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八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及防治文稿演示

合集下载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与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与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虫蛀
•4、害虫的来源
➢ 害虫的来源有多种渠道: ①中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燥时未杀灭虫卵; ②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害虫或虫卵杀灭; ③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侵入并繁殖; ④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生存。 ➢ 害虫的一般的生长条件:温度25~35C,相对湿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对“泛油”药的调理
• 1、晾晒法:常用于植物类药材,易“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
片受潮时,一般都采用晾晒的方法。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牛膝、
麦门冬、柏子仁、枸杞、太子参等。如柏子仁,当“泛油”程度不严重时,
可以晾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果程度较为严重则可采用冷藏处
•2 温度控制法
•冷藏防霉法:温 度在0℃-10℃
•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 是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对湿度不高于70%,
•温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之一。 将库温调节至15C以下,具有较好 的防霉作用
•3 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 密 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
•高温灭菌法:通过日 晒和烘干法,可以使药 材水分散失,水蒸(煮)
第二章_中药品质变异现 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一、生
•(一)生霉的原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
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
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
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菌丝,
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4、通风法:掌握仓库温湿度,定时通风。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及原因修

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及原因修

第七章第三节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中药贮藏保管目的:保持在库中药的质量和数量一、中药炮制品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46.潮解1.发霉2.虫蛀3.变色4.变味5.风化7.粘连8.挥发9 腐烂10.冲烧一、中药炮制品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11.泛油1、发霉指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其表面和内部滋生和繁殖了霉菌的现象。

危害:①霉菌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组织,使药材腐烂变质,有效成分遭到破坏,②有些霉菌的代谢产物,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如黄曲霉毒素什么季节药物容易发霉?夏季中药发霉适宜温度是(20℃~35℃)、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上2、虫蛀指中药及其炮制品被仓贮害虫蛀蚀的现象。

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湿度(18℃~35℃,大于70%)主要危害:1.仓虫将中药材或饮片蛀蚀成洞孔,造成药材损失。

2.害虫的排泄物、分泌物等可污染中药,影响质量最常见两种变异:发霉虫蛀3、变色变色指药物的固有色泽发生了变化,或变为其他颜色,或失去原有色泽的现象。

色泽变化会造成饮片质量下降。

如红花变黄4、变味变味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味道发生改变,主要通过感官的嗅觉或味觉来判断饮片味变浓、变淡、气味散失或变为其他味,如变苦、变酸、哈喇等。

中药疗效受到严重影响标志之一5、风化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光长期照射,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

易风化的药物有芒硝、硼砂等。

芒硝风化硝6、潮解潮解指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逐渐溶化成液体状态的变异现象。

如咸秋石、硇砂、大青盐、芒硝等。

大青盐粘连指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药物或动物胶类药物,因受潮、受热后出现的粘结成块或成团的现象。

如乳香、没药、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7、粘连阿魏8、挥发挥发某些含挥发油类成分的药物,因受温度空气和以及贮存日久,使挥发油散失,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的现象,如肉桂、檀香、厚朴等药物。

肉桂腐烂指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空气及微生物的影响,使得药物酸败、臭腐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珠菌
常见霉菌的毛种霉曲类菌霉霉菌菌孢子
常见的有根霉属、毛霉属、青霉属、曲青霉霉菌 属等多种霉菌。有的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为 黄曲霉毒素,对肝脏有强烈毒性。
毒性为砒霜的68倍
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
1、中药内含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
许多药材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醣类及粘液质等,给 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芳香水剂、酊剂 l指在高温下中成药所含挥发油或乙醇的

