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言的变异与规范化

合集下载

(论文)广告词与青少年的语言规范化

(论文)广告词与青少年的语言规范化

广告词与青少年的语言规范化摘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作为经济信息传播工具的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广告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广告词,则是一种以宣传和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

一则优秀的广告词,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能给企业、商家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广告词的不规范使用现象,这不仅误导了认知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对汉字的正常记忆,让他们无意中记住了这些语言不规范的错误用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扰乱了正常的语文教学秩序,甚至还可能造成汉语的异化,对汉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让青少年在一片纯净的汉语使用环境下茁壮成长,学校、教师、家庭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关键字:广告词青少年语言规范化现象消极影响对策当今社会,广告无处不在,为产品做代言的广告词更是不胜枚举、花样繁多。

青少年的阶段特征往往表现得比较叛逆,又爱标新立异,以示自己的独立;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还未完全建立,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语言上,反常规又顺口易记的广告词对他们有特别的吸引力,因而青少年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不规范广告词的积极传播者甚至创造者。

可见,不规范使用的广告词对于青少年的语言规范化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针对这一越来越令人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调研小组对万州主城区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做了认真、详实的调查研究①。

一、青少年与广告词的不规范使用现象在我们调研的学校周围,不规范使用的广告词随处可见。

我们很容易看到“食惠”、“衣衣不舍”、“一网情深”等不规范使用的广告词,青少年长期耳濡目染这些商家们津津乐道的广告创意,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规范。

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少年是比较留意广告词的,影响青少年语言规范化的广告词主要有错别字、篡改成语、现代汉语方言的使用、语言杂烩四大类。

家住移民小学附近的王女士提到,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把依依不舍的“依”写成了“衣”,却坚持认为自己并没写错,责问起来,孩子振振有词地回答道:“上次姐姐买衣服的服装店牌子上就是这么写的啊!哪儿错了?”看着孩子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家长也是既气愤又无可奈何……小学生年纪不大,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但对外物的辨析能力不够,广告的高频率使他们产生错觉,认为广告牌上的字肯定是对的,因此小学生普遍存在写错别字、篡改成语的现象,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广告语言的创新变异与常规选择

广告语言的创新变异与常规选择

广告语言的创新变异与常规选择摘要:广告语言的运用是广告创作者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

语言变异是广告语言中运用最活跃的一种语言形式。

而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的常规选择则成为一种互补形式,在某种广告类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语用意义。

创新变异与常规选择,在广告语言运用中相得益彰,只有恰当地使用才能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广告的最终诉求。

关键词:广告语言创新变异常规选择形式原则在广告众多的组成要素中,语言是核心。

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或语言外部的原因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语言使用者为什幺作出这样的而不是别的选择,其背后是有理据的。

一则广告要在同质化产品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用个性化的广告表现突出商品的个性以吸引受众注意,广告语言的创新变异就成了广告常用的手段。

按照“二元修辞学”理论体系,在修辞本体领域毫无例外、二元互补地存在常规与变异两大方式。

常规修辞选择体现着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变异修辞体现着语言运用的特殊规律;常规修辞满足人们一般的、规范的表达需要,变异修辞满足人们特殊的、创新的表达需要。

广告语言的创新变异、常规选择,是修辞的两种形式,与日常的普通语言相比,都凸显了人们创造语言时的自我表现。

一、广告语言创新变异的必然广告是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某种事物的一种宣传形式,它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其目的是吸引并说服广告受众接受广告产品或服务。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广告不仅要引起人们注意,更要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还要能够触动消费者心理并激发购买欲望。

广告的特性决定了广告语言既要用词讲究,语句严谨,条理清楚,又要简洁短小,语句松散,通俗生动,呈现出兼具书面语和口语化的独特表征。

语言使用现象,语言变异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变异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语言交际策略。

根据顺应理论,广告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

从广告创作者的角度来看,选择什幺样的语言结构取决于广告者的语用意图和语境中的各种因素,是顺应各种语境因素的结果,它折射出了语言使用者的语用目的和语用意图;从广告受众的角度来看,语言的理解过程也同样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是根据这些语言变异的特殊语言标记理解广告语言字面意义以外的真正的语用意义。

