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具有时间跨度大(近400年),空间范围广(南北跨度大),头绪多(涉及到几十个政权)等特点,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

1.以线带面:以分裂一一统一(局部统一)一一分裂一一统一(局部统一)为主线,来串讲政权更替的过程。

2.以史带论:要认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问题,并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一观点渗透于历史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东晋、刘宋、北周时期经济发展局面的了解,总结出分裂时期,南北方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这一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与赤壁之战。

2.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局面。

3.了解两晋的建立和灭亡。

4.掌握各朝的名称以及先后更迭顺序。

5.了解十六国的概况。

6.正确掌握北魏统一北方、北周武帝改革黄河流域等史实。

【能力目标】

1.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东汉后期的情况相比较,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从而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历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4.西晋的历史虽很短暂,特别是统一的时间不长,但是具体情况十分复杂。教师须引导学生既要力求全面,找到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照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加深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且南朝、北朝的政权更迭都比较频繁,因此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德育目标】

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东汉末年一些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西晋使我国从分裂鼎峙的状态复归于统一,这既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了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2.三国时期,在长期剧烈的战争中,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军事统帅和杰出的政治家,曹操、诸葛亮、孙权等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的政治谋略、军事指挥艺术,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

3.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对峙时期,但是统一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通过与东晋十六国的混乱状况相比较,了解南北朝分裂对峙之时,一些促使国家统一的因素也在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从而清楚地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西晋短期而亡的原因。

3.南北朝各代的更迭。

4.北魏统一北方。

5.北周武帝的改革。

【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东晋、刘宋经济的发展。

3.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教学媒体

投影仪、政权更替简图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图示教学法:展示各个时期的形势图,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并正确认识当时的分裂和统一的局面;也可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导入语例示

在经历了秦汉这个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之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长期的分裂割据;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但是,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民族融合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又一时代特征。无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过程。通过民族融合,中华民族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更加发展壮大起来。这一时期造就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的时候,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长江以南因为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而这个时期民族融合的大发展,江南经济发展,以及诸多文化成就,都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

发展提供了新的上升台阶。大一统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对于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形而言,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战乱还是短暂的,而且在分裂对峙之中,统一的因素也在不断发展,一旦条件成熟,新的大一统便又形成了。从今天这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大潮中的地位。

之二:提问式导入

[教师提问]秦汉大一统之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长期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即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种历史转折的呢?

[学生回答]造成分裂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名存实亡,趋于瓦解,而在镇压起义过程中,一些豪强地主乘机扩充武装,积蓄力量,形成割据,而各地割据势力之间彼此攻战,到了东汉末年,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造成了后来的分裂局面。

[教师讲述]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政权日益衰落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成为割据势力。这是分裂局面出现的政治基础,而中国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则是分裂割据出现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形式的存在,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独立性的,割据势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发展经济,同时又不向中央交纳赋税,为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提供了经济条件。

[教师过渡]虽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但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分裂是暂时的,新的统一的因素在分裂对峙中不断地孕育着。为了很好地理解这一点,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就来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交替。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交替

一、三国鼎立

[教师提问]在镇压黄巾起义后,各地军阀之间为了地盘和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其中在北方出现了几股较大的势力,这些军阀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有袁绍、曹操等。

[教师提问]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进行一场决战,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其结果和作用如何呢?

[学生回答]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教师提问]那么,官渡之战后,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呢?

[板书]1.官渡之战后的局势

[学生回答]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开始为统一全国做作准备。刘备通过组建军队、招揽人才,成为群雄中一股重要力量,孙权则以江东为根据地,占据了东南大片江山。

[教师讲述]由此可见,在官渡之战后,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逐渐形成了三股重要的势力,这三股势力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后来鼎立局面下的三国。公元208年,曹操为并吞江南,统一中国而与刘备、孙权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赤壁之战。

[板书]2.赤壁之战

[教师讲述]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曹操首先打击的是刘备的势力,当时刘备的力量虽有发展,但要单独抗击曹操的南征大军,无异以卵击石,按照隆中对的决策,刘备、诸葛亮决定与孙权联合抗曹。孙权据有江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