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合集下载

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4.参与完成某一动作的肌肉是多方面的,但起主 导作用的肌肉是原动机。 5.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寻找动作中的原动 机。 6.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的”受力“主要指两种力, 一种是外力,一种是内力。外力作用于运动环节 上,包括重力、阻力、支撑反作用力等。内力只 有一个,即;肌力。 7.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环节受力情况来 定性分析肌拉力的方向和作用。
胸阔部相对 肩胛骨上回 肩带 旋
胸阔部相对 肩胛骨前伸 肩带 肩带相对上 肩关节屈 臂 上臂相对前 臂 前臂相对手 腕 手掌相对手 指 近节手指相 对远节 手指 肘关节伸 腕关节伸 掌指关节伸 (保持) 指关节伸 (保持)
慢反
慢反 慢反
胸小肌、菱 远固定 形肌
斜方肌、菱 远固定 形肌 背阔肌、三 远固定 角肌后 部 肱二头肌、 远固定 肱肌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慢 慢反 慢反 慢反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静力工作 静力工作
引体向上开始 阶段(正握)
引体向上 阶段(正握)
3.列表分析(引体向上阶段)
环节名称
胸阔部相 对肩带 胸阔部相 对肩带 肩带相对 上臂 上臂相对 前臂 前臂相对 手腕 手掌相对 手指 近节手指 相对远 节手指
关节与运动 于外力关系
肩胛骨下回 反同 旋 肩胛骨后缩 反同 肩关节伸 反同
原动肌
胸小肌、 菱形肌 斜方肌、 菱形肌 背阔肌、 三角肌 后部 肱二头肌、 肱肌 前臂屈肌 群 前臂屈肌 群 前臂屈肌 群
肌肉工作 条件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肌肉工作性质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肘关节屈 腕关节屈
反同 反同

