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 等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
亚热带季风气候
80%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之间的地 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等。
100%
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
80%
农业影响
适宜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作 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05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候区划及适宜作物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02
03
04
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如橡胶、 椰子、油棕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如柑橘 、茶叶、油菜等。
温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温带作物,如小麦、 玉米、大豆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适宜种植耐旱作物,如谷子、 高粱、棉花等。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目
CONTENCT
录
• 中国气候概述 •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详解 • 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 中国气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中国气候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
势
01
中国气候概述
气候类型与特点
季风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炎热多雨。季风气候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02
01
03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洪涝、干旱等, 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变化,影响作物产量和 品质。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耐旱耐涝品种 、发展设施农业等。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她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与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与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与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
不同的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相互交织。
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与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与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与南季风。
我国气候主要特点

我国气候主要特点
我国是一个综合气候类型的国家,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受季风影响的明显气候季节性
我国东南沿海和中南部沿江、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季节性变化。
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我国北方则呈现出明显的冷暖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2. 气温分布不均衡
由于我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靠近太平洋和印度洋,加上山地、高原等陆地地貌在南北方向上的垂直分布,导致我国气温分布极不均衡。
气温差异表现为南方热,北方冷,西部高原气温偏低等特点。
3. 水热条件不匹配
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布也不匹配,东南部地区水热条件优良,暖湿季风明显,导致该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展迅速;而西北、西南地区则常年缺水,水热资源稀少,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4. 气象灾害频繁
我国气候灾害频繁,如台风、洪涝、旱灾、雪灾等。
主要原因是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导致的,如南方强降雨、北方干旱、台风路径易受气候和海洋环流影响等。
5. 高温少雨的气候带分布广泛
在我国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夏季气温高,多雨,且频繁受到台风袭击。
常年高温少雨,加上人类因素,这些地区为我国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我国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气候季节性、气温分布不均衡、水热条件不匹配、气象灾害频繁以及高温少雨的气候带分布广泛等特点。
因此,我国应该更加重视气象科学研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我国的气候特点

我国的气候特点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由于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太阳辐射随季节的变化,导致冬夏间海洋与陆地上气压的季节变化。
夏季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冬季则相反,大陆气压高,海洋气压低,于是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冬季风来自高纬度的内陆,因而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南方海洋,给大陆带来温暖潮湿的空气,并形成降水。
因此形成了我国冬冷夏热、冬干夏雨的季风性气候特征。
另外,我国西北部,远离海洋,为欧亚大陆的腹地,因此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大。
所以,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又在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其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
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
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
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
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公共基础知识:我国的气候特征

事业单位公基考试国情国力部分的高频考点之一就是我国的气候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所以京佳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一定要对气候特点进行识记,掌握我国基本的气候特征。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方面:(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4)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二、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地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复杂多样。
三、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
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都是什么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都是什么
世界上有13中气候类型,那什幺中国的气候类型是其中的哪几个,都分布在哪些省市,他们的特征又是什幺呢,本文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中国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1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
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1600-- 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气温日较差大而
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特征成因气候类型冬、夏气温特征及成因温度带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干湿地区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温度带〔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成因:①纬度因素;中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
冬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北方温度越低;②冬季风因素: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时特别寒冷。
〔2〕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夏季虽然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
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所以北方的夏季温度也较高。
〔3〕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1〕降水地区分布规律: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
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中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中国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成因〔1〕中国主要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1〕多特殊天气寒潮:时间:冬半年,影响:寒潮南下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梅雨: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
台风:时间:5-10月,影响: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台风登陆后,带来得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沙尘暴:时间:春季,范围:北方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
地区。
〔2〕多旱涝灾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中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中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中国的气候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一、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
高原以及新疆北部和西藏南部地区,特征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较少,山地较多,日照时间短。
这里年均气温较低,一般在0~10℃之间,
夏季的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5℃,冬季的最低气温到-40℃甚至更低。
雨量
较少,尤其是夏季雨量非常稀少。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征是夏季
温暖多雨,冬季温和,大多数地区没有严寒或酷暑。
这里年均气温大多在15℃~20℃之间,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5℃,冬季最低气温只有
5℃~10℃,雨量较多,一般每年1000~1500毫米,其中以秋季多雨,夏季
雨量较少。
三、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征是炎热潮湿,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湿度大。
一般来说,温度
在南方的年均温度都很高,一般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40℃,冬季最低
气温可以低至10℃,而雨量较多,夏季平均雨量达到500~1000毫米,冬
季仅300~500毫米。
总之,中国的气候特征多元多样,从温带大陆性气候到热带季风气候,各有特点,表现出多样的气候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着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
化。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 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
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
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着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 )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
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行星风系季节性位移与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变化相配合(高空)冬夏盛行风向
③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范围广阔:分界线:大兴安岭-贺兰山-乌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水热条件特点
①三大气候区,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
②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
③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④温度自南向北降低
⑤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
⑥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
⑦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⑧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干燥度
我国气候的上述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第一,雨热同季。
夏季降水最多,又是高温季节。
水热条件配合得当,有利于农业、林业的发展。
我国喜温作物水稻已分布到北纬50°附近,比世界其他地区偏北得多。
我国东部长江以南的广大亚热带地区与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北非地区相比降水量差别悬殊。
那里多为干燥的荒漠,而我国江南一带却是终年湿润、四季常青的鱼米之乡。
主要原因是受惠于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
第二,复杂多样的气候,使我国动植物种类丰富多采,为我国发展多样的农、林、牧、副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三,由于夏雨集中,因此夏季易涝,其他季节易旱。
在冬、夏季风的强弱反常时,常导致年降水量变率大,而有大面积的干旱和洪涝发生。
强烈的冬季风形成的寒潮,也常使作物遭受冷害而减产。
2. 影响我国7 月份气候的低高压中心有哪些?各自的影响效应是什么?
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1)夏季整个亚洲以至北非均受印度低压控制,中心位置在印度半岛西北部,它的一个低压槽伸向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东部,另一个低压槽向西伸向北非。
由于受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的影响,风由海洋刮向陆地,我国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东南季风从海上带来的湿润气流在4 月底开始登陆我国,5、6月份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到达华北,9 月到达东北,10月份亚洲高压开始出现,雨带迅速南撤。
东南季风从海上带来的湿润气流(也可以说是雨带)停在哪,哪儿就大雨不止,但它一旦离开这个地方,时间长了以后这里就旱。
这就造成了我国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的变化导致了我国易发生洪涝灾害。
(2)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高压前缘易形成降水,春末其前缘正好位于华南地区(珠江流域),该地区开始降水。
随着天气转暖,北方冷气团势力回缩,5 月副热带高压带北移,降水带也随之北移。
6 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前缘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开始降水,进入梅雨季节。
7-8 月副热带高压前缘移至华北地区,这里开始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如果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9 月还会给东北平原带来降水。
有的年份北方冷气团强盛,副热带高压带位置持续偏南,使雨带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南方洪涝。
而北方因雨带滞留在南方,7-8 月仍无降水,造成干旱,民间俗称“旱一片,涝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