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化验》教学大纲(修改了)
刑事科学技术教育教学大纲

刑事科学技术教育教学大纲刑事科学技术教育教学大纲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涉及犯罪现场勘查、物证鉴定、法医学等领域的学科,其在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引言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对刑事科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同时,还可以简要介绍刑事科学技术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二、课程设置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犯罪学、刑事科学技术基础、物证学、法医学等。
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如犯罪心理学、网络犯罪学等。
三、教学目标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
例如,培养学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展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提供科学依据;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在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教学内容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课程设置进行详细阐述。
例如,犯罪学课程可以包括犯罪学基本概念、犯罪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等内容;刑事科学技术基础课程可以包括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等内容;物证学课程可以包括物证的收集、保护和鉴定等内容;法医学课程可以包括尸体解剖学、法医毒理学等内容。
五、教学方法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实验、模拟实训、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的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多种形式。
例如,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创新刑事理化检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创新刑事理化检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徐晓玲;吴巧雯
【期刊名称】《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刑事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来说,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科研促教学的机制.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徐晓玲;吴巧雯
【作者单位】北京警察学院,北京102202;北京警察学院,北京1022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15
【相关文献】
1.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整体设计之创新思考——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 [J], 王淑华
2.新犯罪形势下对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为例 [J], 刘艳
3.创新刑事理化检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J], 徐晓玲;吴巧雯;
4.创新刑事影像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J], 庄京伟
5.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J], 齐艳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实训课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he Practice Training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课程编号:013A1220 学时:6学时学分:4.0一、课程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政治法律系法学本科大三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刑事诉讼法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而且是一种职业训练。
但是,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前者,从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者。
刑事诉讼法实训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司法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开设的。
本课程的宗旨是:“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
换言之,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像律师那样思索、写作、陈述和行为。
听、说、思、写、辩,举手投足都应当表现出法律职业者应有的素质、能力和才智。
这些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又恰恰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所无法涵盖的重要方面。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的整个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
明白刑事诉讼法是怎样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怎样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
通过实训课如案例分析、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等,使学生能够学到书本上不易学到或根本学不到地技能。