运动动作的解剖分析

运动动作的解剖分析

4.小结:经准确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训 练的质量。 (二)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前提。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论。 2.分析肌肉的工作: 在这一步中首先要寻找原动肌,可任选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的情况,或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运动方向相同情况中的慢速运动中的一种方法寻找原动肌,所得结果是一样的。此外,还要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及工作条件。 3.小结: 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措施。
(三)排球扣球: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肱三头肌、三角肌后部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肘关节屈
肱二头肌、肱肌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近固定
克制工作
(四)原地侧向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屈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克制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屈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膝关节屈
股四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踝关节伸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动作分析举例 引体向上: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03-10体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03-10体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3)制表(一)(俯卧撑下落阶段 )
环 节 (或关 节)名 称 关节运 动 运 动 速 度 环 节 运 动 方 向 与 外 力 作 用 方 向 关 系 一致 主要原 动肌 肌肉 的固 定点 肌肉工作 类型 原动肌的作 用
肩胛骨
后缩
慢 速
前锯肌 胸小肌
近固 定
离心工作
肌力矩<肩 胛骨的重力 矩。对抗重 力作用 肌力矩<躯 干和上臂重 力矩,对抗 重力作用 肌力矩<躯 干和上臂重 力矩,对抗 重力作用 肌力矩<躯 干重力矩, 对抗重力作 用
3、制表
分析在动作的各个阶段中各关节做什么运动, 以及关节结构(如韧带、关节软骨等)在运动中 发生什么变化,对动作起什么作用。 要进行完整、准确的动作分析,必须要识 别每个动作阶段中各环节的活动情况。在这个 基础上,才能确定关节的活动形式和原动肌的 工作。这是动作分析的核心环节。 通常可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有关环节、肌 肉活动的背景材料和分析结论。
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动作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体育运动动作是人体各环节按一定运动顺序组 合而成的。 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一段肢体、节 段或绕关节转动的骨。 例如:人体的手是多环节的手,脊柱是由多环 节的椎骨组成,肋骨、头颅以及下颌骨每一部 分都可以活动,均可以称为一个环节。 环节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转动,也就是骨骼肌收 缩牵引环节以关节轴为支点转动。
二、动作分析的步骤
对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 步骤一般分为4个
1.描述身体的姿势
分析一个动作,首先要了解、熟悉动 作的完整过程,遵守体育动作的特点 与规律,符合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动作开始时人体 要进入运动状态时的特征。
开始姿势的语言尽可能简明扼要,抓住将要运动 的状态特征。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1.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原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的运动都是由每个运动环 节绕关节的转动。从中学我们学过的力学知识我们知道, 力矩是物体转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并且每一个物体的转 动总是沿着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力矩的方向进行的,因此, 身体某个环节绕着关节的转动也是由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 矩所决定的,这个合力矩是由肌拉力矩、 身体组织的被 动阻力矩以及作用在该环节上的外力(重力、器械的弹力、 摩擦力、对手或同伴的肌力等)的力矩所合成的, 用公 式来表示的话:环节运动方向=肌拉力矩方向十外力矩方 向(∑M=∑F×L),一般地说, 环节运动的方向和外力 矩的方向是是已知的,一个方程式可以解一个未知数。这 样, 根据环节运动方向和外力矩方向的关系就能推断肌 拉力矩的方向,从而确定完成这个动作的原动肌是什么。 环节运动方向和外力矩方向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原理
第三种情况:环节运动方向和外力矩方向一致,但是环节 运动速度快(比外力矩作用的速度快),则位于环节运动 方向同侧的肌肉是原动肌。
这种情况说明一定有肌力矩补充进 了外力矩,环节沿着外力矩方向运 动,而且速度变快,因此,位于环 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肉是原动肌, 当环节做屈的运动时,原动肌是屈 肌,环节做外展运动时,原动肌是 外展肌等等,依次类推。
1.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原理
第一种情况: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方向相反,则位于环
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肉是原动肌。
这种情况说明肌拉力矩大于外力矩,环节沿着肌拉力矩 的方向转动。因此, 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肉是 原动肌, 所谓“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肉”是指 环节做屈的运动时,原动肌是屈肌,环节做外展运动时, 原动肌就是外展肌,等等,依次类推。例如:
2.分析步骤

运动解剖学16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16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16动作分析
一、 动作分析介绍
动作分析包括很广泛,解剖学动作分析 只是其中一种
(一)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涉及的内 容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神经系统等在完成动作中的特 点与规律。但主要是分析人体各部 分运动环节之间的机械运动规律, 即骨、关节、骨骼肌的运动规律。
(2) 自由度对环节运动的影响
物体在空间可以进行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称为运动的自由度。自然界任何游离的 物体都有六个自由度,游离的物体不受 任何约束,它可以在三维空间运动,即 可以在上下、左右和前后三个方向上进 行线性运动,还可以绕三个相互垂直的 坐标轴进行转动。因此,不受约束的物 体就有六个自由度。
1.环节的概念
在人体中,能够绕关节运动轴进行运 动的肢体称为环节,例如,上臂可绕肩 关节的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小腿可 绕膝关节的额状轴作屈伸运动等,此时 的上臂和小腿就称为运动环节。
环节有大有小,相邻两个关节之间的部分 称为基本环节,例如上臂就是一个基本环 节;两个基本环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运动 偶,例如上臂和前臂借肘关节连接起来就 组成了一个运动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环 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运动链。例如,肩带、 上臂、前臂和手借助肩关节、肘关节和腕 关节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运动链。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 质
肩关节伸 胸大肌、三角肌 前部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肘关节屈 肱三头肌、肘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腕关节伸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环节与关节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环节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杠杆运动的支 点,环节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运动。
2 环节运动的规律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
肌肉工作性质
腰椎段伸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髂腰肌、股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7.立定跳远:
向上起跳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伸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踝关节屈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屈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膝关节屈
股四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踝关节伸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8.后蹬跑:
蹬地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伸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踝关节屈
肱二头肌、肱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腕关节伸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2.俯卧撑:
撑起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屈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肘关节伸
肱三头肌、肘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七 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七 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动力工作:
1、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大于外力矩,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且做克制(向心)工作。
2、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且肌力矩小于外力矩,环节朝外力方向运动,使环节做慢速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对侧,且做退让(离心)工作。
3、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肌力矩与外力矩共同作用于环节,使环节做快速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且做克制(向心)工作。
3.引体向上(图2-17-3)
(1)动作要点描述:两手正握单杠,握距与肩同宽。拉引时,头、躯于和下肢仍保持伸直拉,躯干呈悬垂,利用练习者自身体重来发展上肢的肌肉力量。
(2)动作阶段划分:准备姿势、屈臂引体和下落三个阶段。
体会:屈臂引体时,桡腕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肩关节做什么运动?是由哪些肌肉直接参加收缩完成的,指出肌肉的收缩形式 和固定条件。同时,指出脊柱的屈肌群和伸肌群、下肢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做什么工作。
[方法与步骤]
(一)动力性动作分析
1.直腿仰卧起坐(图2-17-1)
(1)动作要点描述: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置于头后,躯干前屈向下肢靠拢,两腿伸直,随后躯干后伸还原至起始位。
(2)动作阶段划分:大致分为坐起和还原两个阶段。
(3)动作分析制表(见表1、表2):
表1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躯干肌的动作分析
环节
2.俯卧撑(图2-17-2)
(1)动作要点描述:两手支撑于地面,约与肩同宽,五指朝前,两上肢伸直,从头至足身体保持成一直线,体重由两手和两足尖承担。在下降和撑起阶段身体始终保持成一直线,上臂主要在矢状面内做前后方向运动。
(2)动作阶段划分:可分为准备姿势、下降和撑起三个阶段。
(3)动作分析制表:实践后完成填写表3、表4的内容。

