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才建设为根本推动消防铁军建设
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因此,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进行消防救援队伍的管理工作,成为了每个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管理好消防救援队伍。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消防救援队伍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事故救援的成败。
因此,要想确保消防救援队伍在紧急时刻能够高效、快速地处置灾害事故,必须实行严格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
首先,要注重对队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队员维护消防救援队伍的形象,以言行举止为根本,以职业化服务为宗旨。
其次,还要重视队员的技能培训和训练。
通过定期的模拟演练和技能比武,提高队员的消防救援技能水平,确保队员在事故灾害中呼之欲出。
二、完善消防救援队伍的制度和建设消防救援队伍的制度和建设是保障队伍能够高效开展救援的基础。
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要完善,对消防设备的质量要求、救援方案的制定,乃至队员的服装装备都应该明确规定。
此外,还要加强消防设备的更新、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在事故救援中的正常使用。
三、注重消防宣传和普及消防救援队伍的宣传和普及,是增强全民消防意识,提高消防安全等级的必要手段。
推广消防安全知识,建立“消防101”文化氛围,加强消防“三防”措施教育,提高市民的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此外,还要制定和实施多种灾害预警机制,加强消防相关法规制定和宣传,形成全民参与消防安全的好风气。
四、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是保证消防救援队伍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
要建立先进的队伍管理系统,积极保障队员的合法权益,解决队员实际困难,保证队员得到重视和尊重。
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使得队伍内部会更加团结,我们也更加有力量去应对各种灾难。
总之,在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的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得到重视和改进。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未来的消防救援队伍必将更加完善和优秀。
消防指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

消防指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吴霄 姜孝国随着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人才队伍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指挥中心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各级消防指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将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必须从“选、育、用、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应对。
在“选”上下功夫,构建合理的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在“育”上下功夫,构建科学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在“用”上下功夫,制定科学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标准;在“留”上下功夫,建立科学有效、适合实际的留人机制。
关键词:消防 指挥中心 人才建设Analysi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 Fire Command CenterWU Xiao, JIANG Xiaoguo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functions and tasks of the fire rescue team after the reform and transfer, the command center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behind the scenes to the front of the stag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eams of fire command centers at all levels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 We must respond effectively from such four aspects as "selection, training, service and retaining". Selection means building a reasonable mechanism to introduce talents. Training means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training system for skilled talents. Service means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standards for the use and evaluation of talent. Retaining mean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mechanism to retain talents.Keywords: firefighting; command center;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摘 要0 引言在“全灾种、大应急”应急救援调度指挥时代背景下,消防指挥中心已经从单纯的应急值守、信息收转全面升级为集接处警、预警研判、响应调度、决策指挥、辅助支撑为一体的综合作战指挥中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打造指挥型、技术型、专家型、复合型“四型”人才队伍,是提升指挥中心综合能力素质的战略举措。
消防安全管理的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消防安全管理的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消防安全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日益关注,消防安全管理的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消防安全管理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发展路径。
一、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消防安全管理事业仍存在一些存在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人员素质不高和专业技能不足,消防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
其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很多地方的基层消防队伍由于人员流动和转岗等原因,导致队伍整体素质下降。
再次,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消防安全形势,传统的消防队伍往往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需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因此,建设一个职业化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化人才队伍不仅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更好地履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职业化人才队伍还能够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为消防安全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消防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但与社会需求相比,人才供给仍然不足。
