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1]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1]

苏州市职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名称机器人聊天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信管12102姓名马雁学号201217020208目录第一章绪论 (2)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2)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第二章硬件设计 (3)2.1 结构设计 (3)2.2电机驱动 (4)2.3 传感器 (5)2.3.1光强传感器 (6)2.3.2光强传感器原理 (7)2.4硬件搭建 (8)第三章软件设计 (9)3.1 步态设计 (9)3.1.1步态分析: (7)3.1.2程序逻辑图: (8)3.2 用NorthStar设计的程序 (11)第四章总结 (12)第五章参考文献 (13)第一章绪论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 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如汽车制造, 医疗领域, 如远程协助机器人, 微纳米机器人, 军事领域, 如单兵机器人, 拆弹机器人, 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 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 科研勘探领域, 如水下勘探机器人, 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 煤矿利用的机器人。

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 横向上, 应用面越来越宽。

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

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 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无限制, 只要能想到的, 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 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 已成为一个新方向, 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 机器人会更加聪明1.2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 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 也可以是仿其他生物的, 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 能够灵活行进, 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 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Intelligent Robot Project3.课程概要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成小型轮式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自觉实践、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任务是通过一类典型智能机器人的设计、调试,掌握各环节和整个机器人系统的调试步腺与方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智能机器人信息检测与运动控制方法,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控制系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及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求实严谨之科学作风,鼓励学生对所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4.高等教育层次本科5.课程属性选修6.课程性质实践环节7.开课学年学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学期:春季8.先修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9.学时、学分课程教学形式0普通课程10.课程预期学习成果1.拥有系统方案设计能力,能够运用工程设计方法,对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体现创新意识和态度。

2.知悉和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能够通过组建团队,制定分工合作、沟通决策的运行机制。

3.拥有系统构建与调试的能力,能够根据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收集使用文献资料和团队分工合作,完成智能机器人系统的构建与调试。

4.具备撰写科学报告和文献的基本素养,能够按照科学文献格式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完成研究课题总结。

11.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与教学效果评价(如填此项则上一项可不填)13.(注:实践研讨学时、教师课下指导学时、学生课下建议投入学时内容应予以描述)14.考核与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平时成绩的记录方法)考核方式:考查作业10%方案设计报告及答辩20%系统调试验收50%课程设计报告20%15.教材,参考书: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指导书.自编.16.编写教师:李保奎编写教师(签字):开课单位责任教授(签字):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签字):。

小学生机器人课程设计

小学生机器人课程设计

小学生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简单的机器人编程逻辑,了解编程对机器人行为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行走、避障等基本技能,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机器人搭建任务。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为机器人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器人技术产生兴趣,激发科学探究精神。

2. 学生在课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3. 学生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生机器人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基础知识,培养编程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挥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机器人行走、避障等基本技能2. 机器人搭建与编程- 机器人搭建方法与技巧- 编程软件的使用- 简单的编程逻辑与控制程序编写3. 机器人应用与拓展- 生活中的机器人应用案例- 机器人创意设计-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机器人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各部分功能。

第二周:机器人搭建,掌握搭建方法与技巧,进行简单机器人搭建。

第三周:编程软件学习,学习编程逻辑,为机器人编写简单控制程序。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2. 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控制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操作模拟软件,进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编程与仿真。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2. 学生认识到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自豪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新技术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工业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与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2.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感知系统-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3.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控制- 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 控制系统原理及常用控制算法4.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汽车制造、电子组装、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5.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仿真- 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基本编程与仿真操作实践6. 小组项目实践- 设计一个简单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 完成编程、控制与仿真操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工业机器人概述第3-4周: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第5-6周: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控制第7-8周: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9-10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仿真第11-12周:小组项目实践教材章节关联: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述第2章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第3章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控制第4章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第5章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仿真第6章 小组项目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扫地机器人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扫地机器人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题目:扫地机器人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设计成绩:学号:答辩成绩:学生姓名:总成绩:起讫日期: 2020年6月1日至 2020年6月25日指导教师:系分管主任:审核日期:说明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学院审定后下达给学生。

