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2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2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2

实验1 运动稳定性测试

『准备知识』

如果不用直尺让你任意画一条约30cm长的直线,你会觉得完成这个任

务并不太难。但是,如果固定画线的方向,而且在这个方向的两边规定一个较

窄的宽度,要求直线不能画出这个范围,要画成这条直线就不太容易了。因为

它要求手的动作有较高的稳定性,画线时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T.L.Bolton曾

按这种要求制成一种仪器,用这种仪器画线,就可测定手画线运动的稳定性。

前人在有关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下列一些事实:(1)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

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6-8岁最明显;(2)右手的运动稳定性超过左手;(3)

W.L.Bryan根据700个孩子的实验结果发现,男孩的两手稳定性都超过女孩的

有51.5%,女孩超过男孩的只有35.3%,男女相等的有13.4%;(4)Bolton和

H.B.Thompson发现运动的方向对稳定性有影响,画线从离开身体较远的地方

开始向接近身体的方向画时稳定性较高,当向离开身体的方向画线时稳定性较

低。

动作稳定性也是情绪稳定程度的外在表现。

『实验目的』

测试手臂保持稳定的能力,间接测定情绪的稳定程度。

『实验仪器』

图1 仪器盒内部视图

采用BD-II-304A型动作稳定器。该仪器组成如下:

1.仪器盒,内部视图如图1,前面板正视图如图2。

2.一根带绝缘棒的金属测试针。

3.可选配BD-Ⅱ-308A型定时记时计数器

图2 前面板正视图

『实验步骤』

1.打开底板中央的盖板,装入二节5号电池。注意长时间不使用时请取出。

2.将测试针的插头,插入仪器盒的右侧插座中。将测试针插入前面板之洞或槽中,并与中隔板接触,前面板上部中间的发光管将

亮;将测试针与洞或槽的边缘接触,盒内蜂鸣器将发出声响。

3.九洞测试:令被试手握测试针,悬肘,悬腕,将金属针垂直插入最大直径的洞内直至中隔板,灯亮后再将棒拔出。然后按大小

顺序重复以上动作。插入和拔出金属针时,均不允许接触洞的边缘,一经接触蜂鸣器即发出声音,表示试验失败,只有在插入

和拔出时皆未碰边才算通过。九洞测验以通过最小洞的直径之倒数作为被试手臂稳定性的指标。

4.曲线或楔形槽测试:将金属针插入楔形槽左侧最大宽度处或曲线槽中央最大宽度处(必须插到与中隔板接触)。然后悬臂, 悬

腕,垂直地将针沿槽向宽度减小的方向平移, 至最小宽度处为止,移动时不与中隔板接触。此过程中均不允许针接触槽的边缘,如有接触发生,则蜂鸣器会发出声音。以不碰边时的最小宽度值之倒数为被试手臂稳定性指标。

5.定量测试:(选配数字记时计数器)

(1)将连线插头插入仪器盒左侧插座(右侧是测试针插座)中,另一头二线连接记时计数器,其中黑(或白)线与记时计数器后

面板的接线柱“地”相连,绿(或红,或黄)线与接线柱“计数”相连。打开记时计数器,其使用请见“BD-Ⅱ-308A型定时记时计数器”说明书。

(2)九洞、曲线或楔形槽测试同上。每次实验开始时,按记时计数器“开始”键,开始记时。如金属针与洞、曲线或楔的边缘接

触一次,则记时计数器计数一次。

(3)实验可以记录下被试移动整个曲线或楔的时间及接触边缘次数,也可以记录被试在某一洞或曲线、楔某一位置稳定停留的时

间,或某确定时间内接触边缘次数。

(4)稳定性指标可用(碰边次数×时间)之倒数表示,碰边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稳定性越差。

1.“北京奥运会在即,我国体操女队急须提高动作稳定性”这句话中的动作稳定性和本实验测试的动作稳定性含义相同吗?

