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物理粤教版必修一 第五节 力的分解
粤教版必修一《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一《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粤教版必修一物理教材中的一节内容,属于力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本节课是必修一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2.如何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成一个力。
在力的合成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内容:•向量:力可以表示为向量,向量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向量的加法规则:力的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在力的分解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内容:•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一个力按照特定规则分解为两个分力;•三角形法则:将一个力按照特定规则分解为多个分力。
3. 基本公式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存在一些基本公式:•力的合成公式:$F = \\sqrt{{F_1}^2 + {F_2}^2 + 2F_1F_2\\cos{\\theta}}$•力的分解公式:$F_x = F\\cos{\\theta}$,$F_y = F\\sin{\\theta}$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例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同时,可以简单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理论讲解在理论讲解环节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示意图的展示和具体示例的演算,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步骤和技巧。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5力的分解+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分解一个力?应该以什么作为依据?
二、力的分解
观察与思考
思考课本82页【观察与思考】部分内容,并回答。源自二、力的分解观察与思考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台秤示数变小了,说明:斜向上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会产生在竖直方向 上提起物体的效果。
物体被向左拖动了,说明:即斜向上对物体施加的力,具有使物体水平向左运 动的效果。
二、力的分解
观察与思考
思考课本83页【观察与思考】部分内容,并回答。
二、力的分解
观察与思考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塑料垫板被压弯了,说明:小车的重力在垂直塑料板的方向上会产生压力的作 用效果。
橡皮条伸长了,说明: 小车的重力在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会产生一个作用效 果,使小车具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
二、力的分解
A.力F一定比它沿钢索分解的两个分力都大 B.一个较小的力F可以分解为两个较大的分力 C.力F的大小等于沿钢索分解的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D.当力F作用于钢索时,钢索形成的夹角越大,力F就越大
第五节 力的分解
一、复习与回顾
1.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几个力, 这个力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 力叫做分力. 2.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 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边形的对角线,两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力的分
F3 F1
F
F6
解过程,即已知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求邻边的过程。
想一想
F2
若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及方向,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粤教版)教学课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五节力的分解

B.2 000 N
C.1 000 N
D.500 N
[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力的二次分解问题,解题的关键一是抓住力的作用
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二是要应用好本题中的几何关系。先将 F 沿 AC、AB
方向分解→再将沿着 AB 方向的分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上的两个分力。
[解析] 将 F 沿 AC、AB 方向分解为 F1、F2,则 F2=2coFs α,F2 的作用 效果是使滑块 E 对墙壁有水平向左的挤压作用 F3,对物体 D 有竖直向上的挤 压作用 F4,则物体 D 所受的向上顶的力为 FN=F4=F2sin α=F2tan α,由题图 可知 tan α=bl =00..055=10,故 FN=2 000 N,选项 B 正确。
[答案] 38.2 N,方向与 F1 夹角为 45° 斜向上
[素养训练] 1.如图,通过细绳拴在一重物上的氢气球,在水平向右的风力作
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已知风力大小 正比于风速,则当风速改变时,始终保持不变的是 ( ) A.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B.细绳对重物的拉力 C.地面对重物的摩擦力 D.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
2.力的效果分解常见实例 实例
分析
地面上物体受到斜向上的拉力 F,拉力 F 一方面使物体沿
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 F 可分解
为水平向前的力 F1 和竖直向上的力 F2,F1=Fcos θ,F2= Fsin θ(θ 为拉力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
解析:根据力的分解法画力 F 的分力 f1、f2 的矢量图,有矢量 △OFf2 与几何△ABC 相似,得AFB=BfC2 ,即Fd=fL2,f1=f2=LdF。 当 F 一定时,两劈刃之间的夹角越小,Ld就越大,f1、f2 就越大。即越锋利的 切削工具就越容易劈开物体。 答案:见解析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五节力的分解

)
4.如图所示为装卸工以水平向右的力沿斜面向上推货箱,假设斜面的倾角为 ,
货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货箱所受摩擦力为(
)
.
B.
√
C. +
D. −
(多选)5.如图所示,重力为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将重力为分
,方向西偏北45; = ,方向为正西; = ,方向东偏
南3,求物体所受的合力。
y
F2
F2y
F1y
F3
450
F2x
F4y
水平方向:
= − − +
F1
600 F1x
300
F4x
x
F4
竖直方向:
= + −
y
=
+
=
=
=
= −
x
+ =
➢ 课堂小结:
力的合成
合力
等效替代
分力 、
力的分解
按具体问题进行分解
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正交分解
高一—粤教版—物理—第三单元
谢谢观看!
