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隧道【机械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论述

合集下载

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探讨

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探讨

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探讨隧道衬砌病害是指隧道内衬砌结构发生的各种损坏、破坏和变形等情况。

隧道衬砌病害一旦发生,会对隧道的使用安全性和持久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病害诊断技术:对于既有隧道衬砌病害的处治,首先需要进行病害诊断,确定病害的类型、程度和成因。

常用的病害诊断技术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等。

目视检查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裂缝、鼓包、剥落等病害进行初步判断。

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水平测量、竖直测量和静力触探等,可以获取隧道衬砌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雷达检测和红外线检测等能够对衬砌内部的隐蔽病害进行定量化和定性化分析。

2.补强加固技术:既有隧道衬砌的病害治理主要采用补强加固技术。

常用的补强加固技术包括喷射混凝土补强、钢筋混凝土附加衬砌、纤维增强材料加固等。

喷射混凝土补强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喷射混凝土将损坏的衬砌进行补充和加固。

钢筋混凝土附加衬砌是在原有衬砌外侧增加一层钢筋混凝土,提高衬砌的承载能力。

纤维增强材料加固是通过在衬砌表面黏贴纤维增强材料,提高衬砌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3.建设监控技术: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建设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衬砌的新问题。

常用的建设监控技术包括挂测、应力监测和温度监测等。

挂测技术主要通过设置挂测点对隧道衬砌进行沉降、位移等变形的监测。

应力监测技术可以通过设置应力计、应变计等对衬砌的应力改变进行监测。

温度监测技术可以对衬砌温度进行长期的监测,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病害。

4.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为避免既有隧道衬砌病害的产生,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包括组织协调、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等。

组织协调包括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协调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材料选用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施工工艺需要合理安排,避免过度震动和温度差异等施工不合理引起的病害。

隧道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讲解

隧道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讲解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学号:时间:2013/12/26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隧道是埋置于地层中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广义上是指: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 m2的洞室。

铁路隧道在运营中会出现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病害,还有火灾威胁。

这些病害和危害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有重要影响和威胁。

因此、在隧道规划和设计阶段要预防可能的病害、危害、进行合理设计;在隧道施工阶段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法、措施和材料,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隧道运营阶段要及时检查、发现病害,分析病害成因,采用合理的整治设计和施工方法。

如此,才能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畅通运营。

水害水害:在施工期间,由于涌水导致施工机具乃至坑道被淹,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运营中的隧道,因为漏水、涌水导致衬砌裂破,隧底吊空,铺底或仰拱破碎,道床翻浆冒泥;严寒地区隧道,因漏水冻融以致衬砌损坏,结冰侵限,危机行车安全;岩溶发育地区的隧道,因大量涌水涌泥掩埋路线,中断运输。

而且长大越岭隧道,一般涌水量较大,危害也大。

主要有以下原因:一:设计问题1.洞内渗漏水的不确定性导致防排水的针对性较差。

隧道设计中地质钻孔较少,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不足,对隧道通过的断层带、破碎带的位置判断不准,设计中大都套用定型图,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

因此,尽管隧道富水地层只是在部分地段,但处理不当也会对整座隧道带来危害。

2. 联拱隧道中墙顶部低凹成槽,形成汇水区域导致隧道漏水。

3沉降缝沉降,使得防水板的拉裂。

d.无仰拱地段易出现路面渗水。

4.隧道断面变化处,如竖井、斜井以及人行通道等与正洞交叉处防水板的铺设质量难以保证,使得隧道漏水。

二:施工问题1.防水板的固定使防水板的整体性被破坏。

2.二次衬砌浇注时盲管易被压瘪,使水流不畅。

3.喷射混凝土表面刺物易导致防水板穿孔。

15点轻松搞定隧道衬砌病害

15点轻松搞定隧道衬砌病害

15点轻松搞定隧道衬砌病害隧道衬砌施工是隧道工程的重点施工内容,关系到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那么隧道衬砌施工通病究竟由哪些原因造成?又有哪些防治措施可以保证隧道衬砌施工质量呢?记住以下这15个要点,轻松避免隧道衬砌施工通病。

