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
是内外妇儿医师最 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 现代医学开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 诊器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 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 成。主要运用于是检查人的心脏和 呼吸系统。
听诊器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诊 克 沿 仔
析 断 管 效 状
异常 分析 诊断 雷奈克
思索
缓步
肺结核 效果 听诊器
• 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是医学史上的一 大突破。它的发明从表面上看是雷奈克 善于观察的结果,实质上,是救死扶伤 的强烈责任感始终在魂牵梦绕着他,使 他整日思索,于是,司空见惯的跷跷板 就与困扰他了解病人内脏异常的整日思 索联系起来,正如包裹着万有引力的金 苹果恰恰是砸在了冥思苦想的牛顿头上, 水壶里酝酿的蒸气机的云雾正好扑到了 托腮凝思的瓦特的脸上,否则这些推动 人类进步的科学发现还不知要延后多少 年。
雷奈克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 善于观察,勇于实践。 从这一过程我们从类奈克身上 看到一位医生的什么品质? 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实 践探索,创新,责任心,爱心, 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 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 作出诊断。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 更好。于是,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 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 诊器。
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 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 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 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沿 着木板传了过来。
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笔记簿卷 成筒儿 。 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 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心跳声,都听到 了!
这一段,我们又看到雷奈 克医生的什么精神? 不断探索,改进不足。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

二、课文理解 2)因为他善于实践。 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 过来。 3)因为他善于思考。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 诊效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两端 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 听诊器。
课文详解
图解结构
世界 发明起因 肺结核流行 上第 发明经过 跷跷板启示、 一个 分析研究 听诊 发明结果 诞生世界上第 器 一个听诊器
苏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资料宝袋
声音是一种振动的传播,它在空 气中向前传播时,要被空气吸收,因 此传播的距离不长。但在有些固体物 质中,声音却能传得很远。最早的听 诊器也是利用固体传播声音效果好的 原理设计的。后来,经过很多次改进, 才有了现在的电子听诊器。
预习检查
1、指名朗读《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善于观 察思考 有所发 明创造
概括主题
本文讲述了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 一个听诊器的经过,赞扬了内奈克为病人 着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同时告诉我们只 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 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写法点拨
本文寓耐人寻味的道理于平凡的叙 述中。通观全文,语言朴实,没有激昂 的话语,只是简单记叙了雷奈克如何观 察、体验、亲身实践,发明世界上第一 个听诊器的。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
字词乐园
流行 异常 分析 诊断
仔细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谁知道这是什么? 听诊器 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病情的一 种器械,也叫听筒。当可怕的疾病侵 害人体时,听诊器在此时便起到很重 要的作用。那么,世界上第一个听诊 器是谁发明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去探寻答案吧。

苏教版三上《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上《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上《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原文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

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

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

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苏教五册三年级上语文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PPT课件

苏教五册三年级上语文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PPT课件
8
他整日思索着。
9
如果…就…
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 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如果明天下雨,_____就_____。
蒲公英的种子如果落在______, 它们就________。
10
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 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


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
化,就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4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1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 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 作出诊断。
22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 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小木棍改 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 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3
这一段,我们又看到雷奈克医生 的什么精神? 不断探索,改进不足。
24
25
复述发明的经过
-----巴尔扎克 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 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成一缕 青烟!
27
28
29
30
31
32
雷奈克医生善于观察、善 于思考、善于实践才发明了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你还 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33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苏教版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苏教版1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

(出示实物或图片)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3、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4、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感知。

1、带问题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努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异常思索缓步沿着分析木棍研究效果听诊器肺结核克服形状(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仔细听听与老师一起纠错。

