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
东莞名胜古迹汇编

<一>纪念性建筑、革命史迹一、鸦片战争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美、荷等国武装向我国走私鸦片,林则徐奉命赴粤禁烟,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和鸦片战争保卫战,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
1、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全国重点文件保护单位)(1982年11月19日公布)在虎门镇镇口村南面,清代。
销烟池,原为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池,面积共1800平方米,池底平铺石板,池边栏摏钉板,周围广树栏栅,池和前面设一涵洞,后面通一水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就在这两个池内用盐滷水和石灰销毁英美鸦片1188127公斤。
林则徐销烟后,这两个池早已废弃。
1972年省博物馆考古队协助发掘,并用水泥预制伯仿制复原。
观是开放单位,第年接待大批中外游客。
虎门销烟的壮举,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震撼了世界,中国近代史就从这里开始。
2、虎门炮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虎门镇,清道光十九至二十年(1839-1840年)虎门炮台由沙角、大角、南山、镇远、靖远、威远、横挡、永安、巩固、蕉门、新涌、大虎十二痤炮台组成,紧镇珠江口的咽喉。
形成强有力的防御体系,在鸦片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
3、沙角炮台在虎门海口东侧沙角山,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道光二十三年重建,咸丰六年(1856年10月)被英、法联军毁,光绪年间修复,现保存有濒海台和刻有“沙角”字样的花岗石碑坊一座以及节兵义坟,并保存大炮三门。
沙角炮台是虎门要寨的第一道防线,又叫第一重门户,由沙角台、濒海台、捕鱼台组成,1841年1月7日,英军突击沙角、大角、三江协副将陈连升亲守台将士600多人浴血奋战,陈连升父子和绝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
沙角炮台现是开放单位,1989年成立了炮台管理所,第年接待大批中外游客。
4、捕鱼(炮)台,(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虎门镇沙角,清光绪九年(1883年)修建。
捕鱼台包括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和右捕鱼台4个结构相同的暗台。
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兴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兴市府[2012]9号
![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兴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兴市府[2012]9号](https://img.taocdn.com/s3/m/d979fe9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3.png)
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兴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正文:
---------------------------------------------------------------------------------------------------------------------------------------------------- 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兴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兴市府[2012]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编制规范》的指示精神,按照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做好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报送“第三次全国文物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名单”的要求,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完整性、代表性、独特性、保护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选择,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也入选,按照这些标准,兴宁市筛选出不可移动文物224处,其中古遗址5处,古墓葬6处,古建筑175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史迹与代表性建筑35处。
并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认定,现予以公布。
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要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全市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附件:兴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略)
兴宁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二日
——结束——。
东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东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东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
为了更全面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东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并公布了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该名录详细记录了东莞市境内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或社会价值的文物单位,共收录了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47处。
这些文物包括了古代建筑、石窟、碑刻、桥梁、堤坝、祭祀建筑等多种类型,其中不乏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年代的久远,更在于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比如,建于南宋时期的石排镇龙山寺,其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便展示了古代广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和工艺水平。
又如,虎门的炮台遗址,见证了鸦片战争的硝烟和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
这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公布,对于东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仅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了解东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窗口。
同时,它也是对那些默默守护文化遗产的民间人士的肯定和鼓励。
然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一劳永逸,它需要我们持续的和投入。
东莞市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只是个开始,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无论是政府的投入,还是民间力量的参与,都必不可少。
