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随访6个月。
结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总有效率为98.3%。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标签: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口Clinical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XU?Wenjun??YANG?Ju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Meish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Meishan 620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followedg up 6 monthes after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and then analysed the effective rat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98.3%. Conclusion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chronic dacryocytitis.[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过去都由眼科医生在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创伤大,面部有瘢痕,而且鼻外切口手术时泪囊与鼻腔黏膜吻合口暴露不清,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对同时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不能同期进行手术,也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通过鼻内镜下的手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时,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症状及原因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鼻泪管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泪囊区域的持续性肿胀、分泌物的堵塞、眼睑的红肿和局部的疼痛等。
慢性泪囊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泪囊及泪道的慢性感染或慢性炎症,导致泪液不能正常排出,从而造成眼部症状的出现。
目前,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治疗中,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技术及其优势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通过鼻内镜进入鼻腔进行操作,无需外部切口。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鼻腔内发现并清除泪囊区域的炎症组织,然后将泪囊与鼻腔相连接,并使用黏膜瓣进行吻合,从而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
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优势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小、恢复期快、术后疼痛轻等,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对于手术中使用的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其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常见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游离黏膜瓣、泪道黏膜瓣及局部黏膜瓣。
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1.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处理方式,其主要优势是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较低。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鼻腔内取下一小片黏膜组织,并用作手术中的吻合材料。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局部损伤,可能会造成鼻腔内的黏膜组织缺损,导致术后的愈合不良或者并发症的发生。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41眼),在局麻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
随访6~12个月。
结果:本组36例(41眼)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治愈3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7%。
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
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对慢性泪囊炎治疗有较高的疗效,术中准确定位泪囊在鼻内的解剖部位是鼻内镜下鼻腔内造口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临床研究鼻内镜在临床上的运用对鼻眼相关学科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理念。
鼻内镜手术已成为慢性泪囊炎治疗的一种新的手术途径[1]。
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采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常规方法无效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41眼)。
其中,男性5例(6眼),女性31例(35眼);年龄31~60岁,平均(42.5±9.7)岁;病程0.5~11.0年,平均(5.6±4.3)年;合并有鼻中隔偏曲7例,鼻窦炎2例,鼻息肉1例,萎缩性鼻炎1例,中鼻甲肥大3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泪溢及内眦肿胀溢脓性分泌物病史,在压迫泪囊区时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外溢。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行泪囊造影及冠状位CT 检查,以明确鼻泪管阻塞部位,并确定泪囊大小以及泪囊、筛窦、鼻腔之间的关系。
