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第六十军(滇军60军)改编记

合集下载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

滇军60军出滇抗战观后感【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滇军 60 军的历史背景2.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3.滇军 60 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和贡献4.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启示篇1正文滇军 60 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部队,它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清朝末年。

当时,云南地区的土司武装力量逐渐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地区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以 60 军为代表的滇军部队。

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各地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组织抗日部队。

滇军 60 军作为一支有实力的地方部队,自然也要参与其中。

二是,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也是为了保卫家乡,云南地区与越南接壤,如果日军占领越南,将对云南地区构成威胁。

因此,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抗战中,滇军 60 军表现英勇,贡献巨大。

他们先后参加了多次战役,包括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

尤其是在滇西战役中,滇军 60 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滇西。

滇军 60 军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誉和尊重。

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

首先,它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在国家危难之际,滇军 60 军能够离开家乡,投身于全国的抗战事业,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其次,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也展示了地方部队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为国家的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地方部队树立了榜样。

总的来说,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篇2 目录1.滇军 60 军的历史背景2.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原因3.滇军 60 军在抗战中的表现4.滇军 60 军出滇抗战的影响和意义篇2正文滇军 60 军,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军,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战绩的部队。

该军创建于 1925 年,历经北伐、抗日、解放等战争,成为了中国军队中的一支劲旅。

血战汉江,三万云南官兵和五万美军苦战五十天,阵亡两万云南子弟

血战汉江,三万云南官兵和五万美军苦战五十天,阵亡两万云南子弟

血战汉江,三万云南官兵和五万美军苦战五十天,阵亡两万云
南子弟
滇军60军是近代历史上一支拥有悠久历史的部队,滇军60军起源于清末的云南新军,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支部队后来又经历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国家的反侵略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滇军60军四万名官兵立刻开赴抗战前线。

台儿庄战役期间,滇军60军四万云南子弟在禹王山和日军矶谷师团,板垣师团激战27天,阵亡两万,杀伤日军1.4万人,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60军活跃在全国各大战场。

抗战胜利之后,这支部队被派到越南受降。

解放战争期间,滇军60军被蒋介石派到东北打内战,由于是杂牌军,这支部队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

辽沈战役期间,滇军60军在军长曾泽生的率领下起义,改编为四野50军,随后参加了鄂西战役,成都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50军开赴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期间,50军奉命守卫汉江南岸,阻挡美军两个师和英军两个旅共五万人的进攻。

汉江南岸阻击战一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状态,美军的炮兵,航空兵部队对50军发动猛烈轰炸,但50军阵地依然没有动摇,死死的顶住了美军的进攻。

整整50天的汉江南岸阻击战中,50军打光了七个整连,31个整排和135个整班,牺牲两万名云南子弟兵。

但50军也取得了巨大战果,共歼敌1.1万人,击落飞机15架,坦克装甲车70多辆。

国民党第60军在长春起义的前前后后

国民党第60军在长春起义的前前后后

国民党第60军在长春起义的前前后后
葛美荣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2015(0)5
【摘要】国民党第60军原为云南的地方部队,军长曾泽生是云南永善人,他早年入滇军,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

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毕业后回到云南,长期在龙云部任职。

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升任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师长和第60军军长。

曾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和赣北对日作战等战役。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葛美荣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孙付集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的军
2.国民党八十九军独立第一师起义投诚将领——阮略
3.国民党60军起义
4.国民党八十九军独立第一师起义投诚及阮略其人
5.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普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陆军暨绥靖部队签署和平起义协议旧址迁移异地保护的批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军抗战纪实 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历

滇军抗战纪实 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滇军抗战纪实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

导语:赵锦雯又名锦文号雨金 1894-1965年云南昆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

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教官兼驻粤滇军连长。

1921
赵锦雯
又名锦文号雨金
1894-1965年
云南昆明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

