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调节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第十一课-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供热工程》第十一课-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工艺随使用条件等因素而不断变化。为保证供热质
量,满足使用要求,并使热能制备和输送经济合理,
就要对热水供热系统进行供热调节。
供热工程
第11章 第一节
运行调节的目的及特征
• (1)供暖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在城市集中热水供热系统中,供暖热负荷是
最主要的热负荷,甚至是唯一的热负荷。热水供
暖系统、供暖设备等,是根据供暖设计热负荷而
第11章 第三节
第三节 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的集中供热调节
对有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的热水供暖系统,如用
户或热力站处设置水喷射器、混合水泵,所求的
tg 值 是 混 水 后 进 入 供 暖 用 户 的 供 水 温 度 ,

, 。 网路的供水温度 ,还应
根据混合比再进一步求出:
供热工程
第11章 第三节
带混水装置的直接连接供暖系统与热水网路连接示意图
供热工程
第11章 第四节
• 自学
第五节 供热综合调节
供热工程
第11章 第五节
第五节 供热综合调节
供热综合调节:对具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 统,通常是根据供暖热负荷进行集中供热调节,而对 其它热负荷则在热力站或用户处进行局部调节。这种 调节称作供热综合调节。
本节主要阐述目前常用的闭式并联热水供热系统 (见图11-5),当按供暖热负荷进行集中质调节时, 对热水供应和通风热负荷进行局部调节的方法。
供热工程
第11章 第一节
第二节 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
在供暖室温计算温度为t’w散热设备为散热器时 (设计工况): Q1' Q2' Q3'
Q1' q'Vtnt'w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技术分析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技术分析
1 集 中供 热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耗主要 由水泵运行功率决定 ,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引:
Ⅳ () 2
式 中,r J为实际工况下循环水泵的电耗功率 ; 『 、 L为设 计工况下热网体积流量 ; 日为设计工况下的系统 压力损 失 ; 为水的密度 ; 为相对流量比; 为循环水泵效率 。 I p G _ ’ 7 由公式( )可以看 出水泵 的电耗 功率与相对 流量 2
在运行管理 中不加 以重视 , 也不 会达到理 想的节能 效
1 2 网路输送能耗公 式 .
供热调节 的主要 原则是 在 保证 网路 供 热量 一 定 及运行稳定 状态 下 , 网路 的输送 能耗 最少 。 网路输 送
果 。采取科学合理 的调 节方法 , 可以使热 用户 的散 热 设备散热量 随着 热负荷的变化 而变化 , 免热用 户室 避 温过低或过高 , 实现节能降耗 目的…。
T HE ECHNI T CAL ANALYS S oF THE ERATI I oP oNAL REGI AT ON Ⅱ, I T HE YS S TEM OF s RI DI T CT HEATD G
G N eqn JA G H n — n , G O S e g i O G K —i , I N o gf g U hn  ̄ e a
( oeeo iiE g ,otesPt l m nv , el gagD qn 6 38 C ia Clg f vl ni N r at eoe U i.H injn aig13 1 ,hn ) l C . h r u o i
Ab ta t Aln t e d v l p n fd src e tn sn s n o r c u ty, ne g o s r a s r c : o g wi t e eo me to itith a g bu i e s i u o n r e r y c n e v — hh i to smo e a d mo ev l e n e o e a in lr g lto fh ai g s se i n fman f co st f i n i r n r au d a d t p r t a e u ain o e tn y tm so e o i a t r o a- h o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


0. 48
2 . 供 暖 系统 的放 水 当供 暖 系 统 停 止 运 行 后 ,可 在 进 行 .1 3
锅 炉 放 水 的 同 时 , 行 锅 炉 房 内部 管 路 放 水 , 后 放 室 外 管 网 进 然

3 O
2 4

O. 6 5 0. 7 6
0.4 7 O盘 1 O馏 9 0. 6 9
变 流 量 的 质 调节 ; 间歇 调 节 , 变 每 天 供 暖小 时数 。 ④ 改
其 中量 调 节 阶段 改 变 流 量 的 质 调 节 是 从 节 能 角 度 考 虑 , 但 容 易 造 成原 设 计 系 统 产 生 水力 失 调 的问 题 。故在 本 设 计 中 ,
撑 、 吊架 是 否 稳 、 好 ; 网保 温 层 和 保 护 层 是 否 完 好 ; 网 完 管 管 连 接 部 分 是 否严 密 ; 网 的 输 水 装 置 是 否 正 常 、 管 良好 ; 网 中 管 的 阀 门和 压 力表 是否 I作 正 常 。 : 地 下管 线 巡 线 检 查 的 内容 : 沟 和 检 查 井 是 否 完 好 , 否 地 是
炉房供热而言 的, 由热 源 、 网 和 热用 户组 成 。 热