一、质量问题及现象1.衬砌背后存在空洞;2.衬砌错台明显、漏浆、流沙严重,外观质量差;3.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4.衬砌渗漏水;5.衬砌混凝土开裂;6.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7.排水沟排水不畅。

二、衬砌背后空洞病因分析1.对超挖未按规范进行施工回填;2.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3.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4.防水板挂设松弛度控制不到位。

三、衬砌背后空洞防止措施1.隧道开挖面难免出现凹凸不平,对于小范围内因超挖等造成的陷坑,施工时一般采用衬砌混凝土回填,注意挂设防水板要紧贴岩面,松紧度适合;对于因塌方造成的深陷坑,在二衬施工前采用坍方处理措施回填平顺;2.一般衬砌模板台车在拱顶部位前后各一个泵送砼预留孔,如果模板台车较长,可在中部再增加预留孔,防止隧道纵坡较大时浇筑砼不到位,衬砌施工后进行回填注浆;3.新式衬砌模板台车在边墙、拱腰部位均安装有附着式振捣器,同时在砼浇筑时台车两侧各配两台插入式振捣器,从台车预留窗口进行分层振捣,这些可有效解决振捣问题。

四、衬砌表观质量差病因分析1.衬砌台车刚度不够,模板整修不到位;2.衬砌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泌水严重;3.两侧未进行对称浇注;4.浇注速度过快,台车上浮;5.模板涂油太多,拆模后形成鱼鳞云;6.局部模板未清理干净,拆模后形成扒皮掉块现象。

五、衬砌表观质量差防治措施1.衬砌台车都是由正规厂家加工出来的,加工前都经过强度、刚度检算的,购买时要检查检算资料;2.衬砌施工时如果衬砌模板台车搭接不超过0.5m,一般不会出现错台,因此衬砌施工前要规划好台车就位里程段落,避免出现较长的搭接。

同时测量人员要有一定的施工经验,衬砌中线、高程控制好,模板台车两侧支距控制合适,防止出现过大、过小影响下一组台车就位;3.衬砌砼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施工,设计配合比时要考虑泵送砼和易性要求,同时模板台车要涂脱模剂,脱模剂最好采用专用脱模剂,涂抹均匀,用量适中,可提高衬砌表面质量;4.衬砌浇筑时要两侧分层对称浇筑,且混凝土自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防止离析;5.如果模板台车上粘有部分混凝土,下次浇筑前清除干净,再涂抹脱模剂,否则影响影响下一组衬砌表面光洁度;6.衬砌模板台车由于边墙脚现浇砼压力会上浮、端头压力会纵向移动等问题,因此衬砌施工前模板台车加固牢固,同时衬砌砼浇筑到圆心高度及拱腰时将台车所有丝杠再重新加固一次,防止台车因上浮部分丝杠松动,造成移位。

