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方法研究

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方法研究

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方法研究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方法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不断增加,而且也越来越注重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治理。

对于极薄小矿体而言,其采矿难度非常大,需要研究特定的采矿方法。

本文将对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方法进行探讨。

一、极薄小矿体的特点极薄小矿体指的是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矿体的厚度极为薄小,一般小于1.5米。

这种类型的矿体分布较广,如煤炭、锂矿、铜矿等。

极薄小矿体的采矿难度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矿床丰度低:矿床的矿物质量很少,低丰度矿床必须要经过大量的挖掘才能取得一定的收益。

2.采矿难度大:极薄小矿体的采矿技术难度极大,因为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顶板失稳、坑道塌方等问题。

3.矿床形态复杂:极薄小矿体的形态复杂,包括层理、构造、岩石性质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采矿难度和成本。

二、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方法针对缓倾斜极薄小矿体,需要采用特殊的采矿方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预测与规划在采矿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预测与规划,以确保采矿过程中的效益和安全性。

预测与规划的内容包括:地质结构、矿床性质、采矿技术等方面。

2.采用高效设备针对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要求,需要采用高效设备进行开采,例如:“XYX-250齿轮减速机、TWTJ-30又圆双导柱举升液压支架、吸盘式矿山采掘机等。

3.采用爆破技术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过程中,需要采用爆破技术,以达到消耗小、采矿效率高的目的。

因为极薄小矿体的硬度较低,使用爆破技术可以更快地对矿体进行开采。

4.加强支护措施极薄小矿体的采矿过程中,需要加强支护措施,以确保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性。

支护措施包括:加强矿柱的加固、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柱等。

5.采用自动化技术为了提高采矿效率,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过程中,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例如:采用自动化挖掘机、自动化输送带等。

三、总结缓倾斜极薄小矿体的采矿难度很大,需要研究特定的采矿方法。

龙头沟金矿极薄矿脉采矿方法试验研究

龙头沟金矿极薄矿脉采矿方法试验研究
摘 要 :针 对 龙 头 沟 金 矿 极 薄 矿 脉 的 实 际 赋 存 条 件 ,试 验 优 选 出 较 原 方 法 更 加 适 宜 的 削 壁 充 填 采 矿 法 , 大 幅 提 高 了生 产 技 术 指 标 ,经 济 效 益 得 以显 著 改 善 。 关 键 词 :金 矿 ;极 薄 矿 脉 ;采 矿 方 法 ;削 壁 充 填 法
究 , 为极 薄 金 矿 体 的有 效 开 采 另 辟 蹊 径 。
空 间 的需 要 ,崩 落 矿 石 的 同 时 还 必 须 崩 落 部 分 围 岩 ,致 使
1 矿体 开采 技 术 条 件
矿 床 位 于南 秦 岭构 造 带 云 镇 一 银 花 地 层 小 区 ,区 内 岩
目前 贫化 率最 高 达 4 O 以 上 ;2 ) 为 爆 破 落 矿 作 业 ,矿 房 内 大部 分 矿石 需 暂 留在 采 场 内 ,且 后 续 集 中 出 矿 作 业 , 资
损失率) ,但 也 存 在 明 显 的不 足 : 1 ) 工 人 劳 动 强 度 大 ,掌
子面工效低。削壁 充填 的 围岩依 靠人 工 平场 和人 工 出矿 ,
致使 井 下 工 人 的 劳 动 强 度 大 ,工 效 过 低 ;2 ) 采 场 的采 切 工
程 量 较 大 ;3 ) 采 场 的综 合 生 产 能 力 低 , 出 矿 能 力 仅 为 1 O
中 图分 类 号 :T D 8 5 3 .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8 5 5 0( 2 0 1 4 )0 1 —0 0 2 2 一O 2
0 引 言
龙 头 沟 金 矿 属 于 中 温 热 液 、 多 阶 段 、深 部 物 质 来 源 的
普 通 削 壁 充 填 采 矿 法 和上 向 V 型 削 壁充 填采 矿 法 。

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试验研究

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试验研究

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试验研究摘要:我国缓倾斜极薄矿脉比重较高,加强对该类矿脉的研究和探索,不仅能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成本,还能增加矿山的服务年限,提高社会效益。

缓倾斜极薄矿体的开采难度较大,效率低,方法较多。

关键词: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试验;1普通全面采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矿山自投产以来,主要采用逆倾向推进的普通全面采矿法(原采矿法)开采,采场沿走向长度一般为25~30m,底柱高度3~5m。

