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办法

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办法1.1风险评估尾矿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坝坡失稳,坝面拉沟、溃口,库内滑坡,渗漏,排洪构筑物破坏,洪水浸顶、溃坝。
同时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如高处坠落、车辆伤害、触电、淹溺、机械伤害、建筑设施倒塌等也可能造成事故。
这些有害因素中,安全风险最大的是溃坝,尾矿库溃坝后将严重威胁到下游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我市所有尾矿库进行了全面风险评估,调查了解了尾矿库现状和管理情况,将尾矿库安全等级分为A、B 、C、D四个等级,其中A等为安全库,B等为较安全库; C、D等为不安全库;同时,结合尾矿坝本身和溃坝造成的损失两方面的因素,将尾矿坝溃坝后果严重度化分为极度影响、高度影响、中度影响、轻度影响四类。
尾矿库风险分析表1.2风险控制尾矿库事故的根源主要是尾矿库建设前期对自然条件了解不够,勘察不明、设计不当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生产运行期间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监测、检查、维修措施等,一旦遇到征兆,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导致状态恶化并最终酿成灾难。
企业应根据《尾矿库安全规程》加强对尾矿库的运行管理,控制尾矿库的风险。
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严格按照设计坡比进行堆坝,要满足尾矿库的干滩长度要求。
(2)要满足设计要求的调洪库容,需保证库内水位与最高滩顶高差均大于设计要求。
(3)在汛前进行调洪演算和泄流能力复核,以指导防洪工作。
(4)尾矿库内水质定时监测,在达到排放要求时尽量降低库内水位,保证防洪安全。
(5)执行巡坝和护坝制度。
(6)尾矿库的排洪设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排洪畅通。
(7)做好坝体位移、沉降、渗水和库水位等的观测记录,出现异常,立即报告。
(8)初期坝两侧坝肩需做好坝肩排水沟,并做好维护和防治工作,保持排水沟日常畅通;严防尾矿库在汛期发生重大事故,必须切实做好防汛排洪工作。
(9)汛期前,必须对排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组织(1)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工作。
(2)构建危险源档案库,详细记录各类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位置、特性、存在时间、风险级别等。
(3)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确保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2.识别(1)通过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
(2)确定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工艺、化学品、场所、环境等。
(3)采用专业方法和技术进行危险源识别,如现场勘查、图纸分析、数据统计等。
(4)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3.评价(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2)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评价,如风险矩阵法、FMEA法等。
(3)评价得出的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1.定义(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为风险等级较高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为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和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
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长或连续存在的危险源,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短或间歇性存在的危险源。
2.管理要求(1)重大危险源应编制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
(2)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危险源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控制措施、监控措施等。
(3)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风险较小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操作的安全性。
(4)重大危险源管理计划应定期进行复查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风险防范措施(1)针对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采取技术改造、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针对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尾矿库是指为存放、堆放尾矿或其他固体废物而建立的工程设施。
为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进行运营,以下是一个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参考内容:1. 总则1.1 本制度的编制目的是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运营,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环境保护。
1.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尾矿库相关的工作和人员。
2. 安全责任2.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负责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
2.2 安全培训:要求负责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 监测与检查3.1 环境监测:定期对尾矿库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的监测。
3.2 定期检查:对尾矿库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并及时进行维护。
4. 应急管理4.1 应急预案:制定尾矿库相关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恢复工作等方面。
4.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5. 管理措施5.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化工作计划,定期进行评估。
5.2 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尾矿库设施的建设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
5.3 安全培训措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6. 监督与评估6.1 监督检查:建立尾矿库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查。
6.2 安全评估:定期组织安全评估,评估尾矿库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是一份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参考内容,具体制度的编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3篇)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班组长的职责(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该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服务、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分类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1)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物质特性、设备设施等;(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3)对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编制危险源清单,记录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和风险等级;(5)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复查和更新。
