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发展简史(优.选)
现代药理的发展历程

现代药理的发展历程
现代药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在这一时期,
研究人员开始展开对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
以下是现代药理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1. 维克多·马耳他斯在19世纪中叶提出了药物分离与提纯的技
术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这些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分离出纯净的药物物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
2. 在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提出了“药物与受
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提出了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他的理论
为后来药理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导。
3. 在20世纪上半叶,药理学研究逐渐从药物的描述和观察转
向分子水平的研究。
卡尔·科林斯卡和詹姆斯·布蔡德等科学家
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如酶、受体等)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药物的作用机制。
4. 20世纪中叶以后,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包括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此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更深入的研究平台。
5. 进入21世纪,药理学研究不仅注重药物的分子机制,还将
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相结合,形成了分子药理学、系统药理学和转化药理学等新兴研究领域。
总的来说,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从对药物的描述和观察到对药物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再到对药物与疾病联系的理解,药理学已经逐步成为了现代医学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基石。
药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

药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领域。
药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药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一、药理学的起源药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和希腊等地,人们就开始探讨药物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早期的药理研究对后来的药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希腊的医学家荷马说是最早系统地总结了一些药物的性能和用途。
他在他的著作《疟疾起源》中系统地总结了一些药物的性能和用途。
这为后来的药理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近代药理学的奠基者——保尔•艾尔利希近代药理学的奠基者是德国医学家保尔•艾尔利希。
他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现代药理学。
他是第一个将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和医学结合起来的人。
他首先提出了创伤自然论,即认为疾病是由于外界刺激引起的机体自然反应。
他还发现了很多药理作用,比如阿斯匹林对疼痛、发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对后来的药理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罗布尔特•库希的研究20世纪初,罗布尔特•库希提出了药物选择性原理。
他发现,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疗效,这与药物与疾病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有关。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氟利昂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氟利昂被发现具有抗菌作用。
这一发现为后来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范本。
同时,氟利昂的发现也加速了药物化学的发展,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纳粹医学实验案纳粹医学实验案是20世纪最为丑恶的医学事件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医生进行了大量丑陋的医学实验,其中包括对囚犯进行各种药物试验。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对药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六、药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发展20世纪后半叶以来,药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药理学的发展历史

药理学的发展历史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和机理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古代药理学: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疾病。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药物有毒性”、“量与效之间有关系”等药理学原理。
中世纪药理学:在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那等人将古代药理学的知识传播到欧洲,并开展了一系列药物试验和研究。
现代药学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药学开始从经验性的知识向科学化的研究转变,药理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德国药理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和阿尔弗雷德·希夫提出了“药理学到临床”的概念,开创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药理学的现代化:20世纪上半叶,药理学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20世纪下半叶,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药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细。
总之,药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药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护理药理学-药理学发展史

史
伸出形成大量分支学科
谢谢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规划教材
护理药理学
Pharmacology in Nursing
第一单元药 1人80类4医药药斯理学学托发的勒展发发史展现重史吗要是啡 分子药理学
1组92成8神部农弗分尝,莱是百明伴草发随现着青人霉素生化药理学
物
发 展 1119类认世发99742对界达识909神唐疾各的而弗伯农新麦病文医不洛克本修根和明药断里汉草药古文发本地随应物国明展姆经草用用研的 均 史壮第青药不 有 。大青究一蛙理断 着的霉本深实学。素教验入材时,护辰理从药药不理理同学学方向延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作者:张钰麟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药理学发展简史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
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一)目的和任务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
药理学发展简史范文

药理学发展简史范文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包括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征的学科。
药理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理学也随之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简要介绍药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药理学:古代药理学主要以植物药和动物药为主。
在古埃及文明时期,人们使用植物药物治疗疾病。
古印度人开发了阿育吠陀,其中包含了大量植物药物。
古希腊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进行了一些药物研究,并提出了药物的四个特性:治疗、毒性、药理学和配伍学。
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药物研究,例如《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
中世纪药理学:中世纪的药理学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限制,许多药物研究被禁止。
然而,阿拉伯人在这个时期对药物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翻译了古希腊的医学著作,并添加了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伊本·锡那的医案》。
此外,中世纪的药理学也涉及矿物和动物的药物研究。
近代药理学:药理学在近代开始形成现代学科体系。
17世纪,人们开始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作用。
荷兰药学家赫尔曼·博尔哈韦(Herman Boerhaave)提出了现代药理学的基础原理,他主张通过调节体液平衡来治疗疾病。
在18世纪,人们开始研究对照试验,例如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在海员中对航海士坏血病进行了试验,发现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该病。
这些试验奠定了实验药理学的基础。
现代药理学: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主要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19世纪末,德国的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提出了“魔弹论”,即药物通过特异性靶点与疾病产生相互作用。
他还发现了手性药物的概念,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选择性的化疗药物“沙利度胺”(Salvarsan),用于治疗梅毒。
此后,人们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世纪,药理学进一步发展。
药理学