2.某位同学第一次在大会上发言,紧张地两腿打颤。请从动作稳定和情绪稳定的联系出发,解释这一现象。

实验2 深度知觉测试

『准备知识』

深度知觉是指人的眼对物体三维空间远近距离的感知能力。人眼能够在上下左右二维光学映象的基础上看出物体的深度,主要是双眼视差和单元线索的作用。驾驶(飞机、火车、汽车)、精密加工等工作,对人的深度知觉要求较高。深度知觉是后天形成的,并代

有条件反射的性质。

『实验目的』

测量人的深度知觉能力,验证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的能力,学习测定深度

知觉差异的简易方法。

『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北京大学仪器厂生产的深度知觉仪。该仪器主要组成:

1.垂直的竖棒,位于两侧的固定的六根的标准刺激,位于中间可前

后移动的一根为变异刺激。

2.一台可驱动中间竖棒的电机。

3.一个操作竖棒移动的手键,手键上有“前进”、“后退”两个按键。

4.仪器各部分均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内。箱子顶部有一支荧光灯

照明,在箱子前端有一个供被试用的观察窗。

5.子的左侧有一个标尺,与可移动的竖棒相连接的指针随着竖棒的移动在标尺上做同步运动。

『实验内容』

1.要求被试坐在离观察窗2 m处,使之只能看到三根竖棒的中部。实验时被试头部不能移动,可以用适当高度物体支撑下巴。

2.接通电源。选择移动速度。选定一个位置的标准刺激。

3.主试将变异刺激置于前或后限位位置。

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的手键,按动“前进”或“后退”按键,调节变异刺激的位置,直到认为变异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

排成一条水平线时,松开按钮,变异刺激停止移动。

5.主试从标尺上读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实际距离误差,就是被试深度知觉的误差。

6.捂上一只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量单眼的“深度知觉误差”。

『思考题』

1.一个单眼失明的人在生活中分辨远近有困难吗?为什么?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体会。

2.查阅资料,说明立体电影的科学原理。

3.根据试验结果,归纳深度知觉的产生条件。

4.深度知觉除了对从事运输、精密制造的工人很重要外,对球类运动员、电脑美术创作员是不是也很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实验3空间知觉测试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辨别复杂图形的反应时,来测试被试的空间知觉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BD-Ⅱ-112型空间知觉测试仪。该仪器的灯光显示器可以随机显示条形、块形、不规则形三种图案,每种图案有两大类,每类有四种图形。见图1。测试中,被试者应尽快确定刺激类型A、B、C、D和被试键上1、2、3、4的对应关系。

图1 灯光显示器随机显示的刺激类型

『实验内容』

1.支好折叠的灯光显示器。将被试键盘的五芯插头插入仪器侧面的相应插座中。

2.接通并打开电源。被试手握键盘,坐在灯光显示器前。

3.主试按面板(见图2)的“图案”键,选择实验采用的灯光剌激类型。

图2 仪器主试操作面板

每按一下,对应键上方的指示灯将变化一个,亮灯的位置表示选择的如图1所示的那一行灯光剌激类型。

4.按开始键,实验开始。仪器将随机确定一种被试键对应灯光类型的方式。即确定这次实验的被试键中的①②③④将对图1所

示的A、B、C、D那列图案进行反应。

5.每次实验时,被试面上方的灯先亮黄色,提示预备。灯灭后,图案刺激呈现,开始记时,被试应迅速确定按下被试键的某一

个,如符合确定的反应方式,反应正确,被试面上方灯将亮绿色,记时停止。如不符合确定的反应方式,反应错误,被试面上方灯将亮红色,被试应马上按其它键,直到反应正确,亮绿色为止,记时这时才停止。反应错误将计一次错误次数。被试应该努力确定此图案为那键正确反应的。

6.稍休息后,又将亮黄灯预备后,出现图案,被试进行反应。仪器显示实验的次数。

7.按“打印/结束”键,实验结束。如选配微型打印机,应联接好打印电缆,并打开打印机专用电源。打印出的实验数据见图

3。仪器将显示最后出现错误的次数及此次后的平均反应时。通常,至少连续3次反应正确才能表明被试对这类图案的空间位置与结构已经掌握。最后一次错误表示被试从不清楚结构特点到发现结构特点的“临界点”,这与图案的复杂程度有关。

8.按“图案”或“开始”键,将进行新的实验。按“复位”键可以在任何时候中断实验,并清除数据

1.思考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2.假如你是幼儿的家长或老师,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空间知觉和想象力?