三、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危险源及其对职工造成的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价的步骤包括:(1)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2)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危险源特性、职工暴露情况等;(3)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的风险程度;(4)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提出控制措施建议;(5)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和更新。
四、风险控制措施1.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风险控制措施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良设备、安装防护装置等;(2)行政管理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设立警示标识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配备防护设备、提供培训等;(4)应急预案和演练,如制定灾难恢复方案、进行紧急演练等。
五、监督与改进1.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督促改进。
2. 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不断完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六、纪律与违规处理1. 本单位的职工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并配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2. 对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的职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等。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策划∙是否建立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制度是否明确风险评价的方法、流程及风险层次控制原则?∙制度是否明确了持续风险评价的要求?∙执行∙是否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以确定重大的风险?∙是否已通过初始、基于问题及持续的风险评价,实现对风险评价的动态、闭环的管理?∙是否定期并及时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风险评价的结果是否已文件化?∙符合性∙是否全体员工均已参与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是否涵盖所有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是否考虑了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的活动?∙是否要求认定并评估工作或活动的次生风险?∙是否有要求考虑正常和非正常的情况以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要求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变化?∙绩效∙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规定的职责是否明确?∙制度规定的风险评价流程是否清楚?∙风险评价方法是否合理?∙风险控制措施是否符合相关原则?∙持续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员工对风险评价过程的认可程度?∙2 尾矿库风险评价∙策划∙是否制定了下列风险评价的计划:✧暴雨风险;✧山体泥石流风险;✧喀斯特地貌导致的风险;✧地震风险;✧外来尾矿、废水风险;✧库区周围作业风险;✧库内采、选尾矿风险;✧运行工艺导致的风险;✧尾矿设施导致的风险;✧法律、法规、标准需求;✧相关方的观点。
∙是否针对上述计划配备了相应的资源?∙执行∙是否已对生产流程进行了辨识,并建立了关键流程及其关键设备设施清单?∙是否对识别的关键流程及其关键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与之相关的安全及故障模型,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措施?∙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价的计划列举的主要风险的评价?∙初始风险评价结果是否已经文件化?∙符合性∙对尾矿库建设过程进行风险评价的比例?∙暴雨风险评价时是否考虑了所有天气条件及尾矿库的现状?∙周围山体泥石流风险评价时是否分析了周围所有山体?∙地震风险评价时是否分析了所有坝体?∙是否对所有库区周围作业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价?∙是否已分析所有与尾矿库运行关键流程相关的风险?∙在对关键尾矿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时是否包括下列内容:✧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尾矿库安全评价与管理制度

尾矿库安全评价与管理制度1.尾矿库安全度分类,主要根据尾矿库的防洪能力和尾矿坝坝体的稳定性确定。
安全度分为危库、险库、病库和正常库。
2.尾矿库有下列工况之一的为危库:尾矿坝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矿库的最小干滩长度达不到设计规范的要求,不能确保坝体的安全;排水系统严重堵塞或坍塌,不能排水或排水能力急剧降低,排水井显著倾斜,有倒塌的迹象;坝体出现深层滑动迹象;其他危及尾矿库的情况。
3.尾矿库有下列工况之一的为险库:尾矿坝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矿库的最小干滩长度达不到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平时对坝体的安全影响不大;排水系统部分堵塞或坍塌,排水能力有所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坝体出现浅层滑动迹象;坝体出现贯穿性的横向裂缝,且出现较大的管涌,水质浑浊挟带泥砂或坝体渗流在堆积坝坡有较大范围逸出,且出现流土变形;其他影响尾矿库安全运行的情况。
4.尾矿库有下列工况之一的为病库:尾矿坝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矿库的最小干滩长度达不到设计规范的要求;排水系统出现裂缝、变形、腐蚀或磨损,排水管接头漏砂;堆积坝的整体外坡坡比陡于设计规定值,或虽符合设计规定,但部分高程上的堆积坝边坡过陡,可能形成局部失稳;经验算,坝体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设计规范规定值;浸润线位置过高,渗透水自高位出逸,坝面出现沼泽化;坝体出现较多的局部纵向或横向裂缝;坝体出现小的管涌并挟带少量泥砂;堆积坝外坡冲蚀严重,形成较多或较大的冲沟;坝端无截水沟,山坡雨水冲刷坝肩;其他不正常现象。
5.同时满足下列工况的为正常库:尾矿坝的最小安全超高和尾矿库的最小干滩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系统各构筑物符合设计要求,工况正常;尾矿坝的轮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稳定安全系数及坝体渗流控制满足要求,工况正常。
6.企业必须把尾矿库安全评价工作纳入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由有资质条件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 5年对尾矿库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尾矿库的安全评价报告必须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7.对于危库,企业必须停产抢险,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立即降低库水位,确保坝的安全和满足汛期最小安全超高和量小干滩长度的要求,必要时,可按最小干滩长度为坝顶宽度,用渠福法抢筑子坝,以形成所需的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疏通、加固或修复排水构筑物,必要时可另开挖临时排洪通道;处理滑坡,加固坝体。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