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教官兼驻粤滇军连长。

1921年任粤军第1师军官教育班教官,不久调任粤军第1师4团2连连长。

1924年任黄埔军校中校工兵教官。

192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1师2团参谋长。

1926年5月任黄埔军校管理处上校处长,不久转任第1军20师59团团长,参加北伐。

1935年8月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少将高参。

1937年8月任第60军参谋长。

1938年6月任第30军团参谋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任第1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7年退役。

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参议,同年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

后任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参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历史记忆
抗战时期,云南日报对滇军出省抗日的报道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云南地方部队仅以28天迅速整编为4万余人,按照国民政府发表生活常识分享。

卢汉与云南起义

卢汉与云南起义

卢汉与云南起义作者:呼东方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12期曾经的“云南王”卢汉一生有两大功绩:抗日和起义。

1949年12月9日,他领导的云南起义,让云南乃至西南地区数以万计的军民免遭战争涂炭。

也正是这个国民政府大后方的起义,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国内战争的格局。

毛泽东曾慰勉卢汉说:“你在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

你抗了日,又起了义,你就是黄花晚节香。

”在云南昆明市区居住的杨维骏老人今年已经94岁,这个年纪,他已经无法经常外出。

偶尔,他也会坐车路过翠湖边的卢汉公馆旧址,每看到这个地方,往事就会如潮水一般在他的心里涌现。

这位前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因举报白恩培和云南官场的腐败系列案件,名扬天下,但鲜少有人知道,六十七年前,他曾数次进入过翠湖边的这座卢汉公馆,成功策反“云南王”卢汉,随后便有了那场影响中国命运的云南起义。

策反起义一拍即和1949年初,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后,国民政府军中很多势力都开始有了“异动”。

随着战局发展,大后方西南地区的防守,成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重中之重。

此时,中共西南地区地下党并不了解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的真实意图,不敢贸然与他联系,就想到了民盟成员杨维骏。

杨维骏是云南人,父亲杨蓁曾是滇军的著名将领,与卢汉一样都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

当时中共的华南局认为,因着杨维骏的特殊身份,让他来策反卢汉起义是一步妙招。

六十七年过后,杨维骏回忆起这段往事,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因为前一次学运后的失约,卢汉知道我,所以这次见面他爽快答应了。

一见面他就问我,还有哪些我不知道的共产党员被关着,你告诉我,我把他们全放出来。

”在杨维骏看来,卢汉是个军人、粗人,他是用这种方法说明他亲共的立场。

这次简短的见面后,杨维骏给民盟总部写信,说明试探卢汉起义,初见成效。

而在卢汉的原副官杨治华老人的心中,策划云南起义,卢汉其实历时两年之久。

据他回忆,早在1947年9月,卢汉慰劳滇军六十军时,曾给六十军下属军、师、团长讲话时交代,要他们“审时度势,保存实力,万不得已,自谋生路”。

滇军在历史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太低调了

滇军在历史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太低调了

滇军在历史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太低调了本文导读:我们现在称呼的滇军,多半是指民国时期先后由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等人掌管的云南地方部队统称。

实际上这支军队同其他军阀的军队一样,是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起来的相对独立的军队,带有极强的地域符号。

这支军队的前身为清廷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的陆军第19镇。

第二年,云南总督锡良重开办云南陆军讲武堂,并聘请了一批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毕业生做教官。

这里边,就有之后的滇军军阀唐继尧。

后来,武昌枪响,云南光复,唐继尧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逐步控制了云南境内的所有部队。

1913年蔡锷被调往北京,临走之时,他极力向袁世凯推荐唐继尧接替其职位。

就这样,唐继尧于同年11月任云南都督,成为实际上的一方军阀。

两年之后袁世凯复辟,蔡锷潜回云南宣布讨伐袁氏发起“护国战争”。

在战争期间,滇军由原来一个军1.5万人的编制被扩编成三个军,蔡锷、李烈钧分任第1、2军总司令,唐继尧兼第3军总司令。

扩编之后,护国军在川、桂等地鏖战数月,为打击北洋独裁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了,军阀自然避免不了抢地征伐的事情,滇军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唐继尧谋取个人势力的工具。

