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的因素

合集下载

国产聚乙烯醇助分散剂对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

国产聚乙烯醇助分散剂对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
李锦 平 , 肃宁 杨
( 西化 工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 宁 葫 芦 岛 1 5 0 ) 锦 辽 2 0 0
[ 关键 词 ]聚 氯 乙烯 ; 浮 聚合 ; 乙 烯 醇 ; 散 剂 ; 粒形 态 悬 聚 分 颗
[ 摘
要]在 聚乙烯醇/ 羟丙基 甲基纤维 素复合 主分散体系基础上加入 聚乙烯醇助分散 剂 。 比研究了 国内外 对
b o d o h n e fca e so nd c l i ee t n oft cd s c s y tm nd o h a t l o p o o y r a n t ei tr a iltn i n a o l d rt n i h ip res se a n t ep ri e m r h l g o o c
同类 型 聚 乙 烯 醇 对 分 散体 系界 面张 力 、 胶 能力 和 聚 氯 乙烯 树脂 颗 粒 形 态 的 影 响 。结 果 发 现 : 着 聚 乙 烯 醇 助 分 保 随
散 剂 含 量 增 加 , 散 剂 水 溶 液 一三 氯 乙烯 界 面 张力 和保 胶 能 力 降 低 , 分 聚氯 乙烯 树 脂 平 均 粒 径 和 增 塑剂 吸 收 量 增 加 ,
ofPVC r omp r d.Thc r s lss owe h twih t n r a e ofpo yv nylac ols c n r we c c ae e u t h d t a t he i c e s l i loh e o da y
第4 0卷 第 9期
21 0 2年 9月
聚 氯 乙 烯
Pol v ny y i lChl i e ord
Vo . 1 40。 N O 9 . Se ., 2 2 p 01
【 剂】 助

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因素与优化措施

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因素与优化措施

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因素与优化措施摘要:聚氯乙烯树脂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聚氯乙烯树脂树脂的质量现状,首先介绍了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影响因素,其次对聚氯乙烯树脂质量优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升聚氯乙烯树脂质量控制水平,为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因素;优化策略引言随着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占据市场主动权成为各个生产企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质量控制新指标已经出台,成为许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限制发展因素。

为了进一步开发出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的生产工艺,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生产稳定性与技术效果,现就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因素分析介绍如下。

一、原材料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因素1.分散剂在整个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分散剂主要扮演着防止颗粒凝结的作用。

根据生产的实际流程设计要求,分散剂一般选择水溶性的有机高分子以及非水溶性的无机粉末。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悬浮聚合技术的有效应用,目前许多企业在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已经开始采取复合分散体系来满足生产是角球。

通过有机、无机材料相互结合的模式,添加少量的活性表面剂,从而在满足基本生产要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生产质量。

分散剂、搅拌设备是影响聚合物颗粒度的关键因素,针对一些特定的反应设备而言,搅拌的流程也相对固定,此时分散剂的选择就成为影响最终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关键条件。

根据现阶段市场上分散剂的类型来看,针对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工性能与稳定性等层面,微观上来看,则主要体现在平均粒径、颗粒度的分布以及形态特征分布等方面。