实验4 注意分配能力测试(一)

『准备知识』

注意分配就是人在同时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时,注意力在两个任务之间的分配,注意分配要有熟练的技巧和技能。

本实验将给被试者提供两个任务务情境,促使被试者主动积极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分配不当,被试者将不能圆满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被试者必然会试图改变注意的分配方式,以期

出色的完成所在任务。

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就称为注意分配,

又称时间分配。注意分配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它需要个体具有

熟练的技能技巧。许多职业都对注意分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种能

力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

『实验仪器』

采用BD-II-507型动作判断仪进行试验。该仪器组成如下:

1.转动圆盘:圆盘上有10个矩形目标、10个圆目标及1个周边

目标(图1)。目标随圆盘以恒定速度转动。

2.操作手轮:操作手轮可驱动左、右二检测头沿转动圆盘水平中线

往复移动以避开目标(图2)。检测头位于圆盘上方滑杆上,松

开检测头端部螺丝,可使检测头沿滑杆左右移动,以调节检测头

的起始位置。

3.控制面板:触膜开关面板。8位数字显示,依次显示主试已输入

的实验时间、实验次数、正在运行的次数及被试操纵左、右检测头接触目标的总次数即失败次数;面板右下方设有“定时”、“次数”、“设置”、“测试”、“打印”、“复位”键(图3)

『实验步骤』

1.将仪器外接电源接通,如选用微型打印机,连好打印机电缆及电源。

2.调整好检测头位置,使转动手轮时其左、右各限位于转盘边缘,并且不出转盘。此步骤不必每次进行。

3.按下左侧电源开关,圆盘转动。通知被试手握手轮,两眼注视圆盘。

4.进入练习状态。被试练习转动手轮,控制检测头左、右往复移动以避开目标,如操作错误,则实时显示其失败次数,并且仪器上

面板两发光二极管分别亮。当被试熟悉后可令被试准备正式测试。练习状态下,运行次数显示“00”。

图1 转盘、目标与俯视图

图2 手转与侧视图

图3 控制面板

5.练习状态下,主试可根据实验需要,设定的实验条件。按“定时”键1次,定时时间加1分钟,超过9分钟,回到1分钟定时;

按“次数”键1次,实验次数加1次,超过19次,回到实验1次;按“设置”键,键上灯亮或灭变化,灯亮表示“设置”键按下状态,需在每次实验中使被试有8秒休息时间,否则每次间无休息。仪器显示设定的实验时间及次数。

6.主试按下“测试”键,键上灯亮,随着一短声,表示实验开始。运行次数显示“01”。被试操纵手轮转动,使左、右检测头避

开目标,实时显示失败次数。

7.到设定时间后,如“设置”键按下状态,则一长声告诉被试可稍休息一会,8秒钟后,一短声下次又开始;否则为连续状态,一

短声告诉一次完毕,马上重新开始下一次。休息时“测试”键上灯灭。每次开始时实时显示运行次数,并且失败次数从零开始。

8.到设定次数后,随着一长声,测试结束。显示这次测试的总失败次数。

9. 如需重新开始实验,则按下“复位”键,回到第“4”步。

1.设计一个测试注意分配的简单试验。(提示:能够测试人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事情的能力)

2.不少人能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其它事情,而也有一些人,在听音乐时,无法顺利做其它事情。这说明了什么?

3.“一心不能二用”的说法和注意分配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4.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如出门忘记锁门、“骑驴寻驴”等,这是否和注意分配有关。

5.列举一些对注意分配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本书是为配合《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而编写的上机指导,其目的是使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加深对讲授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算法的实现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独立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使学生对算法的分析与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 上机实验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好上机所需的程序。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并经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2)、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一人一组,独立上机调试,上机时出现的问题,最好独立解决。 (3)、上机结束后,整理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 1)问题分析 2)算法描述 3)运行结果、 4)算法性能分析。 实验一 实验名称:贪心算法应用及设计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目的: 1.理解贪心算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利用贪心算法求解问题的求解步骤 实验容 1.活动选择问题(2学时) 问题描述: 设有11个会议等待安排,用贪心法找出满足目标要求的会议集合,这些会议按结束时间的非减序排列如下表。 实验实现提示: 1)数据结构设计: 将会议开始时间存储在数组B中,结束时间存储在数组E中,数组下标为会议的代码。结果存储在数组A中,其元素A[i]==true,表示会议i被选中。 2)算法: void GreedySelect(int n, struct time B[], struct time E[], bool A[]) { int i,j;

