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运动动作的解剖分析

4.小结:经准确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训 练的质量。 (二)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前提。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论。 2.分析肌肉的工作: 在这一步中首先要寻找原动肌,可任选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的情况,或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运动方向相同情况中的慢速运动中的一种方法寻找原动肌,所得结果是一样的。此外,还要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及工作条件。 3.小结: 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措施。
(三)排球扣球: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肱三头肌、三角肌后部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肘关节屈
肱二头肌、肱肌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近固定
克制工作
(四)原地侧向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屈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克制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屈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膝关节屈
股四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踝关节伸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动作分析举例 引体向上: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运动解剖学16动作分析

一、 动作分析介绍
动作分析包括很广泛,解剖学动作分析 只是其中一种
(一)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涉及的内 容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神经系统等在完成动作中的特 点与规律。但主要是分析人体各部 分运动环节之间的机械运动规律, 即骨、关节、骨骼肌的运动规律。
(2) 自由度对环节运动的影响
物体在空间可以进行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称为运动的自由度。自然界任何游离的 物体都有六个自由度,游离的物体不受 任何约束,它可以在三维空间运动,即 可以在上下、左右和前后三个方向上进 行线性运动,还可以绕三个相互垂直的 坐标轴进行转动。因此,不受约束的物 体就有六个自由度。
1.环节的概念
在人体中,能够绕关节运动轴进行运 动的肢体称为环节,例如,上臂可绕肩 关节的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小腿可 绕膝关节的额状轴作屈伸运动等,此时 的上臂和小腿就称为运动环节。
环节有大有小,相邻两个关节之间的部分 称为基本环节,例如上臂就是一个基本环 节;两个基本环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运动 偶,例如上臂和前臂借肘关节连接起来就 组成了一个运动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环 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运动链。例如,肩带、 上臂、前臂和手借助肩关节、肘关节和腕 关节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运动链。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 质
肩关节伸 胸大肌、三角肌 前部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肘关节屈 肱三头肌、肘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腕关节伸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环节与关节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环节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杠杆运动的支 点,环节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运动。
2 环节运动的规律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

腰椎段伸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髂腰肌、股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7.立定跳远:
向上起跳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伸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踝关节屈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屈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膝关节屈
股四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踝关节伸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8.后蹬跑:
蹬地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伸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踝关节屈
肱二头肌、肱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腕关节伸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2.俯卧撑:
撑起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屈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肘关节伸
肱三头肌、肘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伸
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远固定 远固定
肘关节屈 反同
腕关节屈 反同
掌指关节屈 反同 (保持) 指关节屈 反同 (保持)
肱二头肌、 远固定
肱肌
前臂屈肌
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
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
群
远固定
精选课件
肌肉工作性质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静力工作 静力工作
16
向下还原阶段
环节名称 关节与运动 于外力关系 原动肌
精选课件
3
2.通过对人体重心轨迹的移动、肢体关节 角度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发力状况等 进行综合技术诊断与技术评价。随着体育 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动作分析理论会不 断开拓、总结、应用于实践。
精选课件
4
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概念
解剖学动作分析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 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 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即“环节受力 分析法”,它是根据环节运动中受力情况 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不受场地、仪器、 设备条件的限制,是将所学的运动解剖学 知识与运动实践加以结合,灵活使用的一 种方法。
第二阶段向下还原引体向上开始阶段列表分析引体向上阶段环节名关节与运动于外力关肌肉工作性质肩胛骨下回远固定克制工作后部远固定远固定克制工作克制工作上臂相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克制工作克制工作静力工作静力工作向下还原阶段环节名关节与运动于外力关相对肩带肩胛骨上回远固定退让工相对肩带肩带相对上后部远固定远固定退让工前臂相对手手掌相对手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远固定退让工
精选课件
7
四 一般运动动作的三种情况
第一: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说明肌力矩大于外力矩,运动环节随着肌肉 拉力方向转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 的同侧。
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七 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1、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反,且肌力矩大于外力矩,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且做克制(向心)工作。
2、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且肌力矩小于外力矩,环节朝外力方向运动,使环节做慢速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对侧,且做退让(离心)工作。
3、肌力矩与外力矩方向相同,肌力矩与外力矩共同作用于环节,使环节做快速运动,此时原动肌位于关节的同侧,且做克制(向心)工作。
3.引体向上(图2-17-3)
(1)动作要点描述:两手正握单杠,握距与肩同宽。拉引时,头、躯于和下肢仍保持伸直拉,躯干呈悬垂,利用练习者自身体重来发展上肢的肌肉力量。
(2)动作阶段划分:准备姿势、屈臂引体和下落三个阶段。
体会:屈臂引体时,桡腕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肩关节做什么运动?是由哪些肌肉直接参加收缩完成的,指出肌肉的收缩形式 和固定条件。同时,指出脊柱的屈肌群和伸肌群、下肢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做什么工作。
[方法与步骤]
(一)动力性动作分析
1.直腿仰卧起坐(图2-17-1)
(1)动作要点描述: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置于头后,躯干前屈向下肢靠拢,两腿伸直,随后躯干后伸还原至起始位。
(2)动作阶段划分:大致分为坐起和还原两个阶段。
(3)动作分析制表(见表1、表2):
表1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坐起阶段躯干肌的动作分析
环节
2.俯卧撑(图2-17-2)
(1)动作要点描述:两手支撑于地面,约与肩同宽,五指朝前,两上肢伸直,从头至足身体保持成一直线,体重由两手和两足尖承担。在下降和撑起阶段身体始终保持成一直线,上臂主要在矢状面内做前后方向运动。
(2)动作阶段划分:可分为准备姿势、下降和撑起三个阶段。
(3)动作分析制表:实践后完成填写表3、表4的内容。
第六章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讲课文档

