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参与式资助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
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一、开放式捐赠
1.采取慷慨捐赠模式:捐赠人捐出心愿和可行的财物给公益机构;
2.提供更多的捐赠方式:支持多种形式的公益捐赠,包括现金转账、拍卖、集体捐款,等等;
3.调动全社会的慷慨赠与:向全社会发出公益募捐号召,倡导全体公民参与慷慨捐赠公益事业;
二、基金管理
1.建立慈善基金:将捐赠款项用于慈善救助;
2.完善管理体系:制定基金管理者和用款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对慈善基金使用进行考核;
3.健全财务报告:向基金捐助者通报慈善基金使用情况,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告进行登记备案;
三、监督考核
1.定期开展考核:运用反馈方式来完善慈善基金有效管理和运行;
2.强化暗访监督:由专业机构或者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团体对慈善机构工作进行真实检测。
四、公开透明
1.强化向社会公开:坚持建立捐赠公开透明的原则,将捐赠款项用于救助需要,并公开向媒体发布使用情况;
2.建立信息系统:建立慈善机构信息系统,详尽列举慈善机构服务内容及捐赠款项的使用情况,更好的服务楼社会;
3.定期公开报告:慈善机构定期向慈善基金及基金捐助者发布报告,报告中要明确慈善机构获得捐赠款项和使用情况。
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

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社区基金会是西方的舶来品。
西方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主要有银行模式和聚集模式。
目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发展呈现混合模式和类聚集模式两种倾向。
银行模式、混合模式以及类聚集模式都不是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目标,聚集模式才是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理想方向。
我国社区基金会在向聚集模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在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角色承担及处理横向关系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同时要注意发展速度并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
标签:社区基金会;聚集模式;发展方向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句名言:“一个健康的社会要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卓有成效的政府、卓有成效的企业以及卓有成效的社区组织。
”①所谓“卓有成效的社区组织”是指社区组织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特定场域中比政府和市场具有更多的优势。
社区基金会是社区组织的一种。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公元前1000多年前赫梯人的古代部落就已出现个人把财产捐赠给寺庙和社区以用于某项事业的做法②,而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基金会起源于美国。
1914年,美国为了解决当时层出不穷的社区问题,成立了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克利夫兰社区基金会,在此之后,社区基金会很快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纽约社区基金会、加利福尼亚社区基金会、旧金山基金会、硅谷基金会等相继成立。
经过长期发展,西方的社区基金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模式,在当今社会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我国社区基金会开始起步。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基金会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类型单一、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面对此种现状,我国社区基金会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此,本文在对深圳市社区基金会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我国社区基金会的理想发展方向。
一、社区基金会的概念社区基金会是西方的舶来品。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区基金会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公益基金会运营方案

公益基金会运营方案一、前言公益基金会是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宗旨,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支持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公益基金会的运营管理是公益基金会能否长期有效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将围绕公益基金会的运营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公益基金会的运营理念1. 恪守公益初心公益基金会的运营管理应当以社会公益为宗旨,始终坚持“恪守公益初心、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
公益基金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作为基金会运营的核心特征。
2. 严格执行透明化原则公益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及使用应当按照透明化原则进行管理,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基金会的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合理、透明、有效使用。
3. 打造专业化团队公益基金会应当重视专业化管理,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团队,引入专业人才,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确保基金会的长期稳健运营。
4.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公益基金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对基金会运营的有效监督,防止出现管理失误和腐败现象。
三、公益基金会的运营方案1. 募集资金多渠道募集资金:可通过慈善晚宴、公益义卖、募捐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
公益项目众筹: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公益项目众筹,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2. 资金管理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基金会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运作、投资和监督。
风险管控: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损失,确保基金安全。
3. 项目管理项目筛选:基金会应当进行严格的项目筛选,确保项目符合公益性和可行性要求。
项目跟踪:监督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宣传推广有效宣传公益理念: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传播公益理念,动员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
举办公益活动:组织公益活动,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5. 组织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国外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国外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国外的慈善基金会运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感兴奉献型:这种模式的基金会由个人、家族或公司捐助一定金额或财产来设立,基金会成立后,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和宗旨进行慈善事业的运作。
捐赠者通常会指定基金会资助特定领域或项目,基金会通过向合适的慈善机构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来实现慈善目标。
2. 国际援助型:这种模式的基金会主要从国际机构、政府或其他慈善组织获得资金,用于国际援助和发展项目。
这些基金会通常与国际组织或合作伙伴合作,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援助和培训等支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3. 社会企业型:一些国外的慈善基金会采用社会企业模式,在商业活动中追求社会利益。
这类基金会通常通过自营的社会企业来获取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支持慈善事业。
社会企业可以是各种商业形式,如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投资、社会企业咨询等。
4. 项目合作型:一些基金会选择与其他非营利组织或企业合作,通过共同的项目合作来实现慈善目标。
这些基金会通常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共同筹集资金和资源,并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和发展。
5. 社区参与型:一些基金会专注于社区发展和民间组织的支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慈善事业。
这类基金会通常通过向社区提供资金、培训和资源支持,鼓励社区居民发挥自身潜力,解决社区问题,并改善社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这些是国外慈善基金会的一些常见运作模式,不同的基金会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模式或结合多种模式来实现慈善目标。
慈善基金会运作模式