注意:多音字:脏诊、棍:前鼻音(5)四人小组练读,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

再交流。

3、朗读全文。

作到流利再讲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指导写字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二、精读感悟。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 苏教版



guǒ xià n
诊 克 如 果 现
yá n zǐ xī ng语
异常 思索 缓步 沿着 分析 木棍 研究 效果
讨论 交流
再读课文,说一说: 雷奈克医生是怎样发明听诊 器的呢?
为什么雷奈克医生能做到呢?到课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
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这一心理描写,写出了作为医生的雷奈克心中只 有病人,急病人之所急,表现了他责任心强、善于思考 的性格特点。这也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源泉。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心理描写
概念: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 情,以刻画人物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体现人物性格。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从听诊器的发明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串珠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他为什么要发明
听诊器? 2.他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 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课文整体感知
辨析词语
思索
思考
相同点: 两者都有“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的意思。“思
不同点: 索”侧重于深入地想和探索,语意比“思考”重,
对象多为深奥难解的道理、奥妙。“思考”侧重于 比较深刻、周到地想,且对象可大可小。
造句: 1.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他愁眉不展,正在认真思索。
2.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走近作者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12.课后作业布置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如果„„就„„”、“果然”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 (重点) 听诊器”的经过。 4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 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难点)

(三年级语文教案)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三年级语文教案)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

领读。

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

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

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3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

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

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二、初读指导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1)指名领读。

(2)教师讲:内脏: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

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结核: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

俗称痨病。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跷跷板、一枚、铁钉、着、木棍、靠、凑、胸腔。

(1)指名领读。

(2)教师讲:胸腔: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颈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

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学生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分析、效果、喇叭状。

(1)联系课文内容讲: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

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2)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4集中揭示生字词:领读,对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三、写字指导1讲解字形。

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右边部分“市”的第一笔是横。

最后一笔是“竖”,写时要穿过第一笔“横”。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

练习用“如果…就…”说句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板书:听诊器(“诊”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谁来读读它?注意这个字是前鼻音,读zhěn,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2、你们接触过听诊器吗?知道听诊器是干什么用的吗?(预设:生病的时候医生会用它来听听心脏和身体内的器官;它放在皮肤上感觉凉凉的;听诊器是用金属做的)。

3、看来同学们知道的知识还挺多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再补全课题,加上这几个字,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1)谁发明的第一个听诊器?哦,你想知道是谁?谁来帮他解决。

介绍雷奈克(你对雷奈克有了解吗?回答出来的同学给予表扬:看来为了这节课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掌声送给你。

雷奈克是法国医师,他不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

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记得刚刚同学说过现在的听诊器是用金属做的?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是用什么做的呢?)(3)怎样发明出第一个听诊器的?(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过程)(4)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也就是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原因)(5)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有什么用?(结果)4、相信学习完课文,这些问题就都清楚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朋友们,请打开书自己朗读一下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同学们都读好了吗?这么胸有成竹啊,那王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你们准备好了吗?(1)出示词语:仔细思索缓步沿着克服(“仔”是平舌音)分析木管研究效果形状(“效”是一个生字,它和哪个字比较像?郊外的郊,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右面是个反文)听诊器肺结核跷跷板笔记簿(“状”字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和强壮的“壮”区分开,动手在你的桌子上写一写这个字)自由读。

指名读。

正音:跷跷板,笔记簿跷跷板把拼音出示。

出示图片。

同学们字音掌握得很好,王老师想再来点难的?补充习题第三题。

一题一题出示。

那么把刚刚学的词语和句子融入到课文中,再去读读课文,看看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读好了吗?现在能告诉老师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吗?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准确地找到了课文第一小节讲述了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出示第一自然段,再指名读第一小节。

2、原因我们知道了,那么他是怎么发明的呢?在课文的第几小节?你找到了吗?读一读。

3、原来是受到小男孩玩跷跷板的启发,于是用一本笔记簿卷成个筒。

引读:就这样,雷奈克……(齐读第三小节)4、最后,雷奈克终于发明了第一个听诊器,它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读读课文第四小节。

过渡:老师觉得你们很会读书,读几遍课文,就把上课开始时提出的几个问题给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那么再回头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完成老师这道填空题吗?5、出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的是一名叫()的医生,因为( ),于是从两个孩子()过程中受到启发,发明了()的故事。

同学们发现了吗?将几个自然段内容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同学们再看看屏幕,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出示:(1)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雷奈克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他整日思索,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医生就()。

(3)看到男孩们玩跷跷板,他想:铁钉划木板的声音能传过来,如果做一个筒搭在病人的身体上,病人内脏声音就()。

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填吗?这儿用了关联词“如果……就……”就一步一步说出了雷奈克的思考。

