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优质课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和培养基
等进行
灭菌。
3、为了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 在 酒精灯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 周围物品相接触。
七、接种技术
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称 为接种。
1、接种 工具
2 、常用的接种方法
斜面划线接种的操作过程
种类
用途
例
选择培 养基
培 而从中养 抑分众基制加离多不入所微需某要需生种的的物物微质或生加 到物缺入 酵少生青 母某长种霉菌,营素和促养分霉进物离菌需质得, 要微的生微物生物生长。
鉴别培 鉴别不同种 养基 类的微生物
伊红—美蓝培养基 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其菌落呈现金属光 泽深紫色。
几种选择培养基:
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 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 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平板划线的几种方法
平板划线的操作过程 P18
A.从试管中取菌
每次划线后要灼烧接种环, 目的是什么?
每次划线的起点有什么 特点?
• 注意事项:
第一步以及每一次划线之前和划线结束后都要 灼烧接种环。灼烧接种环要冷却后再划线。
做什么准备? 点燃酒精灯;斜面向上
斜面用什么接种? 接种环如何灭菌?
取棉塞(不放到桌面?) 试管口灭菌
挑取少量菌体
从里到外轻轻划“S”型曲线,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试管口通过火焰,塞紧试管口。 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微生物的纯培养
分离提纯微生物常用的方法: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 平板划线分离微生物的原理:连续划线。 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的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操作无菌实验的技能•熟悉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和原理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无菌实验操作技巧,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是把微生物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使其得到营养、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一般有两种方法: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无菌实验是指在无微生物干扰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通常需要采用灭菌和消毒等技术。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试剂:琼脂、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碘酒、70%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清洗试管、培养皿等实验器具,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物。
2.培养基制备:称取适量的琼脂和磷酸盐缓冲液,加入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进行灭菌消毒。
3.杂菌检测: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倒在培养皿上,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是否有杂菌的生长。
4.微生物接种:采用无菌技术,将培养物移植至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标明不同的培养条件和试验目的。
5.培养条件:培养箱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调节和控制。
6.观察和记录:观察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7.鉴定和鉴别:采用显微镜等检测技术,进行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别,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污染。
2.实验室要保持干净卫生,经常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环境。
3.对于具有毒性的试剂,要注意正确配制和储存,避免误用和事故发生。
4.操作结束后,要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四、课题延伸: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藏: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
养基,菌落长成后置 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 甘油冷冻管藏法
2、微生物的营养 营养物质的种类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生长因子
〔1〕微生物的碳源
概念
来源
作用
无机碳源
碳 源
但凡能为微 生物提供所 需碳元素的 营养物质
CO2 NaHCO3等 有机碳源
糖类〔主要〕
脂肪酸
①构成细胞 物质和一些 代谢产物 ②异养微生 物的能源
石油等
思考
自养型和异养型微生物分别能利用哪类 碳源物质? 自养型能利用无机碳源,异养
③、pH要适宜
细菌 pH6.5~7.5 真菌 pH5.0~6.0
一、根底知识: 〔一〕微生物的结构 〔二〕培养微生物
1、培养基的种类 2、微生物的营养 3、培养基配制原那么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 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无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 平板划线操作,还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 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只有熟练、标准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 养微生物。
菌落呈深紫色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参加某种化学物质, 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 生物的生长。
选择培养基
• 参加青霉素的培养基
•
别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 参加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别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盐细菌〕
•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
别离固氮菌
•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
别离自养型微生物
型只能利用有机碳源物质
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其中包含的基本操作技术有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技术操作以及纯化培养微生物,是生物科学、医学等领域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
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高中选修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高中生物选修Ⅰ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旨在为学生实践其他的关于微生物技术的实验做好铺垫,又由于本节内容位于传统的发酵技术之后,所以它是在传统的微生物实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微生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用“承前启后”这个词语来概括本课题的地位。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列举培养基的种类,说明培养基配方及作用;概述无菌技术。
(2)能力目标:尝试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领悟实验原理,交流实验体会;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除了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
因此,实验时针对培养基、操作者、用于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和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才能成功培养微生物。
可见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过程的关键。
教学中可联系医疗和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无菌技术。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理科普通班的学生,在学习完必修内容之后,已对生物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并对于微生物的认知已达到相关要求。
在学习完选修Ⅰ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之后,对于微生物的许多生物学特征等掌握更加透彻,也具有相应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节课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很透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育一、课题目标认识相关培育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育。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三、课题背景剖析课题背景经过生产中的实例,第一指引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育过程中,保持培育物纯净的重要性。