在 热 能 工 程 中 ,热 源 是 泛 指 能从 中 吸取 热 量 的任 何 物 质 、
装 置 或 天 然 能 源 。供 热 系 统 的 热源 是 指 供 热 热 媒 的来 源 。由热
源 向热 用 户 输 送 和 分 配 供 热 介 质 的 管 线 系 统称 为热 网 。 用 集 利 中供 热 系 统 热 能 的用 户 称 为 热 用 户 。 如 室 内供 暖 、 风 、 通 空调 、
直 接 连 接 热 水供 暖 系统 供 热 质 调节 的 热 网 水 温 ( ) 节 调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措施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措施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措施集中供热系统是指通过将热能集中供应到多个建筑物的一种供暖方式。

其经济运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措施:在集中供热系统中,节能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供热温度、减少管道热损失、优化供热设备的启停策略等手段,可以降低供热系统的能耗,提高系统的能效。

还可以采用热量计量和计费制度,激励用户节约能源,达到节能目的。

2. 运行优化措施: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运行调度和监控手段,可以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还可以优化供热设备的运行模式和配合关系,合理分配负荷,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3. 设备维护措施:集中供热系统的设备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通过定期的设备检查和保养,及时清理和更换设备的故障部件,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和维修费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还可以采用合理的备件管理和设备更新计划,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供热中断和维修返工。

4. 用户管理措施:集中供热系统要实现经济运行,还需要加强用户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更新用户信息,可以为供热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还可以加强用户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用户的供热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用户合理使用供热设备,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5. 财务管理措施: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及时核算和监控系统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还可以进行成本分析和效益评价,找出不合理的成本和费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节能、运行优化、设备维护、用户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落实。

只有全面执行这些措施,才能实现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集中供热系统的研究与优化的开题报告

集中供热系统的研究与优化的开题报告

集中供热系统的研究与优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建筑能源消耗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了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指通过中央热源将热能输送到居民区或工业区,进而为居民或工业生产提供供热服务。

与分散供热相比,集中供热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节省用地、节约维护管理成本等优势。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集中供热系统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能耗过高、热损失严重等。

因此,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研究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改进,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研究内容:1. 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的探讨。

2. 集中供热系统能耗分析,包括能耗计算方法、热力过程分析等。

3. 集中供热系统优化方法的探讨,包括供热管道、换热器、泵站、水处理等的优化方法。

4. Case study,采用某城市某供热系统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并对其能耗进行分析。

同时,本研究也将阐述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化方法,从供热管道、换热器、泵站、水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最后,本研究将通过实际数据来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本研究的目标是为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广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集中供热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研究报告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的挑战,因此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减少碳排放的全方位实施已成为国家行动。

在此背景下,促进集中供热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混合利用,以更有效、可持续的方式温暖城市成为当前极为紧迫的课题。

本报告结合特定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建设情况、运行经验、价格影响因素及空气污染减排效果等方面,研究集中供热技术及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一、集中供热系统建设情况集中供热技术是一种采用大型热源,通过高温热水管道将热能输送至小范围用热设备的供热技术,实现了能源的大规模集中利用和配置灵活。

总体来说,集中供热是实现有效、经济、环保的低碳供热方式,有利于实现高效综合利用能源以及减少碳排放。

而且还可以满足城市的人口增加、住宅面积增加以及建筑物节能和节能改造的需求。

按照地区的集中供热建设情况,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沿海大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热井、热源实体、热源管道、分布管道等,主要采用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等多种能源混合、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采用湍流器、热交换器等关键技术进行配置,此外,还涉及集中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节能减排、站前调度等服务。

二、集中供热运行经验从这些大城市的集中供热运行经验来看,目前的集中供热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并降低污染,集中供热可以有效缓解用电压力,并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效果,这与政府推行低碳、节能减排的政策相一致。

此外,集中供热也能有效的节省运营维护和管理的成本,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转效率。

三、集中供热价格影响因素从价格角度来看,用户支付的集中供热价格主要受到能源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影响,其中,能源成本又主要受由燃料价格变化所影响。

此外,运营成本大部分是受到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影响,但对于供热价格也有一定影响,需要不断改进设备性能,降低设备耗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谈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