保持一定姿势工作。
如肋木悬垂举腿动作中腹肌、骼腰肌所做的工作。
第10页,共65页。
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
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如肋木悬垂时肩、
肘、腕关节周围肌肉所做的工作。
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
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
1.练习的原则
(1) 超负荷原则;
(2) 强度原则;
(3) 频率原则;
(4) 渐进原则
第24页,共65页。
2.练习方法
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甚 多,若以解剖学角度。
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近固定练习与远固定练习
(2)动力性练习与静力性练习 (3)向心收缩练习与离心收缩练
习。
(4)大肌肉力量练习与小肌肉 力量练习。
(一)肛肉力量性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原则和方法
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一般均表现为肌
肉收 缩——肌肉附着点彼此接近或有接近趋势。
动力性力量:肌肉克服阻力并引起环节运动的能力;
静力性力量:肌肉以持续性收缩,承受或对抗外力作用保
持环节静止不动的能力;
爆发力量:肌肉在一瞬间突然、快速发挥最大收缩能量,并 引起环节快速运动的能力。
第7页,共65页。
1.向心工作(又叫克制 工作)
肌力矩大于阻力矩; 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
动;肌肉变短、变粗 (肌腹隆起)、变硬。如 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 肌、肱肌所做的工作 (图6~2),又如仰卧举 腿,腹直肌做向心工 作。
第8页,共65页。
2.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肌力矩小于阻 力矩;环节朝肌拉 力相反方向运动; 肌肉变长、变细、 变硬。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03
持一定姿势的工作,这种工作为支持工作。
04
如:双杠直角支撑时,屈大腿的肌肉(肌肉保
05
持缩短)。
06
武术马步中,股四头肌(肌肉保持拉长)。
衬底1
2
1
关节周围的肌肉共同收缩,长度不变,其力量用以平衡身体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防止身体各环节在关节处因重力作用而分离,此种工作为加固工作。
拔河两队相持时,肘关节周围的肌肉也是做加固工作。
方法
5.小结
衬底1
(二)动作分析制表
环节名称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衬底1
例:负重前臂弯举动作举起阶段的上肢动作分析
环节
关节
运动
与外力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肩带
胸锁
固定不动
相反 M肌=M阻
肩胛骨前伸后缩等各群肌肉
近固定
固定工作
上臂
肩关节
固定不动
相反 M肌=M阻
肩关节屈伸肌群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衬底1
一、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衬底1
1
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即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
2
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
3
固定肌:将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肉。
02
(四)肌肉的工作性质
衬底1
肌纤维收缩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也有变化,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等张收缩)。
01
动力性工作分为向心工作(克制工作)和离心工作(退让工作)两种。
运动解剖学3-3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人民体育)

