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源远流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智慧。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进行归纳总结,在多个方面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魅力。
一、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独具一格,为后世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德,提出了对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规范;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之道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思想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以“和合”为特点的佛教文化。
这些思想与文化传承至今,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文学艺术与审美追求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以诗词、曲艺、戏曲等形式展现,其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意境表达令人赞叹。
唐诗宋词的华丽辞章与精致艺术形式,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独特的魅力。
传统绘画注重表现意境,以水墨为主要媒介,形成了山水画和人物画的鲜明风格。
传统音乐以古琴、笛子等乐器为主,将音乐与哲学相结合,塑造了一种古典雅致的音乐形态。
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形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三、农业与工艺技术中国古代农业与工艺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灌溉、耕作工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选育,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工艺技术方面,中国古代工匠们擅长陶瓷、丝绸、青铜器等领域,精湛的工艺成就令世人称道。
中国古代农业与工艺技术的发展,为后世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医学与天文学中国古代医学与天文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包括针灸、汤药、推拿等医疗方式。
中医学的理念与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编制了详尽的星历和天文图表,对宇宙运行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此外,中国古代科学家还独立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学技术,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建筑与工程技术中国古代建筑与工程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代表性建筑物如长城、故宫、古建园林等,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明古国之一,其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人民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众多重要的贡献。
一、科技发展的里程碑1.造纸术:中国古代发明了造纸术,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使知识的传播得到极大的便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2.指南针:中国古代还发明了指南针,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指南针的使用,不仅为中国的航海者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也成为了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3.活字印刷术:古代中国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书籍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基础。
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印刷速度大大提高,推动了科技文化的流传和发展。
4.火药:中国古代的火药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火药的发明和运用,不仅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研究化学等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材料。
二、文化繁荣的辉煌时代1.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兵马俑的发现和制作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艺术和工艺方面的卓越才能。
同时,兵器的制造和使用、灌溉和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就也是当时科技发展的体现。
2.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
唐代的长安城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文人墨客们的才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对后来的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科技创新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特别是在冶金、造船、纺织和农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艺术和文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表现,宋代绘画和诗词等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峰。
三、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通过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中国人民将知识通过书籍的形式传播出去,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宝贵的殷实资料。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技术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技术中国历史悠久,数千年的历史便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科技。
在古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文化和科技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技术的成就。
一、中国古代文化技术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古代的文化技术也是相当丰富。
这些技术包括了许多方面,比如织造、制陶、雕刻、书法、绘画等等。
1. 织造技术中国的织造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从战国到汉代,中国织造技术达到了顶峰,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唐代时期更是出现了妇女使用的编织机,使得织布的效率大大提高。
2. 制陶技术中国古代陶器制作技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形成了独特的陶器制作工艺。
商、周、汉代的陶器烧制技术都相当发达。
唐代是中国陶瓷工艺的辉煌时期,有瓷器制作工艺的“五大发明”,即白瓷、青瓷、黑瓷、釉陶和骨瓷,这些瓷器不仅在工艺上精美绝伦,而且烧制技术高妙。
3. 雕刻技术中国古代雕刻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从新石器时代所发现的玉器可以看出。
就连当时的青铜器上也会有象形符号和纹饰雕刻。
到了唐代,雕刻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民间与宫廷内的雕刻作品均有相当高水平。
4. 书法与绘画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源于甲骨文,而绘画技术则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壁画。
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墨家”和“儒家”两大书法流派。
而绘画则以唐代的韩干、吴道子等人为代表,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国古代科技1. 数学技术中国有着丰富的数学技术,尤其是在算术、代数和几何学方面。
中国古代出现的代表人物有《九章算术》的错那敏贺、唐代数学家李冶的《数书九章》等等。
《九章算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商业、祭祀、游戏等方面,而《数书九章》则将代数学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
2. 医药技术中国古代医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不断创新。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代表作之一。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汉赋:
唐诗:
宋词:
明清 小说:
理解古代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⑵ 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 》、《农政 全书》等科技巨著,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 方科学知识。
⑴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 《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郑 板桥的《墨竹图》等。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 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指 南 针