A[1]=true; j=1; i=2; while( i<=n) if (B[i]>=E[j]) { A[i]=true; j=i;} else A[i]=false; } 思考题:证明所得的解是最优解? 2.单源点最短路径问题。(2学时) 问题描述 如图所示的有向带权图中,求源点0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及最短路径长度。并对算法进行性能分析。 实现提示 1)数据结构设计: 将图存储在邻接矩阵C中,结点个数为n,源点编号为u, 源点u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存储在dist[],最短路径存储在p[]。 2) 算法 void Dijkstra(int C[n][n], int n,int u,float dist[],int p[]) { bool s[n]; for( int i=1; i<=n; i++) { dist[i]=C[u][i]; s[i]=false; if (dist[i]=∞) p[i]=-1; else p[i]=u; } p[u]=-1; s[u]=true; for( i=1; i<=n; i++) { int temp= ∞; int t=u; for( int j=1;j<=n;j++)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分析讲解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姓名班级 学号日期 成绩教师

实验一:基本测量 1.测量身高、体重 2.血压、脉搏测试 3.抓握力测试 4.深度知觉测试 一、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仪是研究视觉在深度上视锐的一种仪器。可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本仪器具有测定深度视锐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移动速度调节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驾驶员、炮手、运动员等和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或选拔。 工作原理: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 二、实验设备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A型 三、实验步骤 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3、由被试者操作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 4、主试者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测试者的测定误差。 四实验数据

5.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 一、实验目的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可进行视觉动作学习和注意力品质的测验;也可用于射击等体育运动的心理训练和测试,以达到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还能研究和测定各类职业人员的注意力集中水平 二、实验设备 注意力集中测试仪 EP701C型 实验图形板3块,L形光笔一支 三、实验步骤 1,硬件联接:将L形光笔插头插入主机反面“光笔输入插座”处;如需干扰,则将耳机插头插入主机的“耳机输出”处;如需外接干扰信号,可通过CSX3-3.5型的立体声插头插入“干扰信号输入”处,最后插上电源插头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进入上电复位状态(也可在任意时刻按红色“复位”键进行复位)。仪器面板上的转速显示“50”,定时“0030”,在靶时间显示“0000.00”,并且转速显示在不停闪烁。 3,仪器进入转速设置及定时设置,此时仪器转速显示开始闪烁,此时按定时定速键组的按钮,选择转盘速度,在每个键的左上方分别标有“10、20、30―――90”选择相应的键,以决定转盘速度,例如按标有30的键,则转盘速度是每分钟转30圈。完成转盘速度选择后,转速显示停止闪烁。仪器定时显示开始闪烁,按定时定速键组的按钮,选择定时时间,在每个键的右下方分别标有“1、2、3~0”,按动相应的按钮,输入定时时间数值即可,如分别输入“2”,“7”,“3”,即完成定时273秒。 此外,仪器也可按缺省运行,跳过定速、定时设置步骤,直接按“开始”键,仪器即按转速50转/分,定时30秒运行。 4,调节干扰噪声音量旋钮,可改变干扰强度。 5,被试按主试的要求将L形光笔头放在实验图形板的轨迹上的某一处(由主试确定) 6,主试按“开始”键,被试即可以进行测试,被试手持L型光笔跟踪图形板下运动的红色接收靶,当光笔头第一次跟踪到红色接收靶时,仪器正式开始计时、计次。同时仪器发出“嘀嘀”二声,以示仪器开始正式测试。当定时结速后,仪器再次发出“嘀嘀”二声,以示结束。 7,主试记录结果。 8,当完成一次测试后,转速及定时时间显示闪烁。如再次按下“开始”键,仪器将以刚才的设置参数运行。如需改变设置,则需按“复位”键进行复位,再重复步骤4。 四实验数据 五、实验总结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样本