1917年,唐继尧为夺取川、黔两省的控制权,不惜发动新的战争。

同年,段祺瑞威逼国会、驱逐总统,孙中山号召“护法”,这就成为了日后所谓的护法靖国战争。

为了这一次战争,原来的护国军被改编为“靖国军”。

就这样,滇军在川、粤两地打了4年仗。

1921年,驻川滇军兵败回撤,第1军军长顾品珍借机倒唐。

自此,唐继尧在滇军中的威望不再如当年那般,再加上1925年滇桂战争失败后,因唐氏有意削弱龙云、胡若愚等人的队伍,直接引发滇军4年的内讧,最终导致滇军易主,龙云则于1929年底收编唐继尧余部和其他队伍,顶替唐继尧并确立了自己在滇的军政一把手地位。

当滇军的权杖传到龙云手上的时候,这支部队焕然一新。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支部队军纪严明,武器精良。

在九一八之后,龙云就料到滇军有朝一日必然要与敌寇爆发硬仗。

起义官兵泪血大控诉(高戈里报告文学)

起义官兵泪血大控诉(高戈里报告文学)

导读: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滇系第60军由中将军长曾泽生的率领,在长春举行了战场起义。

该军起义不久,中国共产党迅速调集了410百名干部前往起义部队驻扎的九台,担任各级政治工作干部,这其中有60%左右的干部,是两年前海城起义的该军第184师云南籍官兵,且多在基层担任连政治指导员或营政治教导员。

1949年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长春起义的原国民党第60军及所辖3个师,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及步兵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任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滇系第60军由中将军长曾泽生的率领,在长春举行了战场起义。

该军起义不久,中国共产党迅速调集了410百名干部前往起义部队驻扎的九台,担任各级政治工作干部,这其中有60%左右的干部,是两年前海城起义的该军第184师云南籍官兵,且多在基层担任连政治指导员或营政治教导员。

1949年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长春起义的原国民党第60军及所辖3个师,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及步兵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任命:曾泽生任军长,徐文烈任军政委,叶长庚任副军长,王振乾任军政治部主任;白肇学任步兵第148师师长,陈一震任师政委,邓应斌任副师长;陇耀任步兵第149师师长,李桂林任师政委,任孝宗任副师长;李佐任步兵第150师师长,李树民任副师长,李冠元任师政治部主任;耿万福任军后勤部部长,刘峰任军后勤部政委。

1949年1月26日,改编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在吉林九台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军政委徐文烈作了题为《关于部队教育方根据这一部署,起义部队将展开以士兵为主体的控诉封建军阀制度的控诉运动(又称“民主运动”),以控诉阶级苦、民族苦为主要内容的诉苦运动,以自觉与旧社会、旧军队割断政治、思想联系,摆脱其反动影响的阶级自觉运动,在此基础上,进行革命战争观教育、内部团结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

滇军抗战纪实 作曲家冼星海为滇军60军谱写军歌

滇军抗战纪实 作曲家冼星海为滇军60军谱写军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滇军抗战纪实作曲家冼星海为滇军60军谱写军

导语:六十军出征后,上千昆明女学生要求参加抗日,1937年12月在云南省抗敌后援会,由经过培训的60名女生组成了“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

1937
六十军出征后,上千昆明女学生要求参加抗日,1937年12月在云南省抗敌后援会,由经过培训的60名女生组成了“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

1937年12月13日,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发,沿京滇公路,驶过滇黔交界的胜境关,过了贵阳,到了长沙。

冼星海为六十军谱写军歌
1938年1月底,六十军军部来电,命令服务团调往军部所在地——湖北省纸坊县。

到达当天,卢汉军长和所属师、旅长接见了团员。

卢汉对这些来自家乡的女学生讲了话,并宣布军部决定:委托汉口女青年会总干事陈纪彝作为领导,把服务团暂改为“云南学生军训班”,借用汉口熊庭壁路的“公勉女子中学”进行集训。

