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及的设计综合课程的设计共15页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转换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杠杆、滑轮、齿轮等;3. 学生能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功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简单机械系统: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 力学计算: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5. 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机械原理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与分类1.2 力的作用效果1.3 功与能量第二章:简单机械系统2.1 杠杆原理2.2 滑轮组2.3 齿轮组第三章:力学计算3.1 力的合成与分解3.2 功的计算3.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第四章:实践操作4.1 实验一:杠杆实验4.2 实验二:滑轮组实验4.3 实验三:齿轮组实验第五章:应用与创新5.1 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机械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5.3 创新设计探讨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认识,掌握制图规范,能够阅读和绘制中等难度的机械图纸。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加工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关注环保和资源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机械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3章。

- 力学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简单机械结构的受力计算。

- 材料力学: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选择与应用。

- 机械原理:机械传动、联接、支撑、密封等基本原理。

2. 机械加工工艺:铸造、焊接、车削、铣削等,对应教材第4-6章。

- 铸造工艺:砂型制作,铸造缺陷分析,铸件结构设计。

-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焊接缺陷,焊接结构设计。

- 车削与铣削:车床、铣床操作,加工工艺参数选择,加工精度控制。

3. 机械制图:制图规范、图纸阅读与绘制,对应教材第7-9章。

- 制图规范:制图符号、线型、比例等基本知识。

- 图纸阅读:了解图纸内容,分析图纸结构。

- 制图技巧:运用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机械图纸。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小型汽车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一个能够模拟汽车运动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将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

首先,我们将以发动机为中心展开设计。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我们将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等零部件来展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排气的开关,我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

离合器用于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前进或后退。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车轮和悬挂系统,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车轮通常由轮毂、轮胎和刹车器组成,它们通过悬挂系统与车身相连。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身,以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通过模拟这一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运作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使学生了解各类机械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机械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系统(如齿轮、带、链传动)的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4. 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介绍常见机构和控制系统的类型、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讲解机械系统动态平衡的条件、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1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第2-3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第2章;3. 第4-5周:机械传动系统,教材第3章;4. 第6-7周: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教材第4章;5. 第8-9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教材第5章;6. 第10-11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材第6章。

机械原理及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及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2. 了解减速器结构及各种附件,初步考虑减速器箱 体结构、轴承组合结构。
3. 计算 减速器 箱体主 要结构 尺寸(手 册P146 表11-1)
注意: 1)δ≥8mm,一般δ1=δ; 2)弄清各处螺栓直径; 3)D2不能算错;
D
D2
D 2D (5 ~ 5.5)d3
a2 δ 50~100 r
四、装配图的绘制
d4=d3+(1~3)mm
d3=d2+(1~3)mm d3应圆整到0或5.
1~3
~e <B 2~3
δ+d1的C1 C2+(5~10) 1~3 e C2
端盖尺寸也可见图册85. p.154表11-10
d=(0.7~0.8)d2
两定位销距离尽量远些。
d1=0.75df,圆整
该中心线过端盖D2 d2=(0.5~0.6)df
19 调整垫片
2组 08F
18 轴承端盖
1 HT150
17 轴套
1 Q235A
16 齿轮轴
1 45
调质
15 键20x80
1 45
14 定位销B8x36 2 Q235A GB117-86
13 轴承端盖
1 HT150
12 挡油环
2 Q235A
11 箱座
1 HT200
10 垫片M16
8 65Mn GB93-87
200~250
1
1.布局图面 C2 >C1
C1 C2
选择视图;
右视图
65 a2r
定图纸有效面积,标题栏、明细表的位置(手册P6);
定比例(推荐a1∶1)。
俯视图
L
L
输入功率 kw
输入转速 r/min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机械原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占总评的30%。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动力与阻力:阐述动力、阻力的概念,分析二者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能量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转化过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简单机械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关联课本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2)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第四课时:动力与阻力第五课时:能量转化与守恒第六课时: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1)、(2)第二周:机械效率、动力与阻力第三周:能量转化与守恒、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材pdf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材pdf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材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如运用几何关系、代数方程、微积分等方法求解机械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装置进行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模型、实验等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有效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机械原理知识,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基本原理: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基础知识,涵盖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方程、能量守恒等。