案例教学法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思维上的铺垫;庭审观摩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程序上的铺垫;利用模拟法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角色转换意识和能力,初步锤炼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使学生对真实法庭中所涉的角色有了大体了解。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民法、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6学时)实训一庭审观摩(2学时)需事先同司法审判部门取得联系,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关键词] 刑事化验教学改革实践刑事化验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类物证,以揭露、证实犯罪及其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课程教学组以培养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就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本课程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一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抢劫、爆炸、交通肇事等案件中油漆、橡胶、纤维、塑料等微量物证的检验,设计了常见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二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投毒案件中毒物的检验,设计了常见中毒案件现场毒物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三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日益严竣的吸、贩毒案件中毒品的检验,设计了吸、贩毒案现场毒品及相关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毒品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为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现有的刑事化验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表进行了修订,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使实验项目的设置符合新形势下公安实际的要求,取消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项目[1]。
《刑事司法鉴定 》教学大纲

刑事司法鉴定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00509Z10课程名称:刑事司法鉴定/Criminal Judicial Authent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侦查学适用专业:法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司法鉴定通论,霍宪丹,杜志淳,郭华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2.物证技术,杜志淳主编,华东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刑事司法鉴定》是法学院开设的特色课程。
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刑事诉讼活动中鉴定人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
本课程对于有意参与司法鉴定法律实务的法学学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本课程的知识要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刑事司法鉴定的基本理论;2.学习法医鉴定的基础知识;3.学习刑事物证技术鉴定的基础知识;4.学习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基础知识。
能力:本课程的能力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法医鉴定的基本技能;2.掌握刑事物证技术鉴定的基本技能;3.掌握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基本技能。
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刑事司法鉴定完整的思维体系,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每5位同学组织一个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检材,在刑事司法鉴定实验是进行实验,实验完毕要求提交以下文书:1. 文检书;2. 痕迹笔录;3. 鉴定清单,等等。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组成部分: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1)平时成绩构成:课堂表现占40%,实验表现占60%。
刑事化验简介

1、常用的技术手段
(1)发现金属物的方法。磁铁吸收;金属探 测器;X射线检查;γ射线专用仪等。 (2)发现其它物品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反 射测厚仪、音响定位仪、容量测定仪、超高频 电磁振荡仪等,能有效地发现藏匿在砖墙或木 板墙中的金属物或非金属物。 对于一些细微的物体,主要采用放大镜、显微 镜等光学仪器及各种照明装置来发现和查找。 (公安部研制“微量物证现场勘查箱”)
检验对象
应用
有机物 毒物毒品、文字色料、油脂 薄层色谱 半定量/半定性 火炸药、染料、纤维等
色 谱 分 析 法
有机物 气相色谱 半定量/半定性 有机物 半定量/半定性
同上
高效液相
熔点较高、难挥发、 热不稳定的上述物质 无机毒物、无机炸药
离子色谱 无机物/有机物
半定量/半定性
(四)质谱分析法
质谱法是将样品离子化,然后利用离 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把离子 按质荷比的大小分开,检测并记录每个 离子的质荷比和相对强度来进行成分和 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能与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等联用,进行复杂混合物 的分析。
刑事化验与生活紧密联系
08奶粉、鸡蛋中三聚氰胺检测 08年11月“现代刑侦与高科技破解光绪之死百年 迷案”。 08奥运:兴奋剂检测—重测、反恐(爆炸、毒物 等检测) 08年7月昆明公共汽车爆炸案:通过炸药、起爆 药、包装物检测,调查其生产地、销售地,寻找 破案线索。 09年2月10日,东西湖特大车祸(6死12伤),通过对 被撞部位油漆、车灯玻璃的检验,确定撞击车辆 及
交通肇事案:主要从相撞部位寻找物质 的转移、脱落。常见的检材有:油脂、 涂料、塑料、橡胶、玻璃及衣物纤维、 毛发、血迹等。 纵火案:往往因救火而现场破坏严重。 注意寻找火源、引火物、燃烧物残片、 盛油容器等;特别应注意由外面带入现 场的引燃物等。
刑事化验教学课件

42
色 谱分 析的类型
▪ 按流动相不同
▪
气相色谱法
▪ 色谱法
▪
液相色谱法
按固定相不同
柱色谱法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纸色谱法
43
▪ 常用的色谱法
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GC)
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44
气 相 色 谱 法 GC
气相色谱法 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在色
谱仪上进行的分离和分析的仪器分 析方法。
45
GC中的两相
流动相———载气( N2 ) 固定相———固体(硅胶、氧化铝)
液体 (角鲨烷、甲基硅油) 气固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46
气 相 色 谱 法 GC
色谱柱——装有固定相的特别的玻璃 管或不锈钢管。
填充柱:内径3-6毫米,长3-10米,装有担体 和固定液