厚度小于3m时,片帮回采至顶板;大于3m时,分层回采,下分层回采方式与小于3m的相同,上分层打水平眼压顶回采。

经现场调查认为,原杨树金矿属镇办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回采工艺及参数选择不尽合理,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片帮回采、爆破自由面条件差,炮孔有效利用率低,直接影响爆破效果。

(2)爆堆分散,不利于电耙出矿。

(3)电耙功率较小(15kW)、能力低。

(4)片岩顶板不稳固,在整个采场回采期间,工人均出入于采空区,作业安全条件差。

2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的问题分析缓倾斜矿体的开采方法,应该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及矿体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缓倾斜矿体在开采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为:(1)矿体倾角较缓,崩落的矿石不能自行落矿,这样就造成出矿难度增加,从而使采矿的成本增加。

(2)因为矿体倾角处在缓倾斜至倾斜的范围内,这样就增加了采矿方法的选取及回采工艺的难度。

(3)因为矿藏在开采的过程中会遇到多条矿体的问题,这样对于采矿方法的要求就增加了。

3全面采矿法的特点分析全面采矿法适合矿石和上部围岩较稳固的倾角较缓薄矿体。

对于间柱来说各个间柱在2到3米的距离,也可以不留间柱。

底柱的厚度在3到8米之间,其中顶住高2米,也可应用人工底柱。

全面采矿法的优势在于,开采的工程量较为的小,回采工序简洁,通风良好。

当顶板暴露面积较大;巷道高度较高,对于顶板的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在设计时,预留的矿柱较多时,矿石损失较大。

4采矿方法选择由于矿体及上盘围岩中等稳固,矿体倾角l5~30,平均厚度5m左右,属缓倾斜薄—中厚矿体,并参考同类矿山的经验,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生产高效的原则,经充分的比较论证后,选择了顺伪倾斜“V”形工作面推进壁式全面采矿法。

削壁充填法在开采极薄矿脉中的应用

削壁充填法在开采极薄矿脉中的应用

采场 的底 部掘 进 1条 脉 外 运 输 平巷 , 以采用 留底 可 柱或 者构 筑人 工底 柱 的方法 做底 部结 构 。在矿块 两 端掘 进人 行天 井 ( 可 用作 充 填 天井 ) 在 矿体 中央 也 ,
掘进 充填 天井 , 回采 中矿 石 和 围岩分采 , 采下 的矿 石
1 0
I S 6 1—2 0 S N 17 90 CN 4 3—1 4 / D 37T
采矿技 术
第1 1卷
第 3期
21 0 1年 5月
M a 011 v2
Mi i g Te h l g n n c noo y, Vo .1 No. 1 1, 3
削 壁 充 填 法 在 开 采 极 薄 矿 脉 中 的 应 用
效率 大 大 提 高。选 择 适 当 的 抛 掷 爆 破 参 数 ( 掷 抛 角 、 掷距 离 ) 该 采 矿方 法 的关 键 , 外合 理 的确 抛 是 另 定 回采步距 以保 证适 当的控顶 距 也是保 证 生产 安全 的关键 。在 采矿 中应监 测监 控采 场 的地 压 显 现 、 爆 破 落矿 效果 等 , 好 统计 记 录工 作 。该 采 矿方 法 可 做 以在倾 角较 缓 、 围岩 稳 固性 一 般 的极 薄 矿体 开采 中 推 广应 用 。典型 采矿 方案 图如 图 1所示 。 1 2 倾 斜分 层 削壁 充填 法 . 倾 斜 分层 削壁 充 填法 采 场 沿 走 向 布置 , 场 长 采
赖 伟 肖木 恩 李 文朋 , ,
( . 沙矿 山研究 院 , 湖南 长 沙 1长 40 1 ; . 10 2 2 灵宝 黄金 股份 有 限公 司 , 河南 灵 宝市 4 20 ) 750
摘 要: 削壁 充 填采矿 法是 目前极 薄矿 脉矿 山采 用的主要 方 法之 一 , 分别 论述 削壁 充填 采 矿 法 中的长臂 式 削壁 充填 法 、 斜 分层 削壁 充填 法 、 向 削壁 充 填 法 、 形上 向 削壁 充填 倾 上 扇

探讨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及应用

探讨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及应用

采矿工程M ining engineering探讨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及应用叶光祥(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从目前来看,国内山体走向错从复杂,尤其在长久地壳运动中,形成了不同地质条件的山势,长久地壳运动也造成了山体内部蕴藏各种各样丰富的矿藏。