全部患者均在局麻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
患者取平卧位,头抬高15°~20°,常规消毒铺巾,鼻腔黏膜用2%地卡因肾上腺素液表面麻醉收缩鼻腔2次,再以2%利多卡因从鼻道前方的中后部作局部浸润麻醉。
用0°和30°内镜,以一枪状镊一边抵在面部泪囊区,另一边抵在鼻腔黏膜与泪囊相对应的位置,用电刀做一横向U型切口。
鼻内镜下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目的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慢性泪囊炎患者71例共84只眼采用鼻内镜下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71例患者,共84只眼均手术成功,术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其中治愈77眼(91.67%),好转7眼(8.33%),无效1眼(1.19%),总有效率为98.81%。
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较好,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慢性泪囊炎;疗效慢性泪囊炎是泪道阻塞引起的常見眼科疾病,多发于成年女性和中老年人,尤其在农村地区,发病率更高[1]。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溢泪和溢脓,可进一步引起角膜溃疡、结膜炎、化脓性感染等[2]。
我院采用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71例,共84只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共33只眼,女性42例,共51只眼,年龄23~66岁,平均(38.52±11.31)岁。
病程10个月~18年,平均(7.35±6.77)年。
临床均表现为溢泪、溢脓,术前行泪道冲洗和鼻内镜检查均可见泪道阻塞,确诊为慢性泪囊炎。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
取仰卧位,鼻腔粘膜以1%的丁卡因+0.1%的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筛前神经及中鼻甲前方黏骨膜以1%利多卡因+0.1%的肾上腺素浸润麻醉。
在鼻内镜下,以中鼻甲腋前7mm垂直线为前界,钩突前缘为后界,中鼻甲腋前上方约8mm为上界,中鼻甲腋前下约4mm为下界,将前界及下界黏骨膜切开至骨面,再将前、下界交角对角线切开至上界,将黏骨膜瓣向上和向后翻转,将泪囊内侧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前部暴露出来并以咬骨钳去除,暴露泪囊内侧壁,并将其呈Y字形切开,分别向外翻转贴于骨窗,在泪囊腔置入膨胀海绵后将鼻腔黏骨膜瓣复位,在鼻腔黏骨膜上瓣与鼻中隔之间、鼻腔黏骨膜后瓣与中鼻甲之间也置入膨胀海绵,并注入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的混合溶液使之膨胀固定。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中 图分类 号 : 7 72 3 文献 标识 码 : R7. + B 文 章编 号 : 0 - 9 9 2 1 ) 3 0 1 - 1 1 6 0 7 ( 0 0 1 - 0 1 0 0
镜 下 鼻腔 泪 囊造 口术 治 疗 的慢 性 泪 囊 炎 患者 6 5例(2眼) 为观 察 组 , 我 院 20 年 ~ 0 8 行 泪 囊 鼻 腔 吻 合 术 患 者 6 例 (O 7 做 选取 0 5 20 年 1 7 眼) 行 疗效 对 照 。 果 : 进 结 两组 患者 术后 均 随访 6 1 月, 治愈好 转之 间差异 没 有 统计 学 意 义 P 0 5。 ~2个 其 > . )结论 : 内镜 下 鼻腔 泪 囊造 0 鼻
陕西靖边 县人 民医院 ( 15 0 780 ) 21年 4 2 00 月 2日收稿
【 陈健 , 芳, 舒 , . 患者 鼻 内镜 手 术 的麻 醉 处理 f . 1 ] 王 王冰 等 老年 J临 】
床 和 实验 医 学杂 志, 0 ,( :1 5. 2 8 75-5 0 7) 【】 淳, 家 东, 平. 内镜 下钬 激 光 泪 囊鼻腔 造 孔 术 治 疗慢 泪 3张 王 孙 鼻
骨 , 成一 直 径约 lm 的骨 窗 , 露 出泪 囊 内壁 。用 探 针 自泪 小 新途 径 。 年来 , 内镜下 鼻 腔 泪囊 造 口术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形 e 暴 近 鼻 并显
逐 点 插 入至 泪囊 , 做 上 下 左 右 移 动 , 定 泪囊 的位 置 及 大小 , 示 出 了其 独 特 的优 势 , 渐 成 为替 代 传 统 鼻 外 泪 囊 手术 的理 想 并 确 向 3 1 。泪囊 位 于 鼻腔 外侧 壁 , 鼻 内镜 直 视 下经 鼻 腔 内行 鼻腔 在 鼻 腔 顶起 泪 囊 内壁 , 镰 状 刀 弧 形 切 开 泪囊 内壁 , 黏 膜 瓣 翻 人 手段 [ 用 将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5例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5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对65例(68眼)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同期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疾病,随诊观察6个月以上。
结果58例治愈,5例好转中有2例术后1年后息肉复发。
治愈率为89%,总有效率100%。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泪囊炎;鼻腔疾病;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疾病,主要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以往主要由眼科医生经鼻外途径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面部会留下手术瘢痕,影响美观,且由于泪囊与鼻泪管和鼻腔的解剖关系毗邻密切,有的患者往往伴随有鼻腔疾病[1]。
如果单纯鼻外径路行泪囊手术,忽略鼻腔疾病的治疗,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由鼻科医生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同时处理鼻腔疾病,术后效果大大提高。
本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手术治疗65例(68眼)慢性泪囊炎,并同期处理鼻腔疾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5例,其中男16例(16只眼),女49例(52只眼),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49岁。