2. 机械元件及装置:介绍常见机械元件如杠杆、齿轮、滑轮、凸轮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分析。

3. 机械设计方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计算等。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和绘图,提高设计效率。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机械基本原理学习,重点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受力分析。

第二周:学习运动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 P1
说明和要求:
(1) 工作条件:一班制,田间作业,每年使用二 个月; (2) 使用年限:六年; (3) 生产批量:小批量试生产(十台); (4) 生产条件:一般机械厂,可加工7级精度齿 轮、蜗杆及蜗轮; (5) 动力来源:三相交流电(220V/380V); 工作周期T的允许误差为±3%之内;

5. 键连接的验算; 6. 减速器的设计;(7天) 7. 零件图设计;(1.5天) 8. 撰写设计任务书;(2天) 9. 考核。(2天)
(五)
设计完成工作量
1. 执行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2. 减速器装配图;
3. 零件图2张(低速级大齿轮或蜗轮和低速轴);
4. 设计计算说明书(计算机程序作为附件)。
七、注意事项
1. 严肃认真,独立完成,有错必改,做到“三边” ; 2. 处理好以下关系:
1)独立设计和老师指导相结合; 2)创新和参考资料相结合; 3. 注意有些尺寸要圆整或取标准,或不能圆整; 4. 注意掌握设计进度,每一阶段认真检查,避免重大 错误,影响以下阶段的设计。
八、评分标准——五个等级
四 设计任务及进度
(一) 执行机构设计及分析 1. 运动方案拟定;(1天) 2. 机构运动设计;(2天) 3、机构受力分析计算。(2天) (二) 传动装置的设计 1. 选择电动机、联轴器,分配传动比;(0. 5天) 2. 各级传动的设计计算;(1天) 3. 轴的设计;(0. 5天) 4. 轴承的选择和验算;(0. 5天)
六、 设计说明书包括的主要内容
1. 多个运动方案示意图及其分析比较和最佳方 案确定;
2.确定机构运动参数,画机构运动简图,机构位 置分析,画出两执行构件的运动循环图(计算机 画出),检验不干涉条件;
3.机构力分析,编程计算原动件所需转矩和各运 动副反力;
4. 选择电动机、联轴器,分配传动比; 5. 各级传动的设计计算; 6. 低速轴的设计; 7. 低速轴轴承的选择和验算; 8. 键连接的验算; 9、减速器的设计的辅助计算和说明。
板B上下运动(不 一定是直线运动) 将麦秸喂入料仓,
B2
l6
l5
B1
滑块A在导轨上水 l1 平往复运动,将 麦秸向料仓前部
A1
A2
l3
l2
l4
推挤。
P2
P1
P1
每隔一定时间
往料仓中放入一
块木板,木版的 两面都切出两道 水平凹槽。这样, l1 麦秸将被分隔在
l6 l5
l3
l2
l4
两块木版之间并
被挤压成长方形。
P2
P1
从料仓侧面留出的空隙中将两根弯成∏
型的铁丝穿过两块木版凹P1槽留出的空洞,在
料仓的另一侧将铁丝绞接起来,麦秸即被打
包,随后则被推出料仓。
打包机由电动机驱动,经传动装置减 速,再通过适当的机构实现滑块和撞 板的运动。传动装置有以下三种方案:
I:带传动+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
II: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III:蜗杆减速器
三、设计参数及说明
当滑块处于极限 位 分 和 所B置别需2A。处时1一于间和个极为A2工限T时。作位,撞循置撞板环B板1 l1
B2
l6 l5
A1
l3
B1 A2
的质量m1 = 15kg,
l2
l4
依靠重力将麦秸喂入
料仓。滑块所受载荷
P2
如 5见0图任N,所务P示书2 及,。其其余中尺P1寸=
设计题目
麦秸打包机机构及传动装置设计
§1 绪论
一、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掌
握简单机械装置运动方案拟订和机构设计 方法,掌握常见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法, 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设计主要内容
(1)执行机构设计及分析 (2)传动装置的设计
打包机工作原理简介
人工将麦秸挑
到料仓上方,撞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