《人因工程》 实验指导书 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说明 1.本指导书用于工业工程专业本科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本课程 在人因工程实验室进行, 共8学时。因受实验设备数量限制, 前4个实验, 即人体参数测量实验、错觉实验、双手调节实验和动作稳定性测试实验为必做实验, 后5个实验可选做2个。 2.实验过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指导教师仅提出实验的要 求与实验进行的原则, 承担实验准备与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工作。 3.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写出能够反映实验内容、详细实验过程和实 验结果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需包含实验记录和思考讨论内容。 4.实验评分将按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纪律及实验报告与实验结 果的质量按百分制进行考核。 5.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 不要求具体的实验时间,

只要求实验的过程, 实验进程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独立完成。 目录 实验一人体参数测量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错觉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双手调节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动作稳定性测试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手指灵活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反应运动时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注意力集中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八镜画仪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九记忆广度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第一版)

前言 计算机算法分析与设计是面向设计的,它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无论是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和解决计算机的各种应用问题都可归结为算法的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领域中许多常用的非数值的算法描述:分治法、贪心法、动态规划、回溯法、分枝限界等算法,并掌握算法分析的方法,从而把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前期课程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高等数学,即学生应该具备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编程基础,学习基本的数据结构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较好的数学基础。 开发环境不限,本书采用C/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等。 实验完成后书写实验报告,包含实验问题、基本思想、关键算法流程图、测试数据及运行结果(截图)、调试心得和源程序。 总实验学时为16学时。

目录 预备实验验证算法的方法 (4) 实验目的: (4) 实验课时: (4) 实验原理: (4) 实验题目: (6) 基本题: (6) 提高题: (6) 实验一递归与分治 (7) 实验目的: (7) 实验课时: (7) 实验原理: (7) 实验题目: (7) 基本题: (7) 提高题: (8) 思考问题: (8) 实验二动态规划算法 (9) 实验目的: (9) 实验课时: (9) 实验原理: (9) 实验题目: (9) 基本题: (9) 提高题: (10) 思考问题: (10) 实验三贪心选择算法 (11) 实验目的: (11) 实验课时: (11) 实验原理: (11) 实验题目: (11) 基本题: (11) 提高题: (12) 思考问题: (12) 实验四回溯算法 (13) 实验目的: (13) 实验课时: (13) 实验原理: (13) 实验题目: (14) 基本题: (14) 提高题: (14) 思考问题: (14)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人因工程亮点闪烁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亮点闪烁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2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

实验四亮点闪烁实验(闪光融合频率计) 一.【实验要求】 1.分别改变闪光强度、亮黑比、色调以及背景光的强度,测试不同参数变化下对闪光融合 临界频率的影响。 2.你认为被试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与视力好坏有无关系?为什么? 二.【实验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灯光,电视,电影都被知觉为连续的,但事实上这些光线是连续的。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的眼睛时,就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刺激间歇频率逐渐加大,闪烁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或连续的光,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的融合。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光刺激的间歇频率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不同人的CFF的差异相当大,但一般在30—55赫左右。 关于闪光频率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中曾有过不少成果。我们的眼睛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时间记录工具,它不是在一种闪光开始时,网膜反应立即开始,也不是当闪光停止后,反应就立即停止。事实上无论在刺激的开始和终止时都有网膜时滞。一般说来,在中等强度情况下,视觉刺激的后象所保留的时间约为0.1秒。这种时滞的存在对于我们知觉物体是一优点。如果我们的眼睛在时间上具有完全的分辨力,那么我们在交流电灯光下,任何物体都将显得闪烁了。而在长时间工作学习后,人们会觉得灯光开始闪了。那么,影响闪光融合的因素有什么呢?颜色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普遍特色,它对视觉有很大影响。颜色有三种特性,即色调,明度,饱和度。本次研究针对颜色的色调和明度两方面,探讨同一色调不同明度及同一明度不同色调对闪光融合的影响。闪光融合频率是用来测定精神疲劳的常用指标之一,其特点是测试方便,效果明显。一般来说,闪光融合频率值随着精神疲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过度疲劳会导致出现工作事故等问题,所以根据闪光融合频率,应及时调整工作量,充分休息。 三.【实验原理】 一个频率较低的闪光剌激会产生忽明忽暗的感觉,这叫光的闪烁。随着闪光的频率不断增加,闪烁感觉就逐渐消失,最后呈现出稳定的光感,这叫光的融合。感到光融合时闪光最低频率和感到光闪烁时闪光最高频率的平均数叫做融合临界频率,本实验测量的就是红、黄、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 验指导湖南工学院20XX年3月 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 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简介 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 1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 快档50mm/s慢档25mm/s 2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200mm 3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 5工作电压