谈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

. 1 质调 节 核实设计 的原 因 , 还 要对供 热 系统进 行调 节 , 来满 足热用 户 所需 3
的温度 。根据室外 温度的变化来对供热 系统 的调 节 , 从 而达 到供
在进行质调节时 , 只改变 系统 的供 回水温 度 , 而供 暖 系统 的
需平衡 , 即按需供热 , 以保证 室 内温度 满足 用户要 求 。为保证 供 循 环流量保持不 变 。集 中质调节 是 目前最 为广泛 采用 的供 热调 特点 是 网路 热 的经济性 和可 靠性 必须对供热系统进 行调 节 , 以达 到供热 的最 节方式 。质调节只需在热 源处 改变 网路供 回水 温度 ,
谈 集 中 供 热 系 统 的 调 节
赵 水 平
( 太原市热力公司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0 1 )
摘 要: 从供 热系统供暖调节 的目的着手 , 研究 了供热系统 的调节原理 , 详细 阐述 了供热调节 的几种 方式 , 通过 对供热系统 的合理 调节 , 以达到供热 的最佳效 果和节能 降耗 的双重 目的。
在 区域锅炉房 热水供 热 系统得 到较 多应 用。特点 是综 合 了 的条件下 , 减少热能 的不 必要浪 费 , 从 而实现供热 经济运 行 , 节约 质调节和量调节 的优 点 , 节 省 电能 。调节 方法 : 把 供 暖期按 室外
能源 。
2 ) 使供热系统达 到热需平 衡 , 即按需供热 。在 保证 室内温度
温度分成几个 阶 段 , 在较 低 的 阶段 , 保 持 流量 最 大 , 在较 高 的 阶 段, 保持 流量 最小 。在 每个 阶段流 量不 变 , 按 改变 供水 温度 进行
2 供 热调 节 原理
这种调节方法叫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 。 当热水供暖 系统在稳 定状 态下运行 时 , 若不 计管 网沿途 热损 质 调节进行供热调节 , 失时 , 存 在下列平衡 关系 : 热水 供热 系统 的供 热量应 等 于用 户散 3 . 4 质 量一 流量 调 节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措施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措施

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中供热系统逐渐成为城市中常见的供热方式。

它有着便捷、高效、节能等优势,但同时也需要进行经济运行管理,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就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措施进行浅谈。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在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中,首先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种管理工作流程,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与改造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设备设施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经济运行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与改造。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

还可以适时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备设施的性能和效率,从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优化节能措施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工作对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需要从供热设备的选择、管网的设计、系统的运行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节能优化。

采用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合理规划管网布局,优化系统运行模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节能措施。

通过节能措施的优化,不仅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运行监测与调控在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对系统运行的监测与调控工作。

通过建立系统的监测调控平台,及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控。

并且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

通过加强运行监测与调控,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五、重视用户需求和反馈在经济运行管理中,还需要重视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及时了解用户的用热需求,对用户进行合理的热量分配。

并且及时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针对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可以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

六、加强成本控制与核算在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与核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调节管理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与欧洲供热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供给,在倡导节能降耗的今天,运用科学的运行调节方法,就成为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稳定性、降低水力失调引起的热力失调现象从而实现集中供热系统降低能源浪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就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调节管理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调节
引言
众所周知,热能在社会运转与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提高新能源开发力度以及能源利用率更是当下各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可以在外界气温的变化中进行动态性调节,确保我国北方居民在室内有着良好的供热体验。

从现阶段的集中供热系统温度调节现状来看,多以质调节方式为主,由于操作便捷而被广泛采用。

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年,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质调节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愈渐暴露其中的短板之处[1]。

对此,研究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管理新方案,成为了当下供热企业所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所在。

一、现阶段供热系统温度调节类型
从我北方供热系统的温度调节类型来看,主要被分为集中式调节、局部式调节以及个体式调节等三大类型,具体如下所示:
(一)集中式调节
集中式调节一般只需要调节供热源头即可,多以应用于居民小区供热管理,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居民群体的供热温度调节需求;
(二)局部式调节
局部式调节与集中式调节相互比较相对比较灵活,即针对独立的热力站以及用户热源交点区域内进行局部式调节。

在该调节方式应用中,可以满足不同区域用户的供热需求,且温度调节方式比较简单,具有显著的可操控空间优势;
(三)个体式调节
在个体式调节中,用户可以根据供暖需求来调节供暖,这样一来可以满足千千万家庭各自不同的供暖需求,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综合以上三种供暖调节类型,尽管各具特点,但是并非相对独立存在。

在集中供暖的情况下,不同用户还可以根据供暖需求来进行个体调节,也可以经由社区物业部门来进行局部式调节。

为了能够达到节约供热能源的目的,供热企业一般需要在集中供热温度调节中根据当地气温变化来进行调整,因此以往的恒温标准在很多时候很有可能带来显著的能源浪费现象。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供暖质量不足,则很容易对供热企业的经营效益与服务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调节管理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方式
供暖地区面积广泛、人口众多,导致实际的集中供热系统往往会承受一定的供热压力,而供热企业的集中供热质量更决定了当地供热效率与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续期。