毛细管柱:内径0.05-0.25毫米,长20-30米。
47
气相色谱仪
48
气相色谱的基本流程
49
GC 术 语 ▪ 保留值
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 间的长短,常以保留时间(tR)和保留 体积 (UR)表示。是色谱法定性的主 要依据。
▪ 电子显微镜:利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 流代替可见光线作为显微镜的照明光源。
29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镜 电镜
扫描电镜
30
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
31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优点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侦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刑事侦查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Investigation Science(三)开课对象:非法学院专科生(四)课程性质:刑事侦查学是非法学专业专科生的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类的选修课。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明确刑事侦查学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案件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侦查目的和侦查工作原则,侦查质量、效益的评估依据,侦查办案的基本程序。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四个专题:第一个专题:刑事侦查学概论,包括刑事侦查的任务和原则、刑事侦查学的体系和对象以及侦查史;第二个专题:刑事侦查措施,包括询问、搜查、扣押和讯问等;第三个专题:刑事技术的类型,包括刑事照相、痕迹勘验和文书检验等;第四专题:典型个案的侦查,包括杀人、抢劫、强奸、诈骗等案件的侦查方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 学时学分数: 2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并穿插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专题绪论一、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明确刑事侦查学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案件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侦查目的和侦查工作原则;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分析案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侦查质量观和效益观。
二、教学时数:6学时三、课程内容第一节侦查与侦查目的一、侦查概念二、侦查目的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二、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三、刑事侦查学的体系四、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侦查工作的原则一、依靠群众原则二、实事求是原则三、遵守法制原则四、迅速及时原则五、协同作战原则六、保守秘密原则第四节分析案情中的思维方法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用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观点进行分析三、坚持认识规律四、抓住关键性问题五、设身处地地分析六、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导第六节侦查效益、质量评估一、侦查效益评估二、侦查质量评估四、考核要求识记:1、侦查;2、侦查目的;3、刑事侦查学;4、侦查原则;5、刑事案件;6、侦查效益;7、侦查质量第二专题侦查基础工作一、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侦查基础工作的内容,认识侦查基础工作在侦查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开展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406
课程名称:刑事化验
总学时数:48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15学时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刑事化验》是刑事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为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检验方法。
本学科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吸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毒品的检验的一般方法;并可为将来学生在物证检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了解:硫化氢、煤酚、苯胺等其他常见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来源、中毒特点等
2)了解:汞、铅、钡等金属毒物和检验方法。
3)了解炸药和爆炸现场及爆炸残留物组成。
4)熟悉氰化物醇的检测方法。
5)熟悉: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中常用的药物品种、来源、常用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6)熟悉:含砷化合物及其性状、毒性;常用有机破坏方法和金属离子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7)掌握挥发性毒物分离方法原理,氰化物检测方法和原理。
8)掌握:金属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
9)掌握:有农药和鼠药中毒、检测特点;检材的采取与保存以及分离检测;
10)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大麻、苯丙胺类等毒品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金属毒物中毒检验;毒品的理化性质和检验。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的教材为: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刘冬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部统编教材
参考书目包括: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王彦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刑事物证技术学》,吴维蓉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仪器分析》 (第二版),赵藻藩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理化检验鉴定》(钟岩华主编,群众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1次印刷出版).
