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子宫内膜癌分型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分型的研究进展金明珠,狄文△【摘要】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标准治疗方式;部分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可经咨询后行保守治疗,待生育后进行手术。
1983年,Bockman 提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型,将其分为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1994年,Poulsen 将子宫内膜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腺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和未分化癌;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根据不同突变方式和拷贝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4种,即POLE (DNA polymerase epsilon )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低拷贝数型和高拷贝数型。
该分子分型对不同亚型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的3种分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分型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理解其预后的个体差异,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为精准医疗时代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癌;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免疫疗法;生育力Research Progress of Endometrial Cancer Classification JIN Ming -zhu,DI We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Renji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7,China (JIN Ming-zhu,DI Wen);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 (JIN Ming-zhu)【Abstract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malignant tumors in gynecology.The standard treatment is surgery with/withou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for those who desire to retain their fertility can b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fter consultation and accomplish the operation after childbirth.In 1983,Bockman propose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which was divided into type Ⅰ(estrogen-dependent )and type Ⅱ(non-estrogen-dependent );in 1994,Poulsen classified endometrial cancer into adenocarcinoma,serous adenocarcinoma,mucinous adenocarcinoma,clear cell carcinoma,squamous cell carcinoma,mixed carcinoma,and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by histopathology;in 2013,endometrial carcinoma wa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different mutation patterns and copy number by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polymerase epsilon (POLE )mutated,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copy number-low and copy number-high.The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cis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btypes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 of patient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ree classification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list their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and highlight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heterogeneity in prognosis,guide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strategies,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andardized,individualized and humanized treatment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Keywords 】Endometrial neoplasms;Carcinoma;Neoplasm staging;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Immunotherapy;Fertility(J Int Obstet Gynecol ,2020,47:15-18)基金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妇产科学(2017ZZ02016);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女性肿瘤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金明珠,狄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金明珠)通信作者:狄文,E-mail :diwen163@ △审校者·综述·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约为60/10万,死亡率约为20/10万[1],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20 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3) MSI-H/dMMR推荐帕姆单抗,NTRK基因融合阳 性推荐拉罗替尼/恩曲替尼。
WEI
42
3、分子分型检测推荐流程:
43
十、前哨淋巴结活检原则
(1)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无子宫外转移病灶,病变 局限子宫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用作手术分期。
WEI
8
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初始及 辅助治疗
(非保留生育功能)
1.病变局限于宫体初始治疗:
(1)能耐受手术: 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术后辅助治疗。 有条件者首选微创手术。 (2)不适宜手术者: 首选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3)无法耐受手术和放疗:内分泌治疗。
10
2.I 期分期手术后处理:
(2)虽然不是分期指标,仍推荐取腹水细胞学并单独报告。
(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淋巴结评估是病灶局限于子宫 者的最基本术式,某些有转移患者也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
(4)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或机器人进行,需完整取 出子宫,避免用子宫分碎器和分块取出子宫。在不影响治疗 效果的前提下,首选微创手术。
2020 NCCN(第1版)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解读
安徽省立医院 杨光
1
2020.3.6 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 布了《2020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 版)》。子宫肿瘤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 肉瘤。
(2)子宫颈注射染料法已被证实是一种识别高危转移风 险淋巴结效果确切的方法。
(3)放射性标记胶体99mTc;1%异硫蓝+1%亚甲蓝及专 利蓝;近红外线摄像定位成像染料吲哚菁绿(ICG)。
子宫内膜癌手术及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癌 ,近年来 发病率 在世界 范 围内明显上 升 ,仅 次于 宫颈癌 [ ,
临床 I 期患者原则上行最广 泛全面分期术 ,因癌灶 尚局限
在欧美 等国家 已超过宫颈癌 ,是女性 生殖 道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 于子 宫体 部。术中剖视子宫或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盆 腔及 腹主 之一 。子宫 内膜癌 的治疗 以手术 为主 ,辅 以放化疗 、激 素及 生 动脉 旁淋巴结清扫术或取样术适用于下列情况之一者 : 特殊 ① 物治疗等综合手段 [,在治疗方案 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病情单 病理类 型 ( 2 ] 如浆液性乳头状 腺癌 、透明细胞癌 、鳞癌 、未 分化 用或联 合应用 。近年来 ,手术治疗 的术式 、方法和辅助治疗 的 癌等 ) ② 子宫内膜样腺癌 ;③浸润深度 ≥12 ④ 癌灶累及 ; /;