聘请在武汉的文化界爱国人士讲课。

训练计划和课程,由陈总干事会同军部进行安排,希望团员们好好集训。

换上特制军服
女军官武汉受围观
1938年农历春节,团员们纷赴六十军各师、旅、团去慰问官兵,一同欢度新春佳节。

他乡遇故知,云南人在异地相见,亲如兄妹,在家乡子弟兵的热烈欢迎中,大家手拉着手,纵情高唱抗日歌曲,女兵们还表演了一些文艺节目,使得六十军的官兵们士气高昂,大家群情激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摘自《百年潮》2001年第5期作者:陈义风原题为《国民党第六十军改编记》1948年9月12日,羽翼渐丰的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锦州失陷退向关内的通道被堵死后,驻守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宣布起义,不再为国民党政府卖命,接受东北野战军的改编,东北野战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这座前伪满洲的首府。

起义了,但旧影响不会自行消除1948年10月18日,起义的国民党六十军按照东北野战军规定的行军路线开往长春东北方向的九台县。

解放区军民在沿途组织了欢迎队伍,并出动许多车辆帮助六十军运送物资和掉队官兵。

起义部队开进九台地区后,当地群众敲起了锣鼓,东北军区的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委等也到九台慰问起义部队。

为了不使起义部队伙食质量有所下降,吉林、松花江等地政府筹集细粮运往九台。

在六十军开赴解放区之前,哈尔滨市就动员被服厂,在3天之内为起义部队赶制3万套棉军服。

这3万套棉军服虽然是计划外赶制的,但面料比老部队穿的军服质量还好,做工也比较精细。

当时吉长地区的气候比较冷了,起义部队还穿着秋装,棉服正是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忧心的问题。

解放区政府想得如此周到,让曾军长十分感慨。

但是,起义官兵的思想仍然比较混乱,各种说法都有。

由于六十军历史上屡建奇功,尤其是在事关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以简陋的武器装备抵御了日寇数万人的多次绞杀,许多人战死在沙场,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就是他们打的。

因而对于弃守长春,不少官兵心中是有想法的。

有个班长说:“台儿庄的功劳,这回全丢光了!”有的人愤愤不平:“过去说死也不投降,但为啥没怎么打就起义了?!”有的士兵说:“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这样举着白旗输给一群土八路,咱们的脸面往哪搁?”也有的士兵说:“当兵的只要有吃有穿,在哪里干都行。

”对正在向华北推进的战争,许多官兵的认识就更糊涂了。

有人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是为了争地盘争天下,都想当皇帝,到头来还是老百姓遭殃。

”有人说:“共产党有苏联支持,国民党有美国援助,打不出结果来,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

”有个老兵说:“我打了三十多年仗,也没打出什么和平来。

不管共产党胜也好,国民党胜也好,快一点结束吧!”由于不少官兵思想糊涂,军人又好钻牛角尖,加之个别特务分子从中破坏、捣乱,起义后六十军企图逃跑的约有两千多人,企图叛变的有五百多人。