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验。
2、熟悉微量物证概述、毒物概述、毒品概述。
3、了解:微量物证和毒物的包装与送检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量物证与毒物分析概述
知识要点:微量物证概述、毒物概述、毒品概述
第二节微量物证与毒物的发现与采取
知识要点: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毒物物证的采取
第三节微量物证和毒物的包装与送检验
知识要点:微量物证和毒物的包装与保存、微量物证和毒物的送检
第四节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验
知识要点: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的处理、检验程序、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本章学时数
4课时
第二章气体毒物的检验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检材采取及保存要求;一氧化碳的中毒特点、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
2、了解:硫化氢的来源、中毒特点等
3、了解气体毒物的性质和气体毒物的检材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一氧化碳的检验
知识要点:理化性质、毒理作用、临床表现及尸体征象、检材采取、检验方法
第二节硫化氢的检验
知识要点:理化性质、毒理作用、临床表现及尸体征象、检材采取、检验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2课时
第三章挥发性毒物检验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氰化物、乙醇和甲醇的性质。
2. 掌握挥发性毒物分离方法原理。
3. 熟悉化物、乙醇和甲醇的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氰化物的检验
知识要点:氰化物的概念、氰化物的理化性质
氰化物的毒性、临床表现及尸体征象。
氢氰酸的检验、苦杏仁苷的检验
第二节乙醇和甲醇的检验
知识要点:乙醇、甲醇的理化性质、毒性、
临床表现及尸体征象、检验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4课时
第四章金属性毒物的检验
一、教学要求:
1.掌握:金属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
2.熟悉:含砷、汞化合物及其性状、毒性;常用有机破坏方法和金属离子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3.了解:铅、钡等金属毒物
4.了解常见的金属性毒物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属毒物砷的检验
知识要点:含砷毒物、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
毒性与中毒症状、三氧化二砷的检验。
第二节金属毒物汞的检验
知识要点:含汞毒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含汞毒物的检验。
三、本章学时数
4课时
第六章农药分析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农药毒物的种类、用量及中毒。
2. 熟悉掌握农药毒物物证检材的采取部位和方法。
3. 掌握各种不同用途的农药的毒性及中毒症状,以及中毒案件现场农药检材的分布及提取。
4.毒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检验难度大,残留量少,应如何有效提取农药毒物物证及检验毒物的难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杀虫剂分析
知识要点: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二节除草剂分析
知识要点:五氯酚钠除草剂、百草枯除草剂。
第三节杀鼠剂分析
知识要点:氟乙酰胺与氟乙酸钠杀鼠剂、毒鼠强杀鼠剂
茚满二酮类杀鼠剂、羟基香豆素类杀鼠剂。
三、本章学时数
6课时
第七章常见毒品的检验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大麻、苯丙胺类毒品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
2.熟悉:常见毒品的取材及不同检材结果的意义;摄入方式、体内过程;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3.了解:麦角酰二乙胺、派替啶、美沙酮的结构性质、来源用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毒品概述
知识要点:毒品犯罪概况、毒品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常见的毒品
知识要点:鸦片类毒品、大麻类毒品、可卡因类毒品、安非他明类毒品、氯胺酮、d-麦角酸二乙酰胺
第三节常见毒品的检验
知识要点:常见毒品的现场快速检验、常见毒品的检验
第四节易制毒化学品分析
知识要点:易制毒化学品的概念、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及分类、常见易制毒化学品的识别
三、本章学时数
8课时
第八章油脂和涂料物证分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油类物证的理化性质及采取方法。
2.熟练油脂物证的特点和采取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八章油脂和涂料物证分析
第一节油脂的分析
知识要点:
一、油的种类和主要成分
二、油类物证的特点与采取
三、油类物证的检验:油痕的初检、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二节涂料分析
知识要点:
一、涂料的分类与命名
(一)涂料的分类:、按用途分、按施工方法分、按漆料的作用分、按漆膜的外观分
(二)涂料的命名
二、涂料的组成
(一)主要成膜物质:油类、树脂。
(二)次要成膜物质
(三)辅助成膜物质:催干剂、增塑剂又称增韧剂、软化剂,
(四)溶剂
三、常用的涂料
(一)汽车用涂料:喷漆、固体漆、氨基醇酸树脂烘漆、丙烯树脂漆:
(二)建筑用涂料
四、涂料物证的特点与采取
五、涂料的检验:外观检验、扫描电镜能谱法、红外光谱法、裂解色谱法。
三、本章学时数
4课时
第九章爆炸物和射击物分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炸药和爆炸现场。
2.了解爆炸装置的构成及爆炸残留物组成。
3.了解射击物的组成及提取方法。
4.爆炸残留物在爆炸现场的分布规律把握以及射击残留物检验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爆炸物分析
知识要点:爆炸与爆炸现场、常见的炸药与易爆物、炸药爆炸与易爆物爆炸的现场特征、爆炸残留物的分布与采取、炸药的检验
第二节射击物分析
知识要点:射击物与射击残留物、射击残留物的发现与采取、射击残留物的检验。
三、本章学时数
8课时
第十章纤维、塑料和橡胶的分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纤维、塑料及橡胶物证的性质。
2.熟悉纤维、塑料和橡胶物证的采取方法。
3.掌握如何对纤维、塑料及橡胶物证及其比对样品进行检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纤维分析
知识要点:纺织纤维的分类、纺织纤维的性质、常见的纺织纤维、纺织纤维上的染料、纺织纤维与织物物证的采取、纺织纤维与织物物证的检验。
第二节塑料分析
知识要点:塑料的分类与性质、塑料的主要成分、常见的塑料、塑料的采取、塑料的检验。
第二节橡胶的检验
知识要点:橡胶的分类与性质、橡胶制品的主要成分、常见的橡胶、橡胶物证的采取、橡胶的检验。
三、本章学时数
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