病程0.6~13年,均存在有长期溢泪、溢脓,用手指挤压泪囊部,有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术前泪道冲洗提示鼻泪管不通,术前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偏曲合并钩突肥大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肥大3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筛泡肥大10例,鼻息肉8例。
1. 2 治疗方法术前冲洗泪道,泪道碘油造影[2]:显示阻塞部位和泪囊解剖位置和大小,排除伴发的泪囊以上部位阻塞性病变。
术前行CT检查,评估泪囊大小和泪囊周围骨质的厚薄。
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确诊伴随的鼻腔、鼻窦疾病情况。
手术采用德国艾克松(XION)内窥镜进行,以1%地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甲、中鼻道及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中鼻甲前下方鼻腔外侧壁黏膜以2%利多卡因行黏膜下浸润麻醉,根据患者病情,伴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先行传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疾病。
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

注: 为与 治疗 前 比较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O . 0 5 ); 为 与对 照
组 比较 ,具 有 统计 学意 义 <0 . 0 5 ) 2 - 2两组患者 治疗 后病损的愈合情 况比较
2 . 1两组患者 治疗 前后的V A S 值 比较 两 组患者治 疗后 的V AS 值 明显低于 治疗前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观察组治疗后 1 个 月及治疗后2 个 月的V AS 值 明显低于对 照组治疗后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见表 1 。
由于维生 素E 身 用药具有 较大 的不 良反应 ,因此本 次研究 中使用局
部 给药 。对 照组患者使 用免 疫抑制剂强 的松 治疗 ,该药 所具有的抗 炎 抗过敏作用 较好 ,但是如果 使用的时 间较长则发生 口腔 念珠 菌感染 的
概 率较大 。
采用 S P S S 1 3 . 0 统计 软件包对数 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 表示为 均数 ±标准差 ( 4 - S )的形式并采用啦 验 比较 ,计数 资料表示为 ( n )的
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统计学分析
1 3 腔扁 平苔藓没 有 明确 的发病 原因 ,大部 分学者 均认 为是 由T 细
胞介导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 ] 。使用曲安奈德对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
治疗 能够使机 体 的局 部抗炎 能力得 到显 著的提高 ,抑制T 细胞介导 的 免疫 反应 】 ,此 外 ,局部注 射的给药 方具有更快 的药物起 效速度 ,在 注射 区内 曲安奈德水 溶性注射 悬液能够保持较 长时间 ,在病损 区 内药
2 6 4 ・临床研 究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
临床 研 究 ・
鼻 内镜 下 泪 囊 鼻 腔造 l及 逆 行 置管治 慢 性泪 囊 炎 - 3
张 美珍
【 摘要 】 目的
王军 汪玉 』
在鼻 内镜下泪
3 4例
鼻 内镜
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 口及逆行置管治 疗慢 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 法
囊鼻腔造 口, 并经造口处逆行硅胶管置人经上泪小点固定 , 3个月后拔除置管 , 随访 6个月至 1 个 月。结果 8
性 6例 , 年龄 2 2岁 ~ 8岁 , 5 病史 3—1 2年 。符 合 慢 性泪囊炎 诊断标 准 , 泪道 冲洗 提示 鼻 泪 管狭窄 或 阻
塞。
骤进行L : 以黏膜 刀于 中鼻 甲前端 附着处 为 中 1① J 点, 钩突前缘 向上 延 长线 为后 界 镰状 刀切 除直 径 约 、Fra bibliotek对象
20 0 6年 l 至 2 0 0月 0 9年 1 O月 我科 就 诊并 确 诊
麻 醉及鼻 丘处黏膜 下浸 润麻 醉 。鼻 内镜 3 。 0 观察 指
导下进行 手术 , 术 步骤 基本 按 照 周兵 等 总 结 的步 手
的慢性 泪囊炎患 者 3 4例 (4只眼 ) 女 性 2 3 , 8例 , 男
项、 功、 肝 肾功 、 空腹 血糖 以及 胸 透 和, 电 图 ) 无 严 t L , , 重 系统 性疾病 , 高血 压 、 尿病或其 他全身疾 病药 有 糖
物治疗 控制后 手术 治疗 。
不 直接影 响视 功 能 , 给人 们 的生 活带 来极 大 的不 却 便 和痛苦 , 并且 是 眼 部重 要 的感 染 源 。当 跟外 伤或
顶端呈 倒置等腰三 角形 。胶 管 内径 1 5mm, 径 3 . 外 mm, 管壁有纵 向排列小 孑 。用 双股 4号无 创伤线 系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25T15:53:38.2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王苑郑国玺
[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10004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结果共收集鼻内镜下DCR治疗并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的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其中伴慢性鼻窦炎2例,鼻中隔偏曲3例,外伤后并发泪囊炎1例,DCR后失败再手术1例。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愈率为95%(19/20),好转1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鼻内镜下DCR联合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与微创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膨胀海绵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value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t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undergoing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among which,there were 2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3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1 post-traumatic patient was complicated by dacryocystitis and 1 operative failure patient accepted dacryocystorhinostomy again.