商业理念改变慈善基金会(转载夜猫晒太阳)运作模式中国的基金会分为公募与非公募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可否面向公众募捐。
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会多为半官方色彩的政府伙伴型基金会,而非公募基金会则多由企业出资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崛起,始于2004年6月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对其身份的确认。
按此条例,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而全国性、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则分别不低于800万元和400万元。
为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2007年1月,国务院将其注册和捐赠免税的权利下放到省市政府,不少企业基金会因此选择在地方注册,如朱孟依捐出市值约10亿港元股份成立的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广东省注册;今典集团的苹果教育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注册。
散财有道也是一门学问。
如同任何一间掌握巨资的机构,基金会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
不少基金会委托专业公司理财,其投资组合一般包括稳健的债券、股票等。
一些活跃的基金会不仅积极开拓专项活动、纪念品销售、新媒体等筹款渠道,也致力于通过市场营销改进劝募的技巧;在治理结构上,通过投资与运作部门的分离,基金会正向提升运作效率与透明度转变;中国传统的运作型基金会开始引入项目招标制,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型;另一些基金会则变身VC或PE,孵化民间公益组织,并引入救助者接力助人的机制,让慈善链条化。
商业慈善、慈善投资等新理念的确立,令慈善这一人类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变得日益商业化与可持续,从而有助于慈善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在知名公募基金会名下设立专项基金或事业基金(二者区别在于是否有定向用途),一些明星发起的基金即如此。
譬如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在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架构下独立运作,李亚鹏与王菲夫妇发起的“嫣然天使基金”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管。
这些基金由此也可以面向公众募捐。
以投资促进慈善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基金余额的8%。
参与式资助

拉斐特咨询公司(TLP)对全球八家主要的参与式资助基金(PGF)进行了研究和访谈, 分析和比较它们在实践中的做法。TLP研究了这些基金及其受资机构现有的定性数据,包括其 功能、角色和预算。本报告中研究的基金包括:残疾人权利基金(Disability Rights Fund), FRIDA,GMT计划(GMT Initiative),艾滋病青年领袖基金(HIV Young Leaders Fund),国际 治疗倡导联盟艾滋病合作基金(International Treatment Preparedness Coalition HIV Collaborative Fund),红伞基金(Red Umbrella Fund),罗伯特•卡尔网络基金(Robert Carr Networks Fund) 和UHAI—东非性健康和权利计划(UHAI-the East Africa Sexual Health and Rights Initiative)。
首先,对参与式资助的影响进行研究 第二,将PGF与传统的慈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创造一个正式的参与式资助的基金网络
基金会研究报告

基金会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基金会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形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
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旨在对基金会的发展现状、运作机制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结合相关数据和案例,对基金会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
二、基金会的定义和分类基金会是指由个人、家族、企业或政府等提供资金和资源,以支持特定公益事业或社会发展的非营利组织。
根据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的不同,基金会可分为公募基金会和私立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通过向公众募捐来筹集资金,而私立基金会则主要依靠捐助人或组织提供的资金。
三、基金会的发展现状1. 基金会数量的增长:全球范围内,基金会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注册的基金会数量超过100万家。
2. 资金规模的增加: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们公益意识的提高,基金会的资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许多大型基金会的资产已经达到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规模。
3. 领域的多样化:基金会的领域范围越来越广泛,涵盖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各个社会问题。
不同的基金会专注于不同领域,力求在特定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四、基金会的运作机制1. 资金管理:基金会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确保捐赠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资金管理包括投资组合的选择、风险控制和财务报告等方面。
2. 项目选择:基金会根据自身定位和使命,选择与其宗旨相符的项目进行资助。
项目选择的过程通常包括项目申请、评估和筛选等环节。
3. 监督与评估:基金会对资助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得到有效执行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监督与评估可以通过定期报告、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
五、基金会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基金会通过对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的资助,推动社会公平与发展,减少贫富差距,改善社会福利。
2.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新型形式,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基金会通过项目资助和社会参与,能够更灵活地响应社会需求,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运营模式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运营模式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以公益事业为目标的非营利组织。
它通过捐赠和资助公益项目,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的运营模式相对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的运营模式需要建立在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基础之上。
企业要认识到,除了追求经济利益,还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只有这样,企业的公益事业才能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需要制定明确的捐赠和资助政策。
这些政策应具体明确,包括捐赠的范围、资助的对象、资金使用的规定等。
同时,基金会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资助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效果和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还需要与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与公益组织的合作,基金会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需求,找到合适的资助对象,并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基金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形成合力。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宣传,基金会可以增加社会对其的认知度和了解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公益事业。
同时,基金会还可以通过宣传,向社会传递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公益事业的价值,引导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基金会的领导团队应具备专业的公益事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基金会的运营工作。
同时,基金会还需要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捐赠和资助的资金使用安全和合理。
在运营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只有不断完善运营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的运营模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会参与式资助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行业治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金会作为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类型,发挥了聚集社会慈善资源,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关键作用。
《慈善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基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我国慈善组织有了根本大法。
但由于我国民间公益基金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多重管理限制,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数量偏少、规模小、社会公信力偏低、筹款能力弱、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国基金会以运作型基金会为主,开展的项目多为自行运作实施,进行项目资助的经验不足。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基金会项目资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A基金会项目资助流程及参与者的解构,提炼出A基金会项目资助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关键机制,从而建构了A基金会独具特色的“参与式资助”项目资助模式,其基于价值观契合的双向选择机制、基于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的公众参与机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范相结合的过程控制机制、能力提升导向的全程辅导机制、评估结果应用导向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带领A基金会达成其使命。
本研究表明,参与式资助模式有助于基金会社会资本的建构,而社会资本在项目资助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提升资助效果,维护基金会可持续发展。
基金会自身发展与社会资本的构建和使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A基金会将项目相关方纳入项目决策、监督和评估的做法,有助于基金会自身社会资本的增加,具体通过建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三个维度实现。
A基金会的“参与式资助”模式通过赋权、参与、建构协作网络的形式,增进了基金会自身的社会资本,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保证了基金会的公开透明,提升了基金会的公信力,对于建立良好的公益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