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一、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中药注射剂以其疗效显著、用药方便、速效等优点成为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要药物。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主要的中药注射剂已经进入了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药效。

二、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1. 丹参注射液: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巩固心脑血管壁等作用,丹参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注射剂。

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绞痛,并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2. 龙胆泻肝丸注射液: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化淤的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龙胆泻肝丸注射液是龙胆泻肝丸的水剂制剂,其疗效比口服龙胆泻肝丸更明显。

3. 三七注射液: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等作用,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三七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减少心脏损伤。

4. 巨花蛇床子注射液:巨花蛇床子具有扩张心脑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巨花蛇床子注射液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病症状。

三、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1. 药物配方的优化:随着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药注射剂的药物配方优化。

通过优化药物配方,可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线,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3. 质量控制的强化: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从而保证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疗效。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其研究也有了新的要求。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规范化: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建立起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2. 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建立起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评价标准,使得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注射剂研究进展

注射剂研究进展

注射剂研究进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制药1101***: ***小组成员:李彤、李想、李曼荣、金紫菱、姜兴昊、李盼盼前言: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工具的发展,而注射剂在医学工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射剂不断更新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很多的便利,在未来的发展中,注射剂将逐步迈向成熟,走向完美。

摘要:注射剂俗称针剂,是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

其中包括灭菌或无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及临用前配成液体的无菌粉末等类型。

注射剂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所组成,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关键词:注射剂发展史针剂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它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最重要的剂型之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给药剂型,在危重病人抢救时尤为重要。

注射剂可以皮内注射,即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般注射部位在前臂。

也可以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内,注射部位多在上臂外侧。

另外还有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动脉内注射等给药方式供临床应用。

由于注射剂疗效确切、剂量准确、定位准、起效快等优点,关于它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在注射剂的新型释药系统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长效和靶向注射剂,如:脂质体注射剂、长效生物降解型微球注射剂、纳米粒注射剂。

新型注射剂除具有传统注射剂的优点外,还采用了现代释药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代表着现代技术的国内外已上市的注射剂有:1.脂质体注射剂脂质体是一种由排列有序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多层微囊,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的近晶型液晶结构。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囊脂质体。

脂质体是类脂双分子薄膜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类似细胞膜结构的超微球体,制备使用的主要材料——磷脂质及辅料,均是生物可降解的物质。

由于脂质体药物可改变体内药物动力学特性,与细胞亲和力强,缓释长效,安全无毒,具有免疫佐剂作用和促吸收效果。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治疗低血压研究进展廖名龙白永峰黄莉成都市西区医院(成都610036)[摘要] 本文综述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在低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低血压(hypotension)或低血压状态(hypotensive state)依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大致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和病理性低血压病及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一般加强体育锻炼、治疗原发病因、中药治疗及对症处理。

近年临床应用表明,中药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等临床治疗低血压有较好疗效。

1.参附注射液治疗低血压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低血压者可高达25-40%。

郑健等对15例血透患者每次血透前注射参附注射液50ml,3h后再注射30ml,连续观察100例次血透前、中、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低血压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副作用。

结果对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3%,疗效确切,无过敏反应及腹胀[1 ]。

2.参麦注射液2.1治疗Ⅱ型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参麦注射液临床广泛用于抗休克、抗心、脑、肝等重要脏器损伤,疗效可靠。

应素芬等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39例,在降糖药物和糖尿病饮食基础上,用参麦注射液40ml于NG中静滴,qd,10d为1疗程。

结果显效20例(51%),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

参麦注射液能改善神经营养障碍,增加微血管营养血流量,升压作用温和而稳固,治疗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安全有效[2]。

2.2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原发性低血压病患者78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

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40ml于5%GS250ml中静滴。

对照组以VC注射液4.0g静滴,均qd,连用2-4w。

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45%),有效20例(50%),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例(3%),有效3例(8%),无效34例,总有效率10%,说明参麦注射液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参麦注射液能增强心功能,改善微循环,有升压及抗休克等作用,疗效显著,未见毒副作用,对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3]。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原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和分析。

结果:得到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策【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99-02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使医生和患者在用药方面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与普通的中药制剂相比中药注射剂起效迅速、作用强,但是由于其直接进入血管、皮下或肌肉组织,且中药成分复杂,各种配伍关系尚未清楚,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参差不齐等,使得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率较高,本文统计了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对adr 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的探讨和分析。

1.常见中药注射剂adr累及的系统及临床反应中药注射剂的adr与其它中药剂型相比,位居首位,几乎累及身体各个系统,(见表1)。

2.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2.1 普遍性:中药注射剂adr涉及的品种多,所统计的常用中药注射剂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

2005年我国药品adr报告超过17万例,中药不良反应占总数14%,而中草药注射剂占到其中的75%[1]。

2.2 多样性及严重性:由(表1可知),临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以皮肤反应的症状较为常见。