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探析

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探析

摘要广告业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九十年代初以来,企业商家每年投入广告的费用大幅增加。

然而在语言文字使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滥用谐音双关语,存在各种语病,等等。

这些问题是广告语刚刚开始兴起,专家学者们在推动广告语发展时所未能预料到的,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对语言的规范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对常见的几种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字:广告语言;规范;谐音双关语;成语Abstract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Advertisement business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and evolu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90s the Advertising companies have been continuing investing more and more money. However it came acros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roper using of partial tone, punning, grammatical mistakes, and so on. These are the problems which could not be predicted by the experts, when the Advertisement was just about to rise, but it still has some sort of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dvertising language in different levels.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of the common phenomena which are made by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gives a suitable way to improve them.Key words:advertising language;norm ;symphonic punning;idiom目录前言 (4)第一章有关广告语言的管理规定 (4)第二章广告语言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简要分析 (5)(一)滥用外文 (5)(二)滥用谐音双关语 (6)(三)存在各种语病 (8)(四)用字错误 (9)(五)使用表示“最好、最高”义的词语 (9)第三章改善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对策 (10)(一)加强对广告言字使用的研究 (10)(二)讲究语言艺术,不忘诚信健康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探析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现代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广告语言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日常。

广告用语规范

广告用语规范

广告用语规范广告用语规范是为了规范广告宣传语言,提高广告的效果和商业价值。

下面是广告用语规范的一些要点:一、准确性和真实性广告宣传语言应该准确、真实地呈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功能和效果。

不能夸大夸张,误导消费者。

广告主要靠真实的内容和客观的描述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购买欲望。

二、客观性和公正性广告宣传语言应该客观、公正地呈现产品或服务的优点和不足。

不能抹黑竞争对手,瞎黑其他产品或服务。

广告应该着重强调自身的优势,而不是贬低其他产品或服务。

三、节制性和合理性广告宣传语言应该节制、合理地呈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和价位。

不能过度夸大,不应使用虚假的价格信息。

广告的商品价位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让消费者能够真实地判断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

四、直观性和易懂性广告宣传语言应该直观、易懂地呈现产品或服务的优点和功能。

语言要简洁明了,能够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理解产品或服务的主要特点。

广告语言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免普通消费者无法理解。

五、诚信性和守信性广告宣传语言应该诚信、守信地呈现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和承诺。

不能诱导消费者做出虚假承诺或无法实现的承诺。

广告宣传语言要更加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得以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六、合法性和规范性广告宣传语言应该合法、规范地呈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功能和效果。

不能违反法律法规,不得包含非法、淫秽、暴力等不适宜的内容。

广告宣传语言要遵守社会道德,不得伤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七、创意性和吸引力广告宣传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意和吸引力,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注意。

广告用语可以使用承诺、问答、比较、对照等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总之,广告用语规范是保证广告宣传效果和商业价值的基础。

广告宣传者应该遵守这些规范,通过真实、客观、合理、直观、诚信、守信、合法、规范、创意和吸引力的广告宣传语言,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同时,广告主也应该培养消费者的正确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共创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