火 药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对世界文明的推动
发明与改进
传播
意义
造 纸 术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 术,称为“蔡侯纸”。
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 刷 术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5世纪传入欧洲。
指 南 针
战国时期发明,宋代 广泛应用于航海。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然后再传入欧洲。
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1、起源:
2、成熟:
3、统一:
4、发展 脉络:
5、演变 总趋势:
初一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概述

初一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概述中国古代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拥有众多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明和创新。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进行概述。
一、农业技术与灌溉系统中国在古代农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石器制作农具,开垦土地进行耕作。
在农业方面,中国人发明了畜力耕作、耕种技术,以及创造了农业生产所需的农具、耕田等。
同时,他们还掌握了高度发达的灌溉系统,如水利工程和引水技术,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二、造纸术与印刷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是造纸术。
公元105年,汉朝宦官蔡伦成功发明了造纸术,将纤维素纸浆浸泡在水中,并经过层层压实,使纸张逐渐形成。
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写和记录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印刷术打下了基础。
印刷术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科技成就。
宋代时,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并广泛应用。
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更加便捷和高效,大大推动了书籍的传播与普及。
三、火药与火箭技术中国古代还有一项重要的科技成就是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在宋代,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这项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优势。
火箭技术也是中国古代的信天游技术之一。
早在13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火箭,并将其投入战斗中。
火箭的发明和应用,不仅增强了军队的攻击力,也为后来的飞行器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制瓷术与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制瓷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从很早开始掌握了制作陶瓷的技术,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瓷器。
以汝窑、青花瓷等闻名世界,被誉为瓷器的瑰宝。
这种古代陶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甚至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也被广泛交流与贸易。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路。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丝绸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科学技术与数学成就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和数学方面也有丰富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是一个古文明的国家,拥有众多的科技文化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一些主要科技文化成就:1.农业科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相对先进,农民们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和水利设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并逐渐传入亚洲其他地区。
此外,中国人还独创了农田水利技术,如水车、水螺、农田排灌系统等,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印刷术:中国古代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可持续使用的印刷术,即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的印刷术,通过移动木制活字模组,可以快速复制大量文本。
这项技术的发明对于传播知识和文化有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印刷术在西方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3.火药: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地之一、中国古代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后发现其具有爆炸性,进而发展成为火药。
火药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和军事战略,为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
4.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起初,指南针是用于占卜的工具,后来被航海家应用于方向导航。
指南针通过指向地球的磁北极,有助于航行者在大海上准确找到航向,对于中国古代的远洋航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5.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被认为是中国科技文化的巅峰成就。
这包括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四大发明的出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知识的普及,活字印刷术使书籍的制作和分发大大加快,火药和指南针更是对军事和航海领域的巨大提升。
6.瓷器:中国古代的瓷器手工艺术术最为著名。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已有数千年历史。
以汝、官、哥、钧等窑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具有高度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瑰宝,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7.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石雕和玉雕为主,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雕塑艺术在表现技巧、形象塑造和人物刻画等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平。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众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业和水利工程农业是中国文明的基石,中国古代人民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众多重要的科技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是水稻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这项技术的突破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同时,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许多农业工具和耕作方法,如犁、耙、蒸馏器等,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便捷。
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发明了众多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渠道、水坝和水车等。
这些工程使中国的农田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造纸术和印刷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书写和文化传承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造纸术的普及也极大地推动了书籍的生产和阅读,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与造纸术相伴而生的是印刷术的发明。
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木版印刷术,并将其运用于书籍和文化传承中。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复制更加容易和快捷,使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得以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对世界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火药和指南针火药的发现和应用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突破。
中国人在古代已经发现了火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将其运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火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也为冶炼和矿山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指南针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指南针的出现使航海和航行更加准确和安全。