(如皮肤)细胞膜。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滤过
载体转运: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药物代谢动力学
简单扩散: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非极性、解离度小或脂溶性强的药物容易通过。
药物代谢动力学
滤过:药物分子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体液通过细胞膜的水
性通道,由细胞膜的一侧到达另一侧
药物代谢动力学
被动转运的特点:
pharmakon(药物、毒物)和 logos(道理)缩 合演变而成。
药理学的发展史
1.传统本草学
《神农本草经》(Sheng Nong’s Herbal Classic): 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起源于神农氏,汉代正式 编撰,载药365种。 《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载药884种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 明朝李时珍撰,五十二卷,收药1892种,药方 11000余条,插图1160幅 。被译成英、日、德、俄、 法、拉丁7种文字。至今仍是某些领域医药工作者的重 要参考书。
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上市后药物监测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新药研究的步骤:
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等)
药理学研究(药动学和药效学) 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等)
临床研究 Ⅰ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20~30例)
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B.拮抗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
药物代谢动力学
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体循环
吸收
游离型药
分布
组织器官
Free
药物发展简史

结语
由于基因药理学学科的茁壮成长,得以揭示了 药物代谢酶系的多态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药物作用个 体差异,使得临床用药可以更加“个性化”。基因 药理学可以通过研究人类在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 方面的微小基因学差异,确立药物应用的最佳人群 或人种。将来,如果化学能更大程度地整合到生物 学研究中,将会使生物学研究迈上更为便捷的坦途。 下一步,临床上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极有可能集中于采用细胞特别是干细胞来修复或重 建受损伤组织器官的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
• 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机制
五种类型: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烷化剂、嘌呤 合成抑制剂、嘧啶合成抑制剂、激酶或磷酸化酶 抑制剂
• 环孢霉素A • 环磷酰胺、氮芥、烷化剂 • 免疫抑制药物将来在临床上最具前途的应
用是它们在增加移植耐受性方面的应用
23
17. 癌症的化学疗法药物
• 许多抗癌药均是从植物中提取获得的
陆续分离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番木鳖碱1819年胡椒碱1819年咖啡因1819年秋水仙碱1820年毒芹碱1826年可待因1832年阿托品1833年罂粟碱1848年1839年分离得到了水杨醛制备得到了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第一个畅销药物直至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均很少临床上常见的有交感神经切除术极低钠饮食硫氰酸盐和热原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对高血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引入全身麻醉术是19世纪最伟大的治疗学革命之一1942年抗癫痫药在现代精神药理学中应用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早期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及其衍生物应用于临床milton溶液1次氯酸钠和165氯化钠的溶液石炭酸11
的溶液) • 碘酊 • 碘仿 • 石炭酸
17
11. 磺胺类抗菌药
• 染料工业——抗感染性疾病药物研究的突 破性进展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发展简史
学院(系) 中药系
班级 11级药材班
学号 11406016
姓名王鹏
指导老师于海食
完成时间 2013年10月2日
摘要: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这门学科经历了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才形成一门现代科学。
而中国在药理学的发展付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国在世界药理学发展历史所起到的作用和中国药理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历史药物学现代药理学中国
前言
药理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是药理学发展的支柱,相关历史事件众多。
已有文献根据认识规律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过简要阐释,但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
现行的药理学教科书中在绪论中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多以时间为线索罗列药理学甚至生
物医学的主要历史事件,未能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有线索地归纳,也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甚至将药理学事件和基础科学发展事件不加区分地列在一起。
因此,笔者将药理学发展归为两个阶段,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1]它阐明了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
其中本学科的发展分为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中国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中都付出了巨大贡献。
一.最初发展阶段:药物学
众所周知,药理学是基于古代的药物学或者称本草学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2]。
最早的药理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
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
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
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
在此阶段,古人们主要采用试错法来进行药物防病治病的探索。
因此,这种“临床试验”导致此阶段的药理学发展充满了风险,中毒死亡时有发生。
尽管这种“临床试验”有悖于现代伦理学要求,但这种大胆尝试还在积累防病治病的经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着药理学的发展。
[3]而古人将这些治病经验逐一汇总,同时结合本土文化所含有的哲学理论,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而在中国,从宋至金元,随着人类用药实践的不断丰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药物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受到宋代理学格物穷理的影响,探讨药性理论成为本草学家的研究主题,在此阶段相关药理学著述颇多。
以易水学派为主的气味厚薄、法象药理学说成为当时药学理论之主流,这种潮流促使了中医从经验用药走向理论用药。
及至明末,《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部分药理研究的动物实验,尤其是毒理实验似与当今无异,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甚为初步,不是本草学术研究的主流,与近代欧洲兴起的实验药理学也有着本质区别。