在企图叛变的人中,有些是企图杀害解放区来的干部后再逃跑。

起义官兵还与解放区老百姓发生了摩擦。

比较常见的是因为货币引起的。

起义官兵在长春时使用的国统区的货币,而到了解放区这些货币就不流通了。

当时又没有地方兑换,起义官兵心里有些不畅快。

一些人到了九台后仍使用国统区的票子,因而与解放区的小商小贩们纠纷不断。

九台县城一个卖油炸糕的老头,拒收一张面额为一亿圆的国统区票子,与买东西的起义士兵发生口角,士兵一怒之下打掉老头两颗牙齿。

此事传开以后,九台县城的许多店铺、饭馆关门歇业,拒绝向起义部队官兵出售东西。

军民之间的矛盾与隔阂日趋严重,令人担忧。

更为严重的是起义部队中一些人还制造了一些政治事端,如有少数官兵专找贫雇农的茬,抢贫雇农土改时分到的东西。

城关区12月下旬有12家贫雇农被抢,地主趁机反把倒算。

平津解放时,九台召开有各界参加的祝捷大会,军民兴高彩烈喊“毛主席万岁”口号时,六十军个别人在下边公开喊反动口号。

群众举行盛大游行,他们偷偷扯下毛主席像和红旗,在铁道上架起两挺机枪对空射击,威胁游行的群众。

当时有个叫张家烧锅的屯子正处在土改高潮中,六十军五十二师十几个士兵去了,把最积极的妇女会员拉去给地主婆打。

地主婆不敢打,他们就要妇女会员自己打耳光。

另外六十军官兵矛盾非常突出,一些事骇人听闻。

据不完全统计,惩罚逃兵方法有一百三十多种,有刀杀、火烧、开膛、破肝、扒皮、抽筋、活埋等等。

原五十二师尤为残酷,该师一团迫击炮连曾有一个开小差的士兵被抓回来,把衣服剥掉,用四寸大钉子把他的手脚钉在大树上,折磨了整整一天一夜。

以上情况说明,六十军虽然起义了,脱离了国民党阵营,但其本身所受到的反动影响是不能自行消除的。

因此,要解决六十军当时存在的日益突出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把六十军改造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革命军队,成为当时东北军区一项非常紧迫的大事。

最难做的是“上层人物”的工作为了尽快把这支起义部队改造成人民的军队,12月间东北军区从所属各部调来干部300多人,向六十军“掺沙子”,其中政工干部全部由我军指战员担任赶上发义军官一部分送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大部分留在部队工作。

对反对起义、不思悔改的军官进行了清洗。

对于年老体弱、有病有伤继续留在部队有困难的军官,则做了转业处理。

同时废止了原来六十军军机关的八大处,按照解放军的编制,编成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大机关。

在整编改造过程中,困难最大,工作最难做的是一些上层人物。

虽然他们率部起义,为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并且起义后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接受整编改造,但是由于他们在旧军队干了几十年,军阀习气一下子改不过来,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改造。

所以,在对六十军的教训改造中有少数上层军官出难题,说怪话,对部队施加负面影响,给整编改造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东北军区派出的改编干部不激化矛盾,尽可能低调处理,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耐心说服与引导每一个有抵触情绪的军官。

有个师长在旧军队时能够通“天”,权力很大,说一不二。

当了解放军的师长就不行了,不能大事小事都一人说了算,许多事情要经师党委集体讨论决定。

开始他很不习惯,不对他的心思就发牢骚,说他有职无权,甚至甩捶子来要挟。

改编干部就主动同他交朋友,经常找他谈心,给他讲两种部队的根本区别,讲党的绝对领导与解放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系等等。

渐渐地他习惯和理解了解放军的制度和工作方法。

改编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人物是六十军军长曾泽生。

曾军长是云南人,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又进入黄埔军校高级班深造。

曾军长作战英勇,足智多谋,指挥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在滇军中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对于长春起义,他尽管义无反顾,但有时也流露出一些怕人瞧不起的思想。

因而在九台改编开始,他常常对前去开导他的军政治部主任王振乾讲滇军历史,讲护国讨袁,讲台儿庄对日作战,讲保护小丰满电站和长春起义的经过。

王振乾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代表军党委对滇军爱国传统表示钦佩,同时鼓励曾军长继续发扬爱国优良传统,协助解放军把五十军改编好,使之成为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合格军队。

曾军长喜欢读书,王振乾给他推荐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

曾军长从未见过这些书,他感到很新鲜,不仅认真读了,而且还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

时间长了,曾军长同王振乾成了知心朋友,谈话的内容也越来越深。

有一次王振乾陪曾军长到东北军区汇报工作,闲谈时曾军长对王振乾说:“这个部队封建势力根深蒂固,除了军阀统治制度以外,还有青红帮及各种派别的会道门几十种,再加上国民党、三青团组织,十分复杂。