中国的指南针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艺术和文学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学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中国古代的绘画和文学作品流传至今,仍然广受赞赏。
绘画作品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主题,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给人以深远的艺术震撼。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中国古代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其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进行综合探讨。
一、农业与工艺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掌握了耕种、灌溉、畜牧等农业技术,并发明了农具如犁和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中国古代的工艺技术也十分出色,如青铜器、陶器等的制作技术,成为了世界工艺品的瑰宝。
二、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的工艺,使纸张的制作量大幅增加,将纸张从奢侈品转变为大众享用的日常用品。
这一发明大大促进了信息传播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为后来的书籍出版和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指南针的应用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之一。
南宋时期,中国人改进了原有的磁铁矩针,使其能够指向地理北极,从而实现了准确的航海定位。
指南针的应用推动了中国古代的海洋贸易和地理探索,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火药与火器的发明中国古代的火药和火器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火药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杰出成果之一,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火器的发明使中国古代的军队在战争中具备了重要的优势,对后来的世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文化瑰宝的创作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包括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许多伟大的文化艺术家在这个时期涌现。
诗人杜甫、苏轼,书法家米芾、王羲之,画家李唐、郑板桥等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使其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六、科技与文化的传播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不仅在本国发展兴盛,也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整个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例如,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世界,推动了阿拉伯世界的文化繁荣,而火药和指南针的传播则为欧洲的科学研究和地理探索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 项正确。
答案:D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唯一”说法错误,故选择C项。
答案:C4.(2017·福建泉州质检)“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矣。
”对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书坊把考试的内容印刷成“夹袋册”高价出售,是为了方便考生“夹带”,故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D5.(2017·河北衡水中学质检)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贯穿天人合一、道、气等唯心思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故选A项。
答案:A6.(2017·四川泸州调研)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解析:“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
从作品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集序帖》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的书法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与题目时间“宋朝”不符合,故排除D 项。
答案:B7.(2017·河南豫北联考)苏轼对下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由此可见该作品()A.追求布局严整B.富于色彩美感C.受印象派影响D.注重诗情画意解析:苏轼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
图中则体现出画中有诗,以诗画委婉表意的特点。
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
故选D 项。
答案:D8.(2017·哈师大附中摸底)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
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风俗画B.心学C.宋词D.明清小说解析: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答案为B项。
答案:B9.(2017·嘉兴模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最有可能是()解析:关键信息:清朝、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
解答本题应从时间信息与小说特点两个方面分析。
从时间上看,《封神演义》《三言二拍》为明代小说,A、B两项排除;C、D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而《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答案:C10.中国嘉德春拍中,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如图)以4.255亿元拍卖,这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
下列对这幅画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一幅继承古代创作风格的文人画B.注重写实,并融书画为一体C.“人生长寿,天下太平”的字体为隶书D.画中“松柏”喻意气质高洁解析:中国画注重的是神韵意趣,以意写形,而非注重写实,B 项错;“天下太平,人生长寿”的字体为篆书,C项错;“松柏”暗喻长寿,而非气质高洁,D项错。
答案:A11.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想是不可或缺的。
答案:C1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认识京剧对人们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京剧中的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脸谱,每种脸谱又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所以,京剧脸谱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
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
……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卷五十一《纸赋》材料二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
………(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6分)(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10分)(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解答关键是对“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的正确理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第一、二小问,须依据所学知识逐一排除;第三小问应从欧洲的文化、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来思考。
第(3)问,可从18世纪后欧洲、中国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答案:(1)“作契以代绳”是指用文字来替代结绳记事;“造纸以当策”是指用纸来替代竹木简牍。
地位和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理由:因为1776年美国才建国。
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3)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
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14.(2017·江苏百校联考)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三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10分)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中的时间限制“宋代”和角度限制“文学艺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词的流行”“散曲的出现”和“风俗画的盛行”等结论。
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逐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