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技术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发展探究

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发展探究

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发展探究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的发展是指随着科技进步和实践经验积累,林业苗木育苗过程中的育苗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这种发展对于提高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成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的发展。

随着种子繁育技术的进步,林业苗木育苗开始从传统的母树直接采种发展到无性系繁育和基因改良的种子繁育技术。

无性系繁育技术通过选择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苗木无性系,将其通过切割、嫁接等方式繁殖成大量的苗木,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和数量。

基因改良的种子繁育技术则通过选择和改良有良好性状的母本树,通过人工授粉等方式得到优质的种子,提高了苗木的遗传品质。

育苗环境的控制和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的育苗方式主要依靠自然条件,如阳光、水分、温度等,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苗木生长不稳定。

现在,通过控制灌溉、温度、光照等生长环境参数,使其达到最适宜的条件,提高苗木生长的稳定性和质量。

利用温室大棚等技术手段,能够延长育苗季节,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增加苗木产量。

育苗管理手段的改善和创新也是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育苗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徒手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

现在,利用自动化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可以实现对育苗过程的自动化、集中化管理。

利用无人机进行种子播种、遥感技术进行苗木生长监测、智能控制系统对苗木生长环境进行调控等,均能提高育苗的效果和效率。

育苗管理技术的发展还包括对病虫害防治的改进。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不利于环境保护。

现在,通过病虫害监测和预测技术,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通过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林木健康和环境安全。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对林木种子、幼苗进行培育和育苗,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种苗,用于林木的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

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林木生长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种苗培育技术的先进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改进,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林木种子进行基因工程改良,提高抗逆性、抗病虫性等特性,从而获得更加强健的林木种苗。

生物技术也可以帮助种苗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使得种苗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都能生长良好。

这对于林木造林和天然更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种苗生长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调整养护措施,使得种苗的生长环境更加合理和优化,从而获得更高的生长速度和更好的生长质量。

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种苗生长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为种苗的育苗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使得培育的种苗更加符合实际的需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种苗的培育技术也成为了当前林木种苗培育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种苗培育技术中,可能会使用到一些对环境有一定危害的化学物质或者农药等,而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类身体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绿色种苗的培育技术成为了当前的发展趋势。

绿色种苗的培育技术主要是指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不使用或者尽量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采用更加绿色、环保、健康的方式来进行种苗的培育。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保障人类的健康,因此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比如气候变化对种苗培育的影响、资源的短缺问题等。

气候变化对种苗培育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原有的种苗培育技术不再适用,需要对种苗的培育环境和条件进行重新的调整和改进。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概述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培育出适合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的优质林木种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种苗培育技术,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实现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将直接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因此,加强对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有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2. 正文2.1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包括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种苗培育技术的不断改进,现代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已经变得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通过选择优良的母树,使用生物科技手段如组织培养和基因转化等技术,能够生产出更适应各种环境的优质种苗。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林木种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种苗培育技术不仅要求种苗的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还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也在不断朝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还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对于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促使种苗培育技术朝着高产、高效、高质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发展趋势,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需求。

2.2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关键要素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关键要素包括:种子选择和采集、育苗基质、营养物质、温度、湿度、光照、气候条件、有害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林木种苗培育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林木种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合理地进行林木种苗培育,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目前,我国对于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视,积极推进林木种苗高效培育技术的发展。

在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引入,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育和保存林木种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林木的品种,使得耐逆境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改善林木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虽然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林木种苗培育中的繁育技术还不够成熟,难以满足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林木种苗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

林木种苗的传统繁殖方式容易受到季节和气候的限制,生产成本较高。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苗繁育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将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

在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将更广泛地应用生物技术手段,以改良林木种苗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种苗质量追溯体系,全程监控种苗的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保障种苗质量。

林木种苗的自动化生产技术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这些发展趋势的出现,将极大地促进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增加森林资源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种质资源优良的种子或组织,经过一系列的育苗、定植、养护等过程,最终得到符合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的优质林木苗木的技术和方法。

种苗的品质是保证林木生长和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苗品质不仅与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有关,而且也与林木对环境、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密切相关。

