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全
举例说明格雷欣法则

举例说明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也称为“格雷欣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的。
这一法则主要关注货币的双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持平的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
具体来说,当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会逐渐增加。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法则:
1. 二手车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价格便宜是二手车的主要卖点。
人们可以用相同的钱购买到高一档次的二手车。
因此,从降低购车成本的角度来看,大众更倾向于购买二手车,从而导致市场上高质量的二手车越来越少。
2. 新钱和旧钱的使用:尽管现代社会中现金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新旧钱币之间的对比仍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例如,如果钱包里有一张十分破旧的100元和一张全新的100元,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那张旧的钱,而将新钱保存起来。
尽管在法律上,这两张钞票的价值是相等的,但在人们心中,新钞的价值更高。
因此,旧钞的使用率会更高,而新钞则可能被储存或避免使用。
3. 统一的薪酬管理:如果公司对所有员工无论其绩效如何都支付相同的薪酬,那么那些真正有能力并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可能会因为不满意工资而选择离开。
相反,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但希望得到相同待遇的人可能会更愿意留在公司。
这样,有能力的员工逐渐退出,而能力较弱的员工则留下,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格雷欣法则

当硬币与纸币同时出现,如何界定良币与劣币?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1842-1924)在其《货币、信用与 商业》一书中写道: "' 可兑换的 ' 纸币 -- 即肯定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币 (或其它本位硬币)的纸币--对全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几乎和面值相 等的本位硬币一样。当然,哪怕对这种纸币十足地兑换成本位硬币的 能力稍有怀疑,人们就会对它存有戒心;如果它不再十足兑现,则其 价值就将跌到表面上它所代表的黄金(或白银)的数量以下。“
深圳特区在建立初期,曾经允许港元、外汇券和人民币三种货币同时 流通。在深圳的商店中大部分商品也是三种标价,从收回货币的情况 看,港元大约占30%,外汇券占20%。这样,也说明作为良币的 港元和外汇券就把人民币从流通领域驱逐出50%,出现了“ 良币驱 逐劣币”现象。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卢布曾三改面值并严重贬值,从原来的约 0.65卢布兑1美元贬值到5000-6000卢布兑1美元的悲惨 境地。因此,在我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中,双方商贩均乐意用人民 币而不接受卢布。这里,人民币是良币,卢布是劣币,显然是 "良币 驱逐劣币"的现象。
格雷欣法则是硬币流通时期的一种货币现象。 但随着时代变迁,硬币被纸制货币所代替。 第一代纸币是代用货币,其主要的、完善的形式是银行发行的银行券。 它是银行的债务凭证,承诺其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人兑换所规定的硬 币。所以,这一种纸币叫做可兑化而成的不可兑现纸币,它不以 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发挥货币职能。它通常由中央银行发行,强 制通用,本身价值微乎其微,可以认为是纯粹的货币符号。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 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 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 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 货币流通不稳定。
劣币是如何驱逐良币的

劣币是如何驱逐良币的?How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Money?“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是指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这一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就通过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劣币是如何驱逐良币的。
君子斗不过小人,或者君子不屑与小人纠缠,甚至为伍,小人得寸进尺,日渐猖獗,正直人士惹不起躲得起,从此退避三舍,销声匿迹。
公交、地铁、车站等等,凡需要求排队者,往往是不守规矩者捷足先登,抢到座位和先机,也赢得了时间,可老老实实排队者却连最后一趟车也挤不上去,劳心劳神,费时费力。
渐渐心中愤懑,开始大力效仿,从此大家一哄而上,就看谁的能耐了。
再比如,在一个送礼成风的年代里,正宗的名烟名酒等贵重礼品不受重视,畅销的却是那些假冒伪劣的产品。
只要外观包装一样,谁会劳神费气力去验证那送来礼品的真伪。
送礼者心知肚明,购买假货既能减少花费,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收礼者也明白,收下的礼品自己不会去消费,转手就会送到别人的手上,也会起到一样的效果。
至于这假货最终落到何人的手上,无人顾及,因为最终的消费者可能与这礼品所包含的意义没有丝毫的关系了。
不只是在“吃大锅饭”时代,就在当今的许多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有油水可捞的单位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
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者,却得不到升迁,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倒是溜须拍马者,有关系背景者,啥也不干,也照样一路高歌猛进。
甚至外行领导内行者也有之。
有能力者感到失意,无奈,一走了之,另谋高就,寻找能够大展身手之地。
而因各种原因不能辞职者,也只好消极抵抗,得过且过,装傻装疯,再也不用功。
剩下了一大堆碌碌无为的无能之辈,在那里勾心斗角,争名夺利。
可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外汇市场,却是“良币驱逐劣币”。
劣币之所以能够驱逐良币,是因为劣币有市场,有需求,还大受追捧,有百利而无一害,怎能不趋之若附?如果劣币没有需求和市场,劣币行为还要受到严厉制裁的话,那劣币就会消退。
警惕现实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威 的经 济学刊物 拒绝
。
几 经周 折 这篇论 文才
,
信 息不 对称
得 以在 哈佛 大 学 的《 济 学 季 刊》 发表 立 刻 经 上
引起 巨大反 响
。
阿 克 洛 夫 的 二 手 车 市场 模 型揭 示 了
,
春 秋 中文 社 区 有
只 癞蛤蟆 吃掉
” .
