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苏教版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苏教版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苏教版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

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最后我来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呈现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最后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初步感悟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得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

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8

×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0.8×3和2.35×3这两道算式,可以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成整数,积也是两位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和整数相乘,是不是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几位?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验证猜想,归纳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然后板书几道题:4.76×12、2.8×53、103×0.25。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并板书。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简化。“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

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练习十二”的第1—3题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回顾所学,总结延伸。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小数和整数相乘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圆的认识说课稿带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上奉中小张荣丽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直径 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 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立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小组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我抓住这些特点,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导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

分析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从而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在画中感受“圆”,认识半径和直径 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最后课件展示用圆规画圆步骤: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点间距离;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2)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出示课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木瓜九年制学校王喜春 、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 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 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 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 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出示了一个比较两个开口相似的角大小的题,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主要出示了一个比较两个开口相似的角大小的题,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西师大版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的 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它是乘法的拓展和提升,把整数乘法扩展到了小数乘法,为了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具有了整数乘法的知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由整数乘法为依托来展开教学,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法,乘的顺序、积的计算过程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最后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问题就行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不会存在问题,但对算理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会存在一定的 困难。从以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在练习时,总会出现进位和小数点位置不对的错误。再有就是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难点,学生不善分析数量关系,找不对解题方法。本教学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讲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了对比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及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相同性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5)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新课导入,②探究新知,③巩固新知,④达标练习。⑤总结全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有:转化法。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法和归纳法。 (6)说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感受到了小数乘法的初步意义。揭示了课题。 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 【此片说课稿,是2015年事业单位教师面试,多区教师资格试讲的真题,考试公告出来后,把握好考试时间,考生就可以积极准备面试的专业知识,抽到题目后从容的写出说课稿之后就熟悉说课稿,面试顺利通过,也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学的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是小学数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教材思路 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借助实物、圆规画圆;折画量等活动,帮助认识直(半)径、圆心及特征。 不足:学生的理解处于教师的调控和指引下,独立空间不够,对圆的文化及圆与人类的不解之缘受深。 (三)创新利用 1.拓展空间,置学生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2.借助多媒体,将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通过画圆经历认识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4.逐渐养成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难点: 画圆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自学;分组实验;讨论。 二、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最后,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散发圆的文化特性。

(一)导入 1.从生活中引出圆 (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 (2)播放动画:石子入水后荡起的水纹——从中发现圆。 (3)播放动画:向日葵、鲜花、光环、波——感受美丽的圆。 2.导入语: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奥妙。 (二)新课教学 画圆;圆的特征教学;游戏;练习;回归生活。 1.画圆阶段 (1)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用其他材料画圆,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出挑战。 (3)分享交流学生的创造。 (4)穿插情感教学。 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题引起思考 2.圆的特征教学 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由此: 将诸多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为主旋律,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得以自然建构。 (1)剪圆——摸圆——圆的概念 (2)小组自学研究,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4)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 (三)游戏 (四)练习 1.做一做:判断,理由,归纳要点。 2.直径最长 3.找直径,找圆心 (五)回归生活 1.解释自然中的圆 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 2.欣赏人文中的圆,给学生想象空间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说课稿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

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张金勤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在学生初步明白算理的情况下探索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通过连续4节课的听课学习,经过我们教研组的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这四节课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一、在对比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境自然过渡到例题的学习。 教师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西瓜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却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和动力。但四位教者的引入入方法各有不同,王根娣老师是在唤醒学生整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基础上引入的,也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的基础上引入的,学生已经感知小数点的位置和因数中的小数点位置有关,这样学生对于例题的学习已水道渠成,表现出信心十足;孙其强老师则不一样,通过让学生挑西瓜,通过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现手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进入例题的学习,课堂气氛非常轻松;张老师则通过水果超市购水果,加强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对比进入例题,王美玲老师直接更改价目牌进入例题学习,四位老师对素材的处理各有侧重,效果各有不同。 二、运用转化的思想,加强算理的渗透和教学,有较浓的“数学味”。 四位教者都能够在例题出示后,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首先:0.8×3的意义就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得出小数加法,还有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0.8元就是8角,24角就是2.4元,最后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0.8表示8个0.1,8个0.1乘3表示24个0.1,就是2.4,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竖式,并通过点小数点,学生在初步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小数与整数相乘时,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应该是几位小数。 三、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探索空间。 四位老师都能在猜一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延长了教学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小数乘法计算的算法。通过计算器验证的方法,并在计算后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由此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把探索规律与相应的乘法计算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这一规律的本质,提高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 对于本节课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的“纸笔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2、教学地位及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作单位的数。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小数乘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的倍数,为了使积不变就要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身影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的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学习源于生活,生活富于教育。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全课总结,畅谈收货。 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 学生是数学学习和课堂活动的主任,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人人参与计算,积极主动探究,独立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圆的认识》说课稿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ircular Cognition" Talking about the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