明末清初以来,为了扭转中医用药简单平庸、不明原本的颓风,使药物的运用更紧密地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一批医药学家以尊经为旗号,对《神农本草经》以及后世常用药物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深化了药性功治的认识。
因此,古代本草学术三大主题(基原、药理、药效)终于取得了比较圆满的进展。
[4]而记载这些药物知识的书籍称为“药物学”(materia medica)。
二.现代发展阶段:现代药理学
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逐渐兴起,19世纪德国Buchheim建立起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随后又写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这标志着现代药理学的建立。
随后几百年中,陆续有学者开始研究和发展药理学。
1856年,德国Bernald用青蛙证明筒箭毒箭作用于神经肌接头,阐明了它们的药理特点,为药理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1820年-1879年德国的Buchheim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1832年-1921年Schmiedberg 用动物做实验,进一步发展了实验药理学,被称为器官药理学。
二十世纪初,德国Ehrlich发现砷凡纳明能治疗梅毒,从而开始用合成药物
治疗传染病。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1935年德国的Domagk 发现磺胺类药物可治疗细菌感染。
1940年英国的Florey在研究基础上,从青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青霉素,并开始将抗生素应用与临床,开辟了抗寄生虫病和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促进了化学治疗学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技术在药理学中的应用,药理学有了很大发展。
如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由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受体、分子和量子水平;已分离纯化得到多种受体(如N 胆碱受体等);阐明了多种药物对钙、钠、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
从中药中提出的镇痛药罗通定,解痉药山莨菪碱,强心苷类药羊角拗甙、黄夹甙和铃兰毒甙,抗疟药青蒿素,抗癌药高三尖杉、喜树碱和紫衫醇等,均在临床有广泛应用。
药理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药物的作用,在深度上出现了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
化学的发展使人们能从植物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和合成新药,扩大了药物的范围。
生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方法,使人们能够观察药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打破了药物作用的神秘观点,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药理学从整体、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从深度上产生了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
随着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出现了一系列药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如临床药理学、精神药理学、免疫药理学、时辰药理学等。
其中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和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大大充实与丰富了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然而随着化学药的发展,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日趋严重。
如砷制剂治疗梅毒引起黄疸等,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
譬如荷兰于1972年出版了第一部《药源性疾病》专著。
而我国现代药理学科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期,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
回顾我国现代药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将我国药理学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5个主要阶段:开创期、起步期、探索期、进步期、发展期。
开创期(1949年以前),这一时期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30年代,主要由西方医学家和我国的留学回国人员将西方的药理学知识和研究技术介绍到中国,并在中国开办的医学院校中进行传播和研究。
如当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的陈克辉教授就是典型的代表。
起步期(1946年—1966年)新中国建立以后,药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
在这一学期,药理学很快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学科,成为药学、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
在这一时期,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是从欧美国际回国的留学人员,建国后我国派出到前苏联的留学人员和国内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我国药理学研究的人员队伍。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我国药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药理学科研教学工作有了很大进展。
探索期(1967年—1977年),这是我国处于混乱状态的特殊时期,所有学科的发展均受到了严重干扰,专家学者受到严重冲击,科研教学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但在这一特殊时期,我国的药理学家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大量药理学研究工作,并取得良好的进展和成就,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药理学家既探索着药理学的科学规律和知识,也探索着我国药理学发展的道路。
调整期(1978年—1988年),在这一时期,药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原来
混乱的状态中开始进行调整,包括学科内容,人员队伍和科学研究方向等等各个方面,在经历人员缺乏、人才断层、人员流失等艰难的时期,逐步形成了药理学科的规模。
特别是在1985年,中国药理学会被中国科协批准成为国家一级学会,标志着我国药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们以学习国外先进的药理学知识为主,同时开始科学研究探索,努力追赶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
在这一时期,我国国内培养的学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准确把握国际药理学发展前沿,及时掌握药理学国际发展动向。
发展期(1999年—至今),我国药理学科经过漫长的调整以后,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大批留学回国人员加入了药理学教学科研和医疗一线,新一代药理学家迅速成长,使我国的药理学研究室水平迅速提高,许多研究方向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一些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5]
以上,便是药理学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吕圭源.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渠时光.中国药学史.[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3]、段为钢.根据认识规律理解药理学的发展简史.[J].医学与哲学, 2012 33(8b) :78
[4]、赵际勐. 中国近代中药药理学简史.[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5]、杜冠华.中国药理学发展现状与趋势[C]//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北京,2009: 1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