一
句话 叫 天 鹅 常 被 第
“
一
一
币了
。
说 的是 美 丽 女 生 往 往 有
个
当 事 人 的 信 息 不 对 称 是 劣 币驱 逐 良 币
“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a t e r ia l s & D e c o r a t io n
,
劣 币 驱 逐 良币 是 经 济 学 中 的
”
一
个著名
够打 败坏 的吗 ? 看 起 来似 乎理 所 当然 的答 案也 许并不 那 么 必 然
。
定律
。
该 定律 是 这 样
。
一
种 历 史 现 象 的 归 纳 :在
或许你 已经 发现 了
,
一
个 奇怪
铸 币 时代 当 那 些 低 于 法 定 重 量 或 者 成 色 的 铸
. 。
不 在这 个 市 场 上 出售 他 的车 了
。
这样
来
一
,
进入 恶性循环 状 态
的车 退 出市场 后
.
,
当买 车的人 发现 有
半
也 只 能按 照 劣 币 的 实际
“
”
而非
“
法定 价值 与
”
他们 就会 判 断剩下 的都是
硬核经济学: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硬核经济学: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托马斯·格雷欣,16世纪英国银行家、财政家和商人。
他在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奏书中明确使用了“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说法,后来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01在手机支付还没有流行的时候,人们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硬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
但小贩很乐意接受硬币,用于找零;而纸币到达一定的破损程度后,会被央行通过商业银行的柜台窗口回收销毁,投放新钱进入流通领域。
严格来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劣币驱逐良币”,因为没有套利空间。
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发生在铸币时代,新钱的含金(银或铜)量不如同样面值的旧钱。
人们就会尽量把新钱花出去,而把旧钱收集起来熔化,制成更多的新钱,这是一种套利行为。
实现格雷欣法则要具备如下条件:1、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2、两种货币之间有法定兑换比例;3、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
第三种情况指的是通货膨胀,王莽的币制改革就是通过稀释含金量的方式制造出大量的新钱,以此掠夺百姓财富。
02在复本位制中,“劣币驱逐良币”的套利机会就更多了。
这是以金、银两种金属铸币同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又分为平行本位制与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本位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价值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由于金银市价不断变化,金、银铸币的兑换比率也不断变化,用两种铸币表示的商品的两种价格对比关系也随之变化。
这违背了货币具有的排他性、独占性的本性,价值尺度的作用受到了影响。
平行本位制没有法定比例,有些类似现代社会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国际贸易中,卖方更愿意接受走势稳健的“良币”,以规避汇率风险,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
格雷欣法则在生活中的例子(一)

格雷欣法则在生活中的例子(一)格雷欣法则在生活中什么是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指“任何事情的成败都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认为,每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和处境都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偶然或者命运。
格雷欣法则还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可以通过合理的行动和决策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格雷欣法则在生活中的例子1. 学术成绩•情况: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表现不佳,考试成绩总是在班级中垫底。
•分析:小明的学术成绩不佳可能是由于他平时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没有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
•格雷欣法则的应用:如果小明想要提高自己的学术成绩,他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努力学习来获得更好的成绩。
2.工作表现•情况:小李和小张是同一个公司的员工,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差异很大。
•分析:小李的工作表现优秀,他做事认真负责、熟练高效,所以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赞赏。
而小张的工作表现平平,经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格雷欣法则的应用:小张如果想要改善自己的工作表现,他可以通过加强对工作的关注和注意细节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从而得到更好的评价和机会。
