AB ∥ED ,AC ∥FD ,证明AB=DE ,AC=DF. 【题5】已知: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 求:∠APB 的度数. 【题6】如图:△ABC 中,∠ACB=90°,AC=BC ,线,过C 作CF ⊥AE ,垂足是F ,过B 作BD ⊥BC 交108A ∠=ABC ∠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1) 求证:AE=CD; (2) 若AC=12㎝,求BD 的长. 【题7】等边三角形CEF 于菱形ABCD 边长相等. 求证:(1)∠AEF=∠AFE (2)角B 的度数 【题8】如图,在△ABC 中,∠C=2∠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B ,求证:AB=AC+CD. 【题9】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F=2 1FC 【题10】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C 旋转到A'B'CD'的位置,若∠B'CB=30度,求AE 的长. 【题11】AD,BE 分别是等边△ABC 中BC,AC 上的高。M,N 分别在AD,BE 的延长线上,∠CBM=∠ACN.求证AM=BN. 【题12】已知: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OA =OD ,OB =OC ,点E 、F 在AD 上,且AE =DF ,∠ABE =∠DCF . 求证:BE‖CF . 【巩固练习】 【练1】 如图,已知BE 垂直于AD ,CF 垂 直于AD ,且BE=CF. (1)请你判断AD 是三角形ABC 的中线还是角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

题型训练四 创新题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6年山东)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 xy (x+y ),z ∈A ,y ∈B },设集合A={0,1},B={2,3},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6 C.12 D.18 2.(06年辽宁卷)设○ +是R 上的一个运算, A 是R 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a b A ∈有a ○+b A ∈,则称A 对运算○ +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零)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 A.自然数集 B.整数集 C.有理数集 D.无理数集 3.(05天津)从集合{1,2,3,…,11}中的任意取两个元素作为椭圆22 221x y m n +=方程中的m 和n ,则能组成落在矩形区域(){},|||11,||9B x y x y =<<内的椭圆的个数是( ) A. 43 B. 72 C. 86 D. 90 4.(05福建))(x f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偶函数,且0)2(=f ,则方程)(x f =0 在区间(0,6)内解的个数的最小值是 ( ) A. 5 B. 4 C. 3 D. 2 5.(06上海卷)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 ) A.48 B. 18 C. 24 D.36 6.点P 到点A( 21,0),B(a ,2)及到直线x =-2 1 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这样的点恰好只有一个,那么a 的值是 ( ) A. 21 B.23 C.21或23 D.-21或2 1 7.如果二次方程 x 2 -px-q=0(p,q∈N*) 的正根小于3, 那么这 样的二次方程有(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8. 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 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右图), 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这样的平面 α ( ) A. 不存在 B. 只有1个 C. 恰有4个 D. 有无数多个 9。(05全国Ⅲ)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记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十进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6E B. 72 C .5F D. B0 10.设P 是△ABC 内任意一点,S △ABC 表示△ABC 的面积,λ1= ABc PBC S S ??, λ2=ABC PCA S S ??, λ3= ABC PAB S S ??,定义f (P)=(λ1, λ, λ3),若G 是△ABC 的重心,f (Q)=(21,31,6 1 ),则 ( ) A. 点Q 在△GAB 内 B. 点Q 在△GBC 内

2017年中考数学填空压轴题汇编4(学)

2017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之填空题4 1.计算1+4+9+16+25+……的前29项的和是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列运算过程: 计算:1+2+22+…+210.. 解:设S =1+2+22+…+210,① ①× 2得2S =2+22+23+…+211,② ②-①,得S =211-1. 所以,1+2+22+…+210=211-1. 运用上面的计算方法计算:1+3+32+…+32017=____________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P '(-y +1,x +2),我们把点P '(-y +1,x +2)叫做点P (x ,y )的终结点.已知点P 1的终结点为P 2,点P 2的终结点为P 3,点P 3的终结点为P 4,这样依次得到P 1、P 2、P 3、P 4、…P n 、…,若点P 1的坐标为(2,0),则点P 2017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1)二次项系数212=?; (2)常数项3131(3)-=-?=?-,验算:“交叉相乘之和”; (3)发现第③个“交叉相乘之和”的结果1(3)211?-+?=,等于一次项系数-1,即: 22(x 1)(2x 3)232323 x x x x x +-=-+-=--,则2 23(x 1)(2x 3) x x --=+-,像这样,通过十字交叉线 帮助,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仿照以上方法,分解因式:2 3512 x x +-= ______. 5.观察下列各式: 11111222 =-=? 111112 112232233 +=-+-=??