2.3 多发性及偏向性:各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60岁以上的老人和18岁以下的儿童发生频率较高,女性更易发生adr[2]。

3.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3.1 药物本身的因素:3.1.1 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注射剂的质量。

中药材本身的质量受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加工洗涤、炮制、贮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如膜荚黄芪以内蒙产的质优,而黑龙江移载的则植株高大,质量低劣[3]。

3.1.2 中药的成分:中药注射液都是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由于成分复杂,且有些蛋白质、鞣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于剔除,残留在药液中作为抗原在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首先是纳米药物运载系统。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制成纳米颗粒,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许多研究表明,纳米药物载体可以促进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中药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复方黄连素纳米颗粒可以明显改善黄连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抗菌活性。

其次是口腔贴剂。

传统中药剂型中,口服剂型存在药物直接经过胃肠道而受到低酸度和酶的破坏,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开发口腔贴剂,将中药直接粘附在口腔黏膜上,通过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系统吸收,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例如,利用口腔黏膜贴剂制备的复方中药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是水溶性中药注射剂。

水溶性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注射剂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与传统的乳剂注射剂相比,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具有溶解度高、药物迅速释放、药效强等优势。

例如,利用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当归注射剂,在治疗贫血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是透皮给药系统。

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可将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输入到循环系统中。

传统中药制剂由于药物成分复杂、黏稠度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微孔技术等方法,开发了一系列透皮给药系统。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当归透皮贴剂可以提高药物透皮吸收速度,增加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正在为中药的疗效和药物吸收速度提供了新的机会。

从纳米药物运载系统到口腔贴剂、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和透皮给药系统,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将为中药研究和应用带来新的突破。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是指以心脏和脑血管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残
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
管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分类
中药注射剂是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纯化、浓缩中草药有效成分,加工制成的注
射剂。

按照其来源,中药注射剂可分为天然药物注射剂和化学合成药物注射剂两大类。

二、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1. 复方丹参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通过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功效,可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微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心肌缺血程度,提高心肌供
氧能力。

2. 丹参多酚酯注射液
丹参多酚酯注射液以丹参为原料,通过提取丹参中的多酚酯类物质而制成。

多酚酯具
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
轻心脑血管病的发展程度。

研究显示,丹参多酚酯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粘稠度,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制成中药注射剂,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草药的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仍处
于起步阶段,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治疗中风临床研究进展
3 葛 根பைடு நூலகம்素 注 射 液
葛 根素 注射液 是从 中药野 葛 提取 制 备 而来 ,化 学 成 分 主要是 葛根异 黄酮 ,动物研 究 已表 明其 有 保 护脑
血管 内皮 、抑 制神 经元 凋亡 、抗 氧 化 、抗 血 小 板 聚集
研 究 ,综述 中药 注射剂 治疗 中风 的临床研 究进 展 。
床治疗 AC 报道 较多 ,对 出血性 中风 和重症 脑梗 死 也 I
提高 总有 效率 ,而且 能减 低 血 液粘 稠 度 ,调节 血 脂 水
平 。曹学 乾 在 西 医常规 治 疗 基础 上 ,给 予气 虚 血 瘀 型脑 梗死 患者 丹红 注射 液合 黄 芪 注射 液 治疗 ,总有 效
为 9 . 1 、 6 . O 、 6 . 3 和 7 . 6 , 认 为 J 0 9 4 O 3 3 5 7 I I
察 了灯盏 细辛 注射 液对 AC 患 者血浆 中纤 溶酶 原 激活 I 物 (- A) t P 及其 抑 制 物 P 一 AI1水平 的影 响 , 为该 注 射 认
剂 能通 过调节 t A 和 P 一 - P AI1的动态 平衡 , 一 步 调节 进 血 浆纤 溶系统 功 能 。
2 丹 红 注 射 液
芎嗪注 射液适 用 于治疗 风痰瘀 血型 AC 。何 季 等 报 I
丹 红注 射 液 主 要 成 分 为 丹 参 、红 花 ,丹 参 活 血 、 破 宿血 、生新 血 ;红 花 活血 润燥 、祛邪 通 络 。二 者合
道川芎 嗪注射 液显 著改善 AC 患者 的血液 流变 学 及 降 I 低血清 细胞 间粘 附分子一 I AM一 ) 1(C 1。
1 灯 盏 细 辛 注 射 液
灯 盏细 辛注 射液是 从 灯盏 花 中提取 黄酮 类 等 化合 物制成 的 ,具有 扩张微 动 脉 ,改善 心 脑 血 供 ,降 低血 浆 粘度 、血 小板 聚集率 等 作 用 ,在 过去 十 年 中 已有很 多运用 此药 治疗 中风 的 临床 研究 ,近年 来 的 临床 研究 在观察 其疗 效 的 同时 ,已经 不断 地 对其 作 用机 制 进行 深入 的研究 。尹 丽敏 等口 观察 了灯 盏 细辛 注射 液 治疗 急性 脑梗死 ( I 的效 果 ,并 检测 了其 对 C反 应 蛋 AC )

