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故障分析-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EBZ160型综掘机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EBZ160型综掘机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机械类1、故障现象:EBZ160设备截割头不转动故障问题可能点:可能是花键套、电机、减速机、截割头轴损坏或伸缩部花键套销脱落解决思路:在出现截割头不转动的时候必须先检查电机和减速机,检查电机的时候用手感觉是否转动,电机转动在检查减速机是否转动,减速机不转动就是电机和减速机连接的花键套损坏,减速机有异响就是减速机内部行星轮损坏,减速机也转动正常的情况下必定是伸缩部花键套损坏或伸缩部花键套销脱落或截割头轴损坏,所以把伸缩部拆卸下来就会检查到是花键套损坏还是花键套销脱落,要是花键套和花键套销未脱落就是截割头轴损坏。

2、故障现象:EBZ160伸缩部缩不回来故障问题可能点:可能是伸缩部内部问题或伸缩油缸内泄或五连阀压力小。

解决思路:伸缩部不伸缩的情况下检查五连阀压力是否正常,五连阀压力正常。

在检查伸缩油缸是否内泄,把伸缩油缸缩回来憋压,压力正常。

就是伸缩部内部有问题,就把伸缩部拆卸下来检查是否伸缩部内部煤泥多导致缩不回来,出现伸缩部内部煤泥多的情况就是巷道水大,在截割下面的时候来回伸缩把煤泥吸入伸缩内部,内部没有煤泥。

就是内筒脱落出保护筒在缩回来的时候卡在保护筒上,出现这种情况是拆卸伸缩油缸的时候截割头往下,所以才出现内筒脱落出保护筒,在把伸缩油缸安装上后所以造成伸缩部缩不回来。

3、故障现象:回转轴承损坏,更换回转轴承,但是旧轴承无法取出故障问题可能点:由于轴承长时间与回转台连接生锈,导致很难取出。

解决思路:将所有螺栓卸下后找出轴承上的螺栓孔拧上螺栓用葫芦拉,但是螺栓直接折断;将掘进机支起,将轴承前后都带上螺栓并挂上葫芦上进,将掘进机收起下落,将轴承拽出。

4、故障现象:200H设备截割臂抱死,截割头不转故障问题可能点:截割臂内轴承散架,卡死故障原因:截割头浮动密封损坏,因维修比较困难所以一直以加油为解决方案,未更换密封,而且盘根磨损,导致煤泥直接从盘根座经过浮动密封进入截割臂,长时间的煤泥进入导致截割臂内无法润滑,轴承损坏。