高一—粤教版—物理—第三单元
力的分解 答疑
广州市执信中学 庄浩丽
1. 三个相同光滑空油桶按下图四种方式存放在不同的箱子中,则油桶A对C的支持力
最大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
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
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合成的方法及合力范围的确定
[师 之 说 ]
1.共点力的合成 (1)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合成 ①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合成,如图 2-2-6 甲所示.由 F2 几何知识得,合力大小 F= F1 +F2 ,方向 tanθ= . F1
等边三角形,故合力的大小与分力相等.
2.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合≤F1+F2 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 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 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①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1+F2+F3. ②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个 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个 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的最小值为最大的一个力减 去另外两个较小的力的和的绝对值.
解析:物体A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
态,其合力为零,则F2、F3、F4三个力的合力与F1等大反 向.将F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2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时,物 体受的四个力的合力即为大小均为F1、方向间夹角为60° 的两个力的合力,故F合=2F1cos30°= 3 答案:B F1,B正确.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浙江专版)
第二章
相互作用
一、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
单独作用时的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为那几个力的 合力, 那几个力为这一个力的
分力.
2.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 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 合力 的过程. 4.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 为 邻边 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 对角线 就表 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 《力的分解》课件 (共45张PPT)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重力mg、N、F1、F2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N的作用 D.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N 两个
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当堂检测
F
把小球所受拉力分解
把拉力F分解
9.如图甲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 点,绳子的质量及绳与衣架挂钩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 保持两杆不动,绳子B端在杆上的位置不变,将A端上移少许,稳定后衣服仍处于 静止状态.则( )
当堂检测
A1.、一下个列2有N关的说力法能正分力确解的为是7N和(4BNC的两)个分
B.一个2N的力能分解为7N和9N的两个分 力
C.一个6N的力能分解为3N和4N的两个分 力
D.一个8N的力能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分
当堂检测
2.如右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分解为
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甲 A.绳子的弹力增大 B.绳子的弹力不变 C.绳对挂钩弹力的合力减小 D.绳对挂钩弹力的合力不变
【解析】由平衡条件知,绳对挂钩的弹力的合力方向向上,大小等于衣服及
衣架的总重力,故选项D正确.
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FN= 知OA′=OA(如图乙所示).
,延长BO与左G 竖杆交于A′点,可 2 sin
2、如何分解力
首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判断 分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 则确定分力.
如何分解力 ?
首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判断 分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 则确定分力.
如何分解力 ?
首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 果判断分力的方向,然后根据 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
22粤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五节 力的分解

第五节力的分解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了解力的分解,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会用作图法和三角函数求解分力1.物理观念:知道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解2.科学思维: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力的分解计算与推理,能处理实际问题3.科学探究:学会在力的分解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与他人合作交流归纳,形成结论并加以验证探究4.科学态度与责任:应用力的分解分析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意识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名师点睛1.力的分解以一个已知的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两个相邻的边。
2.力的分解常用的方法(1)根据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2)正交分解:①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以便于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这种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如图所示。
②公式:F1=Fcosθ,F2=Fsinθ。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探究点一力的分解情境探究1.相传我国明朝年间,苏州的虎丘寺塔因年久失修,塔身倾斜,人们商量把塔扶正,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一天,一个和尚路过此地,观察斜塔后,自告奋勇地说:“不必担心,我能把它正过来。
”在场人无不惊疑而取笑他,可和尚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每天提着一个大包走进寺院,包里装了一些一头厚一头薄的木楔(斜面),他把这些木楔一个个地从塔身倾斜的一侧的砖缝里敲进去。
不到一个月,塔身果然扶正了。
木楔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呢?答案:提示 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 ,现在木楔背上施加一外力F ,木楔两侧产生推力。
根据力F 的作用效果将F 分解为垂直于木楔两侧的力,如图所示:则F 2F 1=sin θ2, 即F 1=F 2 sin θ2, 所以当F 一定时,θ 越小,F 1 越大。
探究归纳1.力的分解的讨论(1)无条件限制的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
因为同一条对角线可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数个(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五节力的分解课件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小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球压紧墙 壁和使球压紧A点,作出重力及它的两个分力F′1和F′2构 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小球对墙面的压力F1=F′1=mgtan 60°=100 3 N, 方向垂直墙壁向右;
小球对A点的压力F2=F′2=coms 6g0°=200 N,方向沿 OA方向.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五节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STSE情境导学
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 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分力的方向,会 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 3.掌握力的正交分解的方法. 4.知道三角形定则,能区分矢量和标量. 5.能运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有关物理问题
答案:D
探究二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1.力的效果分解法的一般思路.