其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消防安全人才队伍中绝大部分是普通消防员,而缺少专业和研究型人才,制约了整个队伍的发展。
再次,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培训活动,但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够科学和系统,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三、消防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要推进消防安全管理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评估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人才选拔和提升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对消防安全人才的培训和研修。
通过开展系统、全面的培训和研修活动,提高消防安全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如何建立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机制,推进消防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完善队伍管理机制
![[如何建立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机制,推进消防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完善队伍管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68661eea6c30c2258019e8c.png)
[如何建立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机制,推进消防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完善队伍管理机制一、加快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消防救援工作涉及面非常广,要做好消防救援工作,需要很多方面的专业人才。
建立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应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识,积极从社会上引进满足消防救援工作的人员,建立人才选拔和聘用制度。
第二,对于消防救援人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第三,可通过聘用各行业专家作为消防救援工作兼职人员,让他们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支持服务。
二、加强对消防救援人才的培训工作由于消防救援工作所需要的人才是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所以消防救援队伍内部人才培训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消防救援队伍应该建立合理的培训制度,每年都应有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要注重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的合理性,从年龄、技能等各个方面来考虑消防救援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为了加速人才成长,有必要进行集中强化培训。
但当前的培训内容转化为实践的转化率较低,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学到的行为。
培训班上学得再好,回来不用,就是最大的浪费。
推动学习转化,是培训的关键。
因此应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秀指战员轮训,以在职教育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使消防救援人员系统的掌握消防救援知识、提高全员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三、加大消防救援人才对消防工作的职业认同感消防事业是个崇高的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认同感,好的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应当研究如何激发消防救援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荣誉感。
在培训考核中将考核科目限制较死、没有弹性会将消防救援人员的创新思维禁锢在一个框里,使这个框之外的努力得不到认可,无形中抑制了消防救援人员的创造活力。
日常工作训练中应当保证消防救援人员的自主性,即让队站在制定训练计划、确定训练内容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独立性及自主权,这样,增加消防救援人员的责任感,使消防救援人员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增强业务技能水平的。
关于消防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消防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消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火灾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消防安全水平,各级政府对消防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消防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对全国各地的消防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二、调研结果1. 消防人才队伍规模不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各地消防人才队伍总体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的需要。
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市,消防人员不足的情况更为突出。
2. 消防人才素质有待提高:调查发现,消防人才队伍中部分人员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实战经验,对灾害事故处理和救援措施不够熟练。
这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3. 消防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调查表明,目前各地消防人才培训体系相对薄弱,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
部分地区的培训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这使得培训效果不佳,人员技能提升缓慢。
4. 消防人才待遇不尽人意: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消防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不尽人意。
这导致一些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意从事消防工作,使得队伍建设面临挑战。
三、建议与措施1.增加消防人才队伍规模:各级政府要重视消防工作,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强招聘和培养消防人员,增加消防队伍规模,确保消防力量的充足。
2.提高消防人才素质:建立健全消防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实战演练,完善培训设施和师资队伍,提高消防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3.改善消防人才待遇:合理提高消防人员工资待遇,改善福利待遇,提高消防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4.加强协作与合作:各级政府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类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
四、结论消防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环节。
当前,消防人才队伍规模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培训体系不完善、待遇不尽人意等问题亟待解决。
筑牢基础 逐步推进强化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建设[论文]