东莞市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是对该市历史文化的全面梳理和展示,它既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让我们一起珍视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为保护和传承东莞市的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不可移动文物的移动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不可移动文物正面临着威胁和挑战,需要通过移动保护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
本文将探讨不可移动文物的移动保护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在固定位置上不可移动的文物,例如古建筑、古遗址、石刻、雕塑等。
擅自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案(奉文旅体罚字﹝2022﹞第8号)

擅自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案(奉文旅体罚字﹝2022﹞第8号)【主题分类】文化和旅游【发文案号】奉文旅体罚字﹝2022﹞第8号【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304324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30432466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304324660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304324660130【处罚日期】2022.06.09【处罚机关类型】文化部/厅/局【处罚机关】【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处罚种类】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执法级别】区/县级【执法地域】奉化区(原奉化市)【处罚对象】俞尧展【处罚对象分类】个人【更新时间】2022.07.28 17:38:43处罚名称擅自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案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奉文旅体罚字﹝2022﹞第8号被处罚对象俞尧展处罚结果案由:擅自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案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奉文旅体罚字〔2022〕第8号当事人:俞尧展违法事实和处罚依据:经查,俞尧展擅自拆除了四处不可移动文物,构成了擅自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和《浙江省文物行政处罚适用裁量基准(试行)》“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中一般处罚的裁量基准。
处罚内容:罚款人民币贰拾万元。
履行方式: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本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处罚机关和日期:宁波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6月9日处罚决2022-06-09定日期处罚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广东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财富,是爱国主义教育最为生动和形象的教材。
切实加强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使广东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使经济强省有更坚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维系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凝聚力,调动他们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增进民族大团结,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现状(一)广东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策源地,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颇为丰厚。
全省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9处;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万余处。
广东历史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古代文物丰富多样,岭南特色鲜明。
距今6500多万年前的河源石峡恐龙化石埋藏地保存有恐龙蛋、骨架、脚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众多,世界罕见。
位于广州中山四路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东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宫署御苑遗址,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
位于广州象岗山的南越文王墓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全国出土遗物最丰富的汉代帝王陵墓。
佛教寺院众多是一大特色,著名寺庙有广州光孝寺、六榕寺、新兴国恩寺、曲江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南海神庙、肇庆梅庵等。
怀圣寺光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又是广东仅存的唐代高层建筑物。
潮州广济桥是全国首座集梁式桥与浮桥于一身的启合式桥梁,其规模和结构技术为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罕见,反映了我国宋代造桥的最高成就。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
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8.13
•【字号】东府[2012]109号
•【施行日期】2012.08.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
文物名录的通知
(东府〔2012〕10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文物普查,筛选出广龙铁路石龙南桥等不可移动文物点459处(详见附件《东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确定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现予公布。
各镇街、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要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科学规划,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
认真做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东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东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八月十三日附件:。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51项)东群一、民间美术(一)茶山公仔茶山公仔早在明朝初期已有制作,民国初期广为盛行。
珠三角一带生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次年元宵节前"开灯"。
结灯之夜,族中理事请来八音,奏着乐曲,将这些"公仔"分送尚未生育的妇女,祝其早降麟儿。
外县群众也前来购买。
抗战后,元气大伤。
茶山公仔的生产过程包括练泥、印模、上彩。
1、练泥。
从河涌中采回黏土,去掉上面一层和有砂质的部分,放在空旷处,自然风干堆沤。
练泥时,要用木制大槌奋力敲打,直到有一定的韧性。
2、印模。
有多少品种的泥公仔,就要有多少个木模。
把泥块捏进木模具里要准确,双手拇指要把泥块压实,不留空隙。
