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课程设计教案
2)选速度比例尺μv和加速度比例尺μa,采用相对运
动图解法绘制机构给定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
3)选取位移比例尺μl、速度比例尺μv、加速度比例尺 μa和转角比例尺μφ(时间比例尺μt),绘制滑块5的位移 线图s-φ(t)、速度线图V-φ(t)和加速度线图a-φ(t);
4)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原始数据和设 计要求。将机构一个运动循环中的下列各个运动参数填 入表中,并以机构的某一位置为例,说明采用相对运动 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目的:
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能 力,使学生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和设计有一 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高其计算、制图和使 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要求:
用1号图纸一张和2号图纸一张绘制设计图。图纸 绘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要求进 行绘制,最后整理出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全部的课 程设计应在一周内完成。
q
k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n r/min
6、设计计算步骤 1)选取机构比例尺μl、按照数据表中给定的有关参数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将曲柄圆周分成6等份,作为曲柄的 6个位置,其作法为:取曲柄OA与连杆AB共线时所对应 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曲柄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标出A1、 A2、A3、A4、A5、A6 6个位置。再根据曲柄位置画出机构 的六个位置简图;
1、方法:矢量方程图解法(相对运动图解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关系 3 C
B
VC=VB+VCB
2
A
大小: ? 方向: √
√? √ ⊥CB 1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1. 简介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二者密切相关但又有一定区别。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其原理的学科,主要关注力学、力学和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旨在揭示机械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性。

而机械设计则主要是以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为主要任务,涉及到工程力学、力学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力学关系和动力学原理等。

机械运动是机械原理的基础,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规律。

力学关系则是研究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力学性质,包括力、力矩、压力、应力、变形等。

动力学原理则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学关系的相互作用,研究其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动力学参数。

3.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研究和开发机械产品的学科,需要运用机械原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分析等。

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设计。

功能设计则关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材料选择则需要根据产品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工艺分析则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制造过程简单、可行以及具有经济性。

4.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关系机械原理为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可以更好地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分析。

机械设计则是实践机械原理的具体应用,将机械原理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

机械原理可以指导机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而机械设计则将机械原理付诸实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

5. 总结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两大重要内容,二者密切相关但有一定区别。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运动、力学关系和动力学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机械设计则是以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为主要任务。

机械原理为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机械设计则将理论付诸实践。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机械工程的发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

第13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汇编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上,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这已成为共识。

本书从这一认识出发,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出的要求,汇编了二十个课程设计题目,供教师选用和参考。

13.1 四工位加工机床的刀具进给系统和工作台转位系统设计(1) 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 1) 总功能要求实现对工件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

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四工位加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如图13.1所示。

该系统由安装工件的回转工作台和装有刀具的主轴箱及传动部分组成。

工作台有四个工位,能绕自身回转轴线作间歇转动。

主轴箱上装有三把刀具,对应工作台Ⅱ位置装钻头,Ⅲ位置装扩孔钻头,Ⅳ位置装铰刀。

刀具的旋转运动由主轴箱系统提供,主轴箱能实现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工艺动作。

主轴箱完成一次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循环运动,在四个工位上分别完成相应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工作,在刀具退出工件期间,工作台完成一次回转90度的转动。

依次循环四次,一个工件就完成了装、钻、扩、铰、卸等工序。

(2) 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1) 刀具顶端离开工件表面65mm 开始动作(图13.2),快速移动60mm 距工件5mm 时匀速送进60mm ,然后快速返回,回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比(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2) 刀具匀速进给速度为2mm/s ;工件装卸时间不超过10s 。

图13.1 图13.23) 生产率为每小时约74件。

(3) 运动方案构思提示1) 工作台的间歇转动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曲柄摇杆棘轮机构、蜗杆凸轮间歇机构、圆柱凸轮间歇机构等。

2) 主轴箱的移动可采用移动推杆圆柱凸轮机构、移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摆动推杆盘形凸轮与摇杆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带滑块的六杆机构等。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绪论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

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构件:运动单元体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机构的结构学:①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②机构的组成原理;1、机构的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①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②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③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小型汽车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一个能够模拟汽车运动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将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

首先,我们将以发动机为中心展开设计。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我们将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等零部件来展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排气的开关,我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

离合器用于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前进或后退。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车轮和悬挂系统,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车轮通常由轮毂、轮胎和刹车器组成,它们通过悬挂系统与车身相连。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身,以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通过模拟这一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运作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设计工作原理

机械设计工作原理

机械设计工作原理机械设计是一门集机械学、工程学和设计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是设计和研发出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装备和设备。

机械设计师需要掌握各种机械原理和工作原理,以便能够合理地设计和改进机械装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机械设计工作原理。

一、力学原理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它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可以用来分析机械装置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可以用来分析机械装置的运动性能和运动稳定性。

二、运动学原理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主要包括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机械设计师需要通过运动学原理,来确定机械装置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以实现设定的功能。

三、工程材料学原理工程材料学是机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它研究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工程应用性能。

机械设计师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机械装置,并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素。

