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练习题2

合集下载

卫生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卫生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卫生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分析化学按任务分类可分为A. 定性、定量、化学分析B. 重量分析、仪器分析、化学分析C.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D. 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结构分析E.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结构分析2.按有效数字规则,13.65+0.0092+1.627的结果是:A.15.2862 B.15.286 C.15.28 D.15.293.350nm的辐射光是:A.远紫外光B.近紫外光C.可见光D.近红外E.远红外4.保持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使荧光单色器进行扫描,可得到的光谱是: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C.吸收光谱D.原子吸收光谱5.原子吸收的仪器构造是:A.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检测器B.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C.光源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D.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6.系统误差由()因素决定A.随机因素B.不确定因素C.稳定因素D.未知因素7.伏安分析法中,当外加电压尚未达到分解电压时,仍有()电流通过电解池A.残余电流B.分解电流C.电容电流D.强电流8.离子选择电极基本上都是:A.标准电极B.参比电极C.非膜电极D.膜电极9.氟离子选择电极属于:A.非膜电极B.均相膜电极C.晶体电极中流动载体电极D.敏化离子电极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发射谱线的半宽度应A. 远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B.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C. 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D.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分之一E.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倍11.溶液吸光度A. 和透光度成正比B. 和光密度成正比C. 和消光度成正比D. 和透光度的对数成正比E. 以上都不是12.在比色分析中,选择滤光片的原则是采用A.溶液本色的滤光片B.溶液透过光颜色的滤光片C. 溶液颜色互补色的滤光片D. 溶液吸收光颜色互补色的滤光片E. 以上都不是13.分析中反应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是:A.准确度B.精密度C.灵敏度D.置信度14.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决定于A. 自然变宽B. 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C. 多谱勒变宽和压力变宽D. 场致变宽1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A. 火焰中各种原子B. 火焰中的基态原子C.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原子D.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16.极谱分析法的辅助电极为A.甘汞电极B.汞膜电极C.滴汞电极D.铂电极17.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A. Cx=Cs(Fx—F0)/FsB. Cx=Cs(Fx/Fs)C. Cx=Cs(Fx—F0)/(Fs—F0)D. Cx=Cs(Fs—F0)/(Fx—F0)18.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反映了哪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 组分与载气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组分D. 组分与载气和固定相19.在气谱法中,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A. 氢焰检测器B. 电子捕获检测器C. 火焰光度检测器D. 氮磷检测器20.色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A. 分配系数K不等B. 色谱峰要窄C. 分子扩散要小D. 填充物颗粒要细且均匀21. Van Deemter方程中,分子扩散项A.与载气平均线速度成反比B.与气体扩散路径弯曲因数成反比C.与组分在载气中扩散系数成反比D.与担体粒度直径成正比E.以上都不是22.下列担体,能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是A. 硅藻土B. 氟担体C. 高分子多孔微球D. 薄壳型微珠B型题23-37(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问题23-24A.Grubbs检验法B.F检验法C.标准偏差D.相对误差23.用上述哪种方法可对可疑数据进行取舍(A)24.精密度可用上述(C)表示问题25-26A.基态的外层电子跃迁B.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至基态C.基态电子跃迁至第一激发态D.第一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至基态25.原子吸收光谱由(C)产生的。

卫生化学期末考试习题2

卫生化学期末考试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测定蔬菜中的农药——乐果残留量,制备试样溶液的方法可采用(c )A.混合酸消化B.碱水解C.丙酮浸出D.干灰化法2.使用“干灰化法”预处理样品的优点是(a )A.有机物分解除去完全B.挥发性待测物容易收集C.待测物无明显变化D.操作步骤少3.选择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时应注意(b )A.不改变待测组分的状态B.与选择的测定方法相适应C.完全消除干扰物质D.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4.对真实值为8.02%的样品进行分析,甲测定结果平均值为7.96%,标准偏差为0.04%,乙测定结果为8.10%,标准偏差为0.06%。