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o 3 years,the curative rate was 95%(19/20),1 patient improved,recurrent patient was not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Conclusion: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 was a safe,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Key words】Dacryocystitis;Nasal endoscopy;Dacryocystorhinostomy;Expansion foam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意大利医生Toti于1904年首次采用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临床医师常常采用此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
但此术式存在操作复杂、出血多、耗时长与术后面部瘢痕形成等等诸多不足[2]。
1989年国外首先报道经鼻内窥镜下行DCR(dacryocystorhinostomy),[3]。
近期国内孙丹洋研究发现鼻内镜下DCR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出血少、疗效好与并发症少。
随着鼻内窥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鼻外径路行DCR的一些不足逐渐被鼻内镜下DCR所克服,但鼻内镜下DCR治疗后泪囊鼻腔造孔粘连、闭锁一直让临床医师担忧,尽管预防泪囊鼻腔造孔粘连、闭锁的方法已有很多医师做了研究,疗效也很好,但操作法更简单、术后恢复更快与患者痛苦少的方法仍是医患双方追求的目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例行鼻内镜下DCR治疗的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发现安全性与效果均好,报告如下,旨在为今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临床理论基础。
1.资料
共收集20例鼻内镜下DCR治疗并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8例,年龄35~71岁,平均45.8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为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不同程度溢泪,压迫泪囊区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其中伴慢性鼻窦炎2例,同时行鼻窦开放术;鼻中隔偏曲3例,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外伤后并发泪囊炎1例,DCR后失败再手术1例。
所有患者均有长期溢泪症状且均符合慢性泪囊炎的诊断标准。
2方法
常规术前检查,对术前检查结果进行报道,包括鼻窦CT检查,对同时伴鼻中隔偏曲、鼻窦炎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先完成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鼻窦开放术,再行DCR。
患者取仰卧位,鼻腔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后,再用2%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溶液,于中鼻甲前端黏膜下及泪囊周围浸润麻醉,结膜囊内用1%丁卡因行表面麻醉。
以中鼻甲附着处为上界,下鼻甲附着处为下界,以钩突为后界,做1.0×0.8cm大小“U”型粘骨膜瓣,向后翻转,然后用骨钻或骨凿去除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显露蓝色泪囊内壁,形成0.8×0.8cm大小的骨窗。
在泪道探针引导下呈“工”型切开泪囊壁,切除部分粘骨膜瓣,将粘骨膜瓣向内翻转,与泪囊黏膜后瓣对齐,制作大小适当的膨胀海绵,置于“工”型泪囊瓣中间起扩张作用。
保持膨胀海绵扩张1周后取出,行泪道冲洗。
以后每日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1月后行鼻内镜检查,泪道冲洗,继续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1个月。
3、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愈率为95%(19/20),好转1例,未见术后无效的患者。
鼻内窥镜检查,19例治愈患者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良好,1例好转患者泪囊造孔形成已上皮化,但泪囊造孔较小,建议患者再行膨胀海绵扩张,患者未接受建议。
保留膨胀海绵持续扩张1周后取出,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
4、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黏膜发生慢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
当鼻泪管闭塞或狭窄时,泪道排泄功能不畅时,泪液长期滞留在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细菌于泪囊内生长繁殖,泪囊肥厚充血,导致患者常常溢泪与流脓。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下DCR联合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高达95%,操作简单,只需一周的短时间扩张,术中出血少与并发症少,并且还具有安全性好、疗效好与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etson R.Endoscopic surgery for lacrimal obstruction.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1,104(4):473-479.
[2]李燕子.鼻内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双管治疗复发性鼻泪管阻塞.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8):989-990.
[3]McDonogh M,Meiring JH.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J Laryngol Otol,1989,103(6):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