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荥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1]
![荥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1]](https://img.taocdn.com/s3/m/868479fc81c758f5f61f6762.png)
广武公社旧址 戴沟碉堡 戴庄碉堡 戴庄南遗址 大胡村李氏家庙 大胡村杨氏家庙 董村奶奶庙 中任李氏民居 中任人和寨 樊顶墓群 赵寨寺庙遗址 双槐树王氏家庙 董村张国伟旧宅 张河遗址 陈垌古寨 邙山抗日战役纪念地 大胡村张氏家庙 唐家场唐老夫子教思碑 寨河黑家寨 窑沟遗址 双槐树双龙寨 西张沟金山寺遗址 南城无名冢 戴沟土地庙遗址 小东庄遗址 河王水库大坝 袁垌遗址 黑李遗址 冢李双龙寺遗址 小东庄碉堡 冢李墓地 冯沟碉堡 孙寨遗址 王顶飞凤顶遗址 冯庄古墓
410182-0066 410182-0067 410182-0068 410182-0069 410182-0070 410182-0071 410182-0072 410182-0073 410182-0074 410182-0075 410182-0076 410182-0077 410182-0078 410182-0079 410182-0080 410182-0081 410182-0082 410182-0083 410182-0084 410182-0085 410182-0086 410182-0087 410182-0088 410182-0089 410182-0090 410182-0091 410182-0092 410182-0093 410182-0094 410182-0095 410182-0096 410182-0097 410182-0098 410182-0099 410182-0100
翟西天门寺遗址 堂垴山寨 龙门口龙门渡槽 三仙庙水库大坝 龛峪脑黄龙寨 王宗店古泉 车场村抗日前方县委旧址 崔划璞墓园 孟峪遗址 东坡上仙庙 草庙土地庙 王湾窖藏址 翟沟遗址 夏顶旧石器点 王宗店旧石器点 张家窝动物化石点 田门砖厂旧石器点 王沟动物化石点 牛马坑旧石器点 田门动物化石点 王泉旧石器点 织机洞遗址 翟沟窑址 双槐树土地庙遗址 大胡村焦氏家庙 桃花峪郑氏陵墓 唐垌唐氏宗祠遗址 丁洼关帝庙遗址 徐寨火神庙遗址 丁楼白衣观音庙遗址 霸王城三十八军墓地 樊河遗址 小麦沟墓群 冯沟北遗址 冯沟磨旗顶寨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历史街区、古镇村类登记表著录说明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历史街区、古镇村类登记表著录说明1 适用范围1.1本填表说明适用于《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历史街区、古镇村类登记表》的填写。
每一处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特色村落填写一份登记表。
1.2 本填表说明适用于1949年以前存在且建成区内新建筑少于50%的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也适用于特色村落(如:50~60年代的渔村、60~70年代的大寨村等)。
已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历史文化保护区,名镇、名村的属复查。
2 封面2.1 编号参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封面编号填写规则,但不可移动文物顺序号为三位数,以示区别。
3 登记表3.1 名称已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省级、市县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沿用原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按以下标准定名:3.1.1古镇:市、县(市、区)名+乡(镇)名或市名+区名+镇名示例1:嘉善县西塘示例2:丽水市莲都区西溪3.1.2 村落:市、县(市、区)+村名或市名+区名+村名示例1:嵊州市华堂示例2:温州市瓯海区水碓坑3.1.3 街区:市、县(市、区)+街名或市名+区名+街名示例1:海宁市南关厢示例2:台州市椒江区章安3.1.4 建筑群: 市、县(市、区)+最小行政区域名或村名+古建筑群示例1:兰溪市芝堰村古建筑群示例2:杭州市河坊街古建筑群3.2 代码参照《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档号编制规则》的方法,确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特色村落的不可移动文物代码,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填写。
本代码由九位数字组成,从左至右的含义是:第一、二位表示省份代码,浙江省为33。
第三位表示保护级别,省级为2;市县(市、区)级为3;未定级为4。
第四位表示类别,历史街区为7;古镇为8;古村落为9;特色村落为0。
第五至第九位表示表示在省份代码所标识的地域范围内,级别相同,且类别相同的历史地段的顺序号,在00001~99999的取值范围内升序编号。
将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地址
白莲镇白莲村升坪自然村 白莲镇小王村和平自然村 白莲镇白莲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莲镇白莲村 白莲镇三溪村 白莲镇三溪村 白莲镇小王村天坊自然村 黄潭镇泰村肖坊自然村 黄潭镇将溪村坑塘自然村 万全乡竹舟村 万全乡竹舟村八担自然村 万全乡阳源村武坊自然村 安仁乡石富村白莲寺后山 大源乡大源村 大源乡西田村 大源乡西田村后山 余坊乡余坊村 余坊乡余坊村 余坊乡隆兴村铜锣形自然村 古镛镇桃村钟厝自然村