从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上探讨广告语言的变异-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从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上探讨广告语言的变异-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从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上探讨广告语言的变异-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广告属于一种宣传手段,即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向大众传递信息,达到让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因此,商家会使用各种手段在广告上下功夫,以吸引消费群体.对于广告而言,语言是最重要的形式,因为这是呈现其商品或是服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式.语言变异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本身的现象,它有其特殊性,从更深层次来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策略.广告语言变异是指广告商通过广告媒介灵活地、有技巧地运用常规语言,使其语言具有特殊性.变异语言相对于常规语言而言,有三种特性,即创造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不同于常规语言的规则性、稳定性和全民性.这两种语言是互补相对的,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广告语言变异现象非常复杂,本文主要从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加以探讨.一、广告语言变异概述在国外广告语言的研究者中,Leech 被认为是最早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的学者.Leech 不仅从文体学角度宏观地研究了广告语言,并且从语言的微观层面,即从语音、音位、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展开了讨论.随着社会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广告语言也一度成为社会语言学家的研究课题.近几年,由于语用学理论的提出,众多研究者试图从这一新的角度讨论广告语言及其变异.而对于国内而言,语言研究是伴随广告事业的恢复而兴起的.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属于初创阶段,主要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纯语言的微观角度研究语言是如何为广告宣传服务的.但该阶段的文章缺乏对语言本身的系统及深度研究.80年代到90 年代初,学者从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宏观角度对广告进行深入探讨.第三阶段即深化阶段,从90 年代初期到中期,学者结合广告学、市场学、推销学等学科多角度、跨学科、全面深入综合地研究广告语言学.总体看来,这些关于广告语言变异方面的论文,逐渐吸收了广告语言研究的一些方法,开始试探从宏观角度去研究,如岑运强的《广告语的变异与规范》,主要从语音、音位、词法等语言角度分析广告语言中的变异及规范.以上提到论文的研究角度都比较新颖,但都没有深刻地分析广告语言变异产生的具体原因.所以,本研究以语言为中心,结合多学科更加全面而深入地透析变异的手段和效果,对广告语言变异作深入的研究.二、广告语言变异及其分析由于广告是一种单向交际,所以,必须要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望.广告商殚精竭虑,冥思苦想,试图通过广告语言的变化来增添趣味性,使其更耐人寻味,进而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并使其对该商品或是服务产生购买的望,最终成功购买的目的.( 一) 语音变异1. 谐音变异谐音即通过相同的发音,使读者产生联想,进而使其意义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谐音通常与双关相伴相生.在广告中,主要通过广告语言的谐音联系,加大语义的信息量,从而达到广告宣传和促销的目的.如:( 1) 中意空调,终身无汗的选择.( 中意空调机)( 2) 骑乐无穷.( 南方摩托车)例( 1) 中,汗是一语双关的词,与憾发音相同,就其本意而言,说明该空调能够在炎炎夏日给消费者送来丝丝凉意.从语音角度来看,终身无憾表达了其产品质量好.例( 2) 中,南方摩托车的广告商对其乐无穷的成语进行了创新,将其改成了骑,同音字之间相互转化,意义恰到好处,该商家成功地宣传了其产品的特点,即只要骑上该摩托车,乐趣将无穷尽.2. 音节变异因为广告语言注重其语言文字朗读的效果,所以,经常会通过押韵等手段提升广告音质的美感,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因此,广告商通常在广告创造时使用押韵、重复等功能和手法.( 1) 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 酒)( 2) 一旦拥有,天长地久.( 珠宝)以上两个例子中,每个广告词最后一个字都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例( 1) 广告中的开和来,例( 2) 中的韵脚有和久分别都押韵,受众读广告时朗朗上口,在听觉上产生美感,增强了广告本身的感染力.3. 叠音变异叠音,即具有相同发音音节的词组合在一起,或者是音韵形式相同的词组合一起使用.叠词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广告的表达效果,利用汉语音节的特点,不仅能够增强语句的韵律美,而且还能提高语言的描绘力和形象性.( 1) 酸酸甜甜就是我! ( 蒙牛)( 2) 上上下下的享受.( 美菱电梯)( 3) 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公司广告)在例( 1) 中,酸酸甜甜都是形容词叠词,完美地展现了蒙牛牌牛奶的口味.例( 2) 是动词叠音,形象地描绘出电梯的运动状态,使受众从中体会美菱电梯的美好感受,通过语音的重叠,加深公众的印象.例( 3) 中,高高兴兴平平安安是对工作者工作状态的良好愿景的描述,不仅仅是每个工作人员的愿望,而且充分地体现了对大众的关怀和问候.( 二) 文字变异文字变异即广告商通过文字形式方面的改变,提升其视觉效果,从而吸引消费群体的注意和兴趣.因为它具有凸显效果,能激起人们的注意,也就能有效地给予人们更直观、更感性的信息.1. 繁体字使用自1956 年以来,人们越来越少使用繁体字,简化汉字已经慢慢被广大受众认可,但是,在广告语言中,繁体字的使用还是比较常见.如:( 1) 好马配好鞍,好房配好电器.