(1)确定要分解的力.
(2)按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3)沿两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
(4)根据数学知识求解分力.
2.常见的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
实例
分析
地面上物体受斜向上的拉力F,拉力F一方面
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
体,因此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1和竖 直向上的力F2.F1=Fcos α,F2=Fsin α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 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滑趋势的分力F1;二是 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则F1=mgsin α,F2=mg cos α 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静止于斜面上, 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挡板的分力F1; 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的分力F2.则F1=mgtan α,F2= mg cos 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力的分解一、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作力的分解。
(2)分解法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分解的多解性:如果没有限制,同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对大小和方向都不同的力。
3.分解的实效性:在进行力的分解时,一般先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来计算分力的大小。
[判一判](1)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应当与该力作用的效果相同。
(√)(3)不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小于这个力的一半。
(√)二、力的正交分解在许多情况下,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
正交分解适用于各种矢量。
例如:将力F沿x轴和y轴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则F x=F cos__α,F y=F sin__α。
探究对力的分解的讨论■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在一根橡皮绳中间吊起一个重锤,当橡皮绳两个端点的距离慢慢变大时,橡皮绳也会慢慢变长。
你能从力的分解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吗?试着通过作图的方法来分析。
答案当端点距离变大时,两力之间的夹角变大,两个力的合力不变,则两力变大,橡皮绳被拉长(如图)。
■归纳拓展1.无条件限制的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
因为以同一条线段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甲、乙所示)。
甲乙由图乙知,将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分力时,两分力间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2.有条件限制的力的分解(只讨论两种情况)(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有唯一解。
(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例1]按下列两种情况把一个竖直向下的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已知sin 53°=0.8,cos 53°=0.6)(1)一个分力水平向右,并等于240 N,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另一个分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斜向下(如图所示),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析(1)力的分解如图甲所示。
甲F2=F2+F21=300 N设F2与F的夹角为θ,则:tan θ=F1F=43,解得θ=53°(2)力的分解如图乙所示。
乙F 1=F tan 30°=180×33 N =60 3 N F 2=F cos 30°=18032N =120 3 N答案 (1)300 N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3°斜向左下(2)水平方向分力的大小为60 3 N ,斜向下的分力的大小为120 3 N[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力F 作用于物体的O 点。
现要使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沿OO ′方向,需再作用一个力F 1,则F 1的最小值为( )A.F 1=F sin αB.F 1=F tan αC.F 1=FD.F 1<F sin α解析 利用矢量图形法。
根据力的三角形定则,作F 1、F 与合力F 合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F 1的箭尾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其箭头可在OO ′线上移动,由图可知,当F 1与OO ′即F 合垂直时,F 1有最小值,其值为F 1=F sin α。
答案 A探究力的效果分解法1.力的分解的原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再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2.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心O与A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θ=60°,所有接触点和面均不计摩擦。
试求小球对墙面的压力F1和对A点的压力F2。
解析小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球压紧墙壁和使球压紧A点,作出重力及它的两个分力F1′和F2′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小球对墙面的压力F1=F1′=mg tan 60°=100 3 N,方向垂直墙壁向右;小球对A点的压力F2=F2′=mgcos 60°=200 N,方向沿OA方向。
答案见解析[针对训练2] (多选)下图中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正确的是()解析对B项图,物体的重力按效果分解成垂直斜面的力与垂直挡板的力,如图甲所示,故B错误;甲乙对C项图,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拉力分解成如图乙所示,故C错误;A、D图中力的分解是正确的。
答案AD探究力的正交分解法1.力的正交分解法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叫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运用正交分解法的目的是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在力的正交分解法中,分解的目的是求合力,尤其适用于物体受多个力的情况。