adajv t et n f n o ta crio cn e s n u a ameto ed mer l ac ma r e t a . d n t r s i n n i e yr 【 yw rs E d me ilac o ; ug r; aiteayC e te p ; omo e eay I mu e ilgcl eay Ke o d] n o ta i ma S e R do rp ;hmo r y H r n r ;m n oo at rp r c n r r y h h a h t p b i h 子 宫 内膜癌 (n o t a crio ,E ) e dme i ac ma SC ,又称子 宫体 膜下动脉 的水平 ) rl n 。
【 摘要】 子宫内 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激素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手段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
或联合应用。本文综述 了近年来手术治疗的术式和辅助 治疗的新 药研究进展 。
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Di n sca T eaet rgesnE d mer l ac o LUXnl n M a l g,Dp r vtf a ot i h rpui ors i no ti C ri ma I i i , A C ii ( eat e g i m cP a n -o -n nno Gncl y t it l dHsi l x n dcl n e i Uu q 30 4 C i yeo g ,h Fr 蛳 i opa , i o e s 毗e t gMei i rt rm i 05 , hn a U v sy, 8 a
Ab t a t T e e d me r m a c ri n fc r an mai sr c : h n o t u c n e so e o oa o l  ̄mn u r n d p r n fg n c lg , p r x— i n ttmo i e a t s me to y e o o y a p o i n aey tk n p 2 ktl a ig u 0% ~3 0% o e fmi ie g n t r c li ft e n n e ia t t h l a ma  ̄mn u r T e icd n e r t s nl ̄ t e t n tt mo h n i e c a e a s lc h r d l e
hg s oe e d gn u n xg n t )t e d m tu f e e ,t l , em r l d t r e s u i et g n( n o eo sa deo eei o n o e im Sil n e s re t e t o , e f t n t — h r e r nu e i h i bo h i m s r
妇科癌症的新疗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突破

妇科癌症的新疗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突破妇科癌症的新疗法: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突破近年来,妇科癌症的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应用。
这些新疗法的引入为妇科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治疗无法满足的局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妇科癌症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的突破。
一、靶向治疗在妇科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从而阻止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生长。
在妇科癌症领域,靶向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手段。
1. 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癌症类型,过去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和放疗进行治疗。
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以及药物耐药性的存在,传统治疗手段的效果有限。
靶向治疗因此成为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针对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集中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
目前,针对PI3K通路的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PIK3CA基因突变进行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质量。
2.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卵巢癌是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易复发性的特点。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化疗,但该疾病的预后仍然不理想。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在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中,PARP抑制剂是一类新型药物的代表。
PARP是DNA修复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PARP抑制剂能够阻断癌细胞的DNA修复通路,进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临床实验证实,PARP 抑制剂在卵巢癌患者中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二、免疫疗法在妇科癌症治疗中的突破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妇科癌症治疗中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子宫颈癌的免疫疗法子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令人担忧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疗效有限。
在子宫颈癌的免疫疗法中,PD-1/PD-L1抑制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CTLA-4与PD-1

CTLA-4与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癌新进展陈启立综述路会侠审校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云南大理671000【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可调节免疫反应。
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 -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 -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应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临床抗肿瘤中展现出极大优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通路,激活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的功能治疗子宫内膜癌,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抗原4;子宫内膜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4)02—0301—04Progress of CTLA-4and PD-1/PD-L1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CHEN Qi-li ,LU Hui-xia.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0,Yunnan,CHINA【Abstract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are a class of inhibitory molecules in the immune system that regulate immune responses.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 -4)and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are immune checkpoint molecules,and their counterpart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have exhibited great advantages in clinical anti-tumor research.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treat endo-metrial cancer by blocking immune checkpoint pathways,activating the function of immune cell recognition and killing,thus achieving anti-tumor effect,with promising application.【Key words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Endometrial cancer;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综述·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4.02.032基金项目:云南省大理市科技项目(编号:2022KBG011)。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进展

收稿 日期 :2 0 0 8—1 2一l 9
作者 简 介 :舒 珊 荣 ,女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第 三 医 院妇 产 科 博 士。 电子 邮 箱 :
s u h n o g 0 4 y h o t m. n h s a rn 2 0 @ a o . o c 。
基金 项 目:国 家 自然科 学基金 (073 2 372 3 )
子 宫 内膜 癌 手术 治 疗 的进 展
舒珊 荣 ,李小毛 ,柯佩琪
(. 广 东省 中 山大学 附属 第三 医院 妇产科 50 3 1 160; 2 .广 东省 中山大 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妇 产科 50 8 ) 10 0