然而,在极薄矿脉挖掘实践中,其挖掘难度较高,但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针对此种矿脉的挖掘工作又势在必行。

关键词: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3-0022-3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mechanized min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teeply inclined very thin veinYE Guang-xiang(Ganzhou Nonferrous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anzhou 341000,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end of domestic mountains is complex. Especially in the long-term crustal movement, mountains with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have been formed. The long-term crustal movement has also caused various rich mineral deposits in the mountains. 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mining extremely thin veins, it is difficult to excavate, bu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cavation of such veins is imperative.Keywords: Steeply Inclined very thin vein; Mechanized mining;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国内的地势状况十分繁杂,蕴藏的矿藏非常丰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种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

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及应用

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及应用

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及应用2(山东卓祥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摘要:中国地形复杂,矿产丰富。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开采这些极其精细的矿藏的困难和特殊情况,这些矿藏在我国稀有和有色矿产资源中占很大比例,因此长期暂停开采。

但是,随着采矿技术的探索和优化设计,矿块结构的科学配置,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管理制度的严格,监测控制的加强,程序的遵守等。

在某种程度上,采掘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对于非常精细的静脉采掘,减贫标准有所降低。

由于采矿规模受到干扰,减少量非常有限,需要探索新的采矿技术,以便大幅度降低采矿中的贫化铀水平。

随后对极薄矿床的机械化开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和分析了相应的创新技术。

关键词: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开采;新技术;应用分析前言薄矿藏和极薄矿藏是中国有色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面临采矿问题。

主要问题是贫化铀大量流失、机械设备水平低、工作量大、作业结构不合理和生产能力低。

因此,必须研究开发这些矿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鉴于上述情况,并考虑到这些矿床的存在特点和开采这些矿床的技术条件,本研究报告研究了这些矿床的开采方法和技术,并研究了这些矿床的使用条件和规模,以解决这些矿床缺乏开采方法的问题,实现有效开采。

一、开采的主要困难1.矿物中贫化铀的比例很高。

在极薄的矿藏中,由于矿藏狭窄、机械化程度低和开采人员不足,开采往往过度。

从事大量工作的作业人员和机器的贫化铀比率仍然过高,开采过程中运输大量飞石,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费了自然资源。

2.就业保障薄弱。

在该矿,地形类似于延伸到破碎山脉的大型山脉,起伏起伏、交替降雨和崎岖不平的山脉。

无论是设备的运输还是工作,都是极其困难的采矿期间,有关人员仍需前往采矿地点,造成缺乏安全控制,容易发生安全事件。

3.矿物的加工是困难的。

由于开采困难、贫铀含量高以及矿物的选择和分类困难。

第一是通过优先考虑低贫铀开采方法来控制矿石中的贫铀含量。

第二,由于静脉狭窄,有必要在采矿过程中对采矿地点的位置和参数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以确保三层开采之间的相对平衡。

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

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

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作者:张德志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13期摘要:在采矿行业中,极薄矿脉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环境、开采条件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此,其对采矿方法、采矿工艺的要求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一般情况下,根据极薄矿脉类型以及倾角、矿山岩层稳定性等因素的不同,所选择的采矿方法、采矿工艺也会有所不同。

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以留矿采矿法为例,对极薄矿脉采矿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Abstract: In the mining industry, min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thin vein are relatively complicated, therefore, requirements for the mining method and technology are relatively high. In general, due to different factors of the thin vein type and inclination angle, the mine rock stability, the selection process, the mining method and process will be different.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mainly takes shrinkage mining method as an example,and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mining method in thin vein for reference.关键词: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留矿采矿法;采矿工艺;应用Key words: thin vein;mining method;shrinkage mining method;mining technology;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D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146-020 引言我国的社会经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国民总体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稳步提高。

根据矿体厚度划分的采矿方法

根据矿体厚度划分的采矿方法

根据矿体厚度划分的采矿方法根据矿体厚度划分的采矿方法一、极薄矿体采矿方法(矿体厚度小于0.8米)1、留矿采矿法该法适用于倾角大于55°的急倾斜矿体,矿石及围岩稳固到中等稳固,矿体产状较规整,矿石不结块,无不自然现象2、削壁充填及选别充填采矿法该法适用于矿石品位较高,极薄的贵金属或稀有金属矿床,以及附产其他矿物的矿床。