220V 50HE 工作原理: 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EP503A深度知 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 实验 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遥控键如图3所示: 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 3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 验步骤 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 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根立柱为 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 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 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近到远调整; 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 机安排。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系

一、运动员比赛日程表 设有n=2k个运动员要进行网球比赛。设计一个满足以下要求的比赛日程表: ●每个选手必须与其它n-1个选手各赛一次 ●每个选手一天只能赛一次 ●循环赛一共进行n-1天 1、运用分治策略,该问题的递归算法描述如下,根据算法编制程序并上机 通过。 输入:运动员人数n(假定n恰好为2的i次方) 输出:比赛日程表A[1..n,1..n] 1. for i←1 to n //设置运动员编号 2. A[i,1]←i 3. end for 4. Calendar(0,n) //位移为0,运动员人数为n。 过程Calendar(v, k) //v表示位移(v=起始行-1),k表示运动员人数。 1. if k=2 then //运动员人数为2个 2. A[v+2,2]←A[v+1,1] //处理右下角 3. A[v+1,2]←A[v+2,1]//处理右上角 4. else 5. Calendar(v,k/2) //假设已制定了v+1至v+k/2运动员循环赛日程表 6. Calendar(v+k/2,k/2) //假设已制定了v+k/2+1至v+k运动员循环赛日程表 7. comment:将2个k/2人组的解,组合成1个k人组的解。 8. for i←1 to k/2 9. for j←1 to k/2 10. A[v+i+k/2,j+k/2]←A[v+i,j] //沿对角线处理右下角 11. end for 12. end for 13. for i←k/2+1 to k 14. for j←1 to k/2 15. A[v+i-k/2,j+k/2]←A[v+i,j] //沿对角线处理右上角 16. end for 17. end for 18. end if 2、编制该问题的非递归算法,上机通过。 将如上文件保存在命名为“学号+姓名+实验一”的文件夹中并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设计与人机工程实验指导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二O一三年九月

实验一人体尺度测量 一、目的: 人体测量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其测量数据是很重要的设计基础资料,它是作为“机”的设计和工作地布置的根据。人体测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本实验是练习静态测量,掌握其方法,为了准确取得数据。 二、测量内容: O体重G上肢功能前伸长 A立姿身高H前臂加手功能伸长 B立姿眼高I坐姿膝高 C肩宽J小腿加足高 D坐高K坐深 E坐姿眼高L坐姿臀宽 F立姿肘高M坐姿肘高 详见图示 三、仪器和器材: 身高坐高计、形态测量尺、钢卷尺、记录纸、垫脚板、人体秤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实验分四人为一组,每组有一人轮流为被试者,二人配合测量,一人记录,轮流作为被试者。每个测量项目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2、测量姿势:被测者不要紧张地挺直背,身体自然伸直,放松双肩,上肢自然下垂,头部保持水平,双目注视前方,下腭放松,表情自然,呼吸均匀,尽量保持位置对称。立姿时,两脚并拢,张开成45°角立正,坐姿时,被测者身体自然伸直,座面与腓骨头上端同高,头正,肩平,目视前方,手指并拢,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两腿水平且大致平行,膝关节成90°角。如发现腿下不接触地,应加垫脚板,如发现椅子太低,可换高椅子。 3、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之间进行,只许轻测触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值。