【 内容提要 】子宫内 膜癌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
颈侵犯 者 。本文 围绕 以上几 点 阐述手 术治 疗方 面 的最新 观点及 进 展 。
淋 巴结和 肌 层 受 累 的评 估
如何判断哪些患者是子宫外转移的高危人群 ,需要行淋巴结切除呢?术中我们可 以
评 估原 发肿瘤 的大 小 ,肌层 浸润 的深 度 ,是 否 累及宫 颈 以及淋 巴结 有无 增 大 。虽 然通 过
术 中评 估淋 巴结 是否增 大 ( 巴结 大 于 1 m)也 有 高 达 2 % 的假 阴性 ,因此术 中 淋 c 5
评估 淋 巴结 是 否增大 也有局 限性 。 由于通 过术 中评估 上述 参数 而决定 是否行 需进 一步 行淋 巴结切 除术 存 在局 限性 ,所 以我 们考虑 在术前 对 淋 巴结 及肌层 的受 累情况 进行评 估 ,从 而制定 最佳 手术 方 案 。我们 曾探 讨各种 影像 学手段 在术 前评估 子宫 肌层浸 润情 况 ,并 通过 m t e a分析 比较 了 c 、经 T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发生于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经历阴道出血、盆腔疼痛以及不规则的月经。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 子宫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子宫以及附件(输卵管和卵巢)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仅需切除子宫;- 淋巴结清扫术:通过在手术中对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扫,可确定癌细胞是否已经蔓延至淋巴结,并帮助决定进一步的治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疗法。
它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阻止其进一步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通常分为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通过机器从体外照射高能射线,瞄准肿瘤区域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非侵入性,对于早期癌症和手术后辅助治疗非常有效;- 内部放射治疗:也称为腔内放射治疗,通过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子宫内,使放射线直接照射癌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复发子宫内膜癌。
3.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来治疗子宫内膜癌。
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手术更容易进行。
它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通常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靶向子宫内膜癌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或酶,从而干扰癌细胞的正常功能。
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独或联合使用这些治疗方法。
此外,密切的随访也是重要的,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复发或进展的迹象。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支持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另有放疗、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预后总体较好,但仍有一些争议。
一、基础与分子研究进展
回顾2020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一大研究热点。
除了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外,一些非雌激素因素,如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在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基于这些多元化的研究结果,业内形成了新的理念,提出子宫内膜癌也是一种代谢性内科疾病,国内多个团队正在进行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也是一大研究热点。
2013年,肿瘤基因图谱研究网络(T CGA)公布其研究结果,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种类型,即POLE突变型、M SI-H型、低拷贝型和高拷贝型,对临床决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但由于不便实施、条件受限等原因,这一分型未能在国内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
用。
为了探索出适合国内现状、切实可行且便于推广的新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我国多家单位和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自2008年至今,致力于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对常用的评估预后的分子指标,包括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肿瘤分级以及新筛选的基因表达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找到适合我国临床的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二、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微创治疗是所有疾病手术治疗追求的目标,旨在通过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获益。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同样秉承微创治疗的理念,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是这一理念指导下取得的一大进步,可以减少系统淋巴结切除带来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
2020年7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制定的《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发表,为推动我国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微创理念的另一体现。
针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复发患者、中分化子宫内膜癌和浅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探索性
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取得了一定经验。
研究发现,与接受初始治疗、高分化、未发生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肿瘤的安全性数据无显著差别,患者生育率、妊娠率也无显著差别,值得进一步探索。
此外,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否保留卵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低中危年轻患者,可以保留卵巢功能,但应重视治疗前及治疗中的综合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中的随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
例如,对于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和辅助放化疗的适应证,国内外尚无统一意见。
202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国内十九家医院开展了III 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放化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I 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同步化放疗、序贯治疗与单纯放化疗的效果,以期探索出高危型晚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的最佳适应证及其预后。
这一研究刚刚启动不久,在今后的几年中,我们将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向国内外同道报告研究进展。
四、新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分子基础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特征得以被更好地认识,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
目前在子宫内膜癌中有几条公认的重要通路,包括PI3K、mT 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针对这些分子通路的靶向药物也许能改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尽管目前尚未有获得批准的靶向药物,但已经有多种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国内各大中心对此话题也十分重视,强调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子特征研究,寻找特异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进展开展相关研究。
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子宫内膜癌必将进入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的时代,其分子分型的推广势在必行,分子分期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利用分子特征精准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将是子宫内膜癌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