因此,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林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种质资源优化和利用选种是种苗培育的基础,对于提高种苗品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种苗选种工作已经初步建立规范化的体系,但仍需要加强对选种方法与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以增强选种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更新和评价工作,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筛选出具有高生长速度、高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强的种子和组织,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生态适应性和品质。

二、育苗技术创新育苗技术是种苗培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育苗过程中广泛采用人工和机械化的方法,如温室育苗、营养液培养和组织培养等。

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耗能高、工序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育苗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出适合各类林木生长的高效、低成本、低耗能的育苗技术方法。

管理技术是种苗培育的关键之一,对于保证苗木的生长和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管理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灯光控制、温度控制和水分控制等都是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但是,这些管理技术仍存在着不够科学和智能化、不足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管理要求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管理技术创新的力度,开发出更加科学和智能化的管理技术手段,为苗木生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条件。

总之,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林业生产和利益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对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提高种苗品质和利用效益,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背景林木种苗培育是林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林木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林木种苗培育技术2.1 传统种苗培育技术传统种苗培育技术以树种自然繁殖为基础,主要包括移植、剪枝、除草、施肥、喷药等措施。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缺点也很明显,如繁殖速度慢、自然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种苗的品质,生产量较低等。

2.2 生物技术在种苗培育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种苗培育中更多地采用人工介入的方法,如离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对抗繁殖等。

这些方法可以加速种苗的生长速度,提高种苗的质量。

2.3 遗传工程技术在种苗培育中的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基因的移植,改变树种的遗传特性,使其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性更强,同时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可塑性强,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林木种苗培育的发展趋势3.1 技术向着高效、精细化发展目前,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正在向着高效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主要体现在培育过程中实现全程机械自动化,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精度仪器的应用更加广泛,如光照、温度控制设备的普及等。

3.2 种苗快速制备技术的发展快速制备技术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林木种苗的一种更先进的技术。

针对其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的需求使得快速制备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催生了更高效的生产模式,例如种苗流水化作业,以及机器化收割等。

3.3 林木种苗培育遗传技术的发展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更多的适应性强的树种,已经成为改善林业生态、吸引更多关注的一项重大需求。

同时,基于遗传技术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会越来越普及。

在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技术推出,它们将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四、结论综上所述,林木种苗培育是林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木材的需求增加,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过去,采伐林木破坏环境和天然资源的浪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警惕。

而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木材资源,从而成为未来林业产业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介绍林木种苗培育的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1. 温室育苗技术温室育苗技术是一种林木种苗培育的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温室内对土壤、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控,可以提高种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温室育苗技术可以使林木种苗在起苗期内减少受害,促进幼苗的早期生长和生根,提高成活率和质量。

现代温室育苗技术还可以结合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种苗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提高生产效率和种苗质量。

2. 人工授粉技术在林木种苗繁育中,人工授粉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工授粉,可以选择优良的花粉亲本,提高杂交种子的遗传质量,培育出更为优异的树种品种。

现代人工授粉技术结合了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的手段,可以对杂交种子进行更为精准的筛选和培育,加速了新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步伐。

3. 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繁殖的技术。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对林木种苗的无性繁殖,提高繁殖速度和繁殖量,保持种苗的遗传稳定性。

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激素处理和生物工程技术,实现对树木的生长和繁殖过程的精准调控。

发展趋势1. 基因编辑技术在林木种苗培育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基因编辑技术将在林木种苗培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林木的遗传信息进行修饰和改良,实现对树木性状的精准调控。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树木的抗病性、耐旱性和生长速度等性状进行改良,培育出更为优良的树木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林木种苗培育的效率和质量,为林业生产提供更为优良的种苗资源。

浅析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浅析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浅析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以及发展趋势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利用营养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等知识,对林木种子或幼苗进行培育,以生产出高质量、适应性强的林木种苗,为森林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种苗培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传统苗圃技术
传统苗圃技术是指采用土壤为介质、人工控制光、温、湿度等环境因素,采用常规耕作、肥料施用和防虫、病害等措施进行培育的技术。