( 松本电工)( 2) 万基人参,人人有礼,大赠送! ( 万基洋参系列)( 3) 人性化的房型设计( 龙臣公寓)电、万、龙是以上三则广告的繁体字.以上三则广告运用繁体字,通过字体变异,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抓住其眼球,激起其对该产品的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该商品的销售,达到商家盈利的目的.2. 拆字合字拆字作为广告语言文字变异的另一种形式,巧妙且吸引受众.在丰田汽车的广告中,广告商将车拆解成丰字和田字,其目的是想给消费者植入一种丰田是车的品牌,买车就买丰田品牌的车的观念,该广告如此巧妙的拆字法肯定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还有一种通过调换汉字偏旁动态地拆合的,如电信广告强调通信线路要完好无损,否则在打电话时就会因为掉线等原因而提高其话费支出.广告商通过偏旁的改变,两个字的意义就大相径庭,不仅表明该广告的趣味性,而且引起了受众的注意.( 三) 词汇变异广告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受众传达该商品的最有效、最丰富的信息,因此,广告商一般会通过词语的选择等其他途径,达到广告简明、通俗、易懂的目的.1. 新词为了在表达上力求标新立异、新奇醒目、幽默诙谐而临时创造出一些新词汇,这种为某种特殊的需要而临时构词的方法称为生造词或仿拟.例如:( 1) Hi - Fi,Hi - Fun,Hi - Fashion,only fromSony.( 2)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例( 1) 中,Hi - fi 是high fidelity 的缩写.Hi -Fun,Hi - Fashion 却是应宣传产品的特殊需要临时仿造出来的,都以F开头,运用头韵修辞手法,旨在强调索尼牌耳机高端且流行.例( 2) 仿拟了英语谚语: Not all that glitters is gold. 这是《美国宣言》第一句话的仿拟: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这些以家喻户晓的名言为基础仿拟的广告语句特别惹人注意,并能迅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2. 口语化用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一条好广告语的基本要求.广告的受众是广大消费者,所以,这就要求广告商在选择词语时要强调大众化,突出口语化等典型特征.( 1) 这人啊,一上年纪就缺钙,过去一天三吃, ! 现在好了,有了新盖中盖高钙片,一片顶过去五片,高压片,水果味,一个片嘣五楼,不费劲.一天一片,效果不错,还实惠! ( 新盖中盖)( 2)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蓝天六必治)在以上两则广告中,口语用词比较明显,例如,这人啊不费劲倍儿棒吃嘛嘛香,因为广告面向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广大民众,口语化词语能拉近其间的距离,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这个品牌,扩大该产品的影响力.( 四) 语法变异1. 词性活用广告语言变异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词性活用.这些词性活用的现象,有人视为新用法,也有人认为是不规范的用法,实际上,有些词性活用变异已经普遍使用,变类组合后已经被大众所接收.如:( 1) 更便利,更气派,更个性.( 房地产)( 2) 清爽白嫩,完美肌肤.( 雅倩洗面乳)例( 1) 中,个性在该广告中当作形容词用,因为在此形容房地产公司,如果拥有了该房子,人们会觉得自己更有个性,个性由名词转为动词; 例( 2) 中,完美是形容词,一般形容人或物没有瑕疵,但在该广告中当作动词用,后面带了宾语,能够使肌肤更加洁净光滑,完备美好.2. 语序变异语序变异指语序超常排列.语序不同,可以提升广告语言的美感,从而达到其语言效果.一广告商把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的俗语作了语序上的调整,语序颠倒之后变成了不怕货比货,只怕不识货,当受众看到这一广告后,必定会思考片刻,感觉这一广告既熟悉又陌生,因此,会花一定时间在这则广告上,这就达到了商家的目的,即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五) 意义变异1. 语义变异语义变异是指使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变异.广告语言变异,能给受众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能够激发其联想,从而延长对该产品广告的关注时间.( 1) 成功之路,从头开始.( 飘柔)( 2) 臭名远扬,香飘万里.( 臭豆腐)在例( 1) 广告中可以看出,广告商的产品是洗发露,因此,该商家通过头,也就是脑袋这一突破口,强调其重要性,因为头发对于一个人的仪表来说很重要,将头的表面意延伸至引申意,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关注度.例( 2) 通过成语臭名远扬香飘万里两个对比鲜明的成语的使用,来突出其产品的典型特征,颠覆了臭名远扬的本义,而赋予了其特殊的含义,使该广告语言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 语义搭配变异广告商有时刻意打破用词规律,创造新的词语组合,从而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在词语搭配中,意义相互影响,内容更加充实,信息量更加丰富.三、结语在众多学者对广告语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语言学及多种理论,结合广告学等多门学科,对广告语言变异展开了深入讨论.从广告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及语义等角度并结合广告实例进一步阐释了广告语言变异.在广告语言变异中,一方面要肯定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其使用条件和限度.目前,广告语言备受关注,无论是从广告学角度还是从语言本身角度,都有深入探讨的价值,今后的广告语言研究应该着眼于更宽广的视野范围,进行更深刻的分析.[参考文献][1]蔡红梅,童彦. 英语广告中词汇变异运用探微[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 6) .[2]李桂群. 广告语言的变异使用及其规范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6.[3]岑运强. 言语的语言学导论[M]. : 大学出版社,2006.[4]林乐腾. 广告语言[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5]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谈广告英语中语言变异