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浅述

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浅述
课程教 育研 究
教育研究
隧道 工程 衬 砌 及病 害处 治 浅述
刘 霞
( 成都铁路 工程 学校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
【 摘要 】 文章结合 工作经验 , 先对隧道进行 了概述, 然后对 隧道 复合衬砌及处治方案进行 了 论 述, 并对隧道二衬 混凝土厚度不足、
( 二 )隧 道 工程 常 见 病 害原 因
1 . 混凝 土施工 中渗漏水通道。①在 隧道混凝 土施工 中,由 于没有严格控制混凝 土调 配比例会导致水灰比过大,也容 易导 致毛细型渗 水,也就是说 水分过多混凝土材料 在使用 中不利于 拦截渗水。②在隧道混凝土施工 中如果材料不利于拌合 ,那么 泥浆材料将无法缝隙粘结 ,进而导致 出现各种 形状缝 隙,也会 导致渗水病害。③在隧道 混凝土施 工中,混凝 土材料拌合会存 在杂物,混凝土 浇筑完后 杂物腐蚀形成 空隙也会导致混凝土缝 隙和渗漏,因此这也是隧道渗水的一个原 因。④在 隧道混凝土 施工 中没对 “ 三缝 ”进行 密封处理,就会导致缝隙漏水 ,如果 对混凝土隧道缝 隙不能进行填补和预 防,就会 导致 隧道工程 的 渗漏 。⑤在 隧道工程混凝 土施工中,有 关部 门防水板安装并不 合理 ,没达到相 关质量标 准也会导致接缝破损 ,进 而导致排水 管渗漏, 出现渗 水现 象。 2 . 隧道衬砌 结构破损 。 隧道结构破损也是导致渗水的原 因, 因此在隧道施工 中, 相 关部 门要加强对结构 问题 的预 防与控制 。 般来说,隧道工程结构破损 原 因有地质 因素、设计 因素及施 工因素。其中反映在施工施工 中的 问 题是 比较普遍 的,如强度 不足 、厚度 不够、模板变形及 浇筑时机 不合适等,但地质原 因 在衬砌结构破损 中起主要作 用,尤其是地基不均 匀沉陷和 山体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李帅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维修中心摘要:本文重点对隧道病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归纳了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阐述了衬砌裂损和渗漏水公路隧道病害形式的整治措施进行,以期对隧道病害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隧道;病害;整治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占据了国土面积的75%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保障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快捷性,公路隧道的数量和占路线总里程的比例越来越高。

然而,相当比例的隧道出现衬砌厚度不足和衬砌背后空洞,以及由此引发的变形、裂缝及渗漏水等病害问题。

座运营铁路隧道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隧道均不同程度存在衬砌变形、裂缝和渗漏水等问题,占总数左右的隧道出现衬砌渗漏水和结构裂损等病害。

而据调查,日本以上的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存在隧道病害,大约有的隧道病害严重(衬砌开裂、衬砌剥落、路面变形、塌落等),我国公路隧道目前尚未展开大规模的隧道病害调查研究工作。

这些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十分显著,人们对隧道病害问题己经越来越重视,本文主要对隧道病害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归纳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以期对隧道病害有更深的认识。

1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分类1.1公路隧道常见病害的成因(1)洞口段岩体稳定性差洞口边坡和仰坡不稳,导致危石脱落或坡面失稳,在遇雨水冲刷则容易坍塌,或使片石护坡破损等;洞口段不良地质也会导致山体滑移,挤压洞门,使得洞门衬砌、挡墙或翼墙开裂;洞口段的排水设施若失效,也会使边坡和仰坡失稳,如隧道进口处截水天沟的损坏,失去了正常排水功能,使得边坡坍方。