![筑牢基础 逐步推进强化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建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0fc407844769eae009eded.png)
筑牢基础逐步推进强化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建设【摘要】本文分析了消防铁军建设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对提高消防铁军建设,加强消防铁军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消防铁军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安消防部队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能力素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是消防部队建设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刻反映了新形势对消防部队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队的新期待,对于公安消防部队提高战斗力、更好地履行职责意义重大。
1 当前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存在的问题1.1 消防铁军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轻重不一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在消防铁军建设进度上,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防铁军队伍建设进度可以缓慢一些,甚至认为以后再建设。
目前,县(市)中队的消防铁军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区中队的消防铁军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少。
1.2 消防铁军训练水平高低不一各地消防铁军训练的水平各地相差很大,为真正锻造消防铁军,要做到强化训练意识,将训练提升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训练上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
目前,欠发达地区及县(市)中队日常铁军训练抓得还是不到位,训练水平较低。
1.3 消防铁军训练实战能力转化强弱不一由于组训方式简单、模拟训练及演练与实战具有一定的差距,使得部分官兵在实战中,很难将训练成果转化为实际战斗力,并且各地实战能力高低不一。
2 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建设的对策2.1 把握机遇,逐步推进消防铁军建设《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颁布实施,为加快“十二五”期间消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消防部队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实施《规划》的具体要求,以及当前消防工作的紧迫形势和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转变抓消防工作的思想观念,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倾力破解工作中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难题。
浅析消防战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浅析消防战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摘要:提高消防队伍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确保消防工作安全有效地展开并起到一定的社会成效,是消防战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当前消防战训工作存在着人才建设机制体制障碍问题、消防装备建设不适应问题、部队管理训练手段滞后问题和训练保障与社会联动落实不力问题。
应当加强消防战训队伍机制体制建设,塑造高素质战训人才队伍,强化、优化消防和救援装备配备,改革训练体制,推进训战一体化建设,强化消防战训保障措施,健全消防为主的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从而从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消防战训工作进行改进。
关键词:消防战训;消防工作;改进对策一、当前消防战训工作存在的问题1.战训人才建设存在机制体制障碍首先,当前消防战训人才队伍和培养机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不够完善。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兴起,消防官兵的三观相对于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消防官兵不愿意在战训类的一线岗位工作,认为这类工作不仅压力较大而且个人晋升成长速度也较慢,挫伤了战训相关干部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
其次则是战训不对人才的专业性和职业化程度较低,消防人才的软实力不足,往往具备实战能力或实战经验,但缺乏理论总结归纳及提升个人技术水平的能力,消防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所不足。
2.消防装备建设不适应灭火救援任务的要求近些年,由于三基工程的推进,各地政府对于消防设备的采购力度有所增强,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消防设备建设投入远无法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并且其支出在整个消防财政支出中当中所占比例过低,配套设施无法达到特定情况救援时的特殊要求。
另一方面,消防灭火和救援等装备的配置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到位,而是照搬照套原有的救援设备采购和维护方案,将导致在恶性火灾和突发性灾难救援时无法使设备派上用场。
科技含量较高的消防设备和配套设施稀缺,且应用范围不广,也容易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
3.部队管理训练手段滞后消防战训工作中还存在着部队管理训练手段落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指挥凌乱、灭火救援战术不合理、不能够将战训与实战战场条件相匹配、过度程序化训练以及忽视战术改进研究等情况。
浅析如何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浅析如何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火灾也在频频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消防员队伍来加强城市区域内的公共财产与公共领域的安全保护。
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类社会救援任务在不断地增加,这就会将消防员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就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消防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其作战能力。
关键词:消防救援;队伍建设1导言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新形势下,要想有效维护公共财产与人们私有财产的安全,就要高度重视消防员队伍的建设,以此来充分发挥消防员队伍的消防职能,大大提升消防队伍的战斗力,保证消防队伍的稳定性。
2现行消防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2.1消防队成员构成复杂,思想混乱,难于管理现阶段,许多消防员都是从社会上招募的。
在招募消防员时,许多人员没有经过理论评估和身体测试。
因此,消防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一方面,现有许多消防队员身体素质存在缺陷,降低了消防队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很多消防队员规章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用规定约束自己。
在工作中,总会出现工作松懈、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消防队的工作比较艰苦,不是所有的消防队都有勤劳朴实的精神和节俭意识。