泥块倒出,装上竹脚,成了胚形,待其阴干。
3、上彩。
上彩可由妇女、儿童动笔。
但面部、盔甲、衣饰等重要部分,一定要专业人士动手。
精品的要用鸡蛋清作敷料,才会光艳夺目。
茶山公仔取材于粤剧、历史、神话人物,包括"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夜战马超"、"牛郎织女"、"四兄弟"(刘备、关公、张飞、赵云)等,琳琅满目。
茶山公仔极品可为真人塑像,立体配套,精工彩绘,真丝绸衣,用玻璃罩罩住;二级品亦是精工彩绘,但不穿真衣;三级品则是一般彩绘,可配套或不配套;四级品是一般彩绘,平放的配套像,每套四个,俗称"四兄弟";五级品较小,单个不配套,平放,有"天妃送子"、"状元及第"、"醒狮迎春"、"福禄寿"。
开灯人家要买多套"四兄弟"回去,除了家中、祠堂要摆,还要送给亲朋好友,取其开枝发叶,团结友爱之意。
因此,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就会有人前来采购。
茶山公仔,属泥塑工艺品。
改革开放后,悄然兴起,但老艺人已无一存在,质量不高。
虎门的历史名胜古迹介绍

虎门的历史名胜古迹介绍虎门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远古时是大海的组成部分,镇内之岗峦其时或为岛屿。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虎门的一些历史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虎门的历史名胜古迹:虎门炮台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
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O0多门。
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
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
现今的虎门炮台旧址除少数位于番禺区外,大部分归鸦片战争博物馆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分成相对集中的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两组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进行管理。
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黄泥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明台)和暗台两类。
威远炮台至今保存完整,为花岗岩石砌筑全长360、高45米,共有25个炮位,每个炮位高2.9、宽4.2、深6.6米。
炮位旁设储藏室和官兵休息室等。
节兵火坟位于沙角炮台北约100米,1841年1月7日英军进攻沙角炮台时英勇战死的清军75位官兵葬于此,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所立‘节兵火坟’碑。
鸦片战争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
广东人民在-外国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1841年虎门失守后,英军于5月占须广州城北炮台,大肆0淫烧杀。
广州北郊三元里村民在韦绍光的率领下,聚集在三元古庙前誓师,联络103乡村民,将英军诱入牛栏岗。
埋伏的村民奋起用大刀长矛、锄头铁耙与英军作战,恰逢大雨,英军火药受潮、-失灵,加上稻田泥泞难行,英军被打死200多名,乡民牺牲20多人。
现牛栏岗有“义勇祠”,是1841年为纪念死难乡人所建,三元古庙已改为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
虎门的历史名胜古迹:虎门销烟池虎门销烟池在东莞县太平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19世纪30年代英国、葡萄牙等武装0鸦片进入我国南方边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商颂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则徐社区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内,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相传该亭是纪念当年捐资兴建虎门医院的商人而建。
亭坐西北向东南,为六角攒尖顶,绿琉璃瓦亭,周长13.8米,高5.5米,亭内地面、亭柱都是大理石,每条柱周长0.8米,柱与柱之间是用大理石板相连。
檐下有仿斗拱斜撑。
该建筑具有民国岭南建筑的特征,是研究当时建筑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虎门医院历史也有一定的价值。
东方五眼井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东方社区中正街13号前,开凿时间不详。
该井为方形,长1.88米,宽1.55米,井壁为麻石堆砌,井底铺青砖。
井盖为麻石,开有五个圆形口,最大的眼径口50厘米,最小的为40厘米。
该井见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历史。
定洋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九门寨社区鹅山山脚,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春。
该炮台又称“鹅夷炮台”,与虎门炮台第一道防线的沙角炮台遥相对应,扼守从三门口进入太平河道之要冲。
现存的定洋炮台有3个炮位,其中,两主炮位共通一暗道,有贮弹室、暗室。
一个辅助炮位较小。
暗道、暗室基础为麻石,顶为红砖砌成。
三间拱顶立柱西式清兵营房,面宽14.85米,进深10.8米,暗道总长度50米,宽度约3米。
1982年2月23日,该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洋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山顶营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顶,西、南临珠江,西北遥对蛇头湾炮台,西侧为镇远炮台。
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光绪九年(1883)虎门炮台大修时重建。
炮台呈方形,全长123米,中宽30米,四周建有三合土围墙,围墙上布满枪眼,围成一个炮城的形制,中设兵房和练兵场。
围墙西南面开口处有德国产克虏伯大炮一门及炮座一个,炮长8.45米,重4.2万斤。
山顶营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蛇头湾炮台旧址建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蛇头湾山顶地势平坦处,坐北向南。
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当时建的是三合土炮台,并削平前面山土为敌台,面铺石板,台内安配炮十七位,神庙一间,兵房八间。
咸丰六年(1856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破坏。
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
现存炮台为光绪时期样式,整座炮台有三合土围墙环护,形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面积约2520平方米,东面开大门。
围墙内有两个露天炮位,一左一右,两炮位中间有暗道相连。
蛇头湾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镇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始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1841年2月26日“虎门保卫战”失败,被英军破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复,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军破坏;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镇远炮台,由分布于南山西侧山腰的七个圆形或半圆形的露天炮位组成,有暗道连接各个炮位,炮位背后有青砖砌筑的两栋兵房和一间火药局。
另在镇远炮台7号炮位东侧新发现有三座炮位,炮台石砌围墙一周和兵房三栋。
镇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威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地处珠江海口东岸,在南山炮台基础上扩建而成。
南山炮台系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台周五十二丈五尺,台上炮位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