教师不用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能够充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领会培育物纯净关于微生物培育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育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供给优秀的生计环境,同时阻挡或克制其余微生物的生长。
四、基础知识剖析与教课建议(一)培育基知识重点: 1. 培育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育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 2. 不一样的微生物常常需要采纳不一样的培育基配方; 3. 只管培育基的配方各不同样,可是其基本成分都包含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教课建议:教师在介绍液体和固体培育基时,宜联合教材供给的图片进行解说,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以表格的形式供给了一个培育基配方的实例。
教师能够采纳资料剖析的形式,让学生经过主动的剖析,认识培育基的基本构成成分,并联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知识,让学生从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这一角度理解培育基中为何都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成分。
(二)无菌技术3. 常用的消毒与灭知识重点: 1. 无菌技术的含义;消毒与灭菌的观点及二者的差别;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教课建议:教师能够第一联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买卖识到平时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刻刻每处都存在着微生物,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将某种微生物引入到培育物中,而后再重申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育微生物的操作中,全部防备杂菌污染的方法。
不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仍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备杂菌污染。
只有娴熟、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育微生物。
(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让学生区分消毒与灭菌
二、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活动1: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5)饮水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5.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姓名
张亚丽
工作单位
鹿泉一中
学科年级
生物高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思考6:在第1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获得由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注意事项: b.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c.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 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二).纯化大肠杆菌
4.稀释涂布平板法
二).纯化大肠杆菌 1.原理 在适宜环境下,单个细菌能迅速生长 增殖形成一个细胞群体--菌落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二).纯化大肠杆菌 1.原理 在适宜环境下,单个细菌能迅速生长 增殖形成一个细胞群体--菌落 2.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二).纯化大肠杆菌
3.平板划线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 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 基的表面。
后,置于4OC的冰箱中保存(每隔3~6个月要重新接种培
养后再保存)。 2.甘油管长期保存 在3mL的甘油瓶中加入1mL的甘油,高压灭菌。将1mL 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充分混合后,置于-20OC的
冷冻箱中保存。
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用手触摸锥形瓶,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即可 开始倒平板。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 防止凝结在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 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常用消毒的方法:
a.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b.巴氏消毒法:70-75℃下煮30min或80℃下煮 15min c.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灵等进行 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d.紫外线消毒 ……
《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微生物的观点,掌握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如接种、培养、观察等。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识别,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无菌实验室、培养皿、接种针、牛肉膏培养基等。
2. 实验试剂:牛肉膏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无菌水的制备。
3. 实验服装:实验服、口罩、橡胶手套等。
4. 参考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及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将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1. 理论教学(1)导入:起首,我会简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进一步讲解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类依据。
(3)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详细介绍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接种、培养、观察等。
(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环境条件:讲解影响微生物发展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5)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强调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介绍实验室的消毒、个人防护等措施。
2. 实践教学(1)实验目标: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了解实验的意义。
(2)实验材料和设备:介绍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如试管、培养皿、接种针、恒温箱等。
(3)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4)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一步稳固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板划线操作
1.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 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2.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 并打开棉塞
3.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4.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 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不能使用脱脂棉, 否则容易吸水,
造成污染。
5.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 上棉花。
6.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 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 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⑵稀释涂布平板法: a.梯度稀释菌液:
微量 移 液器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菌液
6支试管,分别加入9ml无菌水
⑵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
稀
a.梯度稀释菌液: 释
释
b.涂布平板:
10
灼
10
3倍
4倍
滴
不超过0.1ml
冷
稀
释
10
5倍
涂
各梯度分别涂布3个平板 1个不涂布作空白对照
实验操作
常用灭菌方法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纯化大肠杆菌(平板划线法和稀释
涂布平板法)
结果分析与评价
习题答案
1. 干燥、真空包装、冷藏冷冻等。这些方法 抑制微生物生长需要的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来阻止其生长。
2. 这三种培养技术都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充 足的营养,但无土栽培技术的操作并不需要保 证无菌的条件,而其他两种技术都要求严格的 无菌条件。
导入新课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界,微生物似乎显得 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自然界却作 用非凡。