井下作业施工危险因素及事故预防与处理

井下作业施工危险因素及事故预防与处理
井下作业施工危险因素及事故 预防与处理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井下作业施工危险因素 • 事故预防措施 • 事故处理流程 • 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01
CHAPTER
3
地质构造
复杂的地质构造如断层、 褶皱等可能导致井下作业 施工中的危险。
人员操作因素
人员技能不足
井下作业人员技能不足可 能导致操作失误和危险。
违章操作
井下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可 能导致事故发生。
疲劳与饮酒
井下作业人员疲劳和饮酒 状态下工作可能导致危险 。
安全管理因素
安全制度不健全
井下作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可能导 致事故频发。
安全培训不足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足可能导 致危险意识不强。
地下水
地下水活动可能导致井壁 不稳定,增加施工难度和 危险。
瓦斯与煤尘
井下瓦斯和煤尘的积聚可 能导致爆炸和窒息危险。
设备与工具因素
设备故障
施工设备如钻机、抽油机等故障可能 导致施工中断和危险。
设备与工具维护不当
设备与工具维护不当可能导致故障和 危险。
工具缺陷
井下作业工具如钻头、套管等存在缺 陷可能导致施工事故。
THANKS
谢谢
成功案例二
某公司在钻井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查和维修钻具,确保其完好无损,有效避免了钻具断 裂事故的发生。
成功案例三
某油田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压力,加强地面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危 险因素,成功避免了地面破裂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总结与改进措施建议
要点一
经验教训总结
要点二
改进措施建议
从典型事故案例中可以发现,井下作业施工危险因素主要 来自于人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方面。因此 ,必须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设备 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加强现场监管和风险评 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危险因素。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1.2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1.2
抱死电缆,将电缆安装在滑轮槽内。
4、仪器灌肠
现场施工时,一旦井内压井液的 压力大于仪器耐压,压井液进入 仪器内部,造成仪器损坏,通常 叫仪器灌肠。
造成仪器灌肠的原因:
l〕在测井准备期间没有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检查仪器连接局部的密封圈,未 及时更换存有缺陷的密封圈;
造成仪器灌肠的原因:
2〕井下仪密封部位的密封面受损;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 型案例分析
引言
本章案例由各油田的各位编委提供,各 编委从长期的测井实践中提取出有代表 性的典型案例,由于属于非正式出版物 而无法在参考文献中引列,本章编者在 此特予说明并致谢意。
引言
第一节 遇阻、遇卡原因分析 第二节 案例分析 第三节 常见工程事故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3〕在高压井施工前没有对仪器进行 高压试验,未及时发现仪器耐压性能 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的问题。
〔3〕设计有问题
施工设计不周密,施工前,测井方要详 细了解施工井的情况及施工目的,针对 不同的测井任务及每口井的具体井况做 周密的施工设计,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 意外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施工预案, 对施工预案进行技术论证,确认其可行 后,在生产准备阶段备齐相关的设备及 材料。
〔5〕其它
〔管理不力或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1〕人员组织和过程控制不利
测井施工过程需要周密的人员组织, 这是测井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人员分工明确、配合协调是施工成功 的一个重要因素。组织不利往往导致 施工作业人员职责不清,造成人力浪 费或关键岗位无人值守,形成无序施 工,导致事故发生。
8〕仪器损坏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测井施工人员不严 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极易造成测井仪 的损坏。如某测井队在进行水平井测井 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水平井施工要求在 井口留人监督下钻,造成在下钻过程中 遇阻时井队未及时停钻,将双感应仪器 压裂。

井下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井下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井架倒塌事故
1993年5月2日,作业XX队在H16:00班,由副班长杨XX带班,当下油管 时,井架不正,油管丝扣偏扣,杨XX决定调整井架, 用绳套套住井架一侧大腿,违章用通井机拖井架基 础,因操作失误,拉倒井架,致使井架下部变形。 原因分析:违章操作,拖井架基础时行车过猛造成 井架底座位移过大,井架拉倒。 正确做法:严格按规程操作,严禁盲目蛮干;用绷 绳调整井架调不过来时应用井架车到现场校正井架。 安全谚语:宁绕百仗远,不冒一步陷。
通井机翻倒事故
1988年11月20日,作业XX队在H12-68井搬迁
作业,平拖到现场后,由于当班司机未到现场, 职工韦XX私自驾驶通井机上平拖,当通井机爬 上平拖后,由于速度过快,本人采取措施不当, 通井机翻下地面呈180度,造成驾驶室报废. 原因分析:通井机上平拖时方向跑偏;速度过快, 爬上爬梯后未及时停车,职工无证驾驶,违章操 作. 安全谚语:地基不牢楼房倒,本领不高事故冒.
翻通井机事故
1990年7月24日,作业三队职工黄XX在H5-28井开通
井机上平板时,吴XX负责指挥,由于井场地基松软,通 井机没有对准平板,当其上至三分之二的位置时,通 井机翻下地面呈180度,通井机操作杆穿透小腹,后用 电焊割断操纵杆才将黄XX救出。
原因分析:通井机上平板时方向未对准;指挥人员
设备修理事故
1990年11月23日,作业XX队职工李X在H7-101
井保养通井机,违章操作,在修理离合器时,没 有关上电源开关,在穿离合器爪销时,头顶到启 动按钮上,使离合器转动,左手食指被离合器打 断。 原因分析:李XX安全意识差,思想麻痹。修通 井机时,没有关闭通井机电源开关,操作时头顶 在启动按钮上,造成离合器转动。
摘挂吊环事故

小修井常见事故分析与处理.doc

小修井常见事故分析与处理.doc

井下小修作业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井下作业施工质量是油、水井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对保持油田长期稳产、上产以及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的意义重大。

然而生产实践表明,井下小修施工常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修后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油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修井作业达三次,不仅影响了油井生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给油田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为此,笔者对井下小修作业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制定了一些预防和减少井下小修施工质量问题的措施。

