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硬膏热贴敷操作评分标准

患者
核对姓名、年龄、诊断、介绍并解释,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注意保暖,遮挡。
4
体位适宜,充分暴露贴药部位。
4
操
作
流
程
清洁 皮 肤
1、揭去原贴药,方法正确,不增加患者的痛苦。
(如有原膏等)
2、以酒精棉签擦去原药迹。
3、观察皮肤情况。
10
35
准备 药物
1、检查药膏完整
2、正确撕去贴纸
3、贴药部位准确,不污染他物。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中药硬膏热贴敷评分标准科室姓名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中药硬膏热贴敷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着装端庄。
2
物品
治疗盘,药物,弯盘,棉签,75%酒精。
15
贴药
温度掌握适当,松紧度适宜,位置正确。
10
操
作
后
整理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
5
15
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健康教育。
3
评价
1、体位是否合理。2、贴药部位,方法准确度。3、患者的感受。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全名。
2
技能熟练
运用贴药法正确,动作轻巧。
中药热熨敷技术

2.湿热熨法。
•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放入锅中加热 煮沸或蒸20余分钟。把两块小毛巾、纱布趁热浸在药液内,轮流 取出并拧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 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 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亦可将药 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二)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关节滑膜炎及浆膜、心肺、皮肤、眼、 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 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 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 • • • • • • • 【治则治法】温经散寒,祛邪通络。 【熨敷验方】 1.历节痛风熨方 组成:炭灰2500g、蚯蚓粪500g,红花20g、醋适量。 用法:共入锅内炒烫,装入布袋,置于患处,上加热水袋保持温度。 2.熨烙当归散 组成:防风30g、当归30g、藁本30g、独活30g、荆芥30g、顽荆叶30g。 用法:研粗末,加上粗盐120g,慢火炒热,装入布袋,置于患处。
(三)胃痞及胃脘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ຫໍສະໝຸດ 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
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病证属脾胃虚寒、肝气 犯胃、瘀血停胃、饮食伤胃证型。 【治则治法】温胃散寒、化瘀通络、行气止痛。 【熨敷验方】 香子散包 组成:白芥子、莱菔子、菟丝子、橘核、荔枝核、紫苏子、 山楂子、香附子、陈皮、佛手、肉豆蔻、吴茱萸、半夏、蒲黄、当归等。 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后装入香子散布包中用微波炉加热1min 左右后局部热熨胃脘部,一次30min,冷即微波炉加热再用。
中药湿热敷技术评分标准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反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
敷布的湿度适当。
5
湿热敷部位频频淋湿。
5
宣教
湿热敷完毕,清洁皮肤,交待注意事项。
3
操
作后整理合理 Nhomakorabea排体位、整理床单位。
3
14
清理用物。
3
评价
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3
洗手
记录
六步洗手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5
终末评价
湿热敷部位准确,操作熟练、轻柔,运
镊子2把、纱布,弯盘,必要时备中单、
屏风。
6
护士
洗手、戴口罩。
3
操
作
流
程
核对
体位
再次核对相关信息,明确湿热敷部位,
体位舒适合理。
5
48
定位
暴露湿热敷部位、保暖、遮挡。
5
湿敷
再次评估皮肤情况。
5
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药液中。
5
拧干后敷于患处,敷料大小合适。
3
湿热敷时间、部位正确。
5
及时更换敷料或频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持湿度及温度。
中药湿热敷技术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成绩: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5
服装、鞋帽整洁,符合要求。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核对医嘱、执行单。
6
25
评估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
评估患者,取得理解与配合。
评估环境。
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

附18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目录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4)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6)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考生姓名: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考生姓名: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考生姓名: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药熨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环境:整洁,温度、光线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2
3
3
2
操
作
流
程
60分
1.再次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
2.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3.患处涂少量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施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偏凉时,更换药袋。操作过程约15~30分钟,每日1~2次。
药熨法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年月日考核组成员:
流程
考核评分标准
分值
评估
10分
1.核对医嘱。患者是否有感受寒凉史、外伤史、过敏史。.