这种技术成本低、易于掌握和操作,但存在种苗长势不稳定、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病虫害多等问题。

二、水培技术
水培技术是利用水作为种苗生长的介质,通过灌溉水肥养分将养分供应到种苗中,人工控制水温、光照等因素进行培育的技术。

这种技术省去了土地利用,可节约用水,且种苗生长周期短,不易受到土壤病害侵害,但种苗养分供应不易均匀,对种苗品质的影响较大。

三、络纱管苗技术
络纱管苗技术是指采用塑料或纸制管套为种子或幼苗提供保护和支持,通过灌溉滴灌等方式进行喂养和养分供应,控制光、温、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培育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节约用水、节约土地、控制生长周期及质量等优点,但在管道空气流通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种苗根系开裂、短小等问题。

以上种苗培育技术各有优缺点,目前,各地在实践中还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其他新的种苗培育技术,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推动种苗培育技术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未来,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的不断保护和重视,种苗培育技术将更多关注生态适应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好地为森林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育苗技术发展概述
摘要:本文分析了林业经济与林业育苗,阐述其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并对林
业育苗技术现状及技术措施进行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经济林业育苗技术现状技术措施
一、林业经济与林业育苗
(一)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的主要生产对象有:
(1)森林。

森林是指以乔、灌木为主的大型天然植物群落,各种植物间相
互影响,并且和周围的地理、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互联系,构成了陆地上规模最大,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森林包括森林内部的多种林木、林地以及林内的一切动植物
资源。

(2)林业。

林业是指经人工培育和保护非天然形成的森林或林地,并以取
得木材或其它林木产品,以及利用林木的生长特点发挥环境防护作用的生产行业。

涉及造林、育林、护林、采伐以及林木更新、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采集加工等,
发展林业不仅可以给社会提供大量的产品,还可以保护环境。

(二)林业育苗
林业育苗是林业经济赖以发展的了基础,是指根据不同地方的地理、气候等
相关条件,利用现代育种、育苗技术进行林苗培育,使得林业能够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等条件,保证林业作物的健康成长,从而获得优良的林业产品,取得丰
厚的经济回报。

二、树木育苗技术模型的建立
种子+生态条件+合格的苗木,这些苗木具有如下技术属性。

(一)苗木质量好,符合造林要求。

(二)苗木单产高,充分发挥育苗土地生产力。

(三)苗木培育周期短,尽量缩短苗木的生产周期。

(四)苗木生产成本低,以最低的生产费用支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物质消耗少,力求种子、能源、药料等消耗少、生产效果佳。

(六)劳动生产效率高,发挥机械、新技术的作用,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劳
动生产率。

三、育苗技术的前期管理工作内容
(一)土壤消费常用技术
(1)用烧土法进行土壤消毒
在山区或林区枯枝落叶多的地方,可在圃地堆放焚烧,使土壤耕作层加温。

这种方法不仅能消灭病原菌和地下害虫,而且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药剂处理法消毒
药剂处理常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剂、五氯硝基苯、硫酸亚铁、敌克松、辛硫磷
乳油等。

(二)育苗材料的预理要求
营养繁殖材料为首木营养器官的一部分。

如杨、柳的条穗,在千插前,经过
低温混沙湿藏或插前浸水催根;对提高幼苗成活率是有益处的;培育移植苗的育
苗材料即幼苗,工厂化育苗中,培育原产北方的许多树种的移植苗,需要经过一
段低温预处理,否则苗木将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三)育苗密度试验证明,在竞争密度以上,苗木的栽培品质指标随密度变
化服从负指数律,但是对于出圃苗龄在二年生或三年生以上的树种。

当年播种苗
的适宣密度应根据品质最佳又兼顾产量最高、成本最低的原则调整。

(四)开展物侯观测,应用物候规律指导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我们根据以下原则划分为六个物候和物候期:(1)
苗木物候现象尽可能统一,使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苗森林;(2)观察,记载的
物候应当有生物学意义,能提示苗木与生太态条件之间的关系;(3)物候应当
有显著的标志,易于直观划定,作为确定针、阔叶树木同苗龄型的实生苗或营养
繁殖苗的物候和物候期的依据。