部队长期在龙云、卢汉控制之下,我名义上是个军长,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人事任免都是云南方面通过陇耀转告我执行的。

这些问题,我解决不了,蒋介石也解决不了,希望共产党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六十军拉过来交给共产党,你们把它改造好了,全国人民欢迎,云南父老高兴。

”曾军长推心置腹的表态,使参与整编的解放军干部心里有了底。

解放军干部也尊重曾军长的领导,部队的人事安排、军事训练、行政管理等工作,都主动向他请示汇报。

大的活动和会议,都由曾军长亲自牵头,他同意了,其他军官就不好说什么了。

有时遇到棘手的问题,就请他出面个别做工作,那些想找麻烦的上层军官也只得好自为之。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对起义部队“洗脑”1949年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正式宣布将长春起义的原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将所辖一八二师、暂编二十一师、暂编五十二师和一个炮团分别命名为第五十军步兵第一四八师、第一四九师、地面一五零师和第五十军炮兵团。

任命曾泽生为第五四军军长,徐文烈为政治委员,王振乾为政治部主任。

1月29日,五十军在驻地九台举行隆重的授名典礼,东北军工副司令员周保中将军亲自出席。

大会在中午12时开始,军政治部主任王振乾主持授名式,周保中副司令员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1月2日颁布的改编前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军为解放军第五十军的命令。

随后曾泽生军长和徐文烈士政委率领与会官兵鼓掌接受这个光荣的称号,并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肖像欢呼致敬。

周保中副司令员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过去六十军在蒋介石集团欺骗下成为反革命反人民的工具,现在的五十军是回到自己的家来了。

但是,由反人民的军队变为人民的军队,只是换个名字还不行,而要经过革命的教育,把五十军改造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人民军队。

希望全军迅速开始政治整训,发扬民主,提高觉悟,以求赶上其它兄弟部队,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解放军。

”接着曾泽生军长讲话,他说:“我们要在毛主席的旗帜下,在东北军区的直接领导下,进行革命的教育。

我们要改造旧思想,肃清坏作风,拥护土地改革,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部队改造成真正的人民军队。

”大会最后由曾泽生军长率全军举行宣誓主,并通过致毛主席、朱总司令电。

授名典礼结束后,部队改编工作全面铺开。

由于对上层军官已作了很多工作,军中重要岗位已掺进了“沙子”,加之有曾军长的全力支持,改编工作一开始力度就很大。

当时,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对改编起义或投诚的国民党军队做过这样的指示:“彻底改造旧部队的根本问题是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在连以上各级都建立起党的领导组织,这样才能把整个部队完全置于我党绝对领导下”。

根据罗政委的指示,改编的第一步是在五十军中建立军、师两级党委。

由于当时从老部队抽调去的党员干部和原六十军地下党的同志加在一起,全军总共才有六百多名党员,而军、师机关就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各团只能建立党支部,营成立党小组,大部队连队只有一、二名党员。

党组织组建了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对起义部队的官兵“洗脑子”,即清除他们脑中的****、反人民的思想。

军政治部采取上大课的方法对起义部队进行正面教育,讲解放战争形势和我军的节节胜利,讲蒋介石集团众叛亲离的必然性,讲跟共产党走的美好前景,使广大起义官兵端正对长春起义的态度。

由于许多士兵都是穷苦出身,为了唤醒他们的阶级意识,军、师文工团队演出《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引导士兵思考自己及家庭沦为社会最低层的原因,启发士兵的阶级觉悟。

随后开展了以士兵为主体的反军阀制度的民主运动发动士兵揭露各级军官打骂、刑罚士兵的种种罪行,士兵们获得了从未享受过的民主权利,与解放军的距离拉进了。

广大士兵纷纷投身反军阀的民主运动,平时对士兵态度不好的旧军官成了惊弓之鸟。

不少欺压打骂过士兵的军官,主动坦白交待了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