地址 大源乡山坊村 大源乡增源村 大源乡大源村许坑路 大源乡大源村廖厝路 余坊乡瓜溪村 余坊乡洋源村肖坑自然村
A10 桥梁码头遗址 A10 桥梁码头遗址 A10 桥梁码头遗址 A10 桥梁码头遗址
古镛镇解放村 古镛镇解放村 南口乡南口村 水南镇渡头村
A14 寺庙遗址 万全乡常安村
A15 宫殿衙署遗址 黄潭镇将溪村坑塘自然村
地址 古镛镇桃村下肖自然村 古镛镇桃村下肖自然村 古镛镇胜利村 古镛镇胜利村 古镛镇胜利村 古镛镇新华村 古镛镇新华村 古镛镇玉华村 古镛镇玉华村苦竹自然村 光明乡瑶垅新村 漠源乡漠源村 万安镇坊头村 万安镇坊头村 万安镇坊头村 万安镇良坊村 万安镇孙坊 万安镇万安村大布上自然村 万安镇万安村大布上自然村 水南镇渡头村 水南镇渡头村
地址 古镛镇积善村 古镛镇胜利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镛镇玉华村 古镛镇玉华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镛镇胜利村寺许自然村 古镛镇桃村 古镛镇玉华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口乡小拔村下瑶自然村·县级文物保护对象 南口乡小拔村上瑶自然村·县级文物保护对象 南口乡小拔村上窑自然村 万全乡竹舟村八担自然村·县级文物保护对象 安仁乡蜈蚣鼻村大南坑自然村 安仁乡蜈蚣鼻村大南坑自然村 黄潭镇里地村 光明乡光明村 古镛镇洋坊村际下自然村 古镛镇洋坊村长坑林自然村 万全乡良地村余元坑自然村 万全乡良地余元坑自然村 古镛镇胜利村
武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旧址
195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道办事处堤角居委会江岸路12号
28
武汉卫戍司令部旧址
192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道办事处铭新居委会铭新街18号
29
太古洋行汉口分行旧址
中华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天津居委会沿江大道140号
85
惠罗公司旧址
191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珞珈居委会黎黄陂路7号
86
泰兴里
190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珞珈居委会胜利街与洞庭街之间
87
胜利街257号近代建筑
192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办事处岳飞居委会胜利街257号
79
同仁医院旧址
190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滨江居委会洞庭街149号
80
中孚里
191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同福居委会南京路与中山大道交汇处
81
叶蓬公馆
191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洞庭居委会青岛路15号
43
天主教医院旧址
190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街道办事处珞珈居委会黎黄陂路42—48号
44
俄国巡捕房旧址
190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6月目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10)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著录说明 (20)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 (30)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著录说明 (3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 (37)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 (39)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定名标准 (4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标准 (46)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计量标准 (49)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规范 (5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子数据处理工作规范 (55)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数据汇总规范 (6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规范 (65)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规范 (68)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档备案工作规范 (77)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