1.常见施工质量问题:(1)压井液造成油层污染,施工后油井不出,量不上油。

(2)施工作业挂单吊环,油管及下井工具落井。

(3)注灰灰面过高或过低,达不到设计要求,一次成功率低。

(4)卡层管柱封隔器位置卡错,该卡的层未卡住,不该卡的层被卡住了。

(5)封隔器座封不严,作业后含水居高不下。

(6)下电泵完井后,测试电缆无绝缘,需重新作业。

(7)完井后油管有漏失,量不上油或液量很低。

(8)抽油杆柱脱扣,需打捞或重新作业。

(9)脏物或杂物卡泵。

2.原因分析:(1)施工班组质量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班组之间为多挣工分、工时而相互算计,片面抢进度、抢工作量,对工序质量把关不严。

(2)培训力度不够,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井口协调配合能力差,对施工质量标准不清楚。

(3)偷工减量,不对压井液密度进行测量,一些低能、低产油井压井液漏失造成油层污染。

(4)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设计要求文明施工。

(5)指重表失灵而继续凑合使用,没有及时更换。

(6)油管厂对井上回收油管不进行检查、分类,不负责任地直接送到其它井上。

(7)下电泵时背钳打不好管柱转动,或井口配合不好,造成拉伸、磕碰、挤伤电缆现象。

(8)对下井油管不刺管清洗或清洗不彻底,该通管的不能管,检查不到位,将有缺陷的油管继续下井使用,拉送油管不用护丝保护,这种现象在夜班尤为突出。

(9)对抽油杆检查力度不够,预紧力不足,未上满扣或上偏扣。

常见井下事故的判断、预防及处理措施分析总结(Word最新版)

常见井下事故的判断、预防及处理措施分析总结(Word最新版)

常见井下事故的推断、预防及处理措施分析总结通过整理的常见井下事故的推断、预防及处理措施分析总结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近年来随着钻井工艺不断的发展,钻井液体系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大部分钻井队在技术管理中,都能够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刚好处理井下存在的问题,保证了钻井生产的正常运行。

但个别钻井队技术管理工作浮躁,技术措施不落实,有的井队盲目追求速度,在井下事故预防上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技术措施实行不力,导致了井下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的技术人员所见的事故少,阅历缺乏。

只侧重井眼轨迹限制,而对井下困难状况和事故推断处理实力差,一旦遇到异样状况手足无措。

本文就针对一些常见的井下事故推断、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一、事故发生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1. 部分钻井队技术管理不到位,钻井技术措施不落实,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导致井下困难和事故发生。

2. 大部分钻井队钻井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只侧重井眼轨迹限制,而对井下困难状况和事故推断处理实力差,导致困难转化为事故,使事故恶性化,增加了处理难度。

3. 钻井队处理井下困难和事故常备工具配备不齐全,错失了处理最佳良机,导致事故恶化。

4. 盲目追求速度,不严格执行井下事故困难预防措施,造成相同事故困难同队、同区块多次发生。

5. 部分产品质量不过关,如泥浆药品和螺杆、钻头质量、套管质量等,导致井下事故发生。

二、井下事故的分类:卡钻、断钻具、掉落物、井漏、井喷、碰套管。

下面就对各种状况的事故的分类、推断、处理方法及预防进行归类总结。

(一)卡钻事故处理前的留意事项及措施:1、事故处理前,要细致检查、紧固、保养全部机械设备,确保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设备完好,运转正常。