谈广告英语中语言变异

摘要: 广告是一种独特的语体, 特殊的语用目的决定广告在语言方面必需有所创新, 语言变异是广告英语所采纳的一种特殊手法, 包括量的变异和质的变异两方面, 通过语音、拼写、辞汇、句法等变异手腕实现其目的。

广告(adver t ise)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 tere, 意为注意、诱导。

它是一种宣传形式, 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介绍产品, 以达到影响舆论、增强信誉、扩大销路等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 广告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形式多、范围广, 无论是通过冲击公众视觉形式, 还是听觉形式等手段进行宣传, 广告几乎离不开语言的运用。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第一大要素, 它能鲜明展示广告的主题与创意, 超越时空限制, 所以它有着与广告画面和音响望尘莫及的功能。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技巧的语言, 不同学者对此褒贬不一。

朱文俊在他的《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中提到两种观点。

一是布尔顿(M ar jo r ieBou lton)的观点:“语言不是用以交际, 而常经常使用于欺骗, 致使生活变得极为复杂, 现今大规模的广告确实是例证。

”二是欧巴尔(W illam M 1 O’bar r)的观点, 即广告语言虽说“俗气”, 却最有有效价值。

何自然在分析广告、口号用语时讲到:“广告语言作为直接为经济效劳的一种手腕, 是社会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 1 ] (P166)广告语言比不上诗歌散文那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却也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普遍的应用价值。

它也是一种语体, 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技术和修辞特点的语言。

广告语言的研究会涉及到许多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音乐、美学等领域, 本文要紧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语言变异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与表现。

一、常规与变异人们在利用语言时, 老是要遵守必然的“常规”( no rm )。

如英语中一样此刻时单三形式应加2 s 或2es, 介词以后应跟名词或动名词等等。

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

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

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几乎无时无刻不会在我们的视线中出现,促进了产品的推销和经济的繁荣。

但是,近年来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广告语言的文字不规范现象也愈发突出,这对于消费者的选择和认知都存在着不小的影响。

本文对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结果在调查中,我们主要选取了商场、超市、网购等多个渠道的广告文案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法错误在广告文案中,语法错误现象比较普遍,例如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

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整体外观,也会让人对广告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产生怀疑。

例如,一家超市的食品推销广告中出现了“厂家直供,质量优异”的文字,但却将“优异”错写成了“优良”,这样的错误既影响了广告的形象,也令人对推销的食品质量产生了疑虑。

二、虚假宣传在一些广告中,虚假宣传现象也非常普遍,通常是夸大产品的功效、遮盖产品的缺陷或者误导消费者等。

这些做法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并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例如,一些美容产品广告中常常喊出“祛斑、美白、消除黑眼圈”等诱人的口号,但实际效果却难以达到,这就存在着虚假宣传之嫌。

三、口号套话在一些广告中,经常出现口号式的套话语言,形式相似、内容雷同,给人留下印象深度不足的感觉。

这样的广告语言容易被人忽略,达不到推销的效果。

例如,“鲜美可口、健康营养”这样的套话,在各类食品广告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已经让人对这些语言产生了审美疲劳的感觉。

影响分析广告语言文字错误现象的存在,不仅给企业的宣传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广告语言文字错误、虚假宣传、口号套话等现象会让消费者对广告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