该法采下损失率低,工作面手选能有效地提高出矿品位、减少提升、运输、选矿费用;废石充填采区,有利地压管理和防止地表陷落,安全上合理,对于稀有、贵重金属极薄矿体,特别是深部开采矿山中,经济上合理,有一定适应性。

缺点是生产能力低下,工艺及管理较复杂,工作面劳动强度大,采矿成本高,难予实现机械化。

二、薄矿体采矿法(矿体厚度在0.8-4米之间)1、壁式崩落采矿法该法主要适用于矿体厚度1.1米至3.5米的缓倾斜矿体,大于3.5米厚的矿体,支护困难,一般留0.5米护顶矿石不采,控制采高实际为2.8-3米,另一方式采用锚杆矿柱联合护顶,将壁式法转为房柱法。

2、房柱采矿法该法主要适用于矿体厚度小于8-10米范围,大于10米的矿体是偶尔采用。

要求矿石及围岩稳固和中等稳固,矿体倾角以缓倾斜矿体为主,倾斜矿体次之。

由于留矿柱损失金属和矿石,所以一般用于低价或贫矿之中。

3、全面采矿法该法适用于围岩较稳固,矿体倾角小于40°-45°,矿厚2-4米的矿床(矿厚大于4-5米,一般应用房柱法)4、其他采矿方法薄矿体留矿采矿法,其采场结构和采准切割工程布臵及落矿工艺基本同极薄矿体留矿法,但有几个明显的技术发展。

第一是电耙留矿法的采用,使留矿法适应的范围扩大到30°以上的倾斜矿体。

第二是各种新型锚杆用于采场支护,使留矿法从适用于较稳固的岩石,扩大到中等稳固以下的岩石。

第三是振动放矿技术用于留矿法采场,节约漏斗木材,大大提高放矿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利实行快采快放。