2.力的正交分解的方法和步骤[例3]如图,已知共面的三个力F1=20 N、F2=30 N、F3=40 N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上,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如图所示,沿F3方向、垂直F3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把F1、F2正交分解,可得F1x=-20sin 30° N=-10 NF1y=-20cos 30°=-10 3 NF2x=-30sin 30° N=-15 NF2y=30cos 30° N=15 3 N故沿x轴方向的合力F x=F3+F1x+F2x=15 N沿y轴方向的合力F y=F2y+F1y=5 3 N可得这三个力合力的大小F =F 2x +F 2y =10 3 N方向与x 轴的夹角即与F 3的夹角为tan θ=F y F x =33,故θ=30°。
答案 10 3 N 方向与F 3夹角为30°斜向上[针对训练3] 如图所示,用绳AC 和BC 吊起一个重50 N 的物体,绳AC 、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绳AC 和BC 对物体的拉力。
解析 以C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 轴水平,y 轴竖直,如图所示,则F ACx =F AC sin 30°=12F AC , F ACy =F AC cos 30°=32F AC F BCx =F BC sin 45°=22F BC , F BCy =F BC cos 45°=22F BC在x 轴方向上有:F ACx =F BCx ,即12F AC =22F BC在y 轴方向上有:F ACy +F BCy =G ,即32F AC +22F BC =G 代入数据解得F AC =50(3-1) N ,F BC =25(6-2) N 答案 50(3-1) N 25(6-2) N1.(力的分解)(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B.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应当与该力作用的效果相同C.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D.分力一定小于合力解析力的合成是求几个力的合力,而力的分解是求一个力的分力,即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A、C正确;力的分解的本质是力的等效替代,就是用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几个力产生的效果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所以B正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分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合力的大小,所以D错误。
答案ABC2.(按作用效果分解)(多选)如图所示是李强同学设计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细绳的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端,杆的左端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
在杆的A端悬挂不同的重物,并保持静止。
通过实验会感受到()A.细绳是被拉伸的,杆是被压缩的B.杆对手掌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杆由C指向AC.细绳对手指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沿细绳由B指向AD.所挂重物质量越大,细绳和杆对手的作用力也越大解析重物所受重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拉紧细绳,二是使杆压紧手掌,所以重力可分解为沿细绳方向的力F1和垂直于掌心方向的力F2,如图所示,由三角函数得F1=mgcos θ,F2=mg tan θ。
故A、C、D正确。
答案ACD3.(按作用效果分解)如图所示,用两根承受的最大拉力相等、长度不等的细绳AO、BO(AO>BO)悬挂—个中空铁球,当在球内不断注入铁砂时,则()A.绳AO先被拉断B.绳BO先被拉断C.绳AO、BO同时被拉断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将铁球对结点O的拉力分解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F B>F A。
又因为两绳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故当在球内不断注入铁砂时,BO绳先断,选项B正确。
答案B4.(力的正交分解)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G=100 N,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60 N,支持力F N=64 N,摩擦力f=16 N,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sin 37°=0.6,cos 37°=0.8)。
解析对四个共点力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则x 方向的合力 F x =F cos 37°-f=60×0.8 N -16 N =32 N , y 方向的合力F y =F sin 37°+F N -G =60×0.6 N +64 N -100 N =0, 所以合力大小F 合=F x =32 N ,方向水平向右。
动摩擦因数μ=f F N =1664=0.25。
答案 32 N ,方向水平向右 0.25课时定时训练(限时30分钟) ◆对点题组练题组一 对力的分解和分解效果的理解1.(多选)一个力F 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分力F 1、F 2,以下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F 1、F 2与F 都在同一直线上 B.F 1、F 2都小于F2 C.F 1或F 2的大小等于F D.F 1、F 2的大小都与F 相等解析 根据三角形定则,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可以构成三角形或三力在同一直线上,知A 、C 、D 正确。
答案 ACD2.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 分解为F 1、F 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B.物体受mg、F N、F1、F2四个力作用C.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F N的作用D.F 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F 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解析F1、F2都作用在物体上,施力物体都是地球,选项A错误;斜面光滑,所以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F N的作用,故选项C正确;F1、F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它们与重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效果相同,不能说物体受4个力的作用,所以选项B、D错误。
答案C3.减速带是交叉路口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车辆驶过减速带时要减速,以保障行人的安全。
当汽车前轮刚爬上减速带时,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为F,下图中弹力F画法正确且分解合理的是()解析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方向垂直车轮和减速带的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故A、C错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将F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分力产生的效果减慢汽车的速度,竖直方向的分力产生向上运动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