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动作分析介绍二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一动作分析介绍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一段肢体、节段或绕关节转动的骨。
运动环节:既可以是单一的骨环节,也可以是几个肢体、节段的骨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一关节运动。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寻找动作中的原动肌。
肌肉的协作关系原动肌、主动肌和次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由于跨过多个关节,工作时有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一)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在另一个关节处不能再继续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肌肉的工作性质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分: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一)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向心工作:肌力大于阻力2.离心工作:肌力小于阻力(二)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1.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姿势的工作。
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
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所做的工作。
阻力支点肌力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一)肌力矩和阻力矩1.人体杠杆具有三个点:支点、力点、阻力点2.拉力臂、阻力臂。
3.拉力矩、阻力矩拉力臂阻力臂肌力矩=阻力矩——静力工作肌力矩>阻力矩——向心工作肌力矩<阻力矩——离心工作(二)骨杠杆类别按照支点、力点和阻力点在杠杆上位置的不同,可将骨杠杆区分为3种类型:平衡杠、省力杠杆、速度杠杆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3.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提杠铃时贴近身体上升以缩短阻力臂,省力掷铁饼手臂伸展能使铁饼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仰卧起坐三种姿势手臂向上移动增加阻力臂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确定原动肌的方法1. 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特点:重力矩为阻力矩,肌力矩为动力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对人体重心轨迹的移动、肢体关节 角度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发力状况等 进行综合技术诊断与技术评价。随着体育 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动作分析理论会不 断开拓、总结、应用于实践。
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概念
解剖学动作分析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 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 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即“环节受力 分析法”,它是根据环节运动中受力情况 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不受场地、仪器、 设备条件的限制,是将所学的运动解剖学 知识与运动实践加以结合,灵活使用的一 种方法。
三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运用
1.所谓“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 一段肢体、节段或饶关节转动的骨。 2.运动环节既可以指单一的骨关节,也可以是 几个肢体、节段的骨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一关 节运动。 3.运动环节是固有环节集中的最高表现形式, 它集中反映动作阶段中原动所承担的负荷程度。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慢反 慢反 慢反 慢反
退让工作 退让工作 静力工作 静力工作
胸阔部相对 肩胛骨上回 肩带 旋
胸阔部相对 肩胛骨前伸 肩带 肩带相对上 肩关节屈 臂 上臂相对前 臂 前臂相对手 腕 手掌相对手 指 近节手指相 对远节 手指 肘关节伸 腕关节伸 掌指关节伸 (保持) 指关节伸 (保持)
慢反
慢反 慢反
胸小肌、菱 远固定 形肌
斜方肌、菱 远固定 形肌 背阔肌、三 远固定 角肌后 部 肱二头肌、 远固定 肱肌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肌肉工作 条件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肌肉工作性质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克制工作
肘关节屈 腕关节屈
反同 反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克制工作 静力工作 静力工作
掌指关节屈 反同 (保持) 指关节屈 反同 (保持)
向下还原阶段
环节名称 关节与运动 于外力关系 原动肌 肌肉工作条 肌肉工作性 件 质
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
一体育运动中动作分析介绍 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概念 三环节受力分析法的运用 四一般运动动作的三种情况 五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六小结与建议 七动作分析举例
一体育运动中动作分析介绍
1.体育运动中的动作分析从广义上讲,不仅 限于运动解剖学,还有人体运动学、人体生 物力学、专项技术理论等。采用的方法也 不仅限于解剖学动作分析,还涉及更多的 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例如:利用快速摄影、 图片、图像解析、测力台记录、等动测力 系统、肌电技术应用。
4.参与完成某一动作的肌肉是多方面的,但起主 导作用的肌肉是原动机。 5.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寻找动作中的原动 机。 6.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的”受力“主要指两种力, 一种是外力,一种是内力。外力作用于运动环节 上,包括重力、阻力、支撑反作用力等。内力只 有一个,即;肌力。 7.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环节受力情况来 定性分析肌拉力的方向和作用。
引体向上开始 阶Βιβλιοθήκη (正握)引体向上 阶段(正握)
3.列表分析(引体向上阶段)
环节名称
胸阔部相 对肩带 胸阔部相 对肩带 肩带相对 上臂 上臂相对 前臂 前臂相对 手腕 手掌相对 手指 近节手指 相对远 节手指
关节与运动 于外力关系
肩胛骨下回 反同 旋 肩胛骨后缩 反同 肩关节伸 反同
原动肌
胸小肌、 菱形肌 斜方肌、 菱形肌 背阔肌、 三角肌 后部 肱二头肌、 肱肌 前臂屈肌 群 前臂屈肌 群 前臂屈肌 群
六 小结与建议
环节受力分析法可以灵活应用于小到一个 运动环节,大到上肢动作分析、下肢动作 分析、躯干动作分析,甚至全身动作分析 来寻找原动肌。选择分析的动作应由易到 难,由简到繁,由部分到整体,循序渐进。
七 动作分析举例
(一)上肢动作分析一 引体向上以解剖姿势为准,解剖姿势握杠 为正手握杠,旋内后握杠为反手握杠。 1.开始姿势:双手正手握杠,直体悬垂。 2.划分动作阶段 第一阶段”引体向上“ 第二阶段”向下还原“
四 一般运动动作的三种情况
第一: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说明肌力矩大于外力矩,运动环节随着肌肉 拉力方向转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 的同侧。 即:“反同”,“反”表示环节运动与外力 作用方向相反,”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 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第二: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1.“慢反”中的“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 力方向相同,运动环节速度慢。“反”表 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对侧或反面。 2.“快同”中的“快”表示运动环节方向与外 力作用方向相同,运动环节速度快。“同” 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第三:静止状态 分析静止状态动作时,不需要考虑“快 同”,只需考虑“反同”“慢反’四字来 寻找原动肌。
五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一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 二划分动作阶段 三各阶段分析内容 1.环节名称 2.关节名称与运动 3.与外力关系 4.原动肌 5.肌肉工作条件 6.肌肉工作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