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17课《国宝大熊猫》学案
17国宝大熊猫学案

《国宝――大熊猫》师生共用学案课型:新授课执笔:汪小祥审核: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3、调查研究,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4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等知识。
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3、体会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设想:1、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2、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自习30分钟)(1)学习目标:1、完成字词训练;2、了解作家作品;3、理清文章结构,能够复述课文(2)、学习时间30分钟(3)、学习方法:使用“三看一查”完成下列练习。
1、整理作者作品: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笨拙.()璀璨..()孤僻.()貘.()崇.山峻岭()浩瀚.()pīn( )危林yuàn( )分娩.()繁yǎn( ) ()yì日 qióng( )lái( ) 3.解释下列词语,有加点的字先解释字的意思。
濒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不可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指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___(温顺、温和、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2)它的听觉非常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受到惊扰时,就非常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7《国宝——大熊猫》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十七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2.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地域、生活环境、习性等知识。
3.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作解释。
(1)濒.危(): (2)上林苑.():(3)璀璨..(): (4)浩瀚..():(5)孤僻..(): (6)分娩.():2.画出错别字并改正。
1.憨态可鞠崇山峻岭人烟稀少()2.将错就错烟波浩瀚乐不可知()3.漫不经心曲指可数悠然自得()4.体色黑驳细心呵护悬崖绝璧()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顺、温和、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2)它的听觉非常(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受到惊扰时,就非常(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3)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却挺(聪明、高强、高明)。
(4)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分配制度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细心(保护、维护、呵护),以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4.请举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的。
5【当堂检测】阅读下边的语段,完成5~9题。
(一)①在各地的动物园里,大熊猫成了最受宠爱的“贵宾”。
②熊猫馆宽敞幽美,竹翠水清,安装空调,照料周到,可是大熊猫总不习惯这种“舒适”的生活。
③环境改变了,气候不同了,活动X围受到了限制,食物条件跟野外也有很大的差别,养活大熊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繁殖就更困难了。
④那么,大熊猫在自然界里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二)⑤大熊猫如今分布地域十分狭窄,仅见于我国某某省的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某某省的南缘和某某省秦岭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岭。
⑥那里的森林地带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绝壁,高耸入云,但也有连绵不绝的缓坡。
⑦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
⑧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空气潮湿,泉水丰富,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夹杂多种竹类。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学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学案内容预览:
《国宝——大熊猫》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缘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培养关爱、爱护动物的热情。
自学导读:
1、了解作者,通读全文,扫除文字障碍。
2、单从题目上我们能够猎取哪些有效信息?
2、细读、自学课文后,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内容?针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自学检测
一、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嬉()戏憨( )态可掬( ) 濒( )危辉煌( ) 邛崃( ) 浩渺( ) 栖( )息孤僻( ) 分娩( ) 翌( )日繁育( ) 上林苑()笨拙()
二、明白得词语:
憨态可掬:辉煌:
漫不经心:濒危:
屈指可数:浩渺:
乐不可支:殊荣:
三、依照自学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我国闻名的()家和()家,浙江温州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开始从事科学普及读物的创作,21岁即成为《十万个什么缘故》的要紧作者。
2、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介绍了珍稀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从全文来看,文章紧密围绕()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说明,突现它的可爱及宝贵。
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

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大熊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培养关爱动物之情。
教学准备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课前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3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的生活片断:吃箭竹、喝水、淘气)。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了解大熊猫的样子可爱。
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1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那我们去看看大熊猫吧。
出示大熊猫图片。
2大熊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爱的)板书:可爱。
你了解大熊猫的哪些可爱?能给大家说说吗?3教师小结过渡: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熊猫王国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勾画出生字词,再读读。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卡片。
3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扩词等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可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大熊猫最喜欢聪明的孩子,谁能把这一课的生字写得漂亮,谁就能和它成为好朋友。
你觉得这几个字当中哪个最不容易写好?(重点指导:略、撕、遇)如果你是小老师,在写这几个字时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学情加以适当指导)2.生先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再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national treasure - Giant Panda"《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2、篇章2: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章3: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3、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课前学习: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舒畅地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我如何不想它》字词学习导入: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动物,但凡见过这个动物,你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nán lù),拒做“酒肉和尚”。