与乙的测定结果比较,甲的测定结果(a )A.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B.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C.准确度较差,精密度较好D.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差5.在测定样品过程中,做加标回收试验的目的是(b )A.评价方法检出限B.评价方法准确度C.评价方法灵敏度D.评价方法精密度6.光度法定量分析中,如果入射光的单色性较差,会偏离Lambert-Beer定律,其原因是( d )A.光强太弱B.物质对各波长光的ε值相近C.光强太强D.物质对各波长光的ε值相差较大7.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b )A.可用较宽的狭缝,增加了光强度B.消除了光源不稳定的影响C.可用较弱的光源D.可消除共存物质的干扰8.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下列哪项引起的(c )A.分子中振动能级跃迁B.分子中转动能级跃迁C.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D.分子中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9.分子荧光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b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10.下列因素中会使荧光效率下降的因素是(d )A.激发光强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大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11.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b )A.消除杂质荧光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12.在原子吸收分析时,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 )A.空心阴极灯B.原子化系统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13.以下分析法中,不能定性分析的是(d )A.气相色谱法B.紫外分光光度法C.可见分光光度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4.测定溶液pH值时,通常使用的参比电极是(b )A.pH玻璃电极B.饱和甘汞电极C.氟离子选择电极D.敏化电极15.电位分析不能测定的是(a )A.被测离子各种价态的总浓度B.能对电极响应的离子浓度C.低价金属离子的浓度D.待测离子的游离浓度16.欲用吸附色谱分离极性较强的组分应采用(d )A.活性高的固定相和极性弱的流动相B.活性高的固定相和极性强的流动相C.活性低的固定相和极性弱的流动相D.活性低的固定相和极性强的流动相17.下列哪种因素变化不影响理论塔板高度(d )A.担体粒度B.载气流速C.柱温D.柱长18.关于速率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将影响色谱峰宽度的因素归结为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B.以平衡的观点描述组分在色谱中的分离过程C.属色谱动力学理论D.说明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19.在反相色谱法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与保留时间t R,将有以下哪种变化(b)A.k与t R增大B.k与t R减小C.k与t R不变D.k增大,t R减小20.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d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卫生化学习题

卫生化学习题

3.表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的指标是加标回收率,其数值多少位合格 ( B )
A.≤10% B.85%~105% C.≥85% D.100%
4.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D )
A.[H+]=0.0003mol/L B.pH=10.42
C.4000ppb D.MgO%=19.96
5.为减小随机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评价方法检出限 B.评价方法准确度 C.评价方法灵敏度
D.评价方法精密度 E.评价方法精确度
28. 在测定样品过程中,做加标回收试验的目的是( B)
29. 应用标准参考物质的目的是( B )
(30~33 题共用备选答案)
A.Q 检验法 B.Grubbs 检验法 C.F 检验法 D.t 检验法 E.F 检验加 t 检验法
二、填空题
1. 标准物质可用于
测量值

评价测定方法
, 确定材料特性量
值 和质量控制
2. 在定量分析中,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 测量值 和 真值 的符合程度,常用
相对误差 表示。
3. 随机误差服从 正态分布 规律。
4.
系统 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它影响分析结果的( 准确度 )。
5. 通常见测定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和 随机误差
13. 比较两组分析数据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 B )
A.Q 检验法 B.F 检验法 C.Grubbs 检验法 D.t 检验法
14. 下面论述错误的是( D )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15. 下列哪种情况带来的不是系统误差 ( B )

卫校化学试题及答案

卫校化学试题及答案

卫校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自来水C. 氧气D. 碳酸钙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有颜色变化D. 有气体生成3.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氢气B. 氯化钠C. 铜绿D. 碳酸氢铵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6.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碳酸氢铵7.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碳酸氢铵8.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碳酸氢铵9.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氢铵10.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氢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12. 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

13.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4.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5. 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1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1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word完整版)卫生化学习题

(word完整版)卫生化学习题

一、单选题(20分)1、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2、以铬黑T(EB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法测定Ca2+、Mg2+的总浓度,终点时呈现的颜色是()A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B Mg-EBT配合物的颜色C Mg-EDTA配合物的颜色D Ca2+-EBT配合物的颜色3、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溶液的适宜酸度是( )A pH 6。

5~10。

5B 0。

1~1mol/L的HNO介质 C pH 6。

5~7.5 D pH>1134、下列说法中违背非晶形沉淀条件的是A 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B 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C 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D 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5、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之一是酸效应。

酸效应是指A. 酸度对配位体配位能力的影响 B。

酸度对电解质溶解度的影响C. 酸度对金属离子配位能力的影响D. 酸抑制金属离子水解6、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是A 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平行测定次数C做对照试验 D 做空白试验7、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主要决定于A. 两反应物质的浓度比值; B。