为了规范、有序、高质量地完成普查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普查的意义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存状态,将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开展文物普查,对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提高我国文物保护管理整体水平,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整合国土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小和:田野调查登记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普查要指定有执行能力的机构作为调查主体。 普查要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即调查客体。 普查要有明显的时效性,即要有准确的调查时点和尽可 能短的调查时间。 普查要有明确的调查范围、基准单位和计量标准。 普查要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包括指标间相关关系的逻 辑性、分类标准的科学性、指标含义的唯一性,计量单位的 统一性。 普查对象个体信息的采集应以现场即可获得为度。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由于现行法律、规章尚不能完全 涵盖这次文物普查的所有调查客体。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普 查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是田野调查工作结束后面临的 紧迫课题。各级人民政府应抓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及时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公布,采取保护措施,纳入保护 体系,并进一步核定公布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避 免普查成果遭到破坏。
2.撤销的指标 面积指标中:撤销“保护范围面积”、“建设控制地带 面积”两个指标 3.变更的指标 将“级别”改为“复查对象” 所有权:“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其他”改 为“国家、集体、个人、未定” 4.分解的指标 统计年代指标中:将年代分解,把原表11个指标分解为 23个指标,撤销“近现代”,增加“民国”、“中华人民共 和国”两个指标。
一、关于普查 二、关于文物普查
三、关于本次普查 四、《登记表》著录说明和补充说明 五、对部分调查指标的把握尺度
一、关于普查
普查登记表数据审核填写规范及要求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数据审核填写规范及要求文物普查登记表是文物普查重要成果的载体。
为了进一步规范数据审核和填写表格,现依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有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实际情况,再次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表格各页设臵的栏目分别叙述其填写规范和基本要求,以便审核普查数据和进一步修改中参照执行。
表格第一页:复查、新发现:所谓新发现,既可以是本次普查中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也可以是第二次普查(或其他调查工作)之后发现的、未正式登录在册的对象。
/复查,特别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一个以上独立文化遗存,根据情况区分,分别登记。
/被复查者,公布保护单位后,已搬迁,现维持原貌,按一处登记,并注明原地。
/《登记表》分纸质文本记录、电子文本录入,两者要素、信息、数据必须一致。
/《登记表》信息、数据一经上报,不得变更。
/《登记表》各项数据,用法定计量单位表述。
名称:简约、准确、易懂、应避免重复。
复查的对象用原名,新发现的按定名标准命名。
一般来说为能使复查结果和原登记情况进行复核,名称以不改动为最好,除非原名称确实存在错误。
如果确需更改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原因,并一定要将原登记名称标注清楚。
/地名:用法定、通行的名称,不用机构、单位名称。
/古遗址:最小行政区域名或自然地名+遗址,同地有多处遗址,地名后+方位+遗址;类别或性质特殊的,最小行政区域名或自然地名+类别(性质)+遗址。
/古城址:有名称者用原名,无名称者,同古遗址命名。
/同一地点,含有多种文化内涵,难以确定主体或有截然不同性质的多个遗存时,应分为多处分别登记。
审定人(签字):填写县(区)普查队负责人。
抽查人(签字):填写省普查办成员。
表格第二页:名称:同第一页,全称。
代码:省普查办填写。
地址及位臵:省、市、县、乡(镇、街道办)、村(街、巷、社区),与某参照点相对位臵、距离、范围、四至等。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附件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盘锦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附件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刘家台烽火台遗址2.王铁汉故居3.侯家坟墓葬4.南井子知青俱乐部旧址5.镇海寺庙址6.辽宁省五七干校一营旧址7.胡家革命烈士陵园8.大荒段长城边墙遗址9.东楼台烽火台遗址10.东坨子烽火台遗址11.田家坟遗址12.西坨子烽火台遗址13.海云寺遗址14.鲜丰五七干校旧址15.廿家子五七干校旧址16.甜水五七干校旧址17.小荒五台子烽火台遗址18.后鸭厂商业部五七干校旧址19.马克顿河闸20.光正台烽火台遗址21.新开河人工运河22.李龙石旧居23.古城子村烽火台遗址24.