针对悬浮聚合树脂而言,分散剂的选择需要搭配转化率、搅拌频率进行科学选择,从而满足生产的要求。

2.引发剂引发剂对于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影响主要在于聚合生产过程速率、分子质量以及分布指标等。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散剂对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散剂对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
等特点。
关键词
聚氯乙稀
分散剂
HP MC 颗粒特性
中图分类号 : Q 2 T 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 9 9 5 (0 6 0 — 0 1 0 10 — 8 92 0 ) 1 0 0 3
水相悬浮聚合是合成聚氯 乙烯树脂的主要方 法。在聚合过程中 , 含油溶性 引发剂的氯 乙烯单 体, 在强烈的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 , 中形成 在水 分散与聚并动态平衡 的稳定液滴 , 聚合反应在液 滴中进行, 经历亚微观和微观成粒过程 , 同时发生 液滴或颗粒问相互聚并 , 最终形成宏 观层 次的颗 粒 。整个 成粒过 程 是粒子 的成 长和 聚并 同时发 生 的结果。聚合物的粒径 、 粒径分布 、 孔隙率 、 颗粒 形态等特性指标是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脱出未反应 的氯乙烯单体和加工性能的重要 因素 , 受分散剂 体系 、 搅拌、 聚合温度和转化率等因素的影响。在 搅拌特性确定的条件下, 分散剂的种类 、 性质和用 量则成为影响 P C树脂颗粒特性 的主要 因素。 V 在氯乙烯悬浮聚合 中, 常用 的分散剂主要有 聚乙烯醇和纤维素醚类等高分子化合物 , 它们在 聚合过程 中 的作用 是 : 一方 面在聚合初 期降低
为主 的链 段是 亲 油链 段 , 羟基 为 主 的链 段 是 亲 以
水链段 。分布于单体相的亲油链段影响初级粒子 尺寸、 聚集程度和树脂的孔隙率 , 亲油链段的含量 越高 , 对初级粒子的保护作用越强 , 初级粒子聚集 程度小 。 树脂的孔 隙率增加 , 表观密度降低 ; 亲水 链段含量越高 , 对初级粒子的保护作用越弱 , 初级 粒子聚集程度大 , 的孔隙率降低 , 树脂 表观密度增 加。此外 , 分散剂的保护作用越强 , 随着聚合反应 体系粘度的增加 , 在较高 的转化率时 , 容易发生

PVC树脂产品杂质粒子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PVC树脂产品杂质粒子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PVC树脂产品杂质粒子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作者:顾维玲来源:《硅谷》2009年第21期[摘要]介绍PVC生产中产生杂质粒子的因素以及减少杂质粒子的措施。

[关键词]PVC杂质粒子产生措施中图分类号:Q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22-01聚氯乙烯成品中杂质粒子数指标是PVC树脂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在PVC生产中,常常由于杂质粒子数超标而造成PVC质量下降或出现次品,影响产品销售。

针对生产现状,查找分析引起杂质粒子超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PVC树脂的产品质量。

一、产生杂质粒子的因素聚氯乙烯树脂中的杂质粒子有机械杂质和焦化的PVC黄色颗粒。

机械杂质不但影响塑料制品的美观和透明度,而且还有损于制品的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焦化的>H#黄点对一般PVC 制品影响不大,但对白色制品影响较大。

1.单体质量(1)单体含水在精馏过程中,由于水分离不彻底就会造成单体带水,而精馏系统的设备包括单体储槽和单体计量槽等设备材料基本都是普通钢材,氯乙烯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会产生HCI并成为盐酸进而腐蚀管道及设备。

生成Fe3+,并存在于单体内的水中,使聚合后的PVC颗粒变黄或呈明显的深色杂质粒子。

(2)单体中乙炔含量过高或含醛类等都会使树脂热稳定性显著下降,在树脂后处理过程中容易变色而成为杂质粒子。

乙炔是活泼的链转移剂,能与长链游离基反应,形成稳定的共轭体系,并继续与单体反应,形成稳定的共轭体系,并继续与单体反应。

由于乙炔参与了链增长过程,使产品大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并随着单体中乙炔含量的增高,对应生产的聚氯乙烯大分子内部双键的数量也成比例增高,这些双键的存在将成为PVC大分子降解脱氯化氢的薄弱环节。

单体的醛类能有效地参与聚合的链转移反应,从而增加PVC大分子的支化度,并使大分子内出现羰基,导致PVC树脂热稳定性的下降。

2.防粘釜剂的影响使用含有不溶物的防粘釜剂。

由于有些防粘釜剂质量差,聚合时防粘釜剂中的不溶物就带到了成品中,也将会成为杂质粒子!3.聚合助剂作为水相阻聚剂,可以与聚合系统中的铁离子等发生反应,最终生成黑色的金属硫化物,造成杂质粒子数增加。

聚氯乙烯树脂杂质粒子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聚氯乙烯树脂杂质粒子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聚氯乙烯树脂杂质粒子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合成树脂行业在我国工业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从事生产的企业以大型石化企业为主,其有能力也有责任科学管理固体废物,以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目前,对合成树脂行业环境影响研究多集中于废气、废水,鲜少有对固体废物的深入探讨。

聚乙烯是乙烯最重要的下游产品,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树脂品种。

在PVC树脂各项质量指标中,杂质粒子数对树脂质量影响严重。

介绍了聚氯乙烯树脂杂质粒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聚氯乙烯;树脂;杂质粒子;解决措施引言随着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不断成熟,要想提高企业PVC树脂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第一要素,而PVC树脂杂质粒子数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指标,企业一直对PVC树脂杂质粒子数较为关注。