2、进度表是课程设计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3、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4、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打印部分(说明书、机械设计图纸、三维模型、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清单等)以及电子文档部分(所有设计的说明书、机械设计图纸、三维模型、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清单等)资料一并上交指导教师,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1、工作要求减速、驱动、传动系统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在机器人运动中起到主要作用,在其他机械设备的运动控制中也起到主要作用。

《机器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同学们针对实际需求,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系统综合设计,以达到巩固机器人减速、驱动、传动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减速、驱动、传动系统设计、计算过程,并根据样机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2、技术要求每五位学生一组,每组应独立完整地设计一套总体装配图、减速、驱动、传动轮组系统;微机控制系统接口电路及软件设计。

设计参考数据如下:机器人自重4kg,要求负载1-5kg,每1kg为一个负载阶梯每组对应不同负载机器人最大运动速度:分别为30,40,50cm/s提供轮组样机模型及减速传动模型可供参考设计要求如下:(1)完成扫地机器人整体装配设计。

(2)完成直流电机选型、数字码盘设计、各种设计参数计算。

(3)完成整个机器人减速、驱动、传动轮组系统的3D建模、2D图纸设计,参数标注等。

(4)完成微机控制系统接口电路设计;(5)完成微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6)完成并打印设计说明书。

机器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器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器人课程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院系:班级:姓名:学号:一、课程设计的内容1、目的和意义机器人波及机械、电子、传感、控制等多个领域和学科。

本课程设计是在《机器人学》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多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与应用,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

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联合起来,掌握更多技术。

2、设计内容(一)、机器人硬件本课程设计使用实验室已有的挪动机器人。

机器人有两个驱动轮、一个从动轮,驱动轮由舵机直接驱动。

机器人控制器为 89S52单片机。

机器人构造图如图 1所示。

图 1 机器人构造简图(二)、设计任务利用多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及控制。

详细为:控制机器人在规定的场所内避开阻碍物走遍整个场所。

二 C51 单片机编程环境与机器人智能1、单片机与C51 系列单片机(一)、单片机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拥有数据办理能力的中央办理器 CPU随机储存器 RAM、只读储存器 ROM、多种I/O 口和中止系统、准时器 / 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含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 A/D 变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组成的一个小而完美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宽泛应用。

从上世纪 80 年月,由当时的 4 位、 8 位单片机,发展到此刻的 32 位 300M的高速单片机。

(二)、 C51系列单片机MCS51是指由美国INTEL 企业生产的一系列单片机的总称。

这一系列单片机包含了好些品种,如8031, 8051,8751 等,此中 8051 是最典型的产品,该系列单片机都是在8051 的基础长进行功能的增、减、改变而来的。

本课程设计所用的AT89S52单片机是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来的。

AT89S52 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 8 位单片机,内含 8k 字节 ISP 可频频擦写 1000 次的FLASH只读程序储存器,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其引脚构造,在实质工程应用中,功能强盛的 AT89S52已成为很多高性价比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器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器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机器人系统设计,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机器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掌握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型及应用;•熟悉机器人编程和控制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具备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搭建的基本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程序,实现基本功能;•学会调试和优化机器人系统,提高系统性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2.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型及应用;4.机器人编程和控制方法;5.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搭建实践;6.机器人系统调试和优化。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人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和实例,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搭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机器人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扫地机器人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扫地机器人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题目:扫地机器人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设计成绩:学号:答辩成绩:学生姓名:总成绩:起讫日期: 2020年6月1日至 2020年6月25日指导教师:系分管主任:审核日期:说明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学院审定后下达给学生。

2、进度表是课程设计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3、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4、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打印部分(说明书、机械设计图纸、三维模型、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清单等)以及电子文档部分(所有设计的说明书、机械设计图纸、三维模型、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清单等)资料一并上交指导教师,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1、工作要求减速、驱动、传动系统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在机器人运动中起到主要作用,在其他机械设备的运动控制中也起到主要作用。

