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运动动作的解剖分析

4.小结:经准确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训 练的质量。 (二)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前提。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论。 2.分析肌肉的工作: 在这一步中首先要寻找原动肌,可任选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的情况,或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运动方向相同情况中的慢速运动中的一种方法寻找原动肌,所得结果是一样的。此外,还要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及工作条件。 3.小结: 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措施。
(三)排球扣球: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肱三头肌、三角肌后部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肘关节屈
肱二头肌、肱肌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近固定
克制工作
(四)原地侧向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屈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克制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屈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膝关节屈
股四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踝关节伸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动作分析举例 引体向上: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03-10体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3)制表(一)(俯卧撑下落阶段 )
环 节 (或关 节)名 称 关节运 动 运 动 速 度 环 节 运 动 方 向 与 外 力 作 用 方 向 关 系 一致 主要原 动肌 肌肉 的固 定点 肌肉工作 类型 原动肌的作 用
肩胛骨
后缩
慢 速
前锯肌 胸小肌
近固 定
离心工作
肌力矩<肩 胛骨的重力 矩。对抗重 力作用 肌力矩<躯 干和上臂重 力矩,对抗 重力作用 肌力矩<躯 干和上臂重 力矩,对抗 重力作用 肌力矩<躯 干重力矩, 对抗重力作 用
3、制表
分析在动作的各个阶段中各关节做什么运动, 以及关节结构(如韧带、关节软骨等)在运动中 发生什么变化,对动作起什么作用。 要进行完整、准确的动作分析,必须要识 别每个动作阶段中各环节的活动情况。在这个 基础上,才能确定关节的活动形式和原动肌的 工作。这是动作分析的核心环节。 通常可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有关环节、肌 肉活动的背景材料和分析结论。
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动作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体育运动动作是人体各环节按一定运动顺序组 合而成的。 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一段肢体、节 段或绕关节转动的骨。 例如:人体的手是多环节的手,脊柱是由多环 节的椎骨组成,肋骨、头颅以及下颌骨每一部 分都可以活动,均可以称为一个环节。 环节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转动,也就是骨骼肌收 缩牵引环节以关节轴为支点转动。
二、动作分析的步骤
对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 步骤一般分为4个
1.描述身体的姿势
分析一个动作,首先要了解、熟悉动 作的完整过程,遵守体育动作的特点 与规律,符合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动作开始时人体 要进入运动状态时的特征。
开始姿势的语言尽可能简明扼要,抓住将要运动 的状态特征。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第五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向心工作
离心工作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2.静力性工作 •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足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
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此类工作称为静力性 工作(亦称等长收缩)。静力性工作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 作和固定工作。 •(1)支持工作:支持工作是指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 持持续性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相应环节保持静止姿势。 •(2)加固工作:在悬垂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以对抗外力牵拉而产生的关节分离作用。 •(3)固定工作:在支撑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起稳固关节的作用。
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
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1)利用杠杆省力 (2)利用杠杆获得速度 (3)利用杠杆训练力量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提铃时杠铃贴近身体上升缩短阻力臂,省力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工作条 工作性质 件
脊柱 髋关节 膝关节
屈
方向同(快),M肌+M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 下固定 向心工作
外
屈
方向反,M肌>M外
髂腰肌、股直肌等
近固定 向心工作
屈
方向反,M肌>M外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 近固定 向心工作 腿三头肌等
踝关节
伸
方向反,M肌>M外
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近固定 向心工作 等
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 腱肌、半膜肌等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 趾长屈肌、拇长屈肌等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上固定 近固定
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远固定 远固定
肘关节屈 反同
腕关节屈 反同
掌指关节屈 反同 (保持) 指关节屈 反同 (保持)
肱二头肌、 远固定
肱肌
前臂屈肌
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
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
群
远固定
精选课件
肌肉工作性质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静力工作 静力工作
16
向下还原阶段