3.个人关系•情况:小红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总是能够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许多朋友。
而小明则是一个内向的人,交友较少。
•分析:小红能够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原因可能是她待人友善、乐于助人,而小明的内向性格可能导致他不太擅长社交和交友。
•格雷欣法则的应用:如果小明希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他可以主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交技巧,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4.健康状况•情况:小张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经常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保持了一个较好的身体状态。
而小王则是一个宅男,几乎没有参加任何运动。
•分析:小张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可能是因为他有规律的锻炼习惯,而小王缺乏运动导致了身体的健康问题。
•格雷欣法则的应用:如果小王希望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他可以通过加入运动俱乐部或者制定自己的锻炼计划来改善身体状态。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也被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假如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金币,一枚金币可以买一头牛,但发行的金币却有两种,一种是纯金的金币,一种是掺杂铜的金币。
这两种金币的自身实际价值不一样,但是都可以买一头牛。
如此一来,纯金金币就会被收藏或是被重新熔炼,并逐渐退出货币市场,而掺杂铜的金币将会充斥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钱币上,还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当下的奇石圈,这一现象也每天都在发生着。
如若不信,就为大家列举几个。
奇石中的劣币驱逐良币大家都知道韩国的整容业很发达,所以韩国大多数人都整容。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整容'的人就是劣币,而'天生'的人是良币,但现在'整容'这个劣币却天天在驱逐'天生'这个良币(中国也已出现这种趋势)。
奇石也一样,'整容'的劣币也在驱逐'天生'的良币。
不仅如此,还有贴金的劣币(如通过评奖、入册、进馆等方式)正在驱逐真正有含金量的良币,肤浅的劣币正在驱逐底蕴深厚的良币,过度包装的劣币正在驱逐朴素却野趣十足的良币,等等。
不明就里的人看到的是琳琅满目,而保持清醒的人看到的则是满目疮痍!专家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专家本来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荣誉称号,现在却逐渐变成了一个令人侧目撇嘴的讽刺大帽。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一些不学无术、名不副实或者假装冒充的劣币,通过迎和众人口味与需求将那些真材实料、严谨权威的良币日益驱逐所致。
奇石领域的专家同样如此!那些或自诩或被乱封的伪专家很多石头都没弄懂,却为了追名逐利,或贻笑大方地著书立说,或信口开河地估值估价,或恬不知耻地站台走穴,极大地误导了整个石界和众多石友。
而那些真正有专业学识的真专家因不屑与之为伍,却逐渐被冷落、被遗忘,被劣币所驱逐。
劣币驱逐良币社会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社会现象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
狭义而言,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愈加的少。
广义而言,劣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
原因: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
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但事实上,劣质的货币同优质货币一样都具有相同货币效益,即有破损的一块钱和崭新的一块钱购买力是相同的,所以有时这种现象也并非由信息不对称导致,而是自发性的好恶导致,其结果就是劣币逐渐增多,最终良币被淘汰掉。
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开创者是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他因此而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可是他的开创性论文《“柠檬”市场》(在英文中,次品俗称“柠檬”)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
几经周折,这篇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
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由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创伤。
文化大革命期间那些祖国优秀的人才,知识分子遭到极不公平的对待,要么是下乡劳作,与农民打交道,要么就被红卫兵批斗。
那是一个坏人当道的社会,四人帮猖獗,致使中国人才严重流失,也使得中国文化,科技停滞不前。
历史上的有些朝代有存在类似的情况,忠臣得不到重用,奸臣霸占朝野。