各关键要害部位务必要每班进行检查,保证使其固定牢靠、平安、灵敏、精确无误。

2、维护处理好钻井液,使其具有良好的携砂、防塌及润滑性能,确保在事故处理期间井眼畅通、井壁稳定、起下钻正常无阻卡。

井下故障案例分析

井下故障案例分析
应急预案缺失
现场人员缺乏应急处理能力,遇到突发情况无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
井下通讯系统设计与设备缺陷
通讯信号干扰
01
井下环境中存在多种干扰源,可能影响通讯信号传输质量,导
致通讯故障。
设备兼容性差
02
不同厂商、型号的通讯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影响通讯效
果。
系统设计缺陷
03
通讯系统在设计阶段可能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满
井下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01
02
03
生产效率下降
井下故障可能导致生产设 备停机,造成生产效率下 降,影响矿井的产量和经 济效益。
安全风险增加
故障设备可能引发安全事 故,威胁矿井工人的生命 安全,增加企业的安全风 险。
维修成本上升
处理井下故障需要投入人 力、物力资源进行维修, 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井下故障预防与应对重要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通讯系统升级
采用先进的井下通讯技术,确保井下与地面通讯畅通,提高故障应对效率。
设备选型优化
在设备选型时充分考虑井下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选用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设备,降低故障风险 。
05
经验教训与总结
重视设备维护与人员培训
设备维护
井下作业依赖各种先进设备,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井下安全和生产效率的基础。应制定全面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 检查、维修和更新设备,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度建设、责任 制落实、绩效考核等方面,确保井下作业的 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降低故障发生的概
率。
深刻认识故障预防对于生产的重要性
要点一
故障预防意识
要点二
故障预防措施