环节名称 关节与运动 于外力关系 原动肌
精选课件
3
2.通过对人体重心轨迹的移动、肢体关节 角度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发力状况等 进行综合技术诊断与技术评价。随着体育 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动作分析理论会不 断开拓、总结、应用于实践。
精选课件
4
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概念
解剖学动作分析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 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 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即“环节受力 分析法”,它是根据环节运动中受力情况 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不受场地、仪器、 设备条件的限制,是将所学的运动解剖学 知识与运动实践加以结合,灵活使用的一 种方法。
第二阶段向下还原引体向上开始阶段列表分析引体向上阶段环节名关节与运动于外力关肌肉工作性质肩胛骨下回远固定克制工作后部远固定远固定克制工作克制工作上臂相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克制工作克制工作静力工作静力工作向下还原阶段环节名关节与运动于外力关相对肩带肩胛骨上回远固定退让工相对肩带肩带相对上后部远固定远固定退让工前臂相对手手掌相对手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退让工
精选课件
7
四 一般运动动作的三种情况
第一: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说明肌力矩大于外力矩,运动环节随着肌肉 拉力方向转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 的同侧。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双、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其实质是肌力不足)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不能再继续拉长。
如伸直膝关节后再屈髋(直膝前摆),腿难以摆得高,这就是股后肌群“被动不足”现象。
再如:充分屈腕后,再屈曲手指则会感到困难。
前臂的伸肌群作为对抗肌发生了“被动不足”的现象。
※双、多关节肌作为拮抗肌被伸展拉长(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完成的。
从力学的角度说,肌肉工作是完全遵循杠杆原理的。
如右侧下图,人体杠杆具有3个点支点:关节中心O点力点:作用肌在骨附着面的中心F点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心作用点R点拉力臂。
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R)为阻力臂。
肌拉力与拉力臂的乘积为肌力矩;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为阻力矩。
(M=F*L)肌力矩和阻力矩分别表示肌力和阻力对骨杠杆所产生转动作用的大小。
人体力学杠杆分类根据杠杆上三个点的位置不同,可将杠杆分为三类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支点在中间)(阻力点在中间)(动力点在中间)※此外,肌收缩使相邻环节在关节处相互靠近的工作也是固定工作。
(维持了固定的姿势)例如:站立时,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工作就是固定工作。
知识点5 环节受力分析法①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②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③静止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分析。
具体动作,具体分析。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静态)分析过程(1)确定动作名称:手持哑铃侧平举(2)动作要领描述:两足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直立,两臂侧举至90度,且保持在水平位。
胸锁关节运动环节:肩带运动关节:胸锁关节运动形式:上回旋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斜方肌上下部、前锯肌下部工作条件:近固定肩关节运动环节:上臂运动关节:肩关节运动形式:外展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三角、冈上、肱三工作条件:近固定肘关节运动环节:前臂运动关节:肘关节运动形式:伸、旋内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旋前圆、旋前方、肘工作条件:近固定运动环节:手运动关节:桡腕关节运动形式:侧屈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工作条件:近固定运动环节:小臂运动关节:掌指关节运动形式:屈运动方向:向上外力方向:向下运动方向与外力的关系:相反M肌=M外原理:反同原动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等工作条件:近固定(3)划分阶段、分析结果(制表)环节关节运动与外力关系原动肌工作条件工作性质肩带胸锁上回旋相反M肌=M外斜方肌上下部、前锯肌下部近固定支持工作上臂肩关节外展相反M肌=M外三角、冈上、肱三近固定支持工作前臂肘关节伸、旋内相反M肌=M外旋前圆、旋前方、肘近固定支持工作手桡腕关节微屈相反M肌=M外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近固定支持工作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相反M肌=M外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等近固定支持工作(4)小结与建议俯卧撑(动态)分析过程(以向下阶段为例)(1)确定动作名称:俯卧撑(2)动作要领描述:双臂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并拢(或微分),脚尖着地,保持颈部、背、臀部还有腿部在一条直线上。
基础班第9次课-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徐国栋运动解剖学基础阶段第九次课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华华学长2020.7.27大纲要求成体天体沈体北体历年真题1.环节受力分析法的概念、原理和举例(18上体/20沈体)2.确定原动肌的方法(19上体)3.引体向上动作的解剖学分析(20上体)4.运动环节的名词解释(17天体/18成体)5.仰卧起坐坐起阶段解剖学分析(18天体)6.立定跳远下蹲动作阶段的关节运动与原动肌分析(17沈体)7.引体向上向下阶段的解剖学分析(19沈体)8.引体向上向上阶段的解剖学分析(20沈体)9.体育动作分析的方法及举例(20山体)体育运动动作是人体各环节按一定运动顺序组合而成的运动环节:在人体中,能够绕关节运动轴进行运动的肢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称为运动环节,简称环节,例如,上臂可绕肩关节的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小腿可绕膝关节的额状轴作屈伸运动等,此时的上臂和小腿就称为运动环节。