那些忠臣总是被奸臣算计,排挤,甚至陷害,最后使得他们不得不隐居山林,他们的才能从此被埋没。
这很像货币金融里格雷欣法则,奸臣和忠臣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忠臣的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被隐藏,而奸臣的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被重用。
【案例2】案例一: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
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在此场景中,所谓的“良币”是指那些规规矩矩排队的人,他们遵守了道德规范,但是却往往被插队的人(劣币)挤到一边,往往是最后上车或者根本及挤不上车的人。
这种情形的危害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插队的队伍,久而久之,当没有任何一个人遵守秩序时,乘客的效率会变得极低,同时也存在例如踩踏事故的隐患。
解决方案:树立警示牌提醒乘客遵守排队秩序,安排文明督导员进行监督,同时,每位乘客应该自觉提高个人修养,遵守道德规范案例二:在有些单位,埋头苦干,勤勉努力而又默默无闻的员工(良币)会受到忽视,而那些阿谀奉承,擅长拍马屁的员工(劣币)则受到老板的重视,频频升职。
这样的危害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累越少的员工干实事,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解决方案:创新员工评价机制,注重业绩,提倡实干,杜绝浮夸案例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
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
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
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解决方案:加大公众的官员的监督举报,加强和完善贪污腐败惩戒机制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说起劣币驱逐良币,使我联想到了市场上的盗版光碟,由于市面上大量充斥着廉价而效果差别不大的盗版光碟,便没人会再去花高价购买正版光盘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往再久一点说,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不再实行按劳分配,工作认真的人与偷懒的人吃的是一样分量的饭。
那么这时,试问谁会再任劳任怨的工作?这样的制度必然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_许悦盟【案例3】小A同学目前为会JR专业的学生。
他的原来是NN专业学生,该专业的同学大多不太努力,并且有一部分同学考试喜欢作弊,但是小A从来不作弊,学习努力勤奋。
期末考试后,一些作弊的同学和他取得一样好的成绩,甚至比他的还好。
小A的努力得不到正当的回报,选择了转专业。
分析:小A是个努力自律的好学生,可因原班的部分同学作弊而导致其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得不到好的体现和认可,进而选择退出原班级,这体现了“格雷欣法则”。
小A是所谓的“良币”,而那些自律能力不好的学生则是“劣币”。
“劣币”虽然没有“良币”的学识和品质,却能获得和“良币”一样的市场价格——学习成绩和应有个荣耀。
因此“良币”选择了退出了该班级,选择了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班级。
【案例4】比如一个帅哥和一个庸男,两个人同时追求一位美女。
庸男自知各方面都很平庸,所以当追求美女的时候,就会很执着很积极;帅哥同样喜欢美女,但是碍于面子以及自己感觉很优秀,所以在追求美女的时候就含蓄得多,而决定权在美女手里。
美女实际上更喜欢帅哥,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美女所得到的信息就会发现:1.美女不敢肯定帅哥会不会是像庸男一样爱她;2.帅哥肯定也有别的丑女追,这样的信息最先的到的肯定是美女;3.美女毕竟是美女,也是经常被宠爱的,也不会放下自己的自尊心。
现在你可以分析最终的结果了,帅哥帅气聪明,爱情上却很笨,只能在丑女中选择;美女美丽聪慧,爱情上很傻,只能被动地接受“庸男”的求爱。
我认为产生格雷欣法则最主要的原因是货币持有者的信息不对称。
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劣币就会逐渐进入市场,而良币就会被收藏下来,劣币也就逐渐的驱逐了良币了。
【案例5】>最初是美国金银兑换比例与国际金银兑换比例不同而导致人们为获得差价而使用劣币储存良币。
而后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由于商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为避免受损则只愿出较低价购买商品。
此时,优质商品没有利润便无人生产,竟相压低成本,从而导致质量进一步下降,消费者愿意出的价钱也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也出现类似现象。
由于优秀员工作出的成绩大于所获薪酬且努力不为领导得知而选择跳槽,企业整体业绩下降而使管理者下调工资,次优秀者也由于此而跳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只剩平庸员工。
这种市场也叫柠檬市场。
为避免这种情况,尽可能使信息公开,消息传播媒介进一步扩大。
在企业中应选择较为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多真正接触了解员工。
【案例6】1、劣官驱逐良官现象官场上出现腐败现象,一些腐败分子在干部选拔任用及其他事情上大肆行贿受贿,从而形成颓废的风气,行贿受贿腐败官员本身不可能具备称职官员的基本素质,但是良官没有可能进入“官位市场”,使得官场上无能或无德者身居高位。
