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三字经。
全诗原文《三字经》宋·王应麟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三十五。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之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三字经原文和译文

三字经原文和译文一、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东西。
此四方,来远朋。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朋信。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二、三字经译文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环境和学习不同,差异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的方法呢,贵在专心致志。
以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找个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
孟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孟母就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告诫他。
五代时的窦燕山,他教育子女很有方法。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名声传播四方。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小时候如果不学习,到老来能有什么作为呢?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三字经》原文以及译文

《三字经》原文以及译文《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道德伦理。
以下是《三字经》的原文和译文: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请教解: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在开始的时候都是相似的,通过学习的方式,性格会有所不同。
如果不进行教育,性格就会发生改变。
教育的方式要以专注为贵。
孟母是孟子之母,选择了优秀的邻居来居住。
她的儿子不学习就断织机。
窦燕山是有行义之人。
教育五个儿子,名声都很好。
没有教育的结果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不严格,是教师的懒散。
儿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年轻时不学习,老了就会后悔。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无法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义。
做为人子,虽然年幼,要尊敬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九岁的时候,就能为长辈暖床。
对亲人要孝顺,这是应该坚持的。
融四岁的时候就能让果子给别人吃。
对待兄长要尊重和顺从,应该提前知道这些。
首先要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学习知识和见多闻多。
要知道某个数字,识别某种文字。
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
三才是指天、地、人,三光是指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君臣、父子和义务。
三字经翻译与原文 -回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之一,原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一。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欲子弟,贤胜己。
求知识,学以聚之。
杂记云:养子方知父母恩等句均与此节经文全同或略有文字差异当属杂记性质可以参看但不必尽信或视为当然三字经在流传过程中窜入这些句子是常见现象文心雕龙明诗篇说:蒸民家诵惟生殖如欲子弟尚成行即时可见也说明古人深知儿童诵读教材的重要意义确能把握其关键要领因此三字经在古代蒙学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近百年来蒙学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三字经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像清人王相所撰三字经训诂一书就是三字经类读物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还曾为该书作续呢。
三字经 全文及朗读

三字经全文及朗读《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世经典之一,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概括了中国古代的历史、道德和教育原则。
下面是《三字经》的全文及朗读。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足支神,百骸能。
俱生长,亦如人。
积十岁,读书籍。
不治身,何以教人。
十不足,九不满。
岁寒,然后知松柏。
童子智,未及事。
今天下,声名武。
可与学,诗可乐。
童子有,为小德。
有为者,亦若此。
长如日,江河水。
天地间,其犹梦。
乌鹊飞,短长亭。
女子眉,亦如画。
云雨巫,风光集。
如何人,生而异?骨肉情,语为兄。
坐指母,立指父。
古圣人,其如是?关索辨,论列女。
谈段离,说乔杜。
苍叟笑,笑之疏。
青年辩,辩之驭。
童子心,古丈人。
问之父,以述君。
巧匠心,齐伯仁。
作遗芬,传宗旻。
曾子学,曾子能。
曾子当,曾子称。
夫仁者,己所长。
孔子学,仁而明。
古圣人,尚畏愚。
今世人,莫不愁。
愁于为,不孝孙。
大学人,幼学僧。
文章半,乱世专。
圣贤尽,黜之门。
德不配,必有嗟。
亲所爱,旁及他。
如其恶,怨则多。
旁系亲,不可说。
何退愈,何新愈。
桑榆晚,其日服?耆年皆,长如夜。
岁寒知,始可让。
亲羽翼,孝之嘉。
外施惠,人莫申。
惠于仁,小心劲。
恤江河,天亦宽。
知恩者,负恩深。
知义者,贵义真。
浮名利,薄于云。
常恐躁,欲无闻。
生则恶,恶则好。
好恶贵,贵则贱。
贱而贵,贵而贱。
义之所,倬然间。
《三字经》的全文展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原则和道德观念。
儿童诗歌三字经全文