因此,做好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管理工作尤为关键。

我国现阶段在集中供热系统调节运行的方式中,涵盖质调节以及量调节,这两种方式是主流调节方式。

此外还有间歇调节以及分段流量改变调节等辅助调节方式。

(一)质调节方式
质调节属于一种极其常见的调节方式,在集中供热系统管理中有着十分优异
的便捷性特点。

这是由于直接调节供热系统阀门处来达到调控集中供热系统的功能。

在质调节方式中,供热系统的水量大小往往会比较恒定,改变的只是温度大小。

但是质调节方式还具有一定的缺陷之处,比如内部水容量大小恒定,而水温
需要时刻控制在70℃以上才能够满足日常供热需求,显然这样完全会加剧供热成本,加上大多数供热企业的供热方式为燃煤燃烧供热。

在大量的煤炭资源燃烧中,不仅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成本增长,更在废气排放中带来空气污染。

近些年来北方
冬季雾霾现象,也与这种现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导致室外空气质量严重不足,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显著的干扰作用。

(二)量调节方式
相较于质调节方式,量调节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特征。

量调节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当地供热区域气温的改变而使供热时间一分为三。

即在气温下降之际,供热时间被称之为初寒期;而当气温在骤然下降之际,供热
时间被称之为严寒期;当气温回升时,供热时间被称为末寒期。

供热企业的质量
循环系统内部供热水量会根据供热能力的大小呈现正比例关系。

在初寒期供热时
间以及末寒期供热时间中,区域供热需求压力相对比较小,此时需要应用小管道
来适当缩减水流量;而当处于严寒期供热时间中,需要应用大管道来迅速提升供
热水量大小。

因此量调节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对于供热企业经济成本的控
制以及环保理念的践行有着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

但是同样存在一些缺陷,比如
很多时候气候变化无常,这三个供热时间划分实际上并不精准,更难以真正保障
居民供热质量。

此外现阶段在量调节中需要用到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有待完善,这
样一来往往会对市政工程带来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压力。

也就说,在量调节方式
应用中还要加强政府部门的联合工作。

(三)间歇调节方式
一般来说,供热企业在集中供热中,尤其是末寒期初期,此时气温会逐渐上升,而供热企业热源锅炉运行时间也需要随着供热需求的缩减而减少。

为了能够
保障供热质量,当室外温度在达到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阈值时,需要利用连续供
热的方式,但是需要对热源在额定出力状况下制定锅炉运行时间。

假如热源难以
满足额定出力标准,很有可能会降低对用户的供热质量。

因此,为了能够提高供
热服务质量,还要落实环保经济原则,仅依靠理论研究往往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故而需要在其中构建完整的系统管理检测体系来实现全方位监控下间歇调节集中
供热的目的。

但是该系统技术由于不够完善、先进,实际利用情况比较少,但是
可以预见,这种系统将会在未来供热领域中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

(四)分段流量改变调节
分段流量改变调节方式是一种将质调节与量调节进行组合的调节方式。

与单
一的质量调节相比,当水流量在减少时,温度需要升高,而回水温度此时迅速降低,导致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十分大。

从散热器温度变化状况来看,
无论是供水温度还是回水温度均比较平衡,充分综合了两种调节方式的优势之处,达到节约能源以及减少热量浪费的目的。

三、集中供热系统温度管理的主要方式
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家庭供热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对室内供热设备安装
可调节的温度调控阀门,成为了供热温度调节的普遍共识。

但是实际上,在阀门
调控温度管理中,仍然存在十分复杂之处。

比如热源与热网调节方式,当用户安
装阀门之后,如何提升供热预报精准度以及供热稳定性成为主要问题。

因此实际
上需要根据用户热力系统的具体状况来进行反馈与调节。

另外还有用户自主调节
方式,一般需要用户在其中安装智能双通阀调节散热器,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自主供热温度调节功能,同时还能够达到节省热能的目的。

此时需要在用户入口装置安装前制定好规范的调节方案,确保用户自主调节形成一种独立调节单元,真正使每家每户用户都能够根据不同供热需求来进行温度调控。

四、结束语
从我国北方近些年来供热质量不断上升的现状来看,供热质量对于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这其中,部分地区的供热企业存在严重的供热不均匀问题,导致企业供热服务质量往往比较差。

本文基于此等现状,提出关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调节管理策略,望能够为其他供热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姜惠文.集中供热热网控制调节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9(19):128.
[2]王立超,王强,张磊.浅析集中供热系统二级网水力平衡调节[J].区域供
热,2019(03):85-91.
[3]鞠颂. 北方寒冷地区集中供热节能改造控制系统运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