高升革命烈士陵园25.赵荒西大坨遗址26.高家台烽火台遗址27.于坨子村八台子烽火台遗址28.东三台子边墙遗址29.二道桥子抽水站旧址30.崇兴寺庙址31.东风烈士陵园32.红旗知青旧址33.吉家节制闸遗址34.驾掌寺庙址35.盘锦农垦局旧址36.平安烈士陵园37.七道闸址38.清水革命烈士纪念碑39.清真寺庙址40.日本民居旧址41.荣兴变电所旧址42.田庄台变电所旧址43.荣兴抽水站44.三门闸遗址45.圣清宫庙址46.长发福网铺旧址47.佟家水库闸遗址48.望海观庙址49.魏家沟过滤池遗址50.魏家沟水塔址51.五岔排水闸遗址52.赵圈河苇场旧址53.于化鹏功德碑54.永顺泉旧址55.北沙岗子遗址56.镇武堡城址57.大堡子城城址58.盘锦市烈士陵园59.点将台遗址60.北沙坨遗址61.赵荒西大坨遗址62.小盐滩遗址63.创业南坨子遗址64.唐家房后岗子遗址65.桑林城址66.沟北遗址67.夏家南台子烽火台遗址68.新民小学遗址69.田庄台烈士陵园70.大洼烈士陵园71.于喜彬革命烈士纪念碑72.蛤蜊山遗址73.西榆树台烽火台遗址74.王荒北坨地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
〇
古遗址
〇洞穴址〇聚落址〇城址〇窑址〇窖藏址
〇矿冶遗址〇古战场〇驿站古道遗址〇军事设施遗址
〇桥梁码头遗址〇祭祀遗址〇水下遗址〇水利设施遗址
〇寺庙遗址〇宫殿衙署遗址〇其他古遗址
〇
古墓葬
〇帝王陵寝〇名人或贵族墓〇普通墓葬〇其他古墓葬
〇
古建筑
〇城垣城楼〇宫殿府邸〇宅第民居〇坛庙祠堂〇衙署官邸〇学堂书院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米Leabharlann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测点说明
级 别
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〇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〇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〇未定
面 积
分布面积 平方米
保护范围面积 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 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面积 平方米
年代
统计年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含春秋) □战国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不详
〇工业建筑及附属物〇金融商贸建筑〇中华老字号 〇水利设施及附属物
〇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〇医疗卫生建筑〇军事建筑及设施
〇交通道路设施〇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
〇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〇
其他
所有权
〇国家所有〇集体所有〇私人所有〇其他
使用情况
使用单位(人)
隶属
用途
□办公场所 □开放参观 □宗教活动 □军事设施 □工农业生产 □商业用途 □居住场所
比例
绘 制 人
绘制时间
第 页 共 页
照片编号:
照片册页
序号:
名称
照片号
底片号
摄 影 者
拍摄时间
拍摄方位
文字说明
第 页 共 页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第 页 共 页
标本登记表
序号
名称
编 号
质 地
年 代
保存地点
备 注
第 页 共 页
其他资料登记表
序 号
名称
编 号
类 别
数 量
保 存 地 点
备 注
第 页 共 页
图纸编号:
图纸册页
序 号:
名称
图号
□教育场所 □无人使用 □其他用途
第 页 共 页
单体文物
数量(个)
说 明
简
介
保
存
状
况
现状评估
〇好〇较好〇一般〇较差〇差
现状描述
损
毁
原
因
自然因素
□地震□水灾 □火灾 □生物破坏 □污染 □雷电 □风灾
□泥石流□冰雹 □腐蚀 □沙漠化 □其他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战争动乱□生产生活活动 □盗掘盗窃□不合理利用
〇驿站会馆〇店铺作坊〇牌坊影壁〇亭台楼阙〇寺观塔幢〇苑囿园林
〇桥涵码头〇堤坝渠堰〇池塘井泉〇其他古建筑
〇
石窟寺
及石刻
〇石窟寺〇摩崖石刻〇碑刻〇石雕〇岩画〇其他石刻
〇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〇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〇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〇名人故、旧居〇传统民居〇宗教建筑〇名人墓〇烈士墓及纪念设施
□违规发掘修缮 □年久失修 □其他人为因素
损毁原因描述
第 页 共 页
环
境
状
况
自
然
环
境
人
文
环
境
普
查
组
建
议
审核意见
抽查结论
备
注
第 页 共 页
GPS测点登记表
编号
坐 标
测点说明
备 注
纬 度
经 度
海拔高程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米
° ′ ″
° ′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名 称
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区、州、盟)
县(区、市、旗)
调查人(签字)日期
审定人(签字)日期
抽查人(签字)日期
国家文物局 制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名称
代码
地址及
位置
GPS 坐标
纬度
经度
海拔高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