本企业产出的PVC树脂流动性较好,颗粒度较均匀,汽提装置配套溢流堰板塔装置,PVC树脂VCM残留较低。

干燥装置选用旋流干燥工艺,蒸发速度快,树脂水分较为稳定。

1聚氯乙烯树脂的特点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相对密度在1.4左右,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

聚氯乙烯树脂的生产工序主要有聚合、汽提、干燥等,因此生产中的杂质主要有以下3方面。

(1)聚氯乙烯聚合过程中,聚合釜是主要的设备,在长时间运行情况下,在釜体内壁及冷凝器内粘附物料,随出料带入树脂成品中,产生杂质。

(2)从汽提塔出来的浆料温度很高,在混料槽中长时间放置,由于热降解而变色,从而产生杂质;一些树脂由于滞留在塔盘或塔的排料管中,在汽提塔的高温下发生热降解,这种停滞树脂在一定的时候混入物料流中,产生黑树脂。

(3)干燥器进料处及干燥器空气进口处产生树脂停滞,这种停滞的树脂会被热空气烧焦,一旦进入产品中会产生黑树脂。

2影响树脂杂质超标的因素2.1助剂储存、过滤器使用不当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使用的助剂有涂釜液、分散剂、引发剂、消光剂、阻聚剂、终止剂、消泡剂、中和剂等。

助剂排查过程中相继发现,库存消泡剂发生霉变,出现大量黑色霉变物质;消泡剂储罐罐壁残存黑色霉变物质;终止剂罐底积存变色变质助剂;中和剂罐底积有Ca(OH)块状物;涂釜真空泵过滤器腐蚀碳化;2分散剂过滤器腐蚀等。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要点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要点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要点聚氯乙烯(简称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世界产量及消费量仅次于聚乙烯和聚丙烯。

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抗化学药品性能、耐腐蚀性和耐燃性,制品被广泛应用于薄膜、人造革、电缆料、泡沫制品和管、板、型材等。

工业生产PVC通过悬浮、乳液、本体和溶液四种聚合方法,其中以悬浮法工艺最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应用领域宽,是生产PVC树脂的主要方法。

工艺条件控制对PVC树脂的颗粒形态有着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性能。

自2009年7月份参加工作以来我有幸被分配到国内生产聚氯乙烯工艺最为先进的2#聚氯乙烯装置学习,在这一年的工作中,理论与实践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结合我所在的岗位实际,对本岗位工艺条件的认识及所存在问题的建议总结如下。

一、工艺控制方面1.聚合釜搅拌聚合釜搅拌除在聚合过程中对悬浮体系起到均匀传热的作用外,还影响PVC 树脂的颗粒形态,主要是粒径大小及分布,孔隙率等,并与分散剂体系共同起调节作用。

聚合釜过程中单体受到搅拌器剪切力作用被打碎为带条状,再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小液滴。

搅拌强度的增加,使小液滴受到的剪切力作用更强,从而形成的树脂的平均粒径减小,不仅耗电量多,树脂中易产生并粒现象且粒径分布太宽;搅拌转速太低,反应传热系数小,易爆聚,树脂颗粒大,即使分散剂用量大效果也不理想,易产生黑黄点多。

研究表明,PVC树脂平均粒径与搅拌转速的关系曲线为马鞍形。

生产中还可通过适当改变搅拌器形式与叶片数目、搅拌器直径及与釜底距离等参数满足对不同树脂颗粒大小需要。

我们所使用的两条生产线的聚合釜是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大型聚合釜,在工艺上克服了小釜产出的树脂质量不稳定的缺陷,树脂之间的差异减小,质量上更加均匀和稳定。

大型聚合釜的搅拌按照生产不同阶段的需要,按照最佳条件,在喷涂、加料、聚合、放料回收各阶段都在DCS系统中设定好,中控操作人员只要及时关注搅拌电流及转速有无异常,保证搅拌的正常工作。

聚氯乙烯成品“鱼眼”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聚氯乙烯成品“鱼眼”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聚氯乙烯成品“鱼眼”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在PVC树脂各项质量指标中,“鱼眼”数、残留VCM含量、杂质粒子数对一级品率影响严重,挥发物、白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减少“鱼眼”数、残留VCM含量和杂质粒子数是提高PVC树脂质量的工作重点。