其次,这些错误现象还会让一些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降低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最后,这些现象还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广告设计的用语乱象与管理

广告设计的用语乱象与管理

广告用语的乱象与管理纲要: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商家在广告上堪称是煞操心思。

而广告语身为一个广告的中心,必定是存在着必定的法律负责性的。

本文从不一样期间的《广告法》以致其余与广告有关的法律条则对广告用语的影响来分析广告用语的花式乱象,分析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以及广揭公布者不停违犯广告法的原由进而研究出《广告法》的发展趋向。

重点词:广告语广告管理语言文字广告乱象广告语,亦可称为广告词、广告口号等,是一种内容真切、构造简洁、拥有创新性、便于识记的特别宣传语句。

1广告语固然十分地简洁,可是正是因为简单几字就要惹起顾客的花费欲念,商家在利用广告语进行宣传的时候就会宣传出一些对其余商家以致社会大众有所伤害的广告语。

面对众多广告用语的乱象,对于广告用语的管理是广告治理中极为不行忽略的一节。

一、广告用语的不规范问题与《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很多广告用语为了达到朗朗上口或是创意的目的,会将标准化的中文词汇或是文字作出必定的变动,但是这将会误导广大花费者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儿童集体对于中文的规范认知。

比如某止咳糖浆的广告语“‘咳’不容缓”、某羽绒服的广告语“无‘羽’伦比”以及某蚊香的广告语“静静无‘蚊’”等诸多将成语篡改的广告语,这些广告语都会在大批地宣传中使得青少年以及儿童对中文的规范意识有所降低。

还有,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利用语言的歧义,宣传出不切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广告语。

比如近来有的房地产企业会在路牌上宣传出“买房屋送妻子”的广告语,这有碍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有“做男人挺好”之类的有必定层面上的性示意的广告语,极度地对社会伤风败俗。

别的,有的商家会利用含糊其词、语义不清的广告语来诱惑花费者。

“可能是世界上最1郑友德:“广告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初探”,《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年第 2 期,第98 页;好喝的啤酒”之类的利用模糊词来抵花费者进行必定程度上的误导,这类表达不正确、不清楚的广告用语拥有必定的欺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语言的变异与规范化摘要:广告语言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形式,它是对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变异应用,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和优势,受到社会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但与此同时,广告语言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效应,必须加以规范。

关键词:广告语言语言变异规范化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这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同时,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每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语言变异是指随着社会交际要求和结构功能的变动,语言系统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出现的变化。

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的。

语言也与不例外,也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

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动态性特点的体现,是语言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语言基本功能的客观要求。

广告是经济信息的大众传播途径,往往通过画面的图形、文字和色彩迅速引起受众的注意,使受众在有意无意之中接受广告的信息,并做出反应?。

广告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言变异现象在广告语言的大量出现。

本文将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要素入手,对广告语言中的语言变异分布情况及广告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作出分析。

一、语音变异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外壳。

语音要素在广告语中的巧妙运用,必然会突出广告的诉求点,从而达到特殊的广告效果。

㈠同音异形词的运用汉语中语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大量存在,这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广告作者正是抓住了汉语的这个特点,灵活运用同音异形词,使语音要素在广告语言中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表现力。

例如:⑴响铃西服,灵!灵!灵!⑵白猫洗洁精,妙!妙!妙!这两则广告语都是同音不同义的词的运用。

在听觉上产生和谐悦耳的声音,但如果从书面上看则会是另一种理解。

前一则就是利用了“铃”和“灵”在语音上的统一,首先从听觉上说,观众仿佛听到了“铃铃铃”的“响铃”声,但看到广告语之后就会发现,作者只是取“铃”的谐音来突出广告的诉求点——西服穿着效果。

后一则也是如此,“喵”和“妙”语音相似,听觉上仿佛是“白猫”的叫声,但事实上广告的诉求点仍然是洗洁精的洗涤效果。

这类广告语一方面利用形象生动的声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另一方面,充分的表达出了广告的诉求点。

因此,这是广告语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㈡韵律的和谐汉语在词语的搭配和运用方面非常讲求韵律的协调与节奏的和谐。