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浩繁)的山林间,成了“竹林隐士”。
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栖息、居住)场所。
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fen miǎn)一仔。
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bīn weī)物种。
它是一颗(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
啊!教我如何不想它!“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永烈先生,与大熊猫来一次秋天里的约会。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国宝——大熊猫》。
二、鉴宝问题情境: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
七年级下语文17课《国宝大熊猫》学案.doc

璀(cui )璨(can ) 分娩(midn ) 繁衍Cyan ) 鼠 象猫 松鹿大熊笨拙(zhud )栖(ql )息 拯(zh^ng )国宝一大熊猫叶永烈主解决本文的生字、生词。
嬉(x I )戏 苔薛(xian ) 诞(ddn )生 翌(yi )日濒(bin )危 山麓(Hi ) 呵(he )护2、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自主解决,抓住要点。
)3、 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一句话简要概括)4、 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5、 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找出相关语句来分析)6、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结构、主旨示意图。
7、 找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8、 分析本文的说明语言。
9、 每课一得(内容、写法、感悟)学习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学习重点: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学习难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猜猜我是谁?A 、 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B 、 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
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C 、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D 、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一 预习提示: 1、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标段序,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自二、播放〈大熊猫影片〉三、出示学习目标1、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第一部分:(1—7)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田宝—大熊猫田果到因的逻辑顺2、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四、交流预习笔记五、走进熊猫乐园(把握各段内容)(2个小组)熊猫天天宝宝:(1—5)关键词:德国柏林机场2段外貌4段嬉戏表演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貌《尔雅》《上林赋》熊猫兰兰:(6—7)关键词:体芷(四肢尾巴)玉包(头和身躯)长相俊俏神态温驯优雅活泼同各国友好往来1972年十月上野动物园“熊猫热” 1979年9月离世熊猫隐士:(8—9)关键词:生活环境(室内不习惯)分布地域(四川、甘肃)嫩竹清泉“竹林隐士” 熊猫XX:(10——12)关键词:得名来历食性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熊猫绍绍:(13—15)关键词:性情孤僻繁殖能力低存活难产仔大喜事众熊猫:(16——17)关键词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保护措施13个自然保护区六、展示结构主旨示意图(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3个小组)(要求:讲解透彻明了,不重复,第二部分:(8—15)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处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国宝——大熊猫》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17课《国宝——大熊猫》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珍奇、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2.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通过找中心句理清文章层次,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等知识。
二、【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团团”、“圆圆”吗?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因为它稀有珍贵,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在我国举办的亚运会和奥运会都将大熊猫作为吉祥物。
因此,中国的大熊猫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
对于濒危的大熊猫而言,虽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它们的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起来了解关于大熊猫的更多的知识,一起来品味本文在准确前提下形象、生动的语言。
<二>整体把握1. 读准字音。
嬉(xī)戏憨(hān)态可掬(jǖ)濒(bīn)危璀璨(cuǐ càn)邛崃(qióng lái)浩瀚(hàn)栖(qī)息孤僻(pì)分娩(miǎn)翌(yì)日繁衍(yǎn)2. 分析课文标题。
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3.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17国宝熊猫

十七 国宝——大熊猫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的科普说明文。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通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的可爱及珍贵的特征。
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来进行说明。
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中心。
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个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
结构上是按从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安排组织材料的。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嬉.戏(x ī) 憨.态(h ān ) 濒.危(b īn ) 璀璨..(cu ǐ c àn ) 温驯.(x ùn ) 繁衍.(y ǎn ) 邛崃..(qi óng l ái ) 恬.静(ti án ) 栖.息(q ī) 翌.日(y ì) 分娩.(mi ǎn ) 拯.救(zh ěng ) 2.多音字二、字形 ⎩⎨⎧相形见绌绌笨拙拙 ⎩⎨⎧频繁频濒危濒 ⎩⎨⎧摧残摧璀璨璀 ⎩⎨⎧勉励勉分娩娩 ⎩⎨⎧晕车晕荤菜荤 三、词义1.重点词嬉戏:游戏,玩耍。
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
殊荣:特殊的光荣。
温驯:温和驯服。
恬静:安静。
恬,恬静。
2.近义词丰富·丰盛两个词都含有“多”的意思。
区别在于:“丰富”指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者数量大,语意比较广泛;“丰盛”指物质方面丰富。
3.成语屈指可数:弯着指头计算数目。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漫,随便。
四、文学常识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宝—大熊猫叶永烈预习提示:1、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标段序,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自主解决本文的生字、生词。
嬉(x ī)戏濒(bīn )危笨拙(zhuō)璀(cuǐ)璨(càn )苔藓(xiǎn )山麓(lù)栖(qī)息分娩(miǎn )诞(dàn )生呵(hē)护拯(zhěng )救繁衍(yǎn )翌(yì)日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自主解决,抓住要点。