8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

8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

8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结构、功能和力学原理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和理解运动的机制和过程,来提高运动技能和预防运动损伤。

本次电子教案将对一些具体运动进行解剖学分析,以促进学生对运动原理的理解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以下是一个关于篮球投篮动作的案例分析。

一、动作简介篮球投篮是篮球比赛中最常见的得分手段之一,也是对投篮者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综合考验。

投篮动作包括接球、站姿、蓄力、起跳、投篮、落地等多个环节。

二、运动解剖学分析1.接球投篮的第一步是接球,接球的动作要求正确的位置和时机。

投篮者的手臂需要完成挥手动作,同时双脚站立在合适的位置。

2.站姿投篮者的站姿是进行投篮动作的基础,稳定的站立姿势有利于进行后续的动作。

站姿应该保持平衡,膝盖微微弯曲,双脚与肩同宽。

3.蓄力投篮前需要进行蓄力动作,蓄力是为了将能量通过身体传递到投篮动作中。

蓄力的动作主要是将手臂下压,蓄积弹力。

同时,身体的重心应该向后倾斜,以更好地利用重力。

4.起跳起跳是投篮动作的起点,起跳需要控制好力量和平衡。

投篮者应该迅速弹起,并将上身转向篮筐的方向。

双臂应该伸直,用肩关节承受投篮动作的力量。

5.投篮投篮是整个动作的核心环节,投篮者需要准确地瞄准篮筐,并把球投进去。

投篮动作主要是通过肩关节、肘关节和手腕关节来完成,需要控制好力量和方向。

6.落地投篮动作完成后,投篮者需要通过双脚稳定地着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落地时要避免膝盖弯曲过大,以免发生关节受伤。