1 问题的分析和解决1.1 “鱼眼”的形成及采取的措施“鱼眼”通常是指在加工中,由于一些树脂颗粒不塑化、难塑化或塑化差而在塑料制品形成的“疙瘩”、“亮晶点”,广义上来说还应包括因塑化差而造成的制品表面突起点。

这些颗粒本质上仍然是聚氯乙烯,是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造成的特殊颗粒。

“鱼眼”成因有两个:①与悬浮聚合配方及工艺有关;②与PVC树脂加工配方及工艺有关。

“鱼眼”形成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1)二次聚合形成的PVC粒子极易形成“鱼眼”(形状类似紧密型树脂)在PVC生产中,黏釜料混入聚合体系会形成二次聚合甚至n次聚合粒子,这是PVC制品中形成“鱼眼”的主要原因。

因此,防黏釜、冲釜和清釜是消除“鱼眼”的强有力的工艺操作。

减少黏釜料及多次聚合粒子所形成“鱼眼”的措施:①加强冲釜操作。

采用电动喷淋阀自动冲釜与高压水枪人工冲釜相结合,提高冲釜高压水的压力及流量,提高冲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操作质量。

②加强喷涂操作。

严格执行每釜一涂的操作,采用喷淋阀进行蒸汽喷涂,尝试采用先进的防黏釜技术,用新型防黏釜剂代替目前所用的qRq涂布剂,提高涂釜质量。

③加强清釜操作。

在冲、涂操作的配合下,适当降低清釜频率,努力提高清釜质量水平。

(2)增溶粒子形成“鱼眼”(呈紧密的圆球状)在江苏北方氯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北方氯碱)的PVC生产中,氯乙烯工段的分馏部分(特别是高沸塔)的生产波动较大,与树脂中“鱼眼”数多有一定关系。

因此,应加强对氯乙烯合成及分馏的控制,提高氯乙烯单体的质量,将单体中高沸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在1.0×10-4以下。

(3)聚合介质pH值过高易使引发剂分解,产生“快速粒子”,形成“鱼眼”(呈玻璃珠状)在实际生产中,通过严格控制聚合体系的pH值,采用pH值为6.0-7.5的去离子水作聚合用水;并加强进料、升温操作中的衔接工作,缩短进料、升温时间,以减少引发剂的分解。

探讨聚氯乙烯生产中出现大颗粒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探讨聚氯乙烯生产中出现大颗粒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探讨聚氯乙烯生产中出现大颗粒的原因及处理对策聚氯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在所有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要求中,只有聚氯乙烯加工过程中对树脂的颗粒形态要求比较苛刻,这是因为聚氯乙烯颗粒的现代加工设备对颗粒形态要求很高,其他高聚物通常通过造粒或改性后再加工,聚氯乙烯颗粒是粉末直接加工。

标签:聚氯乙烯生产;大颗粒;原因;处理对策1 影响聚氯乙烯颗粒的原因1.1 分散剂质量对PVC颗粒的影响分散剂(这里指聚乙烯醇体系的分散剂)品质差,分散能力作用不强造成大颗粒料的产生。

该公司曾对某一中醇解度的产品和ALCOTEX7206作对比测试,2个产品的规格范围都符合要求,该产品要比ALCC3TEX7206多加2.5倍,才能不出大颗粒料。

这是因为作为PVC颗粒聚合的分散剂,并不是表面的产品规格对应上就可以拿来作分散剂使用,尤其是中醇解度的分散剂,需要改性处理,而且所有分散剂必须是完全工业化使用的成熟产品,使用经验非常重要,同时要求产品质量的批次重复性。

1.2 去离子水对PVC颗粒的影响去离子水是悬浮聚合的最大分散体系,偏碱性容易破坏聚乙烯醇分散体系。

氯乙烯聚合是放酸的過程,水偏酸性聚合中期体系会更加呈酸性,同样会出现大颗粒料,即使没有大颗粒料,也会粗糙并且严重影响树脂的热老化白度。

1.3 单体对PVC颗粒的影响石油法单体的国际标准纯度为99.98%,杂质小于200×10-6(乙炔法不能达到这个水平),单体纯度对树脂影响非常大。

1.4 引发剂自由基的残留对PVC颗粒的影响残留自由基会和分散剂上的酯基接枝聚合,从而消耗掉分散剂,破坏分散剂对单体液滴的保护能力,聚合过程中随着分散剂的消耗和聚合体系酸性的增加,导致分散剂不能很好的保护形成的单体液滴,造成破乳从而导致大颗粒料的产生,有很多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的因素
【摘要】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聚氯乙烯在工业发展道路上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不仅影响着树脂加工性能,还关系着PVC制品的质量。