催化剂或诱导体的存在;C. 两反应物质的条件电极电位的差值; D。

溶液的〔H+〕。

8、间接碘量法常以淀粉为指示剂,其加入的适宜时间是A。

滴定开始时 B。

滴定至50%时C. 滴定至近终点时D. 滴定至I2的红棕色褪尽,溶液呈无色时9、吸收了空气中CO2的纯水,其pH值应A。

小于7 B。

等于7 C. 大于7 D. 其pH与大气无关10、佛尔哈德法以_________为指示剂。

A. K2CrO4B。

NH4Fe(SO4)2C. 荧光黄D. FeSO41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A. 1:1 B。

1:2 C. 1:3 D. 1:412、用KMnO4滴定 242OC时,反应速度由慢至快,这种现象称为A。

预防医学《卫生化学1-2章》练习题

预防医学《卫生化学1-2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 预防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卫生化学》相当于分析化学中的________部分。

2. 《卫生化学》是应用_______,特别是仪器分析的理论和仪器,解决卫生化学遇到的定性、定量的问题。

3. 卫生化学的一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1.卫生化学的分析方法按任务分类可分为A. 定性、定量、化学分析B.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化学分析C.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D. 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结构分析2. 根据分析时试样用量的多少,分析化学可分为A.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痕量分析B.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C. 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D. 常量分析、常规分析、微量分析3. 哪个不是卫生化学的任务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结构分析D.化学性质分析4. 当取样为固体时,微量分析指的是A.0.0001g~0.01g B.0.01g~0.1g C.0.1g以上D.0.0001g以下三判断题1. 微量分析就是微量组分分析。

2. 卫生化学的分析方法按原理分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3. 常量组分分析是对试样的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大于0.1%的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

四、名词解释1. 卫生化学2. 仪器分析3. 定性分析4. 定量分析五、简答题1. 卫生化学的特点?2. 卫生化学学习的内容有哪些?3. 卫生化学中分析方法的分类?(提示:按任务、按原理、按含量、按对象)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填空题1. 采样需符合的原则是、和。

2. 样品采集原则,在建立正确的总体和样品概念的基础上,应使采集的样品具有,考虑,顾及。

3. 空气样品采集的主要方法方法有和。

4. 样品预处理的总原则是和。

5. 常用的生物材料样品有、、、、和。

6. 采集食品样品时,必须注意其和。

7. 样品的保存方法有,和。

8. 王水是由和以比体积混合而成。

(word完整版)卫生化学考题及答案

(word完整版)卫生化学考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30分,每题两分).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A)A。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高 B。

准确度高,精密度低C。

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D. 精密度高,准确度低2。

对7。

5305进行修约,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结果是(C)A。

7。

53 B. 7。

531 C。

7。

530 D. 7。

53。

以下各项措施中,可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C)A。

设置对照试验 B。

校准仪器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设置空白试验4. 氘灯所发出的光谱在哪个范围内(B)A。

X射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红外线5.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的关系是(A)A。

A与c成正比,T与c成反比 B. A与c成反比,T与c成反比C。

A与c成正比,T与c成正比 D。

A与c成反比,T与c成正比6。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是(B)A.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B。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C.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D.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7。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Mn2+浓度时,用HIO4氧化Mn2+成MnO4—,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问这是(D)A。

试剂空白 B. 样品空白 C。

平行操作空白 D. 溶剂空白8。

关于分子荧光分析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外转换过程属于辐射跃迁B. 延迟荧光属于非辐射跃迁C。

磷光发射是指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跃迁D. 任何荧光化合物都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用光源是(B)A。

钨灯 B。

空心阴极灯 C.氢灯 D. 氙灯10. 关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发射谱线的νo大于吸收谱线 B. 发射谱线的νo小于吸收谱线C.发射谱线的△ν小于吸收谱线 D。