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

小学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角的三兄弟比大小,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即复习了二年级所学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知道怎么比较角的大小吗?现在有三个角的兄弟,你知道它们中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买文具》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买文具》说课稿 张家山镇中心小学刘颖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33页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个课时《买文具》。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一些运算定律的应用,所以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把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推广到小数乘法中去,体验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以及实际应用。 三、说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五、说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力求引导学生在了解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教法的选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观察法和演示法为辅。引领学生采用“四环三查”模式,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 2、创设买文具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概括、解决实际问题、思想转化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4.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课件)分为如下四个环节: 首先就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你们还记得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来分析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小数加法、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做准备。 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和算法。难点是理解算理及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其次,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生本教育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活动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环节一:复习引领情境导入 为了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首先复习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的有关知识,为后面探究新知做铺垫。 接着,多媒体出示公园一角买风筝放风筝的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动态显示。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小明提出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钱?要求这个问题,怎样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3.5×3,教师引导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乘整数》。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三、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 四、教学的难点:按要求正确画圆。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2、巩固应用,内化提高;3、回归整理,反思提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上课开始,便用课件出示同学们分组玩套圈游戏的画面,画面中,有的小组围成了不同的图形,有正方形的,有三角形,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哪种围法更公平?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猜测的对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有趣的猜测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想继续探究圆的愿望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圆的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咱们要想研究圆,首先咱得有个圆,下面咱就比一比,看谁剪得的有圆又快。”这时学生开始剪圆,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

《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2、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改变了惯有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各个环节也利用了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强“合作”,从中也渗加了“开展游戏”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度量方法及比较角大小的概念。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因此,我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后进行全班交流,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合理安排说程序 (因本节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角的概念已有大致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生互动加深巩固(教师携带面具扮演森林之王“虎大哥”。) 虎大哥:“请同学们看大黑板,这是一个点,从一点引出两条什么线?就组成了一个......?”“这一点是角的什么?两条射线是......?”【利用直观的教学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情境,化枯燥的复习为有趣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境吸人初步感知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和平鸽和丑小鸭他们在做什么呢?”(出示和平鸽和丑小鸭争论角大小的直观画面。) 师:它们在争论什么呢?它们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学习数学棒极了,所

《小数乘整数》最新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最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哪些?屏幕出示: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的第一课时,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把小数乘除法分为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七单元整数乘小数和第九单元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教材编写的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突出转化思想和推理活动。在教学新知识的时候,转化的价值经常表现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教材引导学生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体验转化策略。计算小数乘小数,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如果它们分别乘10,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把整数乘整数的积回归到小数乘小数的积,要除以100。这个过程是严密的推理过程,应用了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教材组织学生开展推理,由“扶”到“放”地安排推理活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二,细致安排计算法则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教材从实际出发,把法则的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乘法和除法各先安排一道例题,通过转化和推理得出计算法则。第二步,再分别安排一道例题,解决使用法则的难点。教材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度分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法则。 第三,计算方式多样化。本单元以笔算为主,同时也适当安排口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口算是掌握笔算方法后进行的,直接说出比较容易的小数乘、除法的得数,能进一步巩固处理小数点的方法和技巧。估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使用,替代了笔算。计算器用于计算较繁的小数乘、除法和探索规律。计算方式多样化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它是乘法的拓展和提升,把整数乘法扩展到了小数乘法,为了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具有了整数乘法的知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由整数乘法为依托来展开教学,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法,乘的顺序、积的计算过程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最后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问题就行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不会存在问题,但对算理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以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在练习时,总会出现进位和小数点位置不对的错误。再有就是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难点,学生不善分析数量关系,找不对解题方法。本教学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讲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了对比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及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相同性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5)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的方式进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陈家坊中心小学:杨娟艳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同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助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圆 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带出圆,让学生知道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圆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的热情。 (二)画圆

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产生了创造一个圆的需要,教师从而引出画圆这一知识。让学生一开始利用手边的工具自由的创造一个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大一点(小一点)的圆,利用你手边的这个工具还能不能画了?接着引出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指导以及一些注意点的提醒。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自学书本96页的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在学习圆心时,让学生知道怎么确定圆心,圆心有什么作用 在学习半径时,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半径,并且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半径,还要让学生了解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在一个圆内;在学习圆的直径时,学生要掌握什么叫直径;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直径。 接着学习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先让学生画一画半径,揭示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在同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6a2744817.html,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样道理,学习直径的特点。 (四)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后,接着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同一个园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以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五)圆的对称性 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再仔细观察对折以后圆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所以圆的对称轴也是有无数条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