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概念:环节运动分析法是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基础,结合体育动作实际与环节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定性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就是要寻找动作中的原动肌,为分析体育运动中骨、关节、肌肉的变化规律,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科学训练以及研究肌肉功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力来分析肌力,从而找出原动肌受力包括外力和内力外力---重力、弹力、阻力等(作用于运动环节上)内力---原动肌为克服外力而收缩产生的力一般动作中有三种情况出现:“反同”、“慢反”、“快同”(一)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①肌力大于外力 ②运动环节顺着肌拉力方向运动 ③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可用“反同“二字概括“反“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二)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①肌力小于外力②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反侧③“动作慢”: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方向一致的减速运动用“慢反”概括“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环节运动速度慢“反“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对侧(三)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①肌力补充外力,肌力和外力共同作用②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③“动作快”: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方向一致的加速运动用“快同”概括“快“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环节运动速度快“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肉”是指环节做屈的运动时,原动肌是屈肌;环节做外展运动时,原动肌就是外展肌,依此类推“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对侧的肌肉”是指环节做屈的运动时,原动肌是伸肌;环节做外展运动时,原动肌是内收肌,依此类推反同快同慢反运动环节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原动肌位于外力方向同侧运动环节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原动肌位于外力方向同侧运动环节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原动肌位于外力方向对侧六字诀分析步骤动力性动作1.动作阶段划分与动作描述2.关节运动及其原动肌分析3.小结与建议静力性动作1.描述动作姿势2. 分析维持动作姿势的原动肌3.小结与建议环节受力分析法关节运动运动肌群原动肌组成肌肉工作条件肌肉工作性质环节受力分析法关节运动运动肌群原动肌组成肌肉工作条件肌肉工作性质1、环节受力分析法填入“反同”、“慢反”、“快同”以及原动肌于关节运动方向的同对侧关系2、运动环节名称与关节运动指由某些运动环节绕关节做某种运动环节受力分析法关节运动运动肌群原动肌组成肌肉工作条件肌肉工作性质3、运动肌群运动环节进行某运动的肌群4、原动肌组成要求每个关节运动方向上尽可能填写两块以上肌肉名称5、肌肉工作条件填入:“近固定”、“远固定”“上固定”、“下固定”、“无固定”6、肌肉工作性质填入: “向心工作”、“离心工作”要求掌握的六大动作分析一、坐位体前屈二、俯卧撑动作三、引体向上动作四、胸前推举动作五、立定跳远动作六、正足背踢足球动作1.动作阶段划分与动作描述从坐位开始,身体上部以髋关节为支点前屈。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03
持一定姿势的工作,这种工作为支持工作。
04
如:双杠直角支撑时,屈大腿的肌肉(肌肉保
05
持缩短)。
06
武术马步中,股四头肌(肌肉保持拉长)。
衬底1
2
1
关节周围的肌肉共同收缩,长度不变,其力量用以平衡身体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防止身体各环节在关节处因重力作用而分离,此种工作为加固工作。
拔河两队相持时,肘关节周围的肌肉也是做加固工作。
方法
5.小结
衬底1
(二)动作分析制表
环节名称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衬底1
例:负重前臂弯举动作举起阶段的上肢动作分析
环节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肩带
胸锁
固定不动
相反 M肌=M阻
肩胛骨前伸后缩等各群肌肉
近固定
固定工作
上臂
肩关节
固定不动
相反 M肌=M阻
肩关节屈伸肌群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衬底1
一、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衬底1
1
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即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
2
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
3
固定肌:将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肉。
02
(四)肌肉的工作性质
衬底1
肌纤维收缩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也有变化,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等张收缩)。
01
动力性工作分为向心工作(克制工作)和离心工作(退让工作)两种。
运动解剖学3-3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人民体育)

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动作分析介绍二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一动作分析介绍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一段肢体、节段或绕关节转动的骨。
运动环节:既可以是单一的骨环节,也可以是几个肢体、节段的骨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一关节运动。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寻找动作中的原动肌。
肌肉的协作关系原动肌、主动肌和次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由于跨过多个关节,工作时有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一)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在另一个关节处不能再继续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肌肉的工作性质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分: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一)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向心工作:肌力大于阻力2.离心工作:肌力小于阻力(二)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1.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姿势的工作。
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
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所做的工作。
阻力支点肌力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一)肌力矩和阻力矩1.人体杠杆具有三个点:支点、力点、阻力点2.拉力臂、阻力臂。