(2)不良地质中的隧道病害处于不良地质体(如岩堆、暗河、溶洞、泥石流等)中的隧道,在施工期间由于未能有效处理,为运营期留下隐患,随着运营期的增长,极易出现病害,如衬砌变形、拱墙错台等。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之衬砌漏水、冻害变异对策及事例PPT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之衬砌漏水、冻害变异对策及事例PPT
•漏水范围大时,可并列设置比较宽的桶管(图8-2d))是很 有效的。但此时应在效果、经济性等方面与面状漏水对策 加以比较。
③施工 •不因列车振动和风压等而剥离,应与衬确牢固附着 •应适当引导到排水沟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集----第八部分 衬砌漏水、冻害变异对策及事例
(2)沟槽法 漏水量一般比较多、漏水沿施工缝和开裂处呈线状发生时,
整治漏水对策的目的是改善起因于漏水的隧道的功能、轨道材料和 电气设施等洞内设施的功能及列车运行安全,洞内作业环境等,故要 确定地调查漏水的发生状况,同时考虑对策的效果,施工性、经济住、 及耐久性等安全地进行。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集- ①维护因漏水使衬砌材料劣化,土流流入使背后形成空洞
2涂层法 为了与衬砌形成一体,确实作好基底处理,以防施工后的
剥离、掉落。
图8-14 喷射法与其它方法并用例
3防水板 漏水呈面状而且大量产生,净空断面有余裕时。
防水板是工厂预制的,把它张挂在衬砌表面,从板的背后 进行面状导水。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拱部的漏水。
此法,因用预制构件故施工简单,防水效果也好,作为防 护板对防止剥落也是有效的。防水板有经过防锈处理的钢 板等波形板、FRP、塑料板等,其例示于图8-15。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集----第八部分 衬砌漏水、冻害变异对策及事例
漏水整治对策选择表(漏水无冻结时)
表8-1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集----第八部分 衬砌漏水、冻害变异对策及事例
注:1.漏水状态,线状:漏水呈线状分布时
面状:漏水呈面状分布时
2.漏水量 少量:渗透、滴水程度
大量:溢出,喷出伏态
图8-6 向金属模内压注树脂(低压)的方法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集----第八部分 衬砌漏水、冻害变异对策及事例

隧道衬砌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隧道衬砌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隧道衬砌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摘要:隧道衬砌是保证隧道结构安全和运营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隧道衬砌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

本文以隧道衬砌的常见病害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以提高隧道衬砌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性。

关键词:隧道衬砌、病害、原因分析、处治措施一、引言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运输任务。

而隧道衬砌作为隧道结构的内部保护层,直接关系到隧道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性。

然而,隧道衬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龟裂、剥落、腐蚀等,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正常运营。

因此,深入分析隧道衬砌常见病害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处治措施,对于提高隧道衬砌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隧道衬砌常见病害类型及特征隧道衬砌是隧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护隧道内壁,并承担部分荷载。

然而,在隧道使用过程中,隧道衬砌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性。

本部分将概述隧道衬砌的常见病害,包括龟裂、剥落和腐蚀。

1.龟裂是隧道衬砌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是指由于隧道内外温度差异引起的收缩和膨胀、地震震动导致衬砌的应力集中、地层不稳定、地质构造活动等原因引起衬砌表面或内部形成的裂缝。

龟裂的特征包括表面或内部的细小裂缝、裂缝的延伸和扩大等。

龟裂不仅影响隧道的美观,还可能导致渗水、渗漏和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2.剥落是指由于地下水渗入衬砌,导致衬砌材料的破坏、酸性或碱性介质腐蚀衬砌材料化学腐蚀、衬砌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良施工的质量问题等原因引起隧道衬砌表面出现脱落、剥离等情况。

剥落的特征包括衬砌表面的脱落、露出底层材料和局部块状剥落等。

剥落不仅破坏了衬砌的完整性,还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水渗透和结构损坏。

3.腐蚀是指由于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降雨后腐蚀衬砌材料、隧道内的化学物质腐蚀衬砌、金属衬砌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电池腐蚀等原因而导致隧道衬砌出现材料表面的腐蚀、锈蚀和损坏。

在役公路隧道衬砌病害分析及整治技术

在役公路隧道衬砌病害分析及整治技术

在役公路隧道衬砌病害分析及整治技术摘要:随着大量公路隧道的投入运营,隧道衬砌病害导致的运营事故越来越多,所以对衬砌病害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因此对隧道衬砌病害成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隧道质量病害和隧道病害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并从加固岩体和加固衬砌两方面对衬砌病害的整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公路;在役隧道;衬砌病害;整治技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加强,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里程最长的国家。

由于受气候、地质、自然灾害以及当时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条件的影响,隧道在投入运营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如衬砌裂损、变形、渗漏水、混凝土块剥落等。