聚氯乙烯树脂的颗粒形态作为树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解决树脂质量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的就是改善树脂的颗粒形态。

但要改善树脂的颗粒形态,就需要考虑到影响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的种种因素,改善其各方面情况,不仅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因素
一.前言
社会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要稳保市场地位,就必须对产品进行改造,尤其是对于由聚氯乙烯树脂参与制造的一些物品。

工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影响,不仅在数量上有着很大影响,在质量上对人们也影响深远。

改善其内在结构,就要探究影响其形态的因素。

本文就影响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二.聚氯乙烯单体中高沸物的成份的影响
1.乙醛产生的机理及对形态的影响
生产实践表明,当单体中乙醛含量较高时,乙醛在密闭容器中较高压力及温度下,能聚合生成聚乙醛,同时产生大量热,乙醛的存在会使聚合反应速度减慢,树脂的聚合度下降,从而影响到树脂的初级粒子。

HCl的存在会使反应体系的PH值降低,稳定性下降,树脂内部孔隙减少,结构紧密。

2.1,1-二氯乙烷产生的机理及对颗粒形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1,1-二氯乙烷含量≥200μL/L时,就会对聚合树脂的粘数,颗粒形态及热稳定性产生影响,通常会使用降低反应温度的方法达到保证树脂粘数,实际生产过程中,1,1-二氯乙烷含量≥200μL/L时,不降温操作,会使树脂粘数偏低,影响树脂的后加工性能。

聚合生产中,1,1-二氯乙烷含量≥200μL/L 时,降温0.2℃处理,1,1-二氯乙烷含量每增加150μL/L,需降温0.1℃处理,从而使树脂粘数及颗粒形态保持稳定。

三.其他外部条件对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的影响
1.保证聚合原料与助剂质量
严把质量关,才能保证PVC的内在质量和防止大颗粒的产生。

2010年3月上旬,由于用于干燥VCM的固碱干燥器干燥质量不过关引起的VCM单体质量有问题,一周内共造成了4釜大颗粒。

这是由于VCM单体中含碱与部分分散剂聚乙烯
醇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这样就消耗了部分分散剂,使得分散剂的量过低而破坏了分散体系。

使小液滴处于不稳定的分散状态,导致了大规模并粒而形成大颗粒。

2.搅拌对聚合物形态的影响
搅拌速率有一个临界转速,它使平均粒径处于最低值的。

低于临界转速时,随转速增加,粒子增长速率减小,最终平均粒径变细;高于临界转速,聚并开始显著起来,则粒径将随转速增加而增加,最终平均粒径增粗。

3.氯化氢与水的影响
VCM单体中存在HCl与H2O,一方面易腐蚀设备,另外会影响聚合体系的pH值,影响聚合体系稳定。

同时,氯根极易使引发剂分解,消耗引发剂,影响聚合速度和降低聚合度。

单体中HCl同强碱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通过排水除去。

水的存在,一方面,在碱性环境下单体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醛类及游离氯,影响反应体系的pH值;另一方面,过多的水也会影响向聚合釜中加VCM单体的计量的准确性,从而会影响产品的转化率及产品形态。

因此必须严格操作,控制单体中含水量。

4.分散剂对聚合物形态的影响
分散剂用量的选择,要根据聚合釜的形状、大小、搅拌状态、水油比、产品要求而定,一般都由实验来确定,用量过多,不仅不经济,还会增加体系粘度,造成悬浮液泡沫多,气相粘釜严重,浆料汽提操作困难,VCM回收泡沫夹带增加,树脂颗粒变细,堵塞出料管线。

用量少则起不到应有的稳定作用,体系稳定性差,容易产生大颗粒料,产品颗粒不规整,甚至造成聚合颗粒的粘结,酿成事故。

同样指标的分散剂其使用效果不一定相同,同种分散剂在牌号改变使用之前,应先在小釜中进行实验,对结构进行测定或通过实验方法选用,不可盲目使用,以免造成粗粒产生大的经济损失。