发射谱线的△ν等于吸收谱线11。

下列原电池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B)A。

(—) Zn(s)|CuSO4(c2)||ZnSO4(c1)|Cu(s) (+)B。

卫生化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化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卫生化学研究的范畴?A. 食品中的添加剂B. 环境中的污染物C. 药物的化学结构D. 化妆品的成分分析2. 卫生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重金属?A. 铅B. 汞C. 铜D. 锌3. 以下哪种检测方法常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所有以上方法4. 在水质检测中,总溶解固体(TDS)是指:A. 水中所有溶解物质的总重量B. 水中所有溶解无机盐的总重量C. 水中所有溶解有机物质的总重量D. 水中所有溶解物质的总体积5. 卫生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钠C. 铁D. 钙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卫生化学中,______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2. 环境中的______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

3. 在食品卫生化学检测中,______是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指标。

4. 卫生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______仪器可以用于测定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5. 饮用水中,______的浓度过高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健康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卫生化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作用。

2. 描述一下卫生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卫生化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2. 分析当前卫生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讨论其对未来公共卫生政策的可能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 某地区饮用水中检测出重金属铅含量超标,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4. B5. C二、填空题1. 反应性2. 重金属3. 菌落总数4. 原子吸收光谱5. 铅三、简答题1. 卫生化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食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一、单选题1、电位分析法测量的电学参数是:A、电流B、电导C、电量D、电位2、标准氢电极的相对平衡电位在什么温度下为零:A、常温B、任何温度C、零度以下D、4℃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主要由下列哪项决定:A、干扰离子B、温度C、敏感膜材料性质D、溶液pH4、影响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下限的最主要因素是:A、内参比电极B、内参比液C、溶液pHD、敏感膜性质5、参比电极的作用是:A、保持离子强度一致B、提供标准电极电位C、调节适宜pH范围D、消除干扰6、在电位分析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A、与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B、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C、与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D、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呈线性响应7、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时,下列离子中干扰最大的是:A、OH-B、NH4+C、H+D、Cl-8、用离子选择电极以一次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要求是:A、体积大,浓度高B、体积小,浓度低C、体积大,浓度低D、体积小,浓度高9、测定水中微量氟,最为简便合适的方法是:A、薄层色谱法B、离子选择性电极法C、火焰光度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10、测定溶液pH值时,通常使用的参比电极是:A、pH 玻璃电极B、饱和甘汞电极C、氟离子选择电极D、敏化电极11、玻璃电极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由于玻璃膜表面的:A、电子传导B、电子得失C、不对称电位D、离子交换和离子迁移12、银-氯化银参比电极的电位取决于:A、AgCl的溶度积B、试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C、试液中Cl-的浓度D、电极内充液中Cl-的浓度13、直接电位法定量时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对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B、恒定溶液的pH 值C、掩蔽干扰离子D、消除液接电位14、电位分析法不能测定的是:A、被测离子各种价态的总浓度B、能对电极响应的离子浓度C、低价金属离子的浓度D、待测离子的游离浓度15、直接电位法中,利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A、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离子强度都很大B、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离子强度都很小C、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离子强度都不同D、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离子强度一致16、测定溶液pH 值时,用标准缓冲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的是消除: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相间电位17、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中浸泡,其主要目的是:A、清洗电极B、活化电极C、校正电极D、清洗和校正电极18、一般玻璃吸收池可用于:A、紫外光区B、红外光区C、紫外-可见D、可见光区19、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位置: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D、移动方向不确定20、有色物质在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c,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光度A三者的关系是:A、当c增加时,λmax增加、A也增加B、当c减小时,λmax不变、但A也减小C、当c增加时,λmax不变、但A减小 B、当c减小时,λmax减小、A也减小21、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C、光度计未用空白溶液调零D、将比色皿磨砂面置于光路中22、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A、比色皿的厚度B、入射光的波长C、溶剂D、溶液的浓度23、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得的吸光度值都是相对于空白溶液的,这是因为:A、入射光不是平行光B、入射光为非单色光C、吸收池和溶剂对入射光有吸收和反射作用D、溶液中的溶质发生解离反应24、光度法定量分析中,如果入射光的单色性较差,会偏离Lambert-Beer定律,其原因是:A、光强太弱B、物质对各波长光的摩尔吸光系数值相近C、光强太强D、物质对各波长光的摩尔吸光系数值相差较大25、若某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A、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B、使用了较大光程的吸收池C、定量测得该物质时其检出限很低D、溶液的浓度很大26、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紫外光区的光源是:A、钨灯B、卤钨灯C、氘灯D、空心阴极灯27、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A、可用较宽的狭缝,增加了光强度B、消除了光源不稳定的影响C、可用较弱的光源D、可消除共存物质干扰28、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下列哪项引起的:A、分子中振动能级跃迁B、分子中转动能级跃迁C、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D、分子中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29、电子能级差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A、能量越高B、波长越长C、频率越低D、波长越短30、激发光波长对荧光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荧光光谱的性状和荧光的强度B、不影响荧光光谱的性状和荧光的强度C、影响荧光光谱的性状,但并不影响荧光的强度D、不影响荧光光谱的性状,但影响荧光的强度31、关于荧光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荧光光谱反映了荧光物质的发射特性B、荧光光谱反映了荧光物质的吸收特性C、荧光光谱的横坐标表示激发光的波长D、绘制荧光光谱时,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均应固定32、分子荧光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3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A、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总分子数之比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分子数之比34、分子中有利于提高荧光效率的结构特征是:A、双键数目较多B、共轭双键数目较多C、含重金属原子D、分子为刚性平面35、一种物质能否发射荧光,主要取决于:A、分子结构B、激发光的波长C、温度D、溶剂的极性36、下列因素中会使荧光效率下降的因素是:A、激发光强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大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37、对分子荧光强度进行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呈直角的方向上检测,是由于:A、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B、只有在与入射光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C、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D、克服散射光的影响38、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A、用作调整仪器的零点B、用作参比溶液C、用作定量标准D、用作荧光测定的标度39、某维生素在440~500 nm波长的光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的激发光,其目的是:A、克服溶剂的瑞利散射光B、避免拉曼散射光的干扰C、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的干扰40、分子的外层电子在辐射能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再以无辐射跃迁转入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跃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并产生光辐射。