散失
发硬、黏结、褪色等
中成药的质量变异及原因
(二)影响中成药变异的外界因素
1.包装容器 合理选择容器贮存中成药,不仅可以保护中成药
的完整和清洁,重要的是能防止微生物、虫害等的侵 蚀,保证药品质量
2.贮存时间 中成药贮存时间过长,易受潮湿、温度、光线、
指某些新鲜的药材或饮片,因受温度和 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引起闷热,有利 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败坏的 现象
l鲜生姜、鲜生地、鲜芦 根、鲜石斛等
中药材、饮片质量变异的原因及防治原则
1.药材本身的性质
(1)药材含水量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材化学成分
2.外界环境因素
空 温湿 日 霉 虫 气 度度 光 菌 害
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3 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 密 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
高温灭菌法:通过日晒 和烘干法,可以使药材 水分散失,水蒸(煮)
封 法
阻止了霉菌生长所需的氧气,
等高温灭菌方法而使霉 菌生长受到抑制。
而达到防止霉变的目的
简易防治措施:
1、干燥防霉法:曝晒、摊晾、烘干、阴干或木炭、石灰
等干燥剂。
2、化学熏蒸法:利用防霉剂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如氨水熏蒸法。
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如螨类能引起皮炎、 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 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 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
鼠类传播的疾病更多。
3、中药性质与虫蛀的关系
(1)药物的成分 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 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 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 的药物易虫蛀。
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 质量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原因
举例
潮解
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表 面逐渐湿润并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 l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象
粘连
指有些固体饮片,由于熔点较低,遇热
则发黏而粘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
l芦荟、没药、乳香、阿 胶、鹿角胶、龟甲胶等
改变的现象
腐烂、霉 变
空气等因素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最终导致 不能应用
一、生霉
(一)生霉的原因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 中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 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
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菌丝, 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俗语有“蛀药不蛀性,霉药不治病”。
变异现象
剂型
原因
虫蛀
蜜丸、水丸、散剂、茶 曲剂等
l制备时原料筛选不严和杀虫灭菌不 彻底
l贮藏和运输途中管理不善
霉变
蜜丸、膏滋、片剂等
l制备过程中对洁净的生产条件控制 不严
l对原辅料的灭菌处理得不好
l内包装密封不严
酸败 (发酵)
l发酵:制剂的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
糖浆剂、煎膏剂、合剂、 底或防腐剂加量较少
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二、虫蛀
1、定义 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2、害虫对药材的危害通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1)消耗药品,造成浪费 害虫将药材蛀蚀成空洞,严重时内 部蛀空,使药材重量减少、有较成分丧失,降低或失去治疗作 用。
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二、虫蛀
(2)污染药品,传播疾病 害生虫螨食的害狗螨药虫品皮时肤,病积聚大量的粪便 、分泌物、虫尸、微生物鼠并害排鼠引泄疫起大杆的量菌出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 期内发热、发霉变质。 血热
软膏剂等
l酸败:以油脂为基质制成的软膏剂
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中贮藏
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沉淀 挥发
剂型
药酒、口服液、 针剂、合剂等
原因
l某些大分子杂质在提取中未除尽 ,贮藏 温度过低则逐渐聚结而产生沉淀 l内包装不严,使溶媒挥发而产生沉淀 l玻璃容器质量差,在贮藏期间析出游离 碱使溶液pH值发生改变或受温度、日光 等因素的影响
2、受潮湿影响 药物本身含水分过高,药材从外界吸收
水分;
3、中药本身“发汗”; 4、生虫后引起发霉;
药材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并 散发热量,使药材的温度升高、湿度增加,这就给微生物创造 了生活的条件,从而引起霉变。另外,药材生霉以后也易引起 虫蛀,形成恶性循环。
发汗:药材受到焖热时内部的水分会蒸至表面,这种现象称为 “发汗”。
单元八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及防治文稿演示
优选单元八中药质量变异现象 及防治
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 质量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原因
变色
由于所含色素受到外界影响(如酶 作用、发热、霉变等)使饮片失去 了其原有的色泽,从而使不少中药 变质失效,不能再供药用
举例
l颜色由浅变深:泽泻、白 芷、山药、天花粉等 l深变浅:如黄芪、黄柏等 l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 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而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 一般不易虫蛀。 (2)药物的质地 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 湿状况容易生虫。而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 明)不易生虫。 (3)药物的完整度 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 木栓、角质、 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 (4)药物的加工炮制
气味散失
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 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l含挥发油:肉桂、沉香等 l豆蔻、砂仁粉碎后
风化 虫蛀
某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物,经 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 晶水
温湿度适宜,药材、饮片不净,药 材含有淀粉、脂肪、蛋白等营养成 分易被虫蛀
l胆矾、硼砂、芒硝等
l山药、白芷、天花粉、党 参、葛根等
另外:环境不洁 外界环境不清洁,也 是药材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
易受霉变的中药有车前子、大青叶、马 齿苋、独活、紫菀等。
(三)生霉的防治方法
1 水分控制法
2 温度控制法
冷藏防霉法:温 度在0℃-10℃
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是 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相
对湿度不高于70%,
温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之一。 将库温调节至15C以下,具有较好 的防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