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海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是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于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虎门时受到破坏,1843年修复,1856年又被英军破坏,光绪四年(1878)重修。
现存的威远月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重修的炮台,有二十六个暗炮位和三个一大二小的露天炮位以及短距离射击的枪眼。
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南山炮台,将原炮位一律改建为露天炮位,命名为威胜东台,有四个露天炮位。
威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靖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山腰,镇远炮台与威远炮台之间,为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邓廷桢、关天培奏准筹建,为虎门炮台第二重防御体系。
1841年2月26日虎门之战,关天培在靖远炮台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炮台沦陷,被英军大肆破坏;1843年修复,1856年又被英军破坏;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设的虎门大桥破坏了部分炮位及清兵营房,1996年至1997年对靖远炮台露天炮位、暗道等进行大规模维修。
炮台旧址现今仅存三个圆形露天炮位、暗道、兵房三处及炮台后围墙,有“靖远炮台后墙界址碑”一通,原嵌在后围墙内,现藏鸦片战争博物馆。
靖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林则徐销烟池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镇口社区南海滩上,牛背脊山西坡下,共两个,呈方形,边长15丈余尺,面积约5000平方米。
池岸北、西边有栅栏,池的边缘栏桩钉板,底部、四壁平铺石板;池前设一涵洞,作排放鸦片残渣之用,池后挖一水沟,便于车水入池。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为销毁收缴鸦片在镇口海滩开挖池子两个。
同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英美的2376254余斤鸦片在销烟池中当众销毁。
1973年,经考古挖掘,复原了两个销烟池。
2000-2001年,再次对两个销烟池进行了全面维修。
复原后的整个销烟池的构造科学、实用。
销烟池旧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节兵义坟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百草山山麓,是鸦片战争时期沙角之战中牺牲的75为外地籍清军勇士合葬墓。
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964年、1971年两次重修。
墓坐东南向西北,为灰砂、花岗石结构,长17.8米,宽17.2米。
坟头平面呈半圆形,中立一花岗石墓碑,上阴刻行楷书“節兵義墳”4字,上款刻“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吉日立”,下款刻“节兵七十五位合葬”,墓后及两侧均有挡土墙三面环绕。
坟头前面为方形拜堂,再前面是筑有护栏的两级台阶。
节兵义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鸦片战争史及中国近代革命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炮台门楼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办广东海防时,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兵部尚书彭玉麟题字、水师提督娄云庆开始主持修建。
门楼坐西向东,高8.36米,宽7.75米,厚3.6米,拱形顶,门楼上有一个阅兵点将台,正面灰塑匾额左侧写有“沙角旧台久圮甲申冬兵部尚书彭粤督部堂张筹办海防以此门户饬修复肇董其事工竣以志诸石云统领肇军提督军门娄云庆跋末将任英俊监修”中间写有“沙角”2字,右侧写有“光绪乙酉秋月立”。
门楼两侧有三合土围墙连接,围墙残长63.9米,高3.7米,厚0.6米,围墙上密布枪眼。
围墙后宽阔的平地为练兵场。
练兵场长约56.1米,宽约17.1米。
沙角门楼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濒海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珠江入海口东岸,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被毁的沙角炮台旧址上改建而成,该台有3个用水泥、砂石、混凝土筑就的圆形露天炮位,直径约10米,坐东向西,炮位后面有暗道串联3个露天炮位,后上方筑有带枪眼和码墙的指挥所围墙,炮位前筑有带枪眼的驳岸围墙。
濒海台前是缴烟码头,麻石条铺筑,呈三角形。
缴烟码头上竖有林公则徐纪念碑一座,德国产克虏伯炮一门,道光年间铸造国产铁炮一门。
濒海台扼守珠江出入口水道,兼扼三门口进入太平墟要冲,与第二道防线之威远炮台遥相呼应。
濒海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临高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扯旗山山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
临高台为明台暗室组合,炮巷暗道深长,炮巷入口处为临高台门楼,高约7.8米,宽9.4米,以青砖和红砖筑成;炮巷内两侧有暗室,分别为弹药库和兵房;炮巷尽头连接一个用水泥、砂石、混凝土筑成的圆形露天炮位,直径为8.5米,现炮位部分被破坏,建有现代建筑,炮位上方建有沙角部队招待所,现存储弹坑34个,指挥官站位2个;炮巷与炮位相连接处有一长方体形水池,水泥灰沙砌筑,长1米,宽0.52米,深0.55米。
临高台所处地势比濒海台为高,两台彼此相连,补充濒海台之不足,声威互壮,扼守相宜。
沙角临高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迎薰门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沙角捕鱼山与扯旗山之间,两侧有围墙相连,东北西南走向。
迎薰门高3.05米,宽1.7米,已被红砖封堵,门额上书写“迎薰门”3字。
两侧围墙延伸至山上,墙厚1米,高3.05米,三合土夯筑。
西南侧围墙残长76米,东南侧围墙残长约100米,靠近迎薰门处被沙角海军部队门楼断开。
迎薰门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沙角捕鱼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捕鱼山,在旗山东边,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4台组成,4台一字排开,隐藏山中,为暗堡式炮台;穿山暗道为砖石砌墙,灰沙粉刷,水泥沙石铺地;暗炮位方木支撑盖顶,顶部拱圆;在捕鱼山顶建有露天炮位一座,炮池呈圆形。
沙角诸台以捕鱼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
有门楼一座,护墙围绕,颇为壮观。
围墙内筑炮台,并设有兵房和练兵场。
沙角捕鱼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仑山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仑山,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设有炮位五个,每个炮位有暗道相通,四周设有围墙;炮台还设有烽火台、兵房、军械弹库等设施。
现存的仑山炮台有三个暗堡式炮位,分别为仑山霹雳台、仑山振威台和仑山□□台,三个暗炮位现已崩塌,暗道保存较为完好。
山顶现存两个露天炮位,炮池形制为圆形和月牙形,有暗道三条,清兵营房四间。
该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旗山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电厂内旗山上。
1883年-1889年,沙角炮台扩建,先后在白草山、捕鱼山、仑山、蜈蚣山、旗山、龟山、狮子山、白鹤山、象山、凤凰山修建了10处炮台,旗山炮台为这一时期所建炮台。
现存有炮位两个,分别位于旗山山腰的暗堡式炮台和山脚的露天炮位。
暗堡式炮台由门楼、穿山暗道和暗炮位组成,炮台门楼缺牌匾,2000年在炮台附近发现“旂藏炮台”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