三、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矿体厚度在4-10米之间)1、分段崩落采矿法(可以分为有低柱和无低柱)有低柱分段崩落法主要适用条件:(1)厚度大于5米,、倾斜矿体和厚度大于10米的缓倾斜矿体;(2)对矿体形态及矿岩接触面情况没有严格要求,但矿体形态规整,矿岩界线明显或围岩矿化程度较高,是比较好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完善与发展 , 积累了不少经验 , 创造并 实践了多种变形方案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1 斜长工作面浅孔留矿法 矿块沿走向布置 , 长度 160 m, 垂直高 度 40 m 。采幅宽度控制在 0 8 m, 优化的斜 工作面倾角 20 ∀, 平底结构的装 矿穿间距 6 m, 长 7 m 。 3 1 2 采准切割工作 运输巷道 布置在下盘距 矿体 7 m 左右 处, 从运输巷道掘进穿脉装矿穿至矿体 , 再 沿矿体将装矿穿末端相互拉通 , 形成拉底巷 道。先进 天井布置 在矿块的 一翼, 先期完 成。顺路天井布置在矿块的另一翼 , 矿块回 采后期, 随回采随架设。 3 1 3 回采工作 回采工作以先进天井为自由面开始 , 随 回采工作的不断推进 , 先进天井由下向上逐 3 1 1 采场结构参数
用特点 , 并指出了此采矿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 留矿采矿法 ; 极薄矿脉 ; 应用现状 ;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 TD 853 3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4- 2660( 2004) 02- 0001- 04
Application & Development of Shrinkage Method in the Stoping of Extra thin Vein
2
有色金属设计
第 31 卷
采矿法仍然是采矿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如前面 所述, 留 矿采 矿法有 许多优 点, 但留矿采矿法在极薄矿脉中使用还存在 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 1) 矿石贫化大 产生矿石贫化的原因主要是, 在落矿和 出矿过程中有废石的混入和富矿粉的损失。 首先, 使 用留矿采 矿法 开采极 薄矿脉 时, 在回采过程中需同时崩落矿石和部分围 岩。由于人员在采场中的作业空间要求有一 定的 高度 和宽 度, 当 矿 体厚 度小 于 0 8 m 时, 仅仅在矿体厚度范围内的作业空间中 , 人员是无法进行作业的。为了保证人员在采 场有必要的作业空间, 在回采过程中必须将 一部分围岩连同矿石一起采掘下来 , 混入的 废石一般无法与矿石分开 , 这样就造成了矿 石的采下贫化。在矿山实际生产中 , 采幅宽 度一般不小于 1 1 m, 这就是说矿脉越薄 , 废石混入率越高。 其次 , 在采矿过程中 , 大部分矿石暂时 留在采场内, 待采场全部采完后, 方可进行 大量放矿。当围岩不稳固时, 暂留在采场内 的矿石经常移动, 不能防止围岩片落。尤其 是在大量放矿时, 随着放矿的进行 , 围岩的 暴露面积逐渐增大 , 促使围岩大量冒落而混 入矿石中 , 造成二次贫化。 另外 , 由于矿石在落矿和搬运过程中产 生一些品位很高的粉矿, 所以 , 矿体倾角较 小, 底板起伏较大时, 撒落在矿房底板上的 粉矿不易被顺利放出, 造成金属损失, 这就 相应地增大了矿石的贫化。 ( 2) 作业安全性差 当矿岩稳固性较差时 , 回采过程中 , 工 人直接在矿岩暴露面下作业, 矿体和顶板围 岩容易 片落, 致 使人员安 全没有保 障。另 外, 由于采幅很小 , 在部分放矿时矿房中容 易形成空洞, 常常危及在采场作业人员的安 全。 ( 3) 工人劳动强度大 局部放矿后, 采场内需要对浮石进行处
4
有色金属设计
第 31 卷
率。 ( 2) 将原矿块内水平工作面改为倾斜工 作面布置 , 一是可以利用短工作面回采长矿 块, 同时又减少了上盘围岩的暴露面积 , 以 保证回采中的矿石稳固; 二是与矿山现行的 平底结构浅孔留矿法相结合, 即实现了矿体 无矿柱开采。 ( 3) 工人从 运输巷道 经装矿穿 进入采 场, 既安全又省力, 运送材料、设备极为方 便。 3 2 削壁留矿法 ( 选别回采) 削壁留矿法将削壁产生的废石通过顺路 溜井放出 , 崩落的矿石待采场大量放矿时放 出, 即矿岩分采 , 属于分类类采矿法。 3 2 1 采场布置形式及主要采切工作 矿块沿走 向布置 , 长度 40~ 50 m ( 可 达 100 m) ; 中段高度 40 m 。主要采切工作 有回风天井、漏斗、拉底巷道等。 3 2 2 回采工作 分层高度 1 8~ 2 0 m, 每分层回采前, 应首先在上盘或下盘削壁 , 凿岩用 YPS45 或 YT27 型凿 岩机, 装药、爆破、通 风、支护 后, 用人工或电 耙将废石 耙进顺路 废石溜 井。待分层削壁后, 再回采矿石, 凿岩、装 药、爆破、通风、支护等工序与削壁作业相 同, 矿石留在采场等大量放矿时放出。 3 2 3 矿柱回收及空区处理 一般不留间柱。对于顶底柱的回收 , 一 般是待大量放矿后, 采用放大炮的方法崩落 上中段顶底柱, 并尽可能多地回收矿石。依 据具体情况, 一般可采用崩落围岩的方法处 理空区。 削壁留矿法的优点: 此法借助矿石自重放矿, 克服了削壁充 填法劳动强度大、采场强度低的缺点, 又降 低了出矿作业成本; 通过合理布置漏斗 , 大 部分富矿粉可以回收。当矿体厚度接近最小 采幅时, 与削壁充填法相比, 该方法可减少 削壁厚度 , 相应地减小作业成本。因此 , 对