井下复杂案例分析

井下复杂案例分析

五.点评
1.该井为构造上的第一口预探井,地处沙漠腹地,交通不便, 井场应储备足够量的加重材料,而实际上只有少量重粉。
2.溢流发生后,继续循环和钻进而不及时关井,后来又起 钻到套管内,加重了溢流量。
3.开井压井的做法是错误的。 4.泥浆密度下降,粘度上升,CL-上升,说明溢流是低矿化
度盐水,对高压盐水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5.压井成功后,划眼,水眼堵,说明井壁大量垮塌,技术
四.处理经过
1.注密度1.28、浓度23%的堵漏泥浆31方,井口有小股溢
流,钻杆内注入密度1.50~1.60的泥浆31方,无溢流。关 井无套压。 2.测卡点及磁性定位后爆炸松扣,未开,悬重132吨倒扣, 反转12圈,悬重下降到84吨,钻具倒开,起出5″钻杆258 根,鱼长851.23米,鱼顶2471.88米。 3.套铣倒扣至6月9日,鱼长415.21米,鱼顶2907.90米。 4.打水泥塞,侧钻。
三.处理过程
11.打水泥塞,循环降密度,下侧钻钻具:
循环调整泥浆,把泥浆密度有1.71降至1.51,通过调整泥 浆性能,达到了 侧钻条件. 12.侧钻 13.新井眼钻进 :逐渐把密度从1.61提至1.71,井下逐渐正常
四.原因分析
1、钻遇局部异常高压(关井最大立压25MPa、折算泥浆 当量密度2.05g/cm3)
12 1/4″J33+630/730+9″DC*2+731/630+12 1/4″F+631/730+9″DC*1+731/630+12 1/4F″+8″DC*14+8″SZ+8″DC*2+631/410+5″HWDP*15+5″DP
一.溢流发生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P (Mpa) 0.40 0.28 0.28 0.26 0.26 0.24 0.23 0.22 0.22
TTEST ( C) 45.13 56.70 60.30 60.05 60.00 59.56 59.21 58.97 58.91 58.58
0
Qo BSW% 96.43 98.67 100.00 99.58 99.77 99.77 99.84 99.75 99.61 99.59 99.28 99.11 98.95 98.80 98.63 98.81 (M /d)平 均 5.70 1.85 0.00 0.51 0.30 0.25 0.37 0.42 0.57 0.57 0.84 0.90 0.94 0.90 0.91 0.63 0.00
3
Qw (M /d)平 均 187.00 185.87 180.75 167.00 165.78 156.52 148.16 139.15 131.47 119.59 106.44 94.17 87.66 79.75 66.53 50.85 0.00 169.18 174.98 181.39 181.98 181.38 179.66 164.72 158.50 89.21 81.11 73.80 66.54 57.57 50.57 0.00
228 632 4760 2015 624 682 0.27 271 1361 2944
差油层 Ⅰ 油 层 水 层 疏松层 上钙层 Ⅱ 下钙层 致密层 水 层 油 层 Ⅲ 水 层
2)射孔数据 Ⅱ油组射孔数据
Ⅱ油组射孔井段m 斜深 垂深 1097.0~1132.1 964.7~988.3
厚度m 35.1 23.6
58.17 57.79 57.60 57.33 56.79 55.67
手动关停
35.84 43.94 50.29 52.25 54.21 55.01
82.52 86.29 90.39 92.51 94.11 95.19 95.58 96.25 96.59 96.83 97.01 97.20 99.18 99.06 99.08 99.04 99.23 99.56
1、欠载电流调整不正确 2、泵或分离器轴断 3、控制柜线路发生故障 6、欠载停机 (欠载指示灯 亮) 4、气体影响,导致电机负荷减小
5、工作筒堵头漏
6、地层供液不足
测量动液面深度,提高注水量,更换小排量泵
影响潜油电泵工作特性的因素: 1、含气液体 2、液体粘度 3、供电系统不完善 4、井底温度 5、沙、蜡及其他杂质 6、地层供液不足
泥质含量 %
32.8 20.1 6.6 29.6 8.5 7.1 0 0 2.8 0
孔隙度 %
29.0 32.3 37.1 33.7 20.7 21.7 3.6 14.5 28.5 38.5
含水饱和度 %
53.2 44.5 87.2 19.0 26.3 33.2 100 88.3 27.4 100
渗透率 10-3μm2
Ⅰ油组上返射孔数据 Ⅰ油组射孔井段m 1011~1019 厚度m 8 8 4
电测深度
1002~1010 990~994
孔密40孔/米,相位45/135°,发射率100%。
附件二:测试数据如下
No.
DATE
TEST TIME 21:50 21:55 22:00 22:05 22:10 22:15 22:20 22:25
备注
1
2008.03.21
22:30 22:35 22:40 22:45 22:50 22:55 23:00 23:05 23:15 8:00 8:05 8:10 8:15 8:20 8:25 8:30 8:35 8:40
0.20 0.18 0.16 0.15 0.15 0.15 0.12 0.40
检查阀门及回压,热洗地面管线