这些病害缩短了隧道的运营周期和使用寿命,严重威胁到隧道内行人及车辆的安全。

近年来,因隧道病害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因此,隧道病害的成因分析和整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笔者主要针对在役隧道衬砌裂损病害成因与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一、隧道衬砌病害成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隧道衬砌病害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某座具体的隧道工程进行分析的,获取的病害成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他工程不一定具有指导性。

文献将隧道衬砌病害成因分为外力因素、材质劣化因素和其他因素。

其中外力因素主要分为土压松弛、滑坡、偏压、承载力不足等具体成因;材质劣化因素主要分为年限裂化,有害水、盐、碱性集料反应,火灾等具体成因;其他因素主要分为壁后空洞、漏水等具体成因。

AkiraInokums和ShigeroInano通过对日本公路隧道的病害成因进行调查后认为,隧道衬砌病害的成因主要有由于地质原因的地压变化、衬砌材料劣化、渗漏水等。

杨新安、黄宏伟等人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隧道衬砌结构的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设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围岩划分不准确、支护设计不当等;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工序不当、壁后喷射混凝土不密实、测量不精确及施工管理不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论述
[摘要]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从工程概况、隧道病害情况、病害原因、病害处治方案及病害处治施工这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衬砌开裂;隧道基底加固;衬砌加固;病害处治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为双向4车道分离式隧道,度为1055m,属长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全隧道设置人行横洞2座,车行横洞1座。

隧道于2009年3月开工,2010年6月贯通,2012年7月通车运营。

隧址区地层划分为:第四系坡残积层()、和石炭系下统岩层()岩性以砂质灰岩、砂岩、泥岩为主,除此之外,尚包含石英砂岩、页岩、含炭质的页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多以互层状分布。

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石炭系下统泥岩,围岩以Ⅳ、v级围岩为主。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属包气带中的重力渗入水类型。

地下水仅靠大气降水补给,向坡下渗透排泄或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储量有限,而且受降雨影响明显。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以锚、喷、网联合支护为初期支护,
模筑混凝土为二次支护措施,Ⅴ级围岩段二次衬砌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Ⅳ级围岩段二次衬砌采用c25素混凝土结构。

明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设计文件,隧道病害严重段穿越地层岩性为中风化泥岩,呈薄一中厚层状构造,岩层产状平缓,不利隧道开挖,其中泥岩遇水易软化,饱和抗压强度12,属软岩,围岩级别为Ⅳ级围岩。

二、隧道病害情况
1.衬砌裂缝情况:隧道裂缝主要集中在隧道边墙检修道以上1~1.5m高度范围,以纵向、斜向裂缝为主,单条裂缝最大长度近125m,裂缝宽度在1.2~4.5,裂缝为贯穿性结构裂缝,并伴有轻微错台现象。

2.路面病害情况:隧道路面病害主要为路面网状裂缝、破损以及路面中部隆起,其中隆起最大处达5。

3.检修道病害情况:隧道检修道病害主要为检修道侧墙挤压变形错位,向隧道中心方向位移。

三、病害原因分析
1.地质原因。

该段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中风化泥岩,呈薄一中厚层状构造,岩饱和抗压强度12,属软岩,具有弱膨胀性,遇水易软化和产生膨胀,且隧道埋深较大(100m左右)。

综合考虑地质与埋深情况,隧道衬砌承担的围岩压力较大,隧道边墙基础可能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2.勘察设计原因。

该段泥岩具有强度低、有遇水易软化
的等特点,结构设计人员对地质特点认识不足,未按规范要求(《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D70-2004第8.1.4条第2款要求)“在Ⅳ~Ⅵ级围岩条件下,围岩自稳能力差,侧压力较大,地基承载力弱…。

Ⅳ~Ⅵ级围岩两车道隧道宜采用带有仰拱的衬砌断面形式。

”设置仰拱,导致隧道结构形式欠妥。

3施工原因。

可能存在遇到实际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时,未能进行动态调整。

4.排水系统堵塞。

可能存在此段排水系统堵导致隧道基地软化膨胀,承载力不足,引起病害。

通过上述分析,隧道基底软化膨胀、承载力不足是衬砌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隧底加固为病害处治的关键,须要对隧道底部基础进行补强、加固。