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几何题汇总

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几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2019连云港市】如图,利用一个直角墙角修建一个梯形储料场ABCD,其中∠C=120°.若新建墙BC与CD总长为12m,则该梯形储料场ABCD的最大面积是 A.18m2B.m2C.2D2 (第1 题)(第2题)(第3题) 2.【2019宿迁】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重合),边AB与CE交于点F,DE∥BC,则∠BFC等于( ) A.105°B.100°C.75°D.60° 3.【2019宿迁】一个圆锥的主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A.20πB.15πC.12πD.9π 4、【2019常州】下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 圆柱 B. 正方体 C. 圆锥 D.球 5、【2019常州】如图,在线段PA、PB、PC、PD中,长度最小的是( ) A、线段PA B、线段PB C、线段PC D、线段PD 6.【2019镇江】一个物体如图所示,它的俯视图是( ) A.B. C.D. 7、【2019淮安】下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 8.【2019泰州】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点A 、B 、C 、D 、E 、F 、 G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ABC 的重心是( ) A .点D B .点E C .点F D .点G 9、【2019扬州】 已知n 是正整数,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n+2,n+8,3n ,则满足 条件的n 的值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0.【2019连云港市】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AB .将矩形ABCD 对折,得 到折痕MN ;沿着CM 折叠,点D 的对应点为E ,ME 与BC 的交点为F ;再沿着MP 折叠,使得AM 与EM 重合,折痕为MP ,此时点B 的对应点为G .下列结论:① △CMP 是直角三角形;②点C 、E 、G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③PC = ;④BP =AB ;⑤点 F 是△CMP 外接圆的圆心.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B C E D F G ····

精选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求证:AP =AQ .(初二)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N

F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经典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 求证:AE =AF .(初二) 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求证:PA =PF .(初二) 4、如图,PC 切圆O 于 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 D .求证:AB = DC ,BC =AD .(初三) 经典题(四) 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 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 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 D

中考数学填空题压轴题精选

A C B H E F P G 2017年中考压轴填空题精编 2301.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BC =1,E 、F 为线段AB 上两动点,且∠ECF =45°,过点E 、F 分别作AC 、BC 的垂线相交于点P ,垂足分别为G 、H ,则PG ·PH 的值为___________. 2302.已知抛物线C 1:y =ax 2 +bx +c 的顶点为P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点P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Q ,抛物线C 2的顶点为A ,且过点Q ,对称轴与y 轴平行,若抛物线C 2的解析式为y =x 2 +2x +1,直线y =2x +m 经过A 、Q 两点,则抛物线C 1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 2303.有四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3,0,1,5的不透明卡片,它们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现将它们 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任取一张,将该卡片上的数字记为a ,则使关于x 的分式方程 1-ax x -2 +2= 1 2-x 有正整数解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304.如图,点A 在抛物线y =x 2 -3x 的对称轴上,点B 在抛物线上,若AB 的最小值为2,则点A 的坐 标为____________. 230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120°,∠ADC =90°,AB =2,BC =4,BD 平分∠ABC ,则AD =____________. D A C

A B C P D 2306.已知直线y = 1 2 x -1与双曲线y = 2 x 的一个交点坐标为(a ,b )(a <0),则 1 a + 1 2b 的值为____________. 2307.已知直线y =kx +4与y 轴交于点A ,与双曲线y = 5 x 相交于B 、C 两点,若AB =5AC ,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_. 2308.已知二次函数y =-( x -m )2+m 2 +1,当-2≤x ≤1时有最大值4,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 2309.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点P 是BC 边上一动点,且∠APD =∠B ,射线PD 交AC 于D .若以A 为圆心,以AD 为半径的圆与BC 相切,则BP 的长是___________. 2310.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BAC =∠BDC =90°,∠ABC =60°,∠DBC =45°,AB =2,连接AD ,则AD =____________. 2311.已知当0<x < 7 2 时,二次函数y =x 2 -4x +3-t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A D B C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

如图8,在ABC Rt ?中,?=∠90CAB ,3=AC ,4=AB ,点P 是边AB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AB PQ ⊥交BC 于点E ,截取AP PQ =,联结AQ ,线段AQ 交BC 于点D ,设x AP =,y DQ =.【2013徐汇】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分) (2)如图9,联结CQ ,当CDQ ?和ADB ?相似时,求x 的值; (5分) (3)当以点C 为圆心,CQ 为半径的⊙C 和以点B 为圆心,BQ 为半径的⊙B 相交的另一 个交点在边AB 上时,求AP 的长. (5分) 【2013奉贤】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B =8, 点C 在半径OA 上(点C 与点O 、A 不重合),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O 于点D ,联结OD ,过点B 作OD 的平行线交⊙O 于点E 、交射线CD 于点F . (1)若 ,求∠F 的度数; (2)设,,y EF x CO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图8) C A B D E P Q C A B D E P Q (图9) (备用图) C A B BE ED =⌒ ⌒

第25题 (3)设点C 关于直线OD 的对称点为P ,若△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OC 的长. 【2013长宁】△ABC 和△DEF 的顶点A 与D 重合,已知∠B =?90. ,∠BAC =?30. ,BC=6,∠ FDE =?90,DF=DE=4. (1)如图①,EF 与边AC 、AB 分别交于点G 、H ,且FG=EH . 设a DF =,在射线DF 上取一点P ,记:a x DP =,联结CP. 设△DPC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在(1)的条件下,求当x 为何值时 AB PC //; (3)如图②,先将△DEF 绕点D 逆时针旋转,使点E 恰好落在AC 边上,在保持DE 边与AC 边完全重合的条件下,使△DEF 沿着AC 方向移动. 当△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13嘉定】已知AP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是半圆O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P 重合),联结AC ,以直线AC 为对称轴翻折AO ,将点O 的对称点记为1O ,射线1AO 交半圆O 于点B ,联结OC . (1)如图8,求证:AB ∥OC ; (2)如图9,当点B 与点1O 重合时,求证:CB AB =; 图① 图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