广告语若想朗朗上口,容易让受众铭记就必须合理有效地使用押韵、对偶等语音手段。

例如:⑶晶晶亮,透心凉。

(雪碧)⑷维维豆奶,欢乐开怀。

(维维豆奶)⑸农夫山泉有点甜。

(农夫山泉纯净水)在以上三则广告的创作中,作者利用“亮”和“凉”,“奶”和“怀”,“泉”和“甜”在语音上的押韵,使广告语读之朗朗上口,听之声声入耳,不仅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更产生了出其不意的广告效果,让受众想到产品时就能自然而然得想到它的广告词。

㈢多音字的应用一个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也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广告作者在创作时常常会利用这一点达到求新求变的目的,形成广告语在语音和意义上的变化,从而使语流生动,富于变化。

例如:⑹美的(di)空调,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de)这条广告语中“的”是多音字,分别是“di”和“de”两种读音。

“美的”虽然重复出现,但是其读音和意义都不尽相同。

不仅没有赘余之感,反使人感到生动新颖,更易于引起受众注意。

二、词汇变异语言中基本词汇的形式和意义都是相对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

而在广告的创作中会将这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已经约定俗成的形式和意义进行异乎寻常地搭配,引导受众进行偏离常规的理解,进而实现广告诉求。

词汇变异主要表现在词义变异,给一个常用词一个偶有意义,拆分词语或仿拟诗词和成语等方面。

㈠词义的变异语言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并不是其语素义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有的词语从字面得到的解释并不是它的常用意义。

广告创作者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受众用语素义对词语进行超常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

例如:⑺“口服”“心服”(矿泉水)“口服心服”其理性意义原本是口头上和心里都表示信服。

但在这则矿泉水广告中用的显然不是这个意义,作者利用“口服”的多义性,将意义从“口头上信服”义换成了“吃,喝”义,从而与产品的饮料性质相吻合,突现了广告的诉求点。

⑻如果我们的头发不美,我们脸上也无光。

(洗发水)这里也是利用“无光”的多义性,将“没有面子”义换作“无光泽”义,目的是突出洗发水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面的两则广告中,是引导受众用组成词的语素的意义来理解整个词。

而下面一条是另一种情况,就是引导受众把词理解成词组。

例如:⑼贵在冷静(春兰柜式空调)“冷静”一词的常用义是“沉着而不感情用事”,显然,在这则空调广告中作者使用的不是其常用义,而是将“冷静”拆解为“冷”和“静”两个词,“冷”即温度低,“静”即安静,进而突出了空调制冷效果好和噪音小的特点,有效地实现了广告诉求,是一则成功的广告语。

㈡词语的拆分现代汉语中除了离合词,如“洗澡”“理发”等可以拆分外,大多数双音节词的结构和意义都是固定的,不能拆分的。

但在广告创作中常常会将词语进行强行拆分以达到奇特的广告效果。

例如:⑽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集团)“春兰”一词作为一个双音节专有名词,在使用中是不能随意拆分的,但是在这则广告语中,作者别具匠心地将“春兰”嵌入白居易《忆江南》的名句“春来江水绿如蓝”中,这种拆分不仅唤起了受众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更对“春兰”这一品牌产生了好感。

这种拆分词语的方法也是广告创作者常用的创作手段之一㈢仿拟词语所谓“仿拟词语”就是根据广告诉求的需要,对已经广为人知的成语、古诗词进行仿写,创作出新颖的广告词,以吸引受众的“眼球”。

其特点是,容易被受众记忆和接受,广告效果明显。

1、仿拟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在意义上,成语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广告作者往往采用同音替换的方式抽换其中的字词,有意破坏其整体性和凝固性,使成语发生变异,目的是为广告内容服务。

同时亦满足了受众求新求异的心理。

例如:⑾“衣”“衣”不舍(丹侬洗衣粉)成语“依依不舍”原意是“留恋,不忍分离”,在这则广告语中作者“依”巧妙的换成了“衣”,读音相同但原有意义却不复存在,它突出了洗衣粉的功效,即对每一件衣物上的污渍都不放过。

⑿“咳”不容缓(桂龙咳喘宁)“‘咳’不容缓”其实是对成语“刻不容缓”的仿拟。

“刻不容缓”是“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式紧迫”的意思,这里用“咳”替换“刻”,取义治疗咳喘不容耽搁要立即行动,暗含此药必备的意味。