四、热力学原理热力学是机械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规律。

机械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或消耗热能,热力学原理可以用来分析和优化机械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并有效地降低能量损失。

五、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力学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包括气体和液体。

机械设计中的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都离不开流体力学原理的支持。

机械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流体的压力、流速、流量、阻力等因素,以确保机械装置的正常工作。

六、控制原理控制原理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机械装置通常需要配备相应的控制系统,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机械设计师需要掌握控制原理,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以确保机械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工作原理涉及力学、运动学、工程材料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和控制原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机械设计师需要全面了解这些原理,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合理地应用这些原理来设计和改进机械装置,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是指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需求,运用机械原理进行创新和设计的过程。

机械原理是指对机械系统中物体运动、力学等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学理论。

在机械设计中,机械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机构和零部件,设计出功能优良、性能卓越、可靠稳定的机械产品。

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机械原理包括运动学原理、动力学原理、力学原理等。

运动学原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并通过分析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揭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动力学原理则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质点受力平衡、动量守恒、功与能量和动力学方程等内容。

力学原理则是机械设计中最基本的原理,它涉及质点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和定律。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和应用机械原理。

例如,在设计运动机构时,设计师可以通过运动学原理来分析和确定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如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等。

而在设计力传递机构时,则需要考虑动力学原理,以确保力的传递和分配的合理性。

另外,在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中,力学原理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计师需要通过力学原理来计算和分析各个零部件的受力情况,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总之,机械设计离不开机械原理的支持与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深入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以实现对机械系统运动、力学等基本规律的准确把握,从而设计出性能更优越的机械产品。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陈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陈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评估;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机械效率的计算》3. 机械运动类型: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应用》4.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效率测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机械装置》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的学习与应用;第二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与评估;第三课时:机械运动类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并进行效率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自动制钉机学生姓名: 王涛学号: 2011701267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 房菲成绩:工程系目录1.设计任务书 (3)1.1功能要求 (3)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3)1.3设计任务 (3)1.4提示 (4)2.自动制钉机设计方案 (4)2.1四种自动制钉机设计运动方案 (5)2.2四种方案比较 (8)3.自动制钉机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运动循环图 (9)4.自动制钉机各机构的分析及尺寸计算 (11)4.1间歇送料传动机构 (11)4.2夹紧机构 (12)4.3冷挤钉尖机构 (13)4.4剪断机构 (13)4.5冷镦钉帽机构 (14)4.6齿轮的选择 (14)5.自动制钉机电动机和飞轮的选择 (15)5.1电动机和飞轮的选择 (15)6.总结 (16)1.设计任务书自动制钉机的设计1.1功能要求自动制钉机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加工为木工用大小型号不同的铁钉。

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铁钉直径φ1.6—φ3.4mm;(2)铁钉长度25—80mm;(3)生产率360枚/min;(4)最大冷镦力3000N,最大剪断力2500N;(5)冷镦滑块质量8kg,其他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6)要求所设计的结构紧凑、传动性能良好、噪声尽量减小。

1.3设计任务(1)执行机构选型与设计构思出至少3种运动方案,并在说明书中画出云顶方案的草图,经过对所有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选择其中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该机构最好具有急回特性;(2)对选择的方案画图机构运动循环图;(3)对传动系统进行设计;(4)对选择的方案进行尺寸计算;(5)绘制机械运动方案示意图;(6)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1.4提示(1)自动制钉机的主要功能有校直钢丝并按节拍要求间歇地输送要装夹工件、冷镦钉帽、冷挤钉尖、剪断钢丝;(2)送丝校直机构,要求使送丝与校直动作合二为一来考虑机构型式,同时应附夹紧机构,在送丝时放松,其余时间夹紧。

送丝校直机构可考虑采用间歇运动机构带动摆动爪,摆动爪夹紧钢丝并送丝校直。

夹紧机构利用联动关系开合;(3)冷镦钉帽机构,可以采用移动或摆动式冲压机构,一般可用平面六杆机构或四杆机构,其移动、摆动的行程在25mm左右为宜。

为了减小电动机容量和机械速度波动可加装飞轮;(4)冷挤和剪断机构在性能要求上与冷镦机构相同,因此采用机构也十分类似;(5)由于机构较多,相互动作协调十分重要,尽量考虑将各执行机构的原动件固连在一个主轴上。

2.自动制钉机设计方案2.1四种自动制钉机设计运动方案方案1:此方案采用由电动机带动内4槽轮运动,可以实现自动制钉机的4个主要动作。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采用槽轮机构产生间歇运动,带动摩擦轮传送钢丝。

然后通过加紧机构加紧,切钉机构和冷镦机构同时运动,结构简单,易于自动化生产。

结构简图如下:方案2:此方案采用由电动机带动内6槽轮运动实现转盘的间歇运动以实现钢丝的间歇传动,并通过摩擦轮初步校直。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采用槽轮机构,产生间歇运动,带动摩擦轮传送钢丝。