2.女患者评估月经期、孕产史;外科腹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3.患者体质及热熨部位的皮肤情况,如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
4.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5.5.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
2
2
2
2
2
准备
10分
1.护士: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盘,药物,白酒或食醋,炒具,布袋2个,凡士林,棉签,大毛巾、弯盘,必要时备屏风。
3.药物:将药物用少许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置于锅中,用文火炒至60~70℃,装入布袋,用大毛巾保温。
4.药熨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5.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
6.整理床单位与用物,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7.洗手,记录。
8
8
12
8
6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观察询问: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及情况(2分),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2分),有无不适(2分)
6
告知:药熨结束后,要卧床休息(1分),避风保暖(1分),多饮温开水(1分),饮食宜清淡(1分)。
4
药熨完毕:擦净局部皮肤(1分),协助患者衣着(1分),安排舒适体位(1分),注意保暖(1分)
4
查对医嘱:患者身份(床号、姓名、住院号)(1分)部位(1分)、用法(1分)、药名(1分)、时间(1分)。
7
患者准备:根据药熨部位取适宜体位(1分),充分暴露药熨部位(1分),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1分)。
3
根据医嘱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2分)
2
先用棉签在药熨部位涂一层凡士林(2分),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2分)用力顺时针或来回推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2分),每次15~30分钟,力量要均匀(2分)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1分)操作中注意保暖。
5
整理
整理床单位(1分)、整理用物(1分)。
2
盖污物桶(1分),洗手(1分)、摘口罩(1分)。
3
记录
填写中医技术操作单并签名(1分),记录治疗时间(1分)、部位(1分)温度(1分)及局部皮肤情况(1分)。
5
评价
药熨部位准确(1分)手法及时间合理(1分),皮肤情况(1分)患者感受(1分)操作准确(1分)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1分)举止端庄(1分)态度和蔼(1分)
3
服装、鞋、帽整洁。缺一项扣1分.修剪指甲(1分)。
4
操
作
前
准
备
核对医嘱
(完整版)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

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1.定义中药熨敷疗法是将药物或其余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负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藏药特点疗法,可分为冷敷法和热熨法两种方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成效。
2.操作步骤与要求2.1 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洁净卫生,防止污染。
2.2 操作方法冷敷法星水(星夜取的水)喷激或灌于牛羊胃中冷敷患处,治疗扩散伤热、颠簸热、热性刺痛等疾病。
星水浇淋,治瘟热、颠簸热热邪播散和陈腐热等。
目被利器创伤发肿,以星水灌入羊胃中冷敷。
肉类中毒惹起喉闭发热,以白草乌研末,雪水调解,装入羊胃中冷敷,并挤出药汁滴入喉部。
痢疾,用白草乌、山矾叶研末,调以星水或雪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腹部,血胆疾病、热性腹绞痛、木布急腹痛(胃溃疡)等,用水底冷石子敷患处。
热性刺痛、血胆症,用水底冷石和旧犁铁冷敷。
热性刺痛,用生擅长雪山岩石边的紫堇研末,黄牛酪汁调拌,冷敷于患处。
鼻衄不只,用星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发际与脑后枕骨,处冷敷。
血热惹起的齿痛,因风齿龈红肿,用水潭底黑泥浆冷敷。
痛风惹起的足灼痛,用木藤寥与水调解进行冷敷,或用湿牛屎冷敷。
热熨法此法用于寒性疾病,但有时对热性疾病也有疗效。
用炒热的盐巴,布包裹热熨,治消化不良、宿食不化。
急腹痛等。
外伤炎肿与瘀血凝固者,用水中石子烤热后热敷,消肿止痛。
肝血瘀结,急痛者,用垣衣烘热与炒青稞交替热熨。
肾冷痛苦和尿清不利者,用于酒糟烘热,布包裹热熨。
产后小腹、肾腰及骶骨等痛苦者,用东向的旱獭洞口土,酒喷后烘热敷于患处。
木布病寒热相搏惹起的急腹痛,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热后,布包裹热敷,还可治各样中毒症、陈血、外伤出血落于胃中的疾病。
不用化惹起的寒性痞瘤,用鸽粪烘热,布包裹热熨。
胃、肾、腰部的寒性疾病,用砖块或陶片置火中烧热熨敷。
虫病惹起的急腹痛,用独活根叶、烘热后熨敷。
敷药法中医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分