测点见图示。 表1.1各测量项目平均值尺寸单位:厘米 五、分析与报告: 1、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度的原因? 2、根据测量数据设计下列项目: A、工作椅 B、工作台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微环境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评价照明环境的方法。 2、对工作场所(教室)的照明环境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价,查出环境中存在的影响照明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3、掌握测定和评价工作环境噪声的方法。 4、使用测量仪器对环境噪声进行实测,了解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改善建议。 5、掌握微气候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各种参数的测定方法; 6、根据测定结果结合有关规定评价环境的气候条件,并提出改善方案。 二、实验原理: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表现为能否使视觉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视觉操作的效能好坏,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将所需观察目标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对噪声的客观计量和主观、客观评价就变得极为重要。对噪声的评价,一方面是根据噪声的客观强度、频率分布及作用时间长短,从人接受噪声后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噪声状况进行计量与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和判断噪声对人和环境在哪些方面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并参照相关标准提出改进措施,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人处于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微气候环境的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和补偿的,即使某一因素变化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常可由另一因素的相应变化所补偿。例如,人体经辐射所获得的热量可以改由气温升高来获得,湿度增高所带来的影响可由风速的增大来抵消等。 三、实验设备: IEEAS.RS232测光仪,测声仪,温湿度计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照度测量 1、数字式照度计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敏测量元件,经高性能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由液晶显示屏显示读数。其使用方法是:

(1)将接收器插头插入仪器输入插口,接收器置于被测点,开关拨向“ON”位置。 (2)打开接收器遮光罩,则仪表显示屏就显示被测点的照度读数。 (3)若测量场合的照度多变,为了便于读数,可将读数保持开关拨向“HOLD”一端,可使显示屏上的读数保持不变;待读数结束后再将开关拨向“ON”一端,即可进行下一次测量。 (4)仪器使用完毕,应将电源开关拨向“OFF”位置,以防电池空耗。 (二)噪声测量 1、选择适合的地点(最好是教学楼),测量噪声值。 2、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共测量1小时,即记录60个噪声值。 (三)微气候测量 1、将大教室内部均匀地分为九个区域,取每个区域对角线的交点作为测点,同时选取9名同学作为被试者,做好准备。 2、在室内风扇、门窗均关闭的情况下,测出各测点的温度、湿度、风速。 3、记录被试者此时的冷热感觉。 4、在打开室内门窗及打开门窗并开启风扇的状况下重复上述实验。 5、测量室外的温度、湿度及风速。 五.实验结果 实际噪音测量结果 照度的测量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07年9月 目录 计算方法实验教学计划 (2)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3) 实验二插值法 (5) 实验三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7) 实验四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方法 (10) 实验五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 . (12) 计算方法实验教学计划 指导教师:李昆仑 学时数:10学时周4学时2次实验,共3周6次实验,第7—9教学周, 每次实验2学时 所用仪器设备:实验软件系统 实验指导书:Matlab实验指导书自编 实验参考书: 《计算方法》, 徐萃薇等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值分析与实验》,薛毅编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实验项目: A, MATLAB基本操作 内容:矩阵操作,基本数学函数,逻辑函数操作等; 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练习题 B, 插值法 内容:Lagrange插值、分段线性插值、三次样条在计算机上用MATLAB软件实现 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练习题 C,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直接解法 内容:高斯消元法,列主元素法及其误差分析等在计算机上用MATLAB软件实现。 要求:用实例在计算机上计算和作图。 D,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迭代法 内容:向量和矩阵的范数,雅可比迭代法,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及其收敛性等在计算机上用MATLAB软件实现。 要求:用实例在计算机上计算。 E, 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 内容:曲线拟和与最小二乘方法在计算机上用MATLAB软件实现,并用实例在计算机上计算和作图。 要求:用实例在计算机上计算。 实验一 MATLAB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的使用方法及特点;学会建立MATLAB搜索路径;熟悉MATLAB工作空间、MATLAB 集成环境、命令窗口;掌握MATLAB的通用命令、管理命令和函数、管理变量和工作空间的使用方法;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doc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r萌芽时期(2。世纪初期) J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I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I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己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玷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 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笫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修订稿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 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二、 实验设备: EP503A 深度知觉观测仪 三、 实验步骤: 1 被测试者坐到测试仪的窗口前面,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口成水平位置,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 记录数据者接通电源,被测试者预作几次,然后开始实验。 3 被测试者操纵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一线。 4 记录者第一次提醒测试者大致的误差,第二次提醒精确误差。测试者按键,然后记录者根据标尺记录误差值。 四、 实验数据: 深 度 知 觉 测 量 实 验 数 据 记 录 表 格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五、思考题: 1.对测试人的深度知觉能力做一个定性的描述; 测试人对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同时能够反映出人对于精确提示后误差减下。 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对于精准与模糊的提示方法,精准的提示方式有助于减少误差。 3.试列举从事哪些职业或工种的人员需要做此测试 飞行员炮手驾驶员