号因素地点类型1 洪水漫顶库区(1)大气降水量短时间内骤增,设计洪水资料偏低,排洪断面偏小,远不能满足排洪需求;(2)发生排水系统危害后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库周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塌方;(4)泄洪道泄洪能力不足;(5)库内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无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库内水位情况;(6)尾矿沉积滩长度和沉积滩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7)尾矿库坝肩两侧未设置截洪沟;(8)调洪高度不能满足需要,安全超高不够;(9)洪水位过高时,风浪冲刷库区或坝体,影响库区或坝体稳定;(10)缺乏必要的防洪抢险措施。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或设备损坏,设施毁坏。
Ⅲ~Ⅳ2 渗流尾矿坝(1)每期筑坝充填作业之前,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废管件等危及坝体安全的杂物不清除,遇有泉眼、水井、洞穴不进行岸坡处理或处理不当;(2)排水管发生沉陷、错位、裂缝等;(3)发现异常现象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备损坏;对后续工序造成不安全因素。
Ⅲ~Ⅳ3 筑坝失稳尾矿坝(1)对库区、坝基、排洪管线等处的不良地质条件未能查明;(2)设计质量低劣表现在基础资料不确切、设计方案及技术论证方法不当、不遵循设计规范、对库水位及浸润线深度的控制要求不明确,或要求不切实际等方面;(3)初期坝施工中清基不彻底、坝体密实度不均、坝料不符要求等。
(4)每期筑坝填充作业之前,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废管件等危及坝体安全的杂物不清除或清除不彻底;(5)变更坝型、坝外坡坡比和最终坝轴线的位置。
造成堆积坝渗透稳定性差,坝体滑动性能增强,浸润线出逸点从坝坡出溢的可能性增大;(6)每期子坝堆筑完毕不进行质量检查;(7)坝外坡坡面的维护缺乏设计,或不按设计要求进行护坡施工和维护。
人员伤亡Ⅱ~Ⅳ号因素地点类型4 排水系统失效库区(1)随意变更排水系统的型式、布置及尺寸;(2)排水管设计施工不具备相应资质,施工质量低劣;(3)排水管沿线地基不均匀沉陷或抗压强度不够造成变形、破损、断裂,最大裂缝开展宽度超出允许值,伸缩缝、止水及填充物作用失效,管内淤堵;(4)坝面排水沟及坝端截水沟沿线不均匀沉陷造成破损、断裂,沟内淤堵;(5)原排水系统由于使用年限过长,缺少维护,发生破损、淤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普雄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便于开展尾矿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选矿厂尾矿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职责职能
3.1主管生产经理负责尾矿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组建风险评价小组,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核批准。
3.2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负责实施尾矿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尾矿库的危险源进行控制。
3.3安全环保部和人力资源部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接受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3.4选矿厂负责识别、排查、汇报尾矿库内的危险源。
4、工作内容及要求
4.1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限范围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性原则
8)真实性原则
4.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尾矿库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判定
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3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1)应涵盖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尾矿库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2)应涵盖尾矿库所有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3)应涵盖所有工作过程如尾矿输送、排放、筑坝、库水位控制等存在的危险源。
4)应考虑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5)应考虑正常、非正常的情况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6)应考虑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的活动如排废渣、废水入库,库内取砂、选矿、放牧等。
7)应认定并评估工作或活动的次生危险,如库水位失控导致溃坝严重污染下游农田水系、造成人员伤亡等。
8)应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如人员调整、法律法规的修订对尾矿库安全管理的影响等。
4.4危险源识别方法:
尾矿库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4.5矿米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实施尾矿库风险评价。
4.6安全检查表法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正确的评估。
安全检查表法,有问有答,通俗易懂,简单易学,使员工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进员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4.7LEC法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4.8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9根据尾矿库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其风险控制措施原则:
1)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最后考虑采用个人防护设备
2)对于不容许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容许的程度。
3)对于可容许风险,需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防止其风险变大至不可容许的范围。
4)风险控制措施应与矿尾矿库的运行经验和能力相适应。
4.10尾矿库管理单位、部门对本单位、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追踪评价,每年一次对尾矿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效果检查和评审,通过持续的风险评价,实现对风险评价的动态、闭环的管理,据情况对其进行完善。
4.11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相关经验。
4.12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单位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清单上报安全环保部:
1)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时
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
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5)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
6)发现新的危险源时
7)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8)相关方要求
4.13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危险源辨识与风
险评价进行回顾。
风险评价结果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单位
5、相关文件与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西藏普雄矿业有限公司
201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