瞧,一个词就贯穿了全文。

将“如果……就……”点红。

你还能用“如果……就……”说句话吗?做《补充习题》上面的相关题目。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后思考《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过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课伊始,我先板书词语“听诊器”,在指导学生读准“诊”是前鼻音后,问孩子“你接触过听诊器吗?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然后补充完课题,引导孩子质疑,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对于石谁发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让学生解决了,通过预习,学生很快说出了是雷奈克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并且让他们介绍一下雷奈克,但是我发现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很广泛,在介绍雷奈克时只是单纯地说有关他生活方面的内容,和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并无关系,例如:有的孩子把雷奈克全名说了一遍(看得出来他很认真地在背这个很长的名字),还有的孩子介绍雷奈克的出生年月以及去世的时间。

这些资料都多本课的学习帮助不大,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注重培养孩子搜集资料时要学会精挑细选,精选一些对课文学习有帮助的内容。

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我出示生字词,这一环节有一些遗憾,例如:笔记簿的“簿”,我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读音,如果能联系生活(学生平时用的本子上面写的就是“练习簿”)效果会更好。

再有“跷跷板”中的“跷”虽然是一个三类生字,但是学生很容易读错,如果当时我出示一幅图片(孩子玩跷跷板),更会利于学生记忆。

当再读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要求:看看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孩子在上课提出疑问时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问得十分突然,我可以根据孩子当时质疑的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让孩子默读课文,找到文章哪一小节讲了这一问题,然后再回头来看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会很快说出讲的是发明听诊器的原因,由孩子自己说出来,比我直接牵引的效果会好。

当理清课文的脉络后,我出示一道填空题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告诉孩子将每一小节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当时上课是有点操之过急了,总是感觉有点欠缺,但是看到孩子能根据我的提示完整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紧接着根据师傅的指点设计了一个将“如果…就…”的关联词贯穿全文的环节,我出示了三个句子,当时有点着急了,直接就让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课堂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如果我让孩子先把后两个句子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去读读,仔细看一看,相信学生很快地会找到三个句子里都有关联词“如果…就…”,跟高兴班级的小沈同学有一双火眼金睛,他居然发现了三个句子都是写雷奈克思考的内容,其实我可以根据他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是有先后顺序的,是雷奈克一步步想的,但是当时我只是自己一味地说,学生好像有点茫然。

随后我让孩子用关联词“如果…就…”造句,我发现师傅的这个环节设计的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刚刚三个句子的铺垫指导,学生在造句时居然很流畅很精彩,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记得之前做练习有造句的题目时,学生写的句子总是干干巴巴的,感觉让他们写个句子很吃力,看来课堂上启发孩子的思维还是很重要的。

正如师傅所说,不要怕去尝试,课堂上的内容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启发,让孩子在学完一堂课后,不仅仅是能读熟课文,更重要的是有所收获,虽然今天的语文课我上的不是很好,一些过渡语很生硬,有些语言过于繁琐,但是我认为孩子从今天的课上学到了知识,他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学到两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以及一个关联词,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

后记:感谢师傅的细心指导,课前一句话一句话的帮助我,告诉我怎样让课堂更高效,学生学到的更多,课后师傅更是耐心,指出我上课中的不足,告诉我哪句话说的布合理,哪句话是多余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应该怎样处理,真的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师傅,我会继续努力,向师傅多多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还记得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吗?它是谁发明的?二、重点感悟(一)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原因?读一读。

1、出示:1816年,法国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

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的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1)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肺结核病很可怕)(2)肺结核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谁对这个有点了解,跟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材料:认识肺结核病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3)带着感受读这两句话。

(4)雷奈克是医生,他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医生找不到治疗这种病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的死去,而无能为力。

他的内心比病人还痛苦。

再来读好这两句话。

2、光难过没有用啊!此时最需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什么?(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对,于是他——(出示:他整日思索着)板书:整日思索(1)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2)他整日思索什么呢?在文中用用波浪线标出。

(出示: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3)什么是异常?(不同平常,和健康人的不一样)(4)如果能发现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会怎样呢?(出示:练习说话)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

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

③如果能及时诊断,就——————————————————————。

④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5)现在看来找到及早发现人体内脏运动变化的办法是多么重要啊!因为,他要----整日思索着(6)从这里能知道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二)可是,内脏的异常活动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能发现呢?这真是一个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