三、学习目标1.了解篮球投篮动作的基本步骤和关键环节。

2.理解每个动作环节的解剖学原理和运动机制。

3.培养正确的投篮动作技术和身体素质。

四、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看篮球投篮的示范视频,帮助学生熟悉动作的整体流程。

2.分解动作,逐个解释每个环节的解剖学原理和运动机制。

可以借助模型骨骼或动画等辅助教具。

3.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模仿示范动作进行投篮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个别的指导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工作 肌肉工作性 条件 质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二)、俯卧撑:
撑起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屈 腕关节屈 腕关节屈 原动肌名称 胸大肌、 三角肌前部 肱三头肌、 肘肌 前臂屈肌群 肌肉工作条 件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肌肉工作性 质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 条件 远固定
肌肉工作性 质 退让工作
肩关节伸
胸大肌、 三角肌前部
肘关节屈 腕关节伸
肱三头肌、 肘肌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远固定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排球扣球:
扣球的一刹那(快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 条件 肩关节伸 肱三头肌、 近固定 三角肌后部 肱二头肌、 近固定 肱肌 前臂屈肌群 近固定
肌肉工作 性质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髋关节屈 膝关节屈 踝关节伸
臀大肌、 股后肌群 股四头肌 小腿三头肌、 胫骨后肌


二、动作分析举例
(一)引体向上
向上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 件 远固定 肌肉工作性 质 克制工作
肩关节伸
背阔肌、 三角肌后部 肱二头肌 肱肌 前臂屈肌群
肘关节屈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远固定
克制工作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屈 肘关节伸 腕关节伸
原动肌名称 背阔肌、 三角肌后部 肱二头肌 肱肌 前臂屈肌群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立定跳远:
向上起跳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髋关节伸 臀大肌、 股后肌群
肌肉工作 条件
远固定
肌肉工作 性质
克制工作
膝关节伸 踝关节屈
股四头肌 小腿三头肌、 胫骨后肌
远固定 远固定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 条件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主讲教师
楼方芳
第一节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一、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目的 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通过动 作分析可使我们了解运动中一些静止和运动动作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且能以正确、 合理的动作要求指导教学和训练,提高运动水平、预防运动创伤。 二、 动作分析的内容、步骤和要求 (一)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前提。 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 论。 2、分析肌肉的工作: 描述动作的身体姿势,准确说明身体各动作环节的相对位置和身体各环节的支点。 《1》、当身体某部位环节处于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从而产生了重力矩时,肌肉拉力矩 与身体相应部分环节的重力矩保持平衡,肌肉完成支持工作。 例:双杠直角支撑 《2》、当身体处于上支撑的情况下,它的各部环节成垂直状态,也就是当垂力似乎将身 体的一部分拉离上位支点时,肌肉完成加固工作。例:吊环挺身倒悬垂 《3》、当某种静力性动作要求身体某部环节须在相对位置加以固定,此时肌肉则完成固 定工作。例:马步动作、躯干固定正直位时 3.小结: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 措施。
(二)、动力性动作分析 1、划分动作阶段: 要先将动作划分成几个阶段,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通常是根据环节运动方 向的变化,将一个连贯的动作人为地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原动肌被寻找出来后,一 个动作,以至整套动作的原动肌也会被寻找出来。 2、确定各阶段中运动环节及其运动情况: 这是动作分析的重点,首选要能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运动环节,然后要明确环 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这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关键。 3、分析各环节运动时的原动肌及其工作情况: 主要是运用环节受力分析法,首先寻找外力,然后再分析运动环节运动方向 与阻力作用方向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寻找原动肌,并说明 肌肉工作的性质及条件。
肌 肉 工 作性质 克制工 作
肘关节屈
腕关节屈
克制工 作
克制工 作
原地侧向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出手的一刹那(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 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屈
肘关节伸 腕关节屈 躯干向左回旋
胸大肌、 三角肌前部
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下固定
(1)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可用“反同”二字概括。 反: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阻力)作用相反。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2)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运动方向相同:
这种情况有动作快慢之分: ①动作慢: 说明肌力小于外力,有部分肌力克服了一部分外力(阻力),这时原动肌位于环节运 动的反侧或对侧。可以概括为:“慢反”二字。 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但运动环节速度慢。 反: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反侧或对侧。 ②动作快:说明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肌力补充外力,这时原动肌 位于环 节运动方向的同侧。可以概括为:“快同”二字。 快: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运动环节速度快。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4、小结:经准确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