另外,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队伍的稳定性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2.2管理能力不足,意识淡薄管理层的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管理思想、管理手段,表现为管理意识缺乏,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个人的管理意识淡薄使得管理层更加不重视继续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造成管理思想滞后的恶性循环,所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目前首要关注的对象。
由于思想上得不到重视,行动上就会出现问题,不能主动处理、发现问题,当上级作出指示,或者出现必须解决的情况时才会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思想不到位的另一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工作,渐渐将工作抛之脑后,脱离组织和队伍的倾向逐渐加大,将精力投入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以人才建设为根本推动消防铁军建设【摘要】面对消防部队职能拓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部队人才建设,提高部队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笔者就对消防部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人才建设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消防铁军人才建设应急救援能力2008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颁布实施,决定了公安消防部队所承担的任务已由过去较为单一的灭火拓展为安全保卫、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等。
随着职责使命的不断拓展,部队执行的任务越来越重,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这就对消防部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包括车辆器材装备配备、人员配备、信息系统完善、战斗精神培育等方方面面内容,但作者认为人才建设是根本。
无论是再先进的装备,还是再完善的软件系统,都需要人去完成操作。
1 当前消防部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当前,部队人才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人才素质结构上,完成一般性工作的“事务型”人员多,能出谋划策、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谋略型”人才少;知识结构“单一型”的人员多,“复合型”人才少;凭传统知识和老办法工作的“经验型”人员多,具备新知识、掌握先进方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少;在人才布局、数量上不够均衡,机关干部多,基层干部少;在人才编配上,人才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建设的需要。
1.1 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消防铁军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防火监督、灭火救援、消防保卫任务日益加重,消防警力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消防铁军建设的重要因素尤为凸显。
1.2 官兵素质整体偏低,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繁重的消防工作需要(1)从干部层面分析。
1)受体制影响,部分干部“临时工”思想严重。
消防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警力严重不足,导致了人少事多的局面,使很多干部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工作状态之中,很多同志连正常的节假日都不能休息,休假更是得不到保证。
同时由于现役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干部都将面临“二次就业”,导致部分干部“临时工”思想严重,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无所谓态度,对打造消防铁军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2)少数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
打造消防铁军,没有一支具有铁的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目前少数基层干部责任心淡化,热衷于工作以外的事情,晚上因玩睡得很晚,早上因懒起得很迟,表率作用差,尤其是极个别干部仗着自身资历老,经验丰富,成了“甩手掌柜”,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能推则推,能应付就应付,影响了打造消防铁军工作的持续推进。
3)专业人才缺乏。
许多部队建设急需的专业,如火调、战训、化学事故处置等,出现人才紧缺、断层等现象。
尤其是一些小支队,一个人身兼数职,工作精力很难集中。
另外,化学事故处置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困境。
目前许多化学危险品扑救主要是指挥员凭经验或向专家咨询来处置的,缺乏专人研究处理。
4)近年陆续分配到基层部队的部分大学生干部缺乏活力。
个别大学生到部队后,吃苦精神不强,适应环境能力弱,受不了部队纪律约束,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讲条件,论待遇,相互攀比,不愿意或不安心工作;有的不能与官兵打成一片,缺乏对士兵的感情,军事业务素质较差,管理能力弱;有的未能把所学专业与消防工作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欠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持续动力,难以成长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和领军人物。
(2)从战士层面分析。
1)班长骨干作用发挥不强。
部分班长骨干在晋升更高一级职务后,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掰着指头混日子,认为自己再怎么优秀也只是个当兵的,又不会多加一分钱,更没有机会成为干部。
因此就得过且过,没有在打造消防铁军中切实发挥骨干作用。
2)战士体、技能普遍较差。
由于长期以来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持续性,战士体、技能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打造消防铁军的基本要求。
3)尚未建立一套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对在打造消防铁军活动中表现优秀、能力出众的士官、战士在福利待遇、个人婚恋、探亲休假、入党、考学、立功受奖等方面未形成有效机制。
2 加强消防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原因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就是着眼于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执行消防监督执法、灭火救援为中心的多样化任务需要。
2.1 外部形势逼人,加强消防部队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我国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也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
为使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2 自身矛盾突出,消防部队人才队伍基础薄弱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消防部队各方面发展迅速,但人才队伍建设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部队发展的需要。
在执勤执法上,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部分官兵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不强等问题,与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官兵的法律素质还不高,缺乏执法经验,执法办案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有力支撑目前,在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进程中,如何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充分运用好消防领域出现的各种新技术、新器材、新装备,实现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消防管理水平和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成为了事关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成败的重要环节。