《机器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同学们针对实际需求,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系统综合设计,以达到巩固机器人减速、驱动、传动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减速、驱动、传动系统设计、计算过程,并根据样机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2、技术要求每五位学生一组,每组应独立完整地设计一套总体装配图、减速、驱动、传动轮组系统;微机控制系统接口电路及软件设计。

设计参考数据如下:机器人自重4kg,要求负载1-5kg,每1kg为一个负载阶梯每组对应不同负载机器人最大运动速度:分别为30,40,50cm/s提供轮组样机模型及减速传动模型可供参考设计要求如下:(1)完成扫地机器人整体装配设计。

(2)完成直流电机选型、数字码盘设计、各种设计参数计算。

(3)完成整个机器人减速、驱动、传动轮组系统的3D建模、2D图纸设计,参数标注等。

(4)完成微机控制系统接口电路设计;(5)完成微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6)完成并打印设计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机器人课程设计题目:自动分货机学生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3机械3班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6 年 1 月 1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3 年级机械3 班一、设计题目自动分货机二、主要内容利用德国慧鱼公司的“智能创意教具”模型,设计、装配出较有创意的机构或机械设备模型,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模型工作状态的正确控制。

三、具体要求1.查阅资料,复习先修课程(如: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2.熟悉慧鱼模型组件,设计装配出较有创意的机构模型;3.学习可编程控制器PLC相关内容;4.编制PLC控制程序,实现对模型的正确控制;5.整理和撰写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500字,图表除外)。

四、进度安排本课程设计的计划时间为2周,按10个工作日计算,进度安排如下:1、查阅资料,熟悉模型组件,设计装配出较有创意的机构模型2天2、学习可编程控制器PLC相关内容2天3、完成机械模型与PLC的接线设计,编制控制程序3天4、完成整体调试0.5天5、撰写设计说明书2天6、验收及其它0.5天五、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1.设计说明书1份,主要内容如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机构模型的原理图(或实体图),以及模型的工作原理;●机械模型与PLC的接线设计,PLC的程序设计;●结论及心得体会;●参考文献。

2.将设计程序和模型图片,或模型工作过程的录像(最佳)整理好,刻录光盘统一上交。

六、总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目录一、自动分货机的设计简介 (1)1.1 主要内容 (1)1.2任务分析 (1)1.3设计理念 (1)二、自动分货机的设计流程及工作原理 (2)2.1总体工作流程 (2)2.2 进料检测部分 (2)2.3履带传送与颜色检测部分 (3)2.4升降机的升降部分 (4)2.5 卸料板部分 (5)2.6 灯光部分 (5)三、PLC系统控制的工作原理 (6)3.1 PLC在慧鱼接口板的接线 (6)3.2 PLC对模型的接线 (6)3.3 PLC的控制程序 (7)3.4 PLC与模型的调试 (10)四、结论及心得体会 (13)五、参考文献 (14)一、自动分货机的设计简介1.1 主要内容利用德国慧鱼公司的创意模型设计、装配出有创意的机构或机械设备模型,在模型完成之后应用PLC(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以及对程序的调试最终能完成对模型的各种功能的控制和模型的各种实现功能。

1.2任务分析学习机械机构,机械原理,自动分炼机原理,自动生产线原理,PLC的命令运用和基本知识,收集各种慧鱼模型的知识来设计出有创意的慧鱼机械模型,运用PLC 的编程软件来实现设计的慧鱼模型来进行各种机械运动。