3.拉力矩、阻力矩拉力臂阻力臂肌力矩=阻力矩——静力工作肌力矩>阻力矩——向心工作肌力矩<阻力矩——离心工作(二)骨杠杆类别按照支点、力点和阻力点在杠杆上位置的不同,可将骨杠杆区分为3种类型:平衡杠、省力杠杆、速度杠杆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3.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提杠铃时贴近身体上升以缩短阻力臂,省力掷铁饼手臂伸展能使铁饼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仰卧起坐三种姿势手臂向上移动增加阻力臂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确定原动肌的方法1. 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特点:重力矩为阻力矩,肌力矩为动力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结:经准确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训 练的质量。
(二)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 肉工作的前提。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 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论。 2.分析肌肉的工作: 在这一步中首先要寻找原动肌,可任选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环节运动 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的情况,或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运动方向相同情 况中的慢速运动中的一种方法寻找原动肌,所得结果是一样的。此外,还 要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及工作条件。 3.小结: 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 定出改进的措施。
每一个环节几组 原动肌。如跑步时的后蹬 动作,下肢有骨盆、大腿、 小腿、足等 4 个环节运动, 原动肌也至少有4组。
一个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协调地完成,对抗肌的力量 与协调伸展能力亦是关键因素。当关节一个运动轴两侧的 原动肌与对抗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发展不均衡时,则易导 致运动中动作变形和肌肉拉伤。另外,在一些快速起动、 快速停止等动作中,对抗肌的协调配合还有预防关节损伤 等作用。
3.1确定各阶段中运动环节及其运动情况: 这是动作分析的重点,首选要能准确地说明 参与运动的各个运动环节,然后要明确环节在相 应关节处的运动,这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关 键。
3.2分析各环节运动时的原动肌及其工作情况: 主要是运用环节受力分析法,首先寻找外力,然后再分 析运动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 具体分析,寻找原动肌,并说明肌肉工作的性质及条件。 ⑴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可用“反同”二字概 括。 反: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阻力)作用相反。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骨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运动的骨杠杆类型和各环节 的大小与运动幅度; 关节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各环节的具体运动形式和 肌肉配布规律; 肌肉则通过其收缩与舒张牵引骨在关节处实现人体的 各种形式的运动。
当一个动作只包括一个环节的运动时,原动肌只有 一组,如射击时的扣板机动作,只有食指的一个环节运 动,原动肌就只有一组。
• 以相互拮抗的原则配布于关节轴的两侧
单轴关节
双轴关节
两组肌
四组肌
如肘关节
如桡腕关节
屈肌、伸肌(冠)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矢)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垂)
多轴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有明显的对称性
有明显的适应性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在对 人体运动进行动作分析时,首先应做解剖学分析,分析运 动时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形式、肌肉收缩特征以及在不同动 作阶段肌肉工作的变化规律等内容。人体完成动作的基本 结构包括骨、关节和肌肉:
返回
2.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 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 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退 让性工作或离心性工作。肌力矩小于
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 肌肉变长、变细、变硬,如握哑铃前臂 弯举结束后缓慢放下动作中肱二头肌、 肱肌所做的工作。
返回
( 二)静力工作或等
(三)人体姿势和动作的实例分析
1、静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名称:手持哑铃侧平举 (1)动作要领描述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要求两足开立,与肩同宽, 身体直立,两臂侧举至90°,且保持在水平位。 (2)分析结果 因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主要发生在上肢,身体其 它环节均保持自然直立状态,其相应的肌肉皆做固定 工作,故此处仅分析该动作上肢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一)原动肌 以主动收缩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 肉。按原动肌在完 成动作中效率的不 同,又可将原动肌 分为:主动肌和副 动肌。例如,握哑 铃弯举中的肱肌、 肱二头肌为主动肌, 肱桡肌、旋前圆肌 为副动肌。
二)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 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 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 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 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 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 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 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 使关节固定。
(四)中和肌 1 .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 能时,为了有效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 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这里 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 (中和 ) 某种功能的作用。如上述动作中,旋前 圆肌“紧张”起着抵消肱二头肌屈肘同 时使前臂旋后的作用。