官场上的腐败现象若不能遏制,就会如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倒不正常,一个团体中当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或被迫同流合污,或被排挤出局,或成为替罪羔羊,无法生存,使得掌权掌政者大多为劣官,良官被驱逐出官场。
出现原因:官场中缺乏监督,同时在办事或干部选拔任用上会出现“潜规则”,同为贪污腐败者官官相护,无法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只为谋求私利,而好官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流合污或被迫退出官场。
解决方法: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对权力的全方位制约;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避免出现专权现象;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制约制衡机制;建立国家预防腐败机制,当遇到腐败案件时及时、准确处理。
2、盗版驱逐正版现象现代社会音像制品盗版猖獗,由于盗版制品成本低下,定价相对便宜,而正版货虽音质完美,但价格较高,不少消费者会选择盗版制品。
盗版制品因存在购买市场从而不断增多,挤占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正版音像制品企业会因为利润空间越来越少而不得不同样生产盗版制品或者破产。
产生原因:市场监管不严,消费者比较偏向于相对付出较少的盗版制品,而侵权行为在我国并不受较多的重视,使得盗版制品侵占正版制品的市场。
解决方法:加强市场管理监督机制,注重版权的维护,同时有关部门配合进行打击盗版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维权意识,减少盗版制品的流通。
3、劣车驱逐良车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中,拥有低质车子的卖车者会把市场中的优质车挤掉。
真正质量优良又有售后维修的二手车会因售价过高而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产生原因:二手车市场的买卖双方在车辆信息的掌握方面存在着不公平,二手车商家常将收购来的车况较差的车从表面将其伪装成一辆好车,购车者据外观推测对一辆车的报价可能会存在误区。
购买者无法绝对辨别车型质量间的区别,从而使得优质车市场被劣质车占据。
解决方法:信息公开化,交易透明化,使得买卖双方信息得以最大化沟通,便于消费者进行选购,同时应增强消费者对购买商品的了解度与辨别能力。
加强二手车市场的管理监督,减少以次充好的现象。
4、学生选课劣课驱逐良课大学选课中,学生因目的在于获得学校要求的学分,而非获得知识,所以通常会普遍会选择课程较为简单,得分容易的课程,而那些真正能学到东西的课程却会不受欢迎。
产生原因:大学中多数学生认为选修课是不重要的,学生作为风险厌恶者,其愿意尽量减少风险来获得学分。
课程简单、信息量少,对学生价值低或老师要求松散的课程相对来说较为容易获得学分,而真正老师要求严格,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却存在较高的风险,不易获得学分。
所以,学生大多会选择劣课,排斥良课。
解决方法:明确各门课程的内容、开展方式、要求等信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门课程并从中进行筛选。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案例7】乘公交车,如果都排队上的话,效率显然会高一些,大家上车的过程中也比较舒服,但有些人(“劣币”)会进行插队,导致他们上去的时间快一些,排队的人(“良币”)会因为这样而感到不满,时间长了后,大家都不会再去排队,导致上车的时候拥堵不堪,“劣币”(插队的人)盛行。
原因:信息不对称是良币驱逐劣币的基础,针对这个案例,我觉得个人素质也是一方面原因。
方法:应当去从分的了解信息,不仅对人进行智育的教育,还要进行德育的教育,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定约束人们的行为。
【案例8】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格雷欣法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方面的"格雷欣法则"有诸多具体表现:1.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薪酬超出高素质员工,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
国企在此方面尤其如是。
一家经济效益颇佳的国有上市公司曾向作者叙述发生在该公司难解之"结":该公司年人均薪酬18000元左右,一般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薪酬水平远超出本行业同类企业,但核心员工尤其是少数关键岗位员工薪酬却较多低于市场水平。
该公司欲引进若干素质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按现行薪酬制度,每月薪酬只能略超出 1000元,但市场水平却在3000元左右。
因此,尽管公司对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强烈祈求,却总未能如愿。
作者在为一些民企作薪酬设计咨询时发现,几乎每一民企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低素质员工薪酬超出高素质员工,因而高素质员工被低素质员工所"驱逐"。
差别主要在于,在一些国企,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甚至具有系统性;而在民企,这只是薪酬管理的"例外"。
2.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与高素质员工薪酬大体相当,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