1.3设计理念运用慧鱼模型和PLC应用,进行设计出慧鱼模型各个部分,在设计的自动分货机中,运用PLC进行对自动分货机的各种状态,在模型中设计出一个按钮来进行对物料的分配方法,在模型设计中有两层来进行物料存放,通过传感器进行红色和黑色的物料的判别,从而进行分配物料的分配,在物料进来时先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对物料的识别,(以初始状态为例:黑色物料放在上层储物层,红色放在原始储物层)如果有物料进入,光电传感器就有反应,进而控制挡板的打开来卸货,从而起到了一个卸货的保护状态,如物料已经通过挡板落到履带传送时,履带会带物料送到卸料板上面,通过光敏传感器时,如放下的是黑色物料,则会产生反应,升降机会把物料送到上层,然后,卸料会运动上升把物料卸到储物板上,卸料完成后,卸料板会复位,和升降也会复位,在复位过程中如果有物料进来也不会送料的,必须要复位成功后才可以进行送料,从而避免物料输送出错问题,在挡料系统,升降系统和卸料系统工作时都会触动信号灯,从而可以判断出各系统的正常运行,自动分货机共有四种状态,设计用一个按钮来进行四种状态的切换,初始状态是黑色物料在上层,红色物料在原此层,按切换按钮一次,切换到第二状态,第二状态是黑色和红色都在原此层卸料,从而进行了物料的全部卸货到原此层,再按一次,切换到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是黑色和红色都在上层卸料,从而进行了物料的全部卸货到上层,再按一次,切换到第四状态,第四状态是和初始状态相反,黑色物料在原始层卸料,红色物料在上层卸料,如果再按一按钮,状态切换到初始状态,从而进行了状态的循环,在此设备不仅可以有效和精准的分配物料并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选择自己需要的状态来运行设备。

二、自动分货机的设计流程及工作原理2.1总体工作流程设计的模型,分四个流程来实现,总流程是在物料进入分货机时,开始触动光电传感器,然后经过履带输送到分货梯中进而实现分货,顺序为:① 检测物料挡料板运动机构 ② 履带运输机构 ③ 升降机运动机构 ④ 卸料板运动机构 ⑤信号灯运用,共五部分,自动分货机模型图如图1所示图1 模型实体图1、进料检测部分2、履带传送与颜色检测部分3、升降机部分4、卸料板部分 2.2 进料检测部分如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光电传感器3检测到有物料进入到进料口时,会控制电机M I 5正转传动,通过减速器减速带动挡料板2会往后退放下物料,当挡料板2顶到限位开关1后,电机M I 5反转传动,通过减速器减速带动挡料板2会运动回初始状态,当顶到限位开关后,停止电机M I 5 停止,让挡料板复位到初始状态。

1234图2 进料检测部分1、限位开关2、挡料板3,、光电传感器4、减速器5、电机M I2.3履带传送与颜色检测部分如图3与图4所示,物料通过后,落在输送带上面,电机M II 3正转传动,通过减速器2减速带动传动齿轮1经过传动轴6来带动履带5运转,当物料经过传感器7时会识别物料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会在不同的储物层卸料)。

图3 履带输送部分1、传动齿轮2、减速器3、电机M II4、挡板5、履带6、传动轴图4 颜色检测部分7、光敏传感器 8、红色灯光2.4升降机的升降部分如图5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物料通过履带输送到卸料板时,通过传感器识别到的颜色经过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来实现物料的分放,电机M III3正传传动通过减速器2减速带动卸料板上升到限位开关1时停止上升来卸料,卸料完成后再会到初始层碰到限位开关2时停止电机M III3运转。

7图5 升降机部分1、上限位开关2、初始限位开关3、电机M III4、减速器5、初始储料架6、上储料架7、齿条2.5 卸料板部分如图6所示,工作原理是当物料放在卸料板上,达到要求后,卸料板的电机M IV 7传动,通过减速箱减速推动推杆4当顶到上限位开关1时卸料完成后,使电机M IV 7反转下降会复位到初始状态。

图6 卸料机构1、上限位开关2、固定梁3、下限位开关4、推杆5、减速器6、卸料板7、电机M IV2.6 灯光部分如图7所示,在模型的最顶部有一个信号灯,此信号灯的工作是由进料部分,升降机的升降部分和卸料板的卸料部分工作时,信号灯就会亮,从而可以检测到整系统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