⽆忧考为⼤家收集整理了《⼉童诗歌三字经全⽂》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百。
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
⽗⼦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
此四⽅,应乎中。
⽈⽔⽕,⽊⾦⼟。
此五⾏,本乎数。
⽈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稷。
此六⾕,⼈所⾷。
马⽜⽺,鸡⽝⾗。
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
与丝⽵,乃⼋⾳。
⾼曾祖,⽗⽽⾝。
⾝⽽⼦,⼦⽽孙。
⾃⼦孙,⾄元曾。
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学终,⾄四书。
论语者,⼆⼗篇。
群弟⼦,记善⾔。
孟⼦者,七篇⽌。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学,乃曾⼦。
⾃修齐,⾄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戴,注礼记。
述圣⾔,礼乐备。
⽈国风,⽈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
有左⽒,有彀梁。
经既明,⽅读⼦。
撮其要,记其事。
五⼦者,有荀杨。
⽂中⼦,及⽼庄。
经⼦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羲农,⾄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王,称三王。
夏传⼦,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

三字经原⽂及翻译三字经原⽂及翻译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化遗产,它短⼩精悍、琅琅上⼝,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下⾯⼩编为⼤家分享三字经原⽂及翻译,欢迎⼤家参考借鉴。
【原⽂】 【原⽂】 ⼈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百。
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
⽗⼦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
此四⽅,应乎中。
⽈⽔⽕,⽊⾦⼟。
此五⾏,本乎数。
⽈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稷。
此六⾕,⼈所⾷。
马⽜⽺,鸡⽝⾗。
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黄,及⿊⽩。
此五⾊,⽬所识。
酸苦⽢,及⾟咸。
此五味,⼝所含。
膻焦⾹,及腥朽。
此五臭,⿐所嗅。
匏⼟⾰,⽊⽯⾦。
丝与⽵,乃⼋⾳。
⽈平上,⽈去⼊。
此四声,宜调协。
⾼曾祖,⽗⽽⾝。
⾝⽽⼦,⼦⽽孙。
⾃⼦孙,⾄⽞曾。
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功。
⾄缌⿇,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共遵。
既识字,讲说⽂。
有古⽂,⼤⼩篆。
⾪草继,不可乱。
若⼴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学终,⾄四书。
论语者,⼆⼗篇。
群弟⼦,记善⾔。
孟⼦者,七篇⽌。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学,乃曾⼦。
⾃修齐,⾄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师生互相介绍。
2、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传颂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文明中。
在三字经里和我们捉迷藏呢,你们找一找。
3、三字经出示TTP!
二、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师范领读,和学生一起找出香,和融。
2、学生自由读。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4、国学经典,五千年文化经典诵读,让我们用洪亮,清楚的声音把我们的经典读出来吧。
5、老师想和你们玩个游戏,拍手读。
三、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大家读的真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两个小朋友了。
让我们看看诵读了千年的小黄香为什么会当成榜样被
传颂呢?我们认真听故事(课件播放《黄香温席》)(1)、为什么黄香的会被人们传颂了千年呢?(板书:孝顺父母)
(2)、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孝顺的时刻?分享给你的同桌。
(3)、谁想和咱们班分享呢?
(4)、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5)我们在用我们的声音把黄香的故事刻入我们的心中吧。
2、几千年的文明中,不止有一个孝顺父母的黄香,还有一个有爱兄长,懂得谦让的孔融。
(1)、我们在小学幼儿园都听过孔融的故事,谁想给大家听呢?
(2)、老师也想讲一讲孔融的故事?
(3)、听完孔融的故事,你想对孔融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孔融的哥哥你会怎样做呢?
3、这种主动谦让的行为被父母夸奖,被孔子称赞,传承在我们千年的故文化中。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是友爱的行为呢?出示课件。
4、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和同桌说一说。
5、是呀,只有我们相互友爱,相互谦让,有爱发扬光大,我们班的班集体才会和谐,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爱。
我们几千年的文明永远记在心中。
让我们再次读读小孔融的故事,齐读课件: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教师小结
诵读经典,三字经。
正是有黄香,孔融这样的人传承五千年的古文明,我们的文明古国屹立在世界名族之林,而接下来
的中国文明历史有你,有我,有大家,让我们人人都做文明的小黄香,小孔融。
3、下面我们再次用我们的声音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板书设计:礼仪篇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懂得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