(五)建立苗圃施肥制度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量、全磷量是判定苗圃土壤施什么肥的重要条件之一。

苗圃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分层施入。

施肥深度的下限应与苗根保留长度一致。

追肥作为辅助措施,在苗木肥分界期及肥分量最大吸收期到来之前施用。

正确地
选择追肥的种类(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肥料等等)及肥分的形态;磷素的肥分
形态等等是保证追肥效果的前提,追肥时间及追肥量是决定追肥效果大小的关键。

(六)建立苗木保护制度
不同苗圃,不同苗木种类的灾害是不同的。

此外,苗木的稀疏过程线也不相同。

以苗木的稀疏的经济损失为依据,提出苗木保护的经济、有效对策是苗木保
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七)育苗新技术的应用
育苗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新技术的引进与常规技术的改进,我省目前正在进
行效果检验的新技术有:激素类物质的应用;新型农药、新肥料的应用;农业物
理新技术作为栽培手段的应用,营养繁殖难生根树种子千插育苗技术岁田间生产
新机具的研制与应用多容器育苗多温室育苗多工厂化青苗等等。

四、树苗的播种技术
(一)人工播种技术
中、小型苗圃多采用人工播种。

用手推播种比手工播种提高工效4~5倍。

(二)播种机播种
目前全国试制出许多是用于林业育苗用的床作和垄做播种机,如辽宁推广应
用的LB-8型床作播种机和B2垄作单体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完成。

五、种子催芽常用技术
(一)水浸法催芽技术,水浸法分温水浸种和热水浸种;
(二)温床催芽技术;
(三)药物法催芽技术;
(四)变温催芽技术。

六、苗木包装与贮藏问题
(一)裸根苗包装后的根系处理
苗木根系处理的目的是较长时间内保持苗木为运输、贮藏至栽植前创造一个
较好的保水环境,尽量维系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常用的方法有浸水、蘸泥浆、浸水、蘸泥浆常与生根粉结合使用效果不错。

(二)包装材料与方法
包装材料常采用纸箱、塑料袋、编织袋、纱布、麻袋片等,根据苗木环境条件、存放与运输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包装。

总之,苗木包装要因时因地制
宜。

(三)苗木贮藏
假植:裸根苗的贮藏分为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

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
水良好、背风、土壤湿润的地方开沟,苗木以捆排列、每排数目相同,苗梢向下
风方向倾斜,深埋踩实灌水,有时间隔压进农作物秸秆捆,以利苗木呼吸通风,
防止苗木发热霉烂。

窖藏:一些数量较少、名贵树种采用此法。

七、苗木的保护措施
(一)苗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
苗木通常情况下采用大货车运输,途中苗木要用蓬布覆盖遮挡以免风吹日晒,经常检查苗木是否发热,视情况采取适时通风、适量洒水降温等措施,保证苗木
始终鲜活;特殊情况采用冷藏车运输,主要适用小苗,名贵树种且路途较远的运输。

(二)苗木造林前保护
营养钵或带土球大苗在造林地的临时贮藏,应选择在背风阴凉地点,因存放
时间短,一般采用搭设遮阴网或洒水保湿法维持苗木水分平衡;裸根苗造林一般
情况下数量多、规模大,苗木运到造林地后往往需要几天的栽植时间,通常采用
临时假植措施。

八、现代育苗技术简介
(一)插条造林技术
在春季和秋季,插条造林技。

(二)分植造林技术
(三)栽苗造林技术
结束语: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

为进一步搞
好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
林种苗培育工作。

我国应不断改进造林方法与育苗技术。

大力研究现代先进的林
业育苗技术与理念。

参考文献:
[1]刘卫华,有关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初探[J]华东科技,2012(9)
[2]乔宏滨,探讨提高苗木栽培成活率的技术保证措施,中国科技博览,2013.20
[3]杜艳,何艳,刍议林业育苗的技术措施,中国科技博览,2016.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