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 用,这就是分工: (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 在,而只能在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 离开或缺乏这种协作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 或者极不协调。 (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 着动作的改变,也是会引起变化的。 例如:屈腕动作时,屈肌是原动肌,伸肌是对抗 肌;内收动作时,尺侧肌是原动肌,桡侧肌是对 抗肌。
快速起动的抓举
原动肌 固定肌 固定 消除多 余动作 对抗肌 作用相反的肌群 中和肌
四种类型肌肉的关系图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是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 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 分析。 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骨、 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通过动作分析可使我们了解运 动中一些静止和运动动作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且 能以正确、合理的动作要求指导教学和训练,提高运动 水平、预防运动创伤。
3.上固定和下固定
上固定:头颈 、 躯干肌肉工作 时,定点在上 端的称为上固 定
下固定:头 颈、躯干 肌肉工作 时,定点 B 在下端的 称为下固 A 定
4.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 则称为无固定。
• 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 端称为定点。 •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 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近固定和远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肌 • 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 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 •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主要适用于躯干肌
近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上臂 肩关节 前臂 肘关节 手 桡腕关 节
指
掌指关 节指关 节
屈
相反,M肌=M外
近固定
(3)小结与建议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是通过肌肉静力工作方式来发展 肌肉的力量的。该动作主要发展肩关节外展肌群(三角肌) 和斜方肌等肩带下回旋肌肉的力量。完成此动作时,躯干 和下肢各环节应保持自然直立状态。若躯干偏离直立位臵, 阻力负荷就会作用于肩带和肩关节的其它肌群,从而影响 对目的肌群的锻炼效果。
二.肌肉工作形式分类 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分: 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一)动力工作或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 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向心工作 (又叫克制工作) 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 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克制性工作。 肌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变 短、变粗(肌腹隆起)、变硬,如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 肌、肱肌所做的工作,又如仰卧举腿,腹直肌做向心 工作。
②骨骼肌收缩发力缩短时,它将同样大小 的力作用在它所附着的两块或两块以上 的骨上,至于最终是让哪块骨运动,不 取决于这块肌肉,骨骼肌只能把它的两 端向中心拉。 2)根据这些事实,骨骼肌在身体上有以下 的配布规律:
①至少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必须跨过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关节,两端都附着在一块骨上的肌肉是没有 作用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 ②在一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 单轴关节分布有两组肌肉,双轴关节分布有四组肌肉, 三轴关节分布有六组肌肉。 ③肌肉的分布和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 人体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由于适应直立行走,伸肌比屈肌 强大,上肢肌在劳动时经常要克服重力作用,故屈肌比 伸肌强大。
(3)分析结果(见表) 表
环节 关节 胸锁关 节
手持哑铃侧平举姿势上肢各环节的动作分析
运动 与外力矩的关系 原动肌 工作 条件 工作性 质 支持工 作 支持工 作 支持工 作 支持工 作 支持工 作
肩带
上回旋
外展 伸 微屈
相反,M肌=M外
相反,M肌=M外 相反,M肌=M外 相反,M肌=M外
斜方肌
三角肌 肱三头肌 桡侧腕长伸肌、桡 侧腕短伸肌、尺侧 腕伸肌等 指浅屈肌、指深屈 肌等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为直臂侧平举。尽管阻力负荷主 要作用于肩关节上,但肘关节和桡腕关节亦分担了部分阻 力负荷。因此,为了加强对三角肌和斜方肌等目的肌肉的 锻炼效果,可采用专门的力量练习器械,将阻力直接施加 在上臂处,使其绕肩关节做外展运动。
2、动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图3-3-21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名称: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动作要领描述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求右手托球于右肩上方, 投篮时右臂向前上方充分伸出,然后用手腕前屈和示指 与中指拨球的力量将球投出,两足同时蹬地,身体随之 伸展,全身动作要协调一致。 (2)划分动作阶段 依据环节运动方向可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划分 两个阶段,即预蹲阶段和蹬地投篮阶段。
一、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一)动力性动作分析: 1.确定动作的开始姿势: 2.划分动作阶段: 要先将动作划分成几个阶段,这样作的目的 是为了便于分析。通常是根据环节运动方向的变 化,将一个连贯的动作人为地分为几个阶段。不 同阶段的原动肌被寻找出来后,一个动作,以至 整套动作的原动肌也会被寻找出来。
3)固定肌:前面说过,肌肉只 能主动做一什事:收缩发力, 使它的两端向中心靠拢,在 实际生活中,常常不需要这 种两端都运动的动作,因此,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 骨的作用,必须有其它肌肉 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这些 固定定点骨的肌肉,叫固定 肌。 例如,在做向前踢腿动作时, 为了保持躯干直立姿势,就 需要脊柱上某些肌肉收缩, 固定髂腰肌的定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