而要运用这些新兴技术和装备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推动部队战斗力的整体提升,就必然离不开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3 加强消防部队人才建设的方法与措施3.1 必须在提高认识上注重连续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部队人才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提高思想认识这个前提,通过经常、持续、不间断的思想发动,引导官兵从四个认清中激发学习动力。
(1)认清人才建设是打得赢、不变质的需要,强化使命感。
不论是日常消防工作还是灭火救援战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知识的较量。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创造先进的灭火救援理论,无法形成高超的技术战法,灭火救援装备再先进,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
(2)认清人才建设是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强化责任感。
推进公安消防铁军建设,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也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法宝。
(3)认清人才建设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增强危机感。
随着知识经济、知识军事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将不断缩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竞争更加残酷和激烈。
今天是部队建设中的人才,如果不及时学习提高,明天就未必是人才,甚至可能被淘汰。
(4)认清人才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增强紧迫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才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要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顺序,分阶段确立具体的育才目标,使官兵在知识积累中实现素质能力的飞跃。
3.2 必须在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基层官兵教育训练和执法执勤任务很重,学习时间有限,要求我们在人才建设上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分对象层次,有针对性地搞好培养。
(1)紧贴官兵职责需要区分层次。
紧贴部队建设需要,依据职责分工、岗位需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突出按需培养。
(2)针对官兵兴趣爱好有所侧重。
要本着个人有兴趣、部队有需要、地方用得上的原则,把部队需要、个人爱好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博专相兼,搞好结合,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育课目,既把官兵培养成为部队各行各业中的骨干力量,又对官兵有兴趣的专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掌握适应地方建设的一技之长。
(3)根据官兵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
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人员,在安排学习培训内容上就必须量体裁衣。
通过分类开展学习培训,力求弱项得到弥补,强项得到提高,保证人人都学有所获。
3.3 必须在学习内容上体现特殊性消防部队天天执法执勤,综合素质不高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抓基层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执法执勤内容为主,着眼职责使命,始终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根本落脚点,在学习内容上体现特殊性。
(1)注重理论武装,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三句话”总要求,武装官兵的头脑,努力用科学正确的理论占领官兵的思想阵地,保证官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和政府的指挥。
(2)着眼打赢需要,把高科技知识学习突出出来。
把官兵科技素质的培养突出出来,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高科技知识,熟悉了解高新灭火救援装备的性能、特点;以国内外重大火灾案例分析为载体,坚持把好的灭火救援经验和做法作为重点,提高官兵理论学习和实战能力。
(3)着眼全面提高,把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作为重要内容。
加强文化培训,普及文化基础知识,鼓励官兵继续参加在职学习、函授和自考,提升学历层次,增大知识含量,推进官兵综合素质的整体跃升。
广泛开展读书成才活动,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组织读报、书评、读书演讲等活动,浓厚读书成才氛围,全面夯实官兵的文化基础。
3.4 必须在培训方法上提倡多样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人才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
”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培养适应未来公安消防工作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需要我们拓宽途径,多法并举,用超常的措施抓落实。
(1)坚持把岗位锻炼作为基层人才培养的基本阵地。
深化科技练兵,强化模拟训练,努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日常执法执勤工作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谋划决策的能力和组织指挥的能力;推进岗位交流,实行司、政、后、防岗位互换,特别是让刚毕业下基层的院校干部把基层每个岗位、专业作为提高素质的课堂,不断丰富官兵的工作阅历,培养适应不同岗位的能力。
(2)坚持把送学培训作为基层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发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有计划选送官兵适时到院校回炉学习深造;院校要坚持面向部队,着眼各类院校毕业干部任职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和规划,不断充实新内容。
同时,要立足单位实际,组织各种文化知识学习班和技能培训班;要注重发挥各类活动的育才载体功能,使官兵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坚持把吸收借鉴作为基层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
善于借助警地资源,定期请军地专家、教授到部队讲课辅导,传授专业知识、丰富官兵的知识体系;大胆地引进地方院校培养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基层部队中,进一步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3.5 必须在创建机制上讲求科学性在人才建设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创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1)创建坚强的领导机制。
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把人才建设作为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作为教育训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考察各级主官和班子的重要内容,成立人才培养协调小组,明确主官为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形势,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