这种发光现象应称为: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化学发光D、拉曼散射光41、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判断哪种物质的荧光效率最大:A、苯B、联苯C、对联三苯D、蒽4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减弱C、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小,荧光强度增大D、在极稀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43、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A、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B、增加激发光的强度C、增加待测溶液的体积D、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44、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A、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C、溶剂黏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D、溶剂黏度降低,荧光强度增大45、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A、消除杂质荧光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46、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是:A、相同B、相同且重叠C、对称D、呈镜像关系47、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是:A、苯甲酸B、苯C、萘D、联苯二、填空题1、电化学电池为()和()两大类。

2、IUPAC规定,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质,凡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凡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

3、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是由()的活度决定的。

4、离子选择电极由()、()和()构成。

5、一支新的pH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

6、电位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在()条件下测定()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理论基础是()。

7、在直接电位法中,通常要向原电池中加入()以保证活度系数恒定。

8、电位分析中常用的指示电极类型有()和()。

9、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通常以()作为指示电极,()作为参比电极,浸入试液中组成原电池。

10、直接电位法是利用专用的指示电极把()转变为()值,然后根据(),由测得的电极电位值计算出被测物含量。

11、玻璃电极的电位包括()、()和()。

12、当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相应斜率与理论值一致时,就称该电极具有()相应,25℃时,其理论值为()。

13、电位法测量所需的仪器主要包括()、()和()。

14、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有()、()、()和(),其中()跃迁所需的能量最大。

15、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16、有色溶液的液层厚度越大,透光率(),吸光度()。

17、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重要特性,它与()、()和()等因素有关,与()和()无关。

18、测得某溶液吸光度时,若溶液中存在固体悬浮颗粒,则测得的吸光度比实际吸光度()。

19、用2cm比色皿测得某溶液的吸光度为1.0,欲减小光度误差,可采用以下两种措施:()、()。

20、根据光的吸收定律,当b一定时,A与c呈()关系,但实验表明,当溶液浓度c()时,A-c标准曲线则发生弯曲,为减小误差,定量分析时应在标准曲线的()范围内进行。

21、某物质溶液在260nm有最大吸收峰,测定时应采用()型分光光度计,使用()光源,()吸收池。

22、只有在()和()条件下,光的吸收才能严格遵守Lambert-Beer 定律。

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是()和()。

24、分光光度法,吸收曲线描绘的是()和()间的关系,而工作曲线表示了()和()间的关系。

2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的是()的吸收。

26、在分光光度法中,对单一物质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

27、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消除共存离子常用的方法有()、()。

28、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测定波长的选择原则是()、()。

29、荧光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相比较,前者测定的是()的强度,后者测定的是()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