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者: 王德超成绩: 班级: 工程1103 同组者: 党博凯 指导教师: 刘彦辰 实验名称:动觉方位辨别实验 实验环境: 天气: 晴气温: 14¢场地: 机电实验楼308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使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考察动觉感受性的个体差异。 2 理解左右臂在空间位移的动觉感受性。 二、实验设备: EP 207动觉方位辨别仪 三、实验步骤: 1 被测者先熟悉下仪器的使用方法,先取几个角度做实验。 2 记录者取一个角度,让测试者做几次,大致的记一下所摆动的角度。 3 测试者根据记忆的角度摆动,记录者记下角度,然后提醒测试者大致相差范围,记下数据。 4 若要还存在偏差,记录者在提醒一个精确的范围,记录数据。 四、实验数据: 动觉方位辨别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计算方法 实 验 指 导 书 彭彬 计算机技术实验中心 2012年3月

· 实验环境: VC++ 6.0 · 实验要求:在机房做实验只是对准备好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因此上机前要检查实验准备情况,通过 检查后方可上机。没有认真准备的学生不能上机,本次实验没有分数。实验中要注意考察和体会数值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误差的估计,算法的稳定性、收敛性、收敛速度以及迭代初值对收敛的影响等。 · 关于计算精度: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在计算的过程中,小数点后保留5位数字,最后四舍五入到小数 点后四位数字。迭代运算的结束条件统一为 51 102 -?。在VC++ 6.0中,可使用setprecision 在流的输出中控制浮点数的显示(缺省显示6位)。演示如下: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输出6位精度,输出左对齐 cout<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标准版)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 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说明 1.本指导书用于工业工程专业本科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本课程在人因工程实 验室进行,共8学时。因受实验设备数量限制,前4个实验,即人体参数测量实验、错觉实验、双手调节实验和动作稳定性测试实验为必做实验,后5个实验可选做2个。 2.实验过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指导教师仅提出实验的要求与实验进行 的原则,承担实验准备与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工作。 3.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写出能够反映实验内容、详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实验 报告。实验报告需包含实验记录和思考讨论内容。 4.实验评分将按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纪律及实验报告与实验结果的质量按 百分制进行考核。

5.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不要求具体的实验时间,只要求实验的 过程,实验进程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独立完成。 目录 实验一人体参数测量实验 (1) 实验二错觉实验 (6) 实验三双手调节实验 (8) 实验四动作稳定性测试实验 (11) 实验五手指灵活性测试 (14) 实验六反应运动时测试 (17) 实验七注意力集中测试 (24)

实验八镜画仪实验 (28) 实验九记忆广度实验 (31)

实验一人体参数测量实验 实验简介 由于人的形体和尺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使各种与人体有关的设计能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让人在使用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中,在进行设备设计和工作地设计为人所用时,必须考虑充分考虑人体的各种尺寸的差异。 人体测量数据包括两种,一种为人体构造尺寸,即静态尺寸,人在静止的状态下,即站立不动、坐着不动或静卧等情况下测量的尺寸(静态人体测量);另一种为人体功能尺寸,即动态尺寸,它包括在工作姿态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下测量的尺寸(动态人体测量)。 影响人体测量数据的因素主要有区域、民族、性别、年龄、种族、生活状态、年代等。从大量的劳动科学、医学、人类学调查中可知,随上述影响因素不同测量参数有所差异。 人体测量的统计结果作为人体结构参数,功能参数,对于设计特定的机器设备环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舒适性、安全性、效率、经济性数种指标来评价人机环境匹配程度,其用途极其广泛。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决定适应度、经济性,有时还不可忽视衣着调整量。 一、实验目的 1、测量人体各肢体的长度、宽度及围度等形态指标。 2、掌握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具体含义,并能根据所得尺寸进行设计。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