第2 期
邓礼兵等 : 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
3
理, 平整场地, 并破碎大块。目前这些工作 几乎没有使用机 械作业 ( 使用电 耙除外 ) , 主要靠人力完成 , 工人劳动强度很大。 ( 4) 积压了资金
大部分采下矿石暂留在采场内 , 积压了 资金。留矿采矿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 见表 1。
1
概述
留矿采矿法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采矿
矿, 回采所需设备简单, 采矿成本低。留矿 采矿法不仅适用于急倾斜薄至中厚矿体 , 而 且也适用于急倾斜极薄矿体, 矿石及围岩要 求稳固到中等稳固 , 矿体产状较规整, 矿石 不结块, 无自燃现象等。对于极薄矿脉 , 要 求采幅控制到最小 , 以减小贫化率。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留矿采矿 法在我国各矿山特别是中小型矿山 , 仍将得 到普遍使用, 当然 , 改进、完善和发展留矿
方法。据统 计资料 表明 , 1989 年我 国黄金 矿山使用留矿采矿法的比例为 55 47% , 钨 矿急倾斜 矿脉单脉开采 几乎全部采 用此方 法。其主要原因是此法工艺过程简单, 工人 易掌握, 管理方便; 木材消耗少, 留矿堆可 以支撑顶 板, 生产 能力比较 高; 靠 自重放
收稿日期 : 2004- 05- 21 作者简介 : 邓礼兵 ( 1971- ) , 男 , 重庆人 , 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采矿工艺方面的工作 .
2
2 1
留矿采矿法在极薄矿脉中的 应用
采场构成要素
矿房沿矿 体走向 布置, 阶 段高 度多为 40~ 50 m, 矿块长度一般为 40~ 60 m, 顶柱 高度 2~ 4 m 。当矿石品位高、上部回风巷 道不需要保留时 , 也可以不留。底柱高度 3 ~ 4 m, 有的矿山为多回收高品位的矿石而 不留底柱 , 用坑木架设假底代替底柱。间柱 宽度 4~ 6 m, 当不需留间柱时 , 用顺路天 井代替采准天井。拉底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 1 2 m, 并按此规格上采一个分层, 然后逐 渐缩小到所要求的采幅宽度。如果底部结构 采用普遍漏斗自重放矿的底部结构 , 漏斗间 距 5~ 6 m 。 2 2 采准切割工作 采准切割工作主要包括掘进阶段运输平 巷、通风人行天井、联络道、切割巷道、漏 斗等。阶段运输平巷一般沿脉布置 , 在平行 矿脉群中 , 也有沿上盘或下盘布置。采准天 井一般沿脉布置 , 联络道在天井内每隔 5~ 6 m 垂直高度 , 掘进一条。有的矿山采用随 回采顺路架设的方法架设顺路天井。拉底空 间的高度一般为 2~ 2 5 m 。 2 3 回采工作 普通浅孔留矿法的回采工作自下而上分 层进行 , 每个分层的回采包括凿岩、爆破、 通风、局部放矿、平场撬顶、破碎大块等作 业。回采工作面多为水平梯段布置 , 也有的 为倾斜工作面自 下而上回 采。采用 浅孔凿 岩, 孔深 1 5 m 左右 , 炮孔呈 之 字形排 列, 最小抵抗线为 0 6~ 0 8 m 。回采中每循 环落下 的矿石放 出 30% ~ 40% , 其 余矿石 暂时留在采场内 , 作为人员作业的工作台和 临时支撑两盘围岩。当矿房回采完毕后 , 最 后放出采场的全部矿石。 2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 31 卷 第 2 期 2004
有色金属设计 NONFERROU S METALS DESIGN
Vol. 31 No. 2 2004
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
邓礼兵, 郭忠林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 摘 昆 明 650093) 要 : 介绍了留矿采矿法在极 薄矿脉 开采中 的构成要 素 、 采准 切割和回 采工作 现状及 应
3
留矿采矿法在极薄矿脉开采 中的发展
留矿采矿法 经历了 数十年的 应用、改
渐消失, 倾斜工作面从先进天井向顺路天井 一侧推进。当回采完矿块顶部 , 利用局部放 矿形成 2 m 高的空间作为回风巷道。回风平 巷一端与倾斜工作面相通 , 另一端与残留的 先进天井相通 , 形成通风回路。新鲜风流从 运输巷道经过装矿穿 ( 后期经过顺路天井 ) 进入采场 , 冲洗工作面, 污风从回风平巷中 排走。 使用 YSP- 45 型凿岩机, 打上向炮孔 , 炮孔倾角与矿体倾角一致 , 孔深 1 4 m, 最 小抵抗线 0 8 m, 炮孔排列按 之 字形布 置, 采用一 字形 钻头 , 直 径 38 mm, 使用 2# 岩石硝铵炸药 , 人工装药 , 微差导爆管 起爆。每次分段爆破 5 组 , 每组 5 个炮孔分 段起爆。 使用 Z17 # AW 型装岩 机, 在装矿 穿中 装矿 , 经运输巷道统一运走。 斜长工作面浅孔留矿法优点是 : ( 1) 将传统 的 2 个矿块 长度 ( 60~ 80 m) 合并为一个长矿块 ( 12~ 160 m) 连续回 采, 可以减少 2~ 4 条天井 , 即减少了采准 工程量, 同时又少布置了一个矿块间柱 , 从 而大大降低了矿 石成本 , 提高了 矿块回收
DENG Li bing, GUO Zhong lin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 echnology, Kuming 650093,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