⒀步步为“赢”(李宁运动鞋)这则是成语“步步为营”的变异形式。

“赢”是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这刚好与运动品牌的诉求相符,也迎合了消费者争先的心理,更突出了运动鞋的质量好和舒适等特点。

2、仿拟古诗词含蓄隽永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

对于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大多数人耳熟能详。

因此,它们常常成为广告作者的主要仿拟对象。

仿拟出的广告词往往简洁,深邃,易于记忆。

例如:⒁绘画仪世界,谁主沉浮?(中国普惠公司)这句广告语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诗句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是一个反问句,虽然发问,但实际是胸有成竹的。

绘图仪广告语仿拟这一名句,也正是利用反问句突出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将强烈的自信传递给受众,从而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

⒂投之以桃,报之以“利”(春兰集团)《诗经·雅》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讲的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互相馈赠以表达自己的情意,这里用同音字“利”来替换,表达了企业希望对消费者的厚爱进行回馈的意愿,企业的回报社会的诚意溢于言表。

⒃衣带渐宽终不悔,常忆“宁红减肥茶”(减肥茶)这则广告语是以柳永《凤栖梧》中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蓝本的。

原意是表达恋人之间的相思使人憔悴、消瘦。

这里被商家用来说明减肥产品的效果。

三、语法变异语法是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语法规则同样具有规律性、稳定性和全民性,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则,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语和文章,是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社会接受的,将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

在广告语中,或因表达的需要,或为增强广告效果,或为吸引受众,作者常常采用变异的语法规则组合词汇。

例如:⒄灿烂缤纷每一天(化妆品)“灿烂”“缤纷”都是形容词,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在这里两个词后面加了宾语“每一天”,显然是词类在使用中的变异,将形容词用作动词,于是一则另类的广告语诞生了。

从广告效果来说,这则广告突出了化妆品的独特效果,即使人靓丽自信,光彩照人,每一天都灿烂起来。

⒅我们为全世界制造气候(空调)从语法上看“制造”是动词,“气候”是名词,整个结构的类型是述宾,符合语法规则。

但从语义方面讲“制造”和“气候”不能搭配,不符合语言逻辑,因为误的词语搭配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希望达到与众不同的广告效果。

四、广告语言的规范化问题广告要把自己宣传的信息传播给广大的受众,那就必须要首先引起受众的注意,而常规的语言运用很难达此目的,因此,必须要对原有的用法加以突破和发展,这就出现了一些变异现象。

然而,语言的变异是有一定限度的,也就是说,语言的变异要在语言张力变化的范围之内进行,不能肆无忌胆地随意乱用,否则就会被社会和广大语言使用者摈弃。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凡是影响到交际的语言现象都将被社会淘汰。

广告语作为一种社会影响范围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语言变异形式,它始终是语言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语言整体,因此,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还是在社会功能方面都要注意其规范性。

首先,从语音角度说,广告语言的语音要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音,不用或者少用方言语音。

方言是某一地域使用的语言,具有地方性和非普遍性,这与广告的广而告知、广泛宣传的特点和要求相违背,不易被广大受众接受和理解,甚至极有可能影响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

其次,在词汇运用方面,首要的是要使用普通话词汇,以保证广告语能够被所有受众理解。

另外,在成语和诗词得仿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错别字,比如:“‘衣’‘衣’不舍”、“‘咳’不容缓”等,它们都是为了广告需要,进行了同音字替换的语词。

这些广告语一方面以新颖的语言突出了产品的特点和功效,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它们同样产生了大量的错别字,对语言的使用者尤其是青少年可能产生误导,不利于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因此,商家和媒体应该注意,要在这些同音字上加注引号或者用不同色彩和不同字体加以区分,提示受众注意这里的语言变异现象,这样,此类广告语在有效地实现预期宣传效果的同时,亦不会导致任何不良的社会效应。

再次,在语法使用方面,广告语言首先要符合语言逻辑,比如:“我们为全世界制造气候”,这样的广告语或许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但由于它语言逻辑上的缺陷,仍然很难被大多数受众接受和理解,因此,它的广告效果必定不够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