然后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切断机构和冷镦钉帽机构在同一平面内协调工作。

另外槽轮没有直接接到摩擦轮,而是接到齿轮,可以通过齿轮的一套替换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使摩擦轮的转速可调,使送丝长度可以变化,因此可调整钉子的长度,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简图如下:向方案3:此方案采用电动机带动涡轮,由涡轮进行全部传递。

由涡轮传动到齿轮,再由齿轮带动不完全齿轮以完成间歇性传动,并通过摩擦轮进行校直。

传送机构,切断机构,冷镦机构,加紧机构都在一个水平面内,通过齿轮就可以实行传动。

结构简图如下:2.2 三种方案比较3.自动制钉机设计方案的拟定通过对比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确定方案2为最终自动制钉机的设计方案。

向运动循环图将机械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各执行构件各行程区段的起始时间和先后顺序按比例绘制在直线坐标上。

4.自动制钉机各机构的分析及尺寸计算4.1间歇送料传动机构槽轮机构能产生间歇运动,使送丝动作有停顿。

送丝后停顿,进行夹紧,挤钉,切断等动作。

等一些列动作完成后,再进行送丝。

槽轮机构带动齿轮,调配齿轮传动比可调整摩擦轮转速,并带动摩擦轮转动。

摩擦轮校直钢丝,并传送出去。

单销拨盘转过一周所用时间为t1=2π/ω1则圆盘转过的角度为1/4整圆由于槽轮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最大值随槽数Z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槽轮的槽数越多,柔性冲击越小,同时为了满足360枚/分的生产率,在该方案中我们采用了四槽两销的槽轮机构。

而且槽轮的运动平稳性非常好,尤其是启动平稳性很好,这样有利于减小噪音。

槽轮机构的几何尺寸计算:R=L×sinφ=Lsin(π/Z)s=L×cosφ=Lcos(π/Z)h>=s-(L-R-r)d1<=2(L-s)d2<2(L-R-r)本机构制造铁钉长为70mm,冷镦时会挤压一些钢丝,故每次送料为75mm。

即槽轮1/4弧长为75mm。

所以L=360/2Π,取L=50R=35.35s=35.35r约为R/6=5.89,取r=6h>=26.7,取h=27d1<=29.3,取d1=10d2<17.3,取d2=10槽顶侧壁厚b=3~5mm,取b=3锁止弧半径r0=R-r-b=26.354.2夹紧机构在0~60°夹紧机构处于近休状态,保证送丝顺利进行。

60°~120°推动摆抓等速移动夹紧钢丝。

120°~300°凸轮远休,摆抓始终夹紧钢丝,进行冷镦、挤压和剪断工序。

300 ° ~360°凸轮等加速回程,回到近休状态。

4.3挤钉尖机构冷挤机构采用和剪断机构一样的槽轮凸轮无偏心椭圆机构。

凸轮转动,带动推杆使其到达最高点时挤压钢丝,在杆尖安装特殊形状的模具挤压出钉尖的形状。

冷挤和冷镦可以通过调节初始位置使其同步进行,提高生产效率4.4剪断机构剪断机构采用和冷挤机构一样的槽轮凸轮无偏心椭圆机构。

凸轮转动,带动推杆使其到达最高点时挤压钢丝,在杆尖安装特殊形状的模具挤压出钉尖的形状。

冷挤和冷镦可以通过调节初始位置使其同步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原动n=360r/min,件转速ω=6r/s,原动件角速度F=2500N剪切模剪切力假设剪切机构为理想机构则机构能量无损失曲柄供力为2500N解:速度v=ωr/1000P=Fv=F×ωr/1000=4710W/1000=4.710KW所以原动件最小功率为4.710KW4.5冷镦钉帽机构冷镦机构是采用增力机构,实现增力目的,且此机构有急回特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n=360r/min,转速角速度ω=6r/s,冷F=3000N镦力假设冷镦机构为理想机构则机构能量无损失则曲柄供力为3000N解:速度v=ωr/1000P=Fv=F×ωr/1000=7536W/1000=7.536KW所以原动件最小功率为7.536KW4.6 齿轮的选择由于冷镦,送料的周期相等,故齿轮4与齿轮6必须选择相同。

从电机传递到飞轮2的转速为360R/MIN,要求生产率为360R/MIN,故齿轮3与齿轮4,6规格也一样。

齿轮5是连接4与6的,所以,所有齿轮的型号都一致。

齿轮参数如表1.13所示5.自动制钉机电动机的选择与机构运动分析5.1电动机和飞轮的选择电动机的选择:本机构要求生产率为360枚/min,即与槽轮单销拨盘转速为360r/min,冷镦机构最小功率为7.536KW, 剪切机构最小功率为4.710KW。

所以选择电机的功率至少要>12.246KW,综合转速、效率、噪声以及质量体积的考虑,我选择Y160L1-4型号的电动机,转速为1440r/min。

飞轮的选择:由于电机转速较大,需要先减速,一般采用带≯传动来减速。

飞轮1与飞轮2的半径比为R1:R2 =1:4. 如表5.11所示表56.总结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 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