中药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0 1 3年第 l 6期
3 . 4 预 防泌尿系 感染 : 老年 人 因肾血 流 量减少 , 肾血管 硬化 , 从而导致 肾功能 减退 , 同 时, 患 者长期 卧 床 , 排 尿不 尽 , 泌尿 系 易感染。应嘱患者多饮水 , 及时排 出, 保持清 洁会 阴部 , 如排 尿 困难 , 则 可用 手挤 压下腹部 , 排空膀胱余尿 。 3 . 5 预防便秘 : 老年患 者长 期卧床 , 肠 胃蠕动 差 , 很容 易 出现 便秘 、 腹胀等 。因此 护理 过程 中要指 导患 者定 时定 量进食 , 指 导患 者进 食营养易消化食物 , 多食新鲜 水果 、 蔬 菜等 , 增加水 分 和高纤维 素食物的摄人 , 足够水 分的摄 人 , 可软化大便 , 每天进 水2 0 0 0 2 5 0 0 m l  ̄ 。 3 . 6 防止骨延 迟愈 合 : 老 年患 者 中, 女 性 患者 雌 激素 水 平低 下, 降低 了骨细胞活动性 , 同时 , 钙 的吸收利 用率下 降 , 因此 , 骨 质疏松很 容易发生 , 从 而延长 了骨 折愈合 时 间 , 甚 至造成 骨折 不愈合 。可给予钙 剂服用 , 或给予含钙高 的食 物进食 。 老年 骨科 卧床患者的康 复过程需要 比较长 的时间 , 对 老年 骨折患者 的康 复 , 合 理 的护理 能够起 到积极 的作 用 , 能够 帮助 患者树立 治疗信 心 , 使其 重新 调整 自己的身心 功能 , 为患者 病 前的社会 角色重新担任 而做好 准备 , 提高 了老年 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促进 了老年骨科卧床患者的术后康复 。 参 考 文 献 [ 1 ] 梁颖华. 老年骨科卧床 患者护理 研 究进展 [ J ] . 护理 实践与 研究, 2 0 0 9 , 3 2 ( 7 ) : 3 7 9— 3 8 0 . [ 2 ] 李晓蓉.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 关节置换 术的护理在 老年 骨质疏 松症护 理 中的应 用 [ J ] . 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目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抗肿瘤治疗等领域。

目前中国已上市的中药注射剂通用名称共134个,涉及批准文号923个,生产厂家216家,以清热剂、理血剂、祛湿剂、补益剂和抗肿瘤剂品种为主。

现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合理应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1、输液基质的选择:中药注射剂与输液基质配伍常见的配伍稳定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溶性微粒超标,颜色及澄明度发生变化等。

如以酚酸类成分为主的中药注射剂多以酚酸盐形式稳定存在于制剂中,易在偏酸性环境下游离析出,造成不溶性微粒增加,以葡萄糖注射剂为基质,常有不良反应报道。

以酸性成分为主的中药注射剂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使用,易出现盐析现象,导致注射液不溶性微粒增加或出现沉淀。

以黄酮类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注射剂会因PH的变化引起沉淀析出或颜色变化,如灯盏花素注射液(黄酮类)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有沉淀产生。

建议应按说明书合理使用溶媒。

2、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或与其它药物配伍现象在临床日益增多,注射剂联合用药可减少注射的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简化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操作。

有时还可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

但是中药注射液由于成分复杂,在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发生配伍变化,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

维生素B6注射剂通常制备并保存于弱酸性环境中,与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易导致溶液PH值改变,导致中药注射剂中主要成分酸水解。

维生素C具较强的还原性和酸性,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易引起PH环境发生改变或与药物成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刺五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均可抑制CYP2C9、CYP3A4 酶的活性,使华法林血药浓度增加。

黄芪注射液通过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增大格列美脲的重吸收,从而使格列美脲的AUC、Cmax和t1/2增加,CL减小。

艾迪注射液通过诱导CYP2C9 酶的活性使昂丹司琼的代谢速率加快
3、常见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其临床不良反应报道的增多,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如参附注射液所致的过敏反应(皮疹、皮炎、瘙痒、口腔溃疡、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等症状),丹参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胸闷气短,痰热清注射液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另外,还有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悸、胸闷及休克等症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消化系统(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如消痔灵注射液)、泌尿系统(少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如脉络宁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神经系统(兴奋、头晕、头痛,严重者引发精神错乱等症状,如丹红注射液)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1)药材成分与质量
2)制备工艺粗糙
3)质量标准不完善
4)临床使用不合理
5)中药注射剂的辅料选择不当
6)中药注射剂的溶媒不适合
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
1)提高质量标准
2)加强用药后30min后的监管
3)规范药品说明书,临床谨慎用药
4)规避患者机体因素
5)做好上市后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