图7 灯光部分1、信号灯三、PLC系统控制的工作原理3.1 PLC在慧鱼接口板的接线选用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是三菱的FX2N-32MR,由于模型的电机供电为9V所以,必须在慧鱼接口板中的9V电源接到PLC的Y端的COM端中,在PLC中有四COM端,由于要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所以,在接线时必须要有COM端接到电原的正反端上。

3.2 PLC对模型的接线如表1所示的PLC接线说明按图8中的PLC与模型的接线图接线,PLC对模型的限位开关、传感器和电机的接线为,如图8所示电机实现正反转必须在电机的两个输入点上接两条线,由PLC的编程来控制启动各相关的Y触点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在图8中PLC的X端的接线方法为,所有的开关,传感器都要有一条线接到X 端的COM端中,另一条线接到PLC的X端中,当开关和传感器一有反应就会触动X 端的触点,从而有信号输入到PLC中,实现控制。

表1 PLC接线说明图8 PLC与模型接线图3.3 PLC的控制程序按3.2 PLC对模型的接线完成后,在PLC编程软件中编程的程序如下复位所有状态当进料部分、升降部分和卸料部分运动时就会触动信号灯的亮起。

当感应到黑色计数器C2会计数一次让所有的C2常开闭合常闭断开。

当挡料板复位后,履带开始运行。

升降机上升。

初始状态。

第二级状态。

第三级状态。

当上升到上限位开关时,会停止上升并且开始运行卸料板进行卸料。

卸料板碰到限位开关时停止卸料,并且复位到初始状态。

3.4 PLC 与模型的调试运用PLC 控制模型前,首先对程序进行一次模拟的调试,当程序调试好之后,在通过PLC 控制模型的各个部分来进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必须先从模型的第一部分的进料部分与PLC 控制的调试,把物料放进进料口,光电传感器有反应后,PLC 的X 端输入端的X1有反应,如有反应并且实现挡料板后退碰到限位为开关X11后成功进料,挡料板会回到初始状态X10有反应后会停止就证明PLC 能够成功控制进料检测部分。

第二部分是PLC 控制履带输送与颜色选择的调试,物料经过传感器是会识别黑色与红色,到达第三部分会跟状态来分放物料,如图9所示为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为程序黑色物料卸到上层,红色物料卸到初始层。

按一下状态开关会触动X17的触点转换到第一状态,如图10所示为第一状态设计的程序是黑色物料与红色卸料完成后,升降机下降。

在初始层卸料。

第二级状态 初始状态碰到初始限位开关,升降机下降停止。

物料卸到初始层。

再按一下状态开关,转换到第二状态,如图11所示为第二状态设计的程序是黑色物料与红色物料卸到上层。

再按一下状态开关,转换到第三状态,如图12所示为第三状态设计的程序是黑色物料与红色物料卸到上层。

如果再按行程开关一次就会返回初始状态。

最后对整个程序进行整体调试。

图9:初始状态流程图图10:第一状态流程图 检测黑色 检测红色原始层放红色 原始层放黑色图11:第二状态流程图图12:第三状态流程图 检测黑色 检测黑色 检测红色检测红色上层放红色 上层放红色上层放红色 原始层放黑色四、结论及心得体会在这两周的课程设计中,我在开始课程设计时对课程设计的相关资料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了一些资料,对机械设计,机械原理,PLC程序与命令的运用和慧鱼创意模型的相关资料都认真的复习。

在最开始我们在塔建模型时遇到很多意见不一的问题,所以开始我们第一天先每个人先建一个自己的模型,第二天在那个模型比较好在从好的那个模型继续改进,我们就选择搭建一个分货的流水线这样不仅可以运用到各种的传感器并且还与以后分货设备有关联,在塔建模型过程遇到很多零件不足,导致我们事先想好的部分要不断的修改,最后模型分四个部分组合,第一部分是进料检测部分,第二部分是履带传送与检测部分,第三部分是升降机部分,第四部分是卸料板部分到了第三天上午把模型继续加固后,检测所有的运行部分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