2.摊药要厚薄均匀、大小适度,以免药量不够或药物受热后溢出,污染衣被。
1分
3.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及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1分
4.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敷药时应将药物围敷于四周,中间留出空隙,不应完全敷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应使乳头外露,以免影响乳汁排出而污染敷料。
3分
3.病人文化层次、心理状态,对本操作的认识、合作程度。
2分
4.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遮挡。
2分
准备
(5分)
1.护士:仪表大方,鞋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1分
2.病人:核对、确认,再次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服药部位,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2分
3.用物: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或压舌板、棉纸、纱布、胶布、绷带等,必要时备毛毯、屏风。
4.包扎:覆盖纱布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度,包扎稳妥、美观,并使肢体处于功能位。
10分
5.观察:患处局部情况及病情变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5分
6.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分
7.终末处理:整理用物,器械清洁、消毒处理后备用,洗手。
5分
8.记录:按要求记录签名。
5分
注意事项(5分)
2分
流程
(60分)
1.清洁皮肤:取下原敷料,方法正确,用盐水棉球擦去原药迹,观察患处情况及敷药效果。
10分
2.摊药:摊药方法正确,不污染他物。根据患处的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用油膏刀或压舌板将药膏均匀的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将棉纸四周反折。
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询问: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及情况(2分),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2分),有无不适(2分)
6
告知:药熨结束后,要卧床休息(1分),避风保暖(1分),多饮温开水(1分),饮食宜清淡(1分)。
4
药熨完毕:擦净局部皮肤(1分),协助患者衣着(1分),安排舒适体位(1分),注意保暖(1分)
4
查对医嘱:患者身份(床号、姓名、住院号)(1分)部位(1分)、用法(1分)、药名(1分)、时间(1分)。
以下无正文
6
合计
100
注:1、理论回答正确、全面加5分。 2、烫伤皮肤扣10分
检查人签名:检查时间: 年月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5
整理
整理床单位(1分)、整理用物(1分)。
2
盖污物桶(1分),洗手(1分)、摘口罩(1分)。
3
记录
填写中医技术操作单并签名(1分),记录治疗时间(1分)、部位(1分)温度(1分)及局部皮肤情况(1分)。
5
评价
药熨部位准确(1分)手法及时间合理(1分),皮肤情况(1分)患者感受(1分)操作准确(1分)目标达到的程度(1分)
7
物品准备
开污物桶,(1分)洗手(1分)戴口罩(1分)。
3
治疗盘(1分)药物及器具(1分)凡士林(1分)棉签(1分),纱布袋2个(1分),大毛巾(1分),纱布或纸巾(1分),必要时备屏风(1分),毛毯(1分),温度计(1分),手消毒液(1分)。
11
操
作
流
程
药
熨
推车至病室
调节室温(1分)核对患者身份(腕带、床号、姓名、住院号)(1分)部位(1分)、药名(1分)、浓度(1分)时间(1分)、用法(1分)。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扣分得分Fra bibliotek说明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1分)举止端庄(1分)态度和蔼(1分)
3
服装、鞋、帽整洁。缺一项扣1分.修剪指甲(1分)。
4
操
作
前
准
备
核对医嘱
患者基本信息(1分)、诊断(1分)、临床症状(1分)既往史(1分)药熨部位(1分),时间(1分),用法(1分)。
7
患者准备:根据药熨部位取适宜体位(1分),充分暴露药熨部位(1分),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1分)。
3
根据医嘱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2分)
2
先用棉签在药熨部位涂一层凡士林(2分),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2分)用力顺时针或来回推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2分),每次15~30分钟,力量要均匀(2分)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1分)操作中注意保暖。
7
评估
病室环境,温度适宜(1分)核对患者,解释(1分)介绍自己(1分)主要症状(1分),既往史(1分),过敏史(1分),是否妊娠(1分),对热及疼痛的耐受程度(1分),热熨部位的皮肤情况(1分)。
9
告知
中药热熨敷的作用(1分)及简单的操作方法(1分)出现红肿、丘疹、水泡等情况,及时告知护士(2分)热熨敷的时间(1分),取得患者配合(1分)嘱患者排空二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