)3、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一句话简要概括)4、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5、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找出相关语句来分析)6、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结构、主旨示意图。
7、找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8、分析本文的说明语言。
9、每课一得(内容、写法、感悟)学习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学习重点: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学习难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猜我是谁?A、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松鼠B、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
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鹿C、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大象D、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大熊猫二、播放〈大熊猫影片〉三、出示学习目标1、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形象的说明语言。
四、交流预习笔记五、走进熊猫乐园(把握各段内容)(2个小组)熊猫天天宝宝:(1——5)关键词:德国柏林机场 2段外貌 4段嬉戏表演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貘《尔雅》《上林赋》熊猫兰兰:(6——7)关键词:体态(四肢尾巴)毛色(头和身躯)长相俊俏神态温驯优雅活泼同各国友好往来1972年十月上野动物园“熊猫热”1979年9月离世熊猫隐士:(8——9)关键词:生活环境(室内不习惯)分布地域(四川、甘肃)嫩竹清泉“竹林隐士”熊猫XX:(10——12)关键词:得名来历食性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熊猫绍绍:(13——15)关键词:性情孤僻繁殖能力低存活难产仔大喜事众熊猫:(16——17)关键词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保护措施 13个自然保护区六、展示结构主旨示意图(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3个小组)(要求:讲解透彻明了,不重复,形象生动的说明————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
A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
(大熊猫的举止神态 2 段 4段 6 段 12段最后)————突出了熊猫可爱、机警的特点。
B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4段 6段 9段 12段)————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的特征。
C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1-3段 5段 7段10段15段)——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情趣,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D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小结: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形象。
八、巩固穿插(交流学习心得,查缺补漏做好积累,巩固所学知识)九、质疑解难十、拓展延伸:假如咱们的北区新建了一个动物园,里面即将到来两只大熊猫。
现在政府正在为两只大熊猫征集名字,你会给它们起什么样的名字呢?并用一句话谈谈名字的含义。
或给游客提出什么样的忠告?十一、畅谈收获提示:A了解了关于熊猫的哪些知识。
B如何保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
C有哪些感触。
小结本课:本篇文章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
使我们了解到了大熊猫的很多知识。
也被它的憨厚可爱所吸引。
时间有限,但知识无限,希望大家课下多查阅资料,去揭开更多的熊猫奥秘。
去爱它、保护它。
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丰富,世界变的更美好。
(播放〈熊猫咪咪〉结束本课)检测题:一、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掌握了它们的音、形、义。
把还没有掌握的挑出来,归一归类,然后查一查字词典,复习复习,记住它们。
嬉戏濒危笨拙俊俏眼眶黑驳频频殊荣璀璨宠爱山麓覆盖葱茏苔藓纤维孤僻栖息分娩诞生呵护拯救繁衍翌日屈指可数弃荤食素乐不可支憨态可掬兴高采烈字音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形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字组词,如果没把握,请查查工具书。
最负________名(盛胜)古________(藉籍)________然自得(攸悠)________不经心(慢漫)茂________(密蜜)神态温________(训驯)三、试写一段话,把下面的词语用进去(顺序可以改变)。
云雾缭绕烟波浩瀚崇山峻岭悬崖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认真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大熊猫人见人爱。
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大熊猫经过训练,还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笑声与掌声。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貘”。
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
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善了。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1.相信你带着感情朗读第一段文字的时候,你眼前已经晃动着大熊猫可爱的姿态,你也为大熊猫表演的杂技而喝彩。
请说说大熊猫给你带来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部分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上述文字,请你给大熊猫画像,若有可能,再配上一首小诗或题词送给你的朋友。
4.“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你知道我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几级吗?你知道大熊猫属于几级保护野生动物?你还能列举出几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吗?课余时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积极向大家作宣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
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1.读完文段,你能否顺利地回答下面的问题?①“熊猫”学名的错误是怎么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科学家为什么定名大熊猫为“猫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大熊猫为什么喜食翠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错就错”一词是什么意思?对于大“熊猫”的学名为什么将错就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请你为大熊猫定名,你将作出怎样的决定?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略二、盛籍悠漫密驯三、略四、(一)1.外貌憨态可掬,神情悠然自得,行动笨拙,聪明可爱。
2.大熊猫人见人爱。
3.略。
4.我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种。
大熊猫属于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云豹、亚洲象、梅花鹿、藏羚、中华沙秋鸭、丹顶鹤等80余种。
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小熊猫、马鹿、黄羊、雪兔、巨松鼠、天鹅、鸳鸯等120余种。
(二)1.①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的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记者们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②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2.将错就错:事情既然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做下去。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3.略。
撰稿人: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张丽丽沙林林审核人: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刘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