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
放线菌
真菌
青霉菌
黑曲霉 酵母菌
微生物是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 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
• 牛肉膏(Beef Extract) 又称牛肉浸膏,是采用 新鲜牛肉经过剔除脂肪、 消化、过滤、浓缩而得 到的一种棕黄色至棕褐 色的膏状物。有牛肉自 然香味,易溶于水,水 溶液呈淡黄色。现在,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熟食 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 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的现象
• 蛋白胨从来源上可分为动物性蛋白胨和 植物性蛋白胨。胰胨、肉胨、骨胨等都 是动物性蛋白胨,而大豆蛋白胨等则是 植物性蛋白胨。
8.将平板倒 置,放入 培养箱中 培养。
划线分离法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划线多次. 2.划线首尾不能相接 3.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
其他画线分离图:
不同的平板划线法
培 养 基 表 面 的 单 菌 落
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 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 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 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 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二)纯化大肠杆菌
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 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 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 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选择培养基 可抑制细菌、放线 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肽聚糖的合成
其细胞壁是由纤 维素、几丁质、
葡聚糖组成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发产生的,微生物学才 可能发展成为一门自立的学科; 巴斯德实验中用到的加热灭菌 的方法到这了有效的灭菌方法 的出现,而这一灭菌原理也适 用于食品的保存。
• 【例1】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
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
法依次是
( )。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 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2)称量
注意 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容易吸潮,称取时
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
蛋白胨
牛肉膏 用玻璃棒挑取牛肉膏
(3)溶化
①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②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 继续加热;③加入琼脂;④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mL。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 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条 件下,灭菌15-30min。
• 动物性来源的蛋白胨还有:蚕蛹蛋白胨、 血液蛋白胨等。
• 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将牛肉、酪蛋白、 牛奶粉、白明胶、大豆蛋白、丝蛋血
• 纤维蛋白等为原料,经不完全的水解工 艺所得的产物。市售产品以淡黄至棕黄 色粉剂为主。其分子量介于月示和肽之 间,约2000左右。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和 不同的水解条件,其水解物中组成可千 差万别。所以胨往往是一个复杂的多肽 混合物。可溶于水,过热不凝固,在饱 和硫酸铵中不发生沉淀但可为蛋白质沉 淀剂所沉淀。可用作微生物和动物细胞 培养基、特种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的配 料,也有用作啤酒等产品的稳定剂。
菌种分类、鉴定
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 培养基成分不明确
工业生产
添加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 物
添加(或缺少)某种化学物 培养、分离出特定的
质
微生物
思考:
• 1、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区别?固体培养基和 液体培养基你认为哪个更适合工业生产?为什 么?
液体培养基;微生物与培养基中营养 物质接触充分,快速生长繁殖和产生 大量代谢产物
三、实验安排
本实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 菌的纯化培养,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制备培养基 2、纯化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1、制备培养基
(1)计算
根据下列培养基配方比例,计算配置100mL 培养基时,各成分的用量。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 5.0g 蛋白胨 10.0g NaCl 5.0g 琼脂 20.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 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 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 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7.灼烧接种环,待 其冷却后,从第 一区域划线的末 端开始往第二区 域内划线。重复 以上操作。在三、 四、五区域内划 线。注意不要将 最后一区域的划 线与第一区域相 连。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 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 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 新个体。
比较 理化因素的 消灭微生物
项 作用强度
的数量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 态的微生物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芽孢和孢子 能否被消灭
不能
能
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消毒的方法:
1、煮沸消毒法: 100℃煮沸5-6min
标 准
培养基类型
固体培养基 物
理 半固体培养
性
基
质
液体培养基
化 合成培养基 学 组 成 天然培养基
目 鉴别培养基 的 用 途 选择培养基
配制特点
主要应用
加入琼脂较多 加入琼脂较少
微生物的分离、计数 等
观察微生物运动、鉴 定菌种、保藏菌种等
不加入琼脂
工业生产,连续培养
由已知成分配制而成, 培养基成分明确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条件
结果
常用的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
较为温和的物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消毒 理或化学方法 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 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
包括芽孢和孢子)
强烈的理化因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
灭菌
素
包括芽孢和孢子
压蒸汽灭菌
[思维激活] 用酒精擦拭实验者手臂属消毒还是灭菌?70%与95% 的酒精,哪一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 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 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 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 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巴氏消毒法: 70-75 ℃下煮30min或 80 ℃ 下煮15min
3、化学药剂消毒法: 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
气消毒水源 4、紫外线消毒 ……
(2)灭菌的方法:
1、灼烧灭菌
2、干热灭菌: 160-170 ℃下加热1-2h。
3、高压蒸气灭菌: 100kPa、121 ℃下维持 15-30min.
芝等。)
想一想
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是怎样获得呢?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你知道固体培养基的来历吗?
为了能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科 学家希望能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表面上,就像微生 物生长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样。最初,德国医生罗 伯特·科赫此试着用明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 但是, 人们很快发现,明胶在20 ℃以上就变软了,很难进 行分离微生物的划线操作。而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温 度都不低于25 ℃。科赫的同事Walter Hesse发现琼 脂比明胶更适合做培养基的凝固剂。这个改进的方 法很快就被大家采纳。
3. 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 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 的水分过快地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