四、病害处治方案比选
(一)衬砌增加仰拱(方案一)
在原来没有设置仰拱的原结构上增设仰拱,改善隧道受力性状,限制隧道底部和边墙变形,根据原隧道结构情况,新增仰拱曲率半径为12.5m,结构采用40厚型钢骨架混凝土。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拆除隧道检修道:②在隧道两侧墙脚以100纵向间距向下设置2根6m长φ127×5注浆锁脚钢管桩,稳定拱脚,保护衬砌结构安全:③拆除隧道路面和排水沟④开挖隧底至隧道仰拱设计标高;⑤在边墙底脚通长设置连接钢板,连接钢板通过锚栓固定,与钢管桩结合处采用
钢筋帮焊:⑥设置I20a钢架,纵向间距75,与隧道边墙连接钢板连接。

采用锚栓连接后,骑缝焊接;⑦浇筑仰拱混凝土;③隧道中心水沟恢复;⑨仰拱回填并依次恢复路面、排水边沟与检修道。

(二)隧底注浆加固(方案二)
对隧道基底注浆加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注浆加固深度为墙脚以下5m范围,注浆浆液为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拆除隧道检修道:②在隧道两侧墙脚以100纵向间距向下设置2根6m长φ127×5注浆锁脚钢管桩,稳定拱脚,保护衬砌结构安全:③拆除隧道路面和排水沟;④开挖隧底至隧道墙脚设计标高并整平:⑤按100×100间距梅花形布设5m长φ89X4注浆钢管桩,采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对地基进行注浆加固;⑥设置I20a钢架,纵向间距75,与隧道边墙连接钢板连接。

采用锚栓连接后,骑缝焊接;⑦隧道中心水沟恢复;③浇筑铺底混凝土并依次恢复路面、排水边沟与检修道。

(三)方案对比从结构受力、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施工难度四方面对以上2个处治方案进行了综合对比,各方案优缺点如下:①衬砌增加仰拱方案优点:隧道结构受力性能好:限制隧道底部边墙变形效果:施工质量控制容易:通过设置钢拱架能限制施工中边墙变形,保护衬砌结构安全。

②衬砌增加仰拱方案缺点:隧道基底地基条件未能改善:施
工工艺较复杂且施工组织较复杂。

③隧底注浆加固方案优点:隧道地基承载力好:施工组织较简单。

④隧底注浆加固方案缺点:地基加固质量控制较难:注浆加固初期,浆液中水会软化地基:施工中可能需要设置临时支撑限制隧道边墙变形。

通过以上综合对比,最终确定采用衬砌增加仰拱方案(方案一)对隧道病害进行处治。

五、病害处治施工
对隧道进行交通封闭后,按照衬砌增加仰拱方案处治隧道衬砌病害,具体的实施步骤与前述一致,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每次拆除段落应不超过5m,并应尽早浇筑仰拱。

②施工中应对中心排水管内流水进行临时引排并应注意保
护接口,防止堵塞。

③钢管桩纵向应间隔施工,单侧应依次施工,以避免边墙基础因局部掏空或地基软化而下沉失稳。

衬砌增加仰拱方案施工完成后,还需对衬砌裂缝进行处治。

衬砌裂缝处治采用设置锚杆和注浆填充方案处治,沿裂缝方向按100间距梅花型布置2排单根长度3m的+22早强药卷锚杆,锚杆垫板凿槽设置,垫板槽深度应满足锚杆尾部埋入衬砌内缘1。

另外在裂缝的端部以外再多布置一根锚杆。

锚杆施工完成后对裂缝用环氧胶液注浆加固。

六、结束语
病害处治完成后,经过半年运营过程中的监控,病害已停止发展,达到了处治目标,为运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以上论述,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