悬浮液的分散是否稳定须考虑液滴的分散、聚并、悬浮三个方面的作用,对一个特定分散体系都存在一个既不发生合并又不发生分散的稳定区。

液滴只有处在稳定区才稳定,否则体系就不稳定,就可产生粗粒子甚至大颗粒。

5.聚合温度的影响
在氯乙烯的悬浮聚合过程中,在没有链转移剂的情况下,聚合温度将对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应根据不同树脂的生产牌号要求,对聚合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并将其控制在45-65摄氏度之间[2]。

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聚合,树脂粒径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粒径的平均大小也会变小,孔隙率会相对较低。

若聚合的温度过低,生产出来的树脂结构就会比较的疏松,孔隙率也会有所增加。

这就严重影响了其形态结构,所以何时合适的温度是至关重要的。

四.预防措施分析
1.突出重点,制定措施
对聚合收率一直徘徊在20t/釜左右的现实状况,我们决定采用新的操作工艺,通过二次注水技术,将进一步缩小聚合水油比,提高单釜产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将原来一次性投入的29.6m3的无离子水改为投入28.7m3,单体也由原来的24.7m3改投为25.6m3,聚合釜总的填料系数没变,但水油比降低了,单釜生产能力增强了。

(二)聚合反应45min后,开始通过釜上自动控制系统往釜内注水,注水流量为2.3~2.8t/h,直至反应结束,每釜的总注水量为9m3。

有效的解决了因聚合体积收缩,粘度增大,液相体积减少,导致有效传热面积缩小,反应热难以移出的问题。

2..原材料上对质量进行控制
对氯乙烯的质量进行控制,必须对合成配比进行准确的把握,对转化器的温度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气体的纯度也要得到提高,严禁杂质含量超标的问题出现。

引发剂通常可以选择活性较高的EHP乳液,或与偶氮二异庚睛进行联合运用,以确保整个的反应过程都能进行均匀的放热,避免爆聚点和鱼眼的出现[4]。

对于分散剂在品种的选择上,要依照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选择,然后再依照比例进行投料。

在聚合用水的选择上,最好是采用去离子水,对于某些中小型企业,可以尽量选择硬度在5×10-6以下,且氯根离子小于100×10-6的软水。

3.严格工艺控制
对于一个聚合周期来说每个过程都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特别是对单体、水、各种助剂的加入量、加入时间更应严格控制。

聚合反应时控制好温度和转速。

操作中出现故障,如何消除是关键。

4.操作技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某些中小企业存在着操作人员技术操作水平低、操作不熟练、生产知识缺乏、违规操作等现象,对聚氯乙烯树脂的形态和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5.注水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聚合物形态的稳定性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注入水的控制是在聚合反应中进行
的。

根据转化率的增加而补入一定量的水,以保证总物料体积不变,减少由于聚合反应产生的体积收缩而造成传热率的降低。

因此改良聚合配方中的水油比,更加有效的增加聚合釜的生产能力,才能达到降低电石消耗,提高聚合收率的目的。

五.结束语
科技发展了,才有有经济上的飞速发展。

改变了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不仅见证着科技的发展,还使得各企业以及相关单位在市场方面发展更是激流勇进,同时,也会改善环境问题。

要保持各种产品的优秀,就要保证聚合物颗粒的大小,才有利于产品的完善以及精致的包装。

参考文献:
[1]唐岩,刘少成,谢侃,张丽霞,于永玲.Unipol气相工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氯化研究[J].齐鲁石油化工.2012(01):05-08.
[2]张慧蓉,徐晓鹏,唐伟,周奇良,陈思,王旭.环氧油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及在PVC加工中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2(02):92-95.
[3]刘运学,范兆荣,焦翠萍,王旭,滕飞.PVC/PUR-T/SEBS-g-MAH三元共混物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2(02):19-21
[4]谷亚新,李萍,刘运学,范兆荣,张玮,王艳.ACR加工改性剂对聚氯乙烯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0(04):68-71.
[5]谷亚新,杨玉敏,刘运学,范兆荣,王艳,李萍.四种铅盐类热稳定剂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比较[J].塑料科技.2009(12):46-49.
[6]张铁男,等.影响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因素及分析[J].聚氯乙烯,2003.
[7]谢建玲.聚氯乙烯树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