进行清蜡处理 起泵进行处理 憋压检查,起泵处理 起泵检查并更换机组 重新选泵,并更换机组 上提或下放若干根油管 按需要调整电压值 校对粘度和密度,重新选泵,起井更换机组 取样化验,严重的可改其他方式生产 从接线盒处将电缆顺时针调整一个位置,如控制柜显示 电流顺次移动,则问题在井下电机或电缆;否则不平衡 原因在地面 将变压器初级绕组引线顺次调整一个位置,如果控制柜 显示电流相应移动,则问题在电源,否则故障点在变压 器 检查三相电源、变压器、控制柜及保险丝;检查电闸是 否合上 检查控制电源是否合适;检查整流电路二极管是否损坏; 检查控制保险是否损坏 根据电机额定电压和电缆压降计算出地面所需电压,调 整变压器档位至正确值 测量井下设备的三相直流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起泵更 换机组 做方向起泵试验,起泵进行修理 用轻质油或水热洗(温度控制在电机极限温度以下), 然后再启动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 井下压力出现波动有以下原因: ① 数据传出信号线没插牢固; ② 井下压力计接线可能有破损; ③ 井下压力计故障; ④ 电泵吸入口异常导致井下压力波动; ⑤ 井下压力计可能被砂埋住。 处理方法,检查接线是否接好,检查压力计接线的对地绝缘。分析油井油样是否出砂。 2、这口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出现欠载,第一次欠载后在井底压力还有 5.0MPa,往后欠 载时后井底流压出现越来越高现象,欠载越来越频繁,甚至启泵不到半小时就欠 载,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原因有: ① 泵吸入口被堵住; ② 电泵有问题或泵效变差; 处理方法: ① 检查井下压力计和泵是否正常,如果检查设备没什么问题很可能是泵吸入口被堵 住; ② 设备故障排除后可换上泵生产,看上泵生产是否正常,同时观察井下流压变化: 如果井下流压下降很快,且出现供液不足欠载现象,可以初步判断这口井出 砂严重,下泵出现砂埋,需要冲砂作业,下防砂管柱。 如果生产比较稳定,供液充足,井底流压平稳那么可初步判断泵的入口堵塞 或者泵效变差。解决方法:先洗井看能否把冲洗通,如果洗井后还不行,只能 等检泵作业处理。
故障内容
故障原因 1、转向不正确 2、地层供液量不足或不供液
处理措施 调整相序,使潜油电泵正转 测动液面,提高注水井注入量;井下沙堵及时处理;加 深泵挂深度;地层能量衰竭,换小排量机组
电潜泵常见故障分析处理
3、地面管线堵塞
1、泵的排量 低或等于零 4、油管结蜡堵塞 5、泵吸入口堵塞 6、管柱有漏失 7、泵或分离器轴断 8、泵设计扬程不够 1、机组在弯曲井段 2、运行电流 偏高 2、电压过高 3、井液粘度或密度过大 4、井液中含有泥沙或其他杂质 1、井下设备出现故障 3、运行电流 不平衡
例题一
一、附图是某井的生产管柱图,下泵底部带一个电子压力计,目前用泵生产,正 常生产过程中井底压力约为5.0MPa。 1、某一天操作人员在检测井下压力时,发现压力计读数忽高忽低不稳定。试分析 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2、这口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出现欠载,第一次欠载后在井底压力还有5.0MPa,往 后欠载时后井底流压出现越来越高现象,欠载越来越频繁,甚至启泵不到半小时 就欠载,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56.32 56.10 55.79 55.40 54.99 54.51
手动关停
附件三:管柱示意图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从第一组数据中分析油井各参数变化情况。 1)油压从0.4 Mpa逐步下降至0.12Mpa 2)温度从刚开始起井45度上升到60度,然后逐步趋于稳定,但后来随排量降低而降低。 3)含水率较高,刚起井阶段,含水没有稳定,无规律波动。 4)产油、产水随产量下降而急剧下降。 2、分析该井可能的故障原因? 1)汽油比太高,油气分离器未安装或者失效,泵气蚀。 2)泵挂太高,动液面太低。 3)地层出砂堵塞筛管,导致地层供液不足。 4)井下落物堵塞泵进口。 3、根据实际情况,如何检验该井为I油组地层供液不足。 1)起出井内生产管柱,拔出防砂筛管,暂时封堵Ⅱ油组,封堵深度1050m,保证后期Ⅱ油 组可以再生产。 2)下排量为150m3/d的电潜泵试抽2天,每天进行产量测试,并带有储存式电子压力计, 以便了解地层压力变化情况,进行油藏情况分析。 3)若电潜泵生产正常,地层供液充足,则起出泵抽管柱,下入合适的防砂筛管,再下排 量为150m3/d的电潜泵,带有井下测压装置PSI,生产I油组。 4)若试抽电潜泵仍欠载,说明I油组地层供液不足,要封堵I油组,重新打开Ⅱ油组,恢复 生产。 4、如果是I油组底层供液不足,如何处理? I油组地层供液不足,要封堵I油组,重新打开Ⅱ油组,恢复生产。
例题二
1、电潜泵参数和电潜泵井参数(见附件) 2、油井数据(附后) 3、完井数据 问题分析: 1、从第一组数据中分析油井各参数变化情况。 2、分析该井可能的故障原因? 3、根据实际情况,如何检验该井为I油组地层供液不足? 4、如果是I油组地层供液不足,如何处理?
附件一:完井数据
1)油层数据
油 组
小层
井段(TVD) m
892.9~902.4 902.4~914.0 917.8~951.3 964.7~972.3 972.3~980.2 980.2~999.9 999.9~1000.7 1000.7~1010.3 1019.8~1023.2 1030.6~1033.5
厚度 m
6.8 11.1 27.1 7.6 7.9 19.7 0.8 9.6 2.5 2.9
35.80 27.52 19.44 14.65 11.45 9.03 8.29 6.77 6.07 5.49 5.10 4.61 0.71 0.79 0.67 0.68 0.49 0.31 0.00
0.25
55.44 55.85 56.09 56.18 56.28 56.34
2
2008.3.23
8:45 8:50 8:55 9:00 9:05 9:10 9:15 9:20 9:25 9:30 0.15
2、电源或地面设备出现故障
1、电源切断或没有连接 2、控制柜控制线路发生故障 3、地面电压过低 4、电缆或电机绝缘破坏或断路 5、砂卡或井下设备机械故障 6、油稠粘度大,死油过多,结蜡 严重,压井液未替喷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