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详细(仅供参考)

骨筋膜室综合征详细(仅供参考)骨筋膜室综合征,也被称为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或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组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该综合征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是创伤骨科领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和医生都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创伤骨科医生必须高度重视。
该综合征的病因包括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和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的原因可能是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或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常时间的压迫。
而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缺血后组织肿胀、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或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以及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由于骨筋膜室的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时,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导致室内肌肉和神经缺血和缺氧。
缺血和缺氧加重了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液体渗出增加、组织水肿严重、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发生频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坏疽等严重后果。
前壁骨筋膜室内组织正常压力为12kPa(9mmHg),当压力升至866kPa (65mmHg)时,组织内的血循环完全中断。
小腿间定正常压力为2.0kPa(15mmHg),当压力升至733kPa(55mmHg)时,血循环完全中断。
间室内神经缺血30分钟,其功能发生异常,缺血12~24小时内,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会发生功能改变,8-12小时则会发生永久性的损坏,即肌肉坏死。
在肌肉坏死时,会释放大量的K+和肌红蛋白。
组织缺血缺氧会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同时受累组织会发生无菌性炎症,产生大量的毒性介质。
这些物质进入血循环后会引起全身的损害,如休克、心功能障碍、心律紊乱等。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肌力减弱和感觉障碍等。
骨筋膜室综合症

临床表现
1 2
症状
早期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随 着病情加重,出现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等症状 。
体征
患肢出现张力增高、感觉异常、肌力减弱或消 失、被动牵拉试验阳性等体征。
3
检查
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 等)和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02
病理学特征
骨筋膜室的构成
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一系列密 闭腔隙,其中容纳肌肉、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
VS
特点
骨筋膜室综合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 情重的特点,常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 肢体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 者可出现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等严重后果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骨折、创伤、长时间受压、缺血、代谢性疾 病、药物过量等。
发病机制
当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血管、神经 和肌肉等组织,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随着病情 加重,肌肉缺血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肌肉坏死和神经麻痹。
骨筋膜室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因各种原因导 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当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其中的血 管、神经和淋巴管等重要结构,导致血液供应减少、神经 受压和淋巴回流受阻等病理生理过程。
这些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和 体征,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常表现为肢体远端苍白或发绀,可有搏动性疼痛,应与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鉴别 。
04
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01
紧急处理
一旦怀疑或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症,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解除
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流程

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流程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下肢慢性劳损性疾病,主要表现
为运动员或者长时间站立工作人群出现的下肢疼痛和不适。
处理骨
筋膜室综合征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
的症状、运动史、工作情况等。
通常还会进行X光、MRI或者超声
波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 休息和活动控制,一旦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需要暂时
停止引起症状的活动,如跑步、跳跃等高冲击运动,以减轻疼痛和
促进康复。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牵引、理疗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和炎症,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
康复。
4. 药物治疗,对于疼痛和炎症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
用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者局部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5. 改变运动习惯,针对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特定运动或活动,可以通过改变运动姿势、增加休息时间、调整运动强度等方式来减
轻症状。
6. 矫形治疗,对于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需要矫形治疗,如矫形鞋垫、足弓支撑等,以减轻足部的压力和负荷。
7. 手术治疗,在一些顽固性、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中,
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骨筋膜切开术或其他手术方式。
总的来说,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改变运动习惯、矫形治疗等多种手段的
综合应用。
同时,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积极配合康
复训练,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骨筋膜室综合征张邦学

目录
• 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01
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骨间膜、 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 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产生的症状。
特点
多见于前臂和小腿,常由创伤或慢性 积累性劳损引发,导致骨、骨间膜、 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 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
职业治疗
理支持
对于因伤病导致的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和 障碍。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合理运动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弯腰 、久坐等,应适时进行伸展活动,缓解肌 肉紧张。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增强肌 肉力量和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和撕裂。
修复与重建手术
对于严重损伤或断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 组织,需要进行修复或重建手术。
神经修复手术
对于神经损伤,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恢 复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如电刺激、超声 波等,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康复训练
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 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恢复肢体 功能。
疾病或家族史。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患部是否有肿胀、 压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 症状,以及关节活动是否受限 。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骨骼、肌肉和软组 织的结构变化,以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肌酶 、肌红蛋白等指标是否异常。
骨筋膜室综合征

症状和表现
疼痛: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处疼痛、压痛和牵拉痛。 肿胀:由于炎症反应,患处可出现肿胀,触之有硬结感。 肌肉痉挛:由于疼痛和炎症反应,患处的肌肉可出现痉挛,导致关节僵硬。 感觉异常:患处皮肤可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过敏或感觉减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与急性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注意事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第三章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早期切开减压,解除压迫,恢复血液循环
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减压术、清创术、修复术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进行康 复训练
康复和预后
康复治疗:在恢复期,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肌肉和关节功能 的恢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述 0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05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06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案例
案例描述:详细介绍案例的病情、病史和治疗过程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指的是肌肉组织周
围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增高,从而导致血液供应受限,引起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病理过程。
骨筋膜室通常指的是四肢的肌肉组织周围由骨、肌肉和韧带形成的包膜结构。
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于肢体受伤或手术后,如骨折、挤压伤、手术创伤等情况。
主要症状包括肢体疼痛、压痛、压迫感、活动困难和感觉减退等。
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脉搏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或丧失、皮肤苍白或发绀等表现。
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包括手术减压、利用止痛药物和抗炎药物缓解症状、应用局部冷敷或温敷来缓解疼痛等。
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若骨筋膜室综合征严重而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感染和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Diagnosis and teatment of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Qian Tianyou, Ao Jun, Zhu Jinsong,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 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3
注: 载自5贵州日报6 , 仅列出贵州省医疗事业单位
# 985 #
并逐渐出现远端疼痛。患肢氧饱和度测定是一项简 单客观判断肢端血运状况的指标, 多普勒超声也有 助于判断肢端血运状况。 212 处理 21211 血管断裂及血管挫伤血栓形成 手术探查, 清除血栓、血管吻合、血管移植、抗凝、扩容、保暖。 21212 出血血肿形成 如果是侧枝血管断裂清除 血肿, 结扎血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 如果是骨断端出血闭合穿刺 引流。 21213 组织水肿 切开减压、脱水、抗凝、扩容。 21214 外压过高 如果包扎过紧应及时松解重新 包扎。
综上所述, 血管损 伤、出 血、组织 水肿、包扎过 紧、压迫等都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病因, 不同的 病因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处理也不同, 因此早期正确 判断伤肢缺血的病因, 进行相应的手术及术后抗凝、 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是防治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根 本措施, 切不可单纯行切开减压术。
关于 2002 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公告
# 984 #
Guizhou M edical Journal, 2002, Vol. 26, No. 1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563003) 钱天友 敖 俊 朱劲松
摘 要 目的 探讨骨 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 法 总结分 析 26 例骨筋膜 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一、前言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下肢的前、外、后三个骨筋膜室。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二、定义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为前、外或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因为下肢前、外或后三个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这种疾病通常与运动有关,特别是长时间的跑步和步行。
三、病因1. 长时间运动:长时间进行跑步和步行等高强度运动会导致下肢肌肉过度使用,从而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2. 肌肉损伤:下肢肌肉受到损伤时,会引起局部水肿和压力增高。
3. 先天性畸形:某些人天生就存在下肢骨骼结构异常或者神经系统异常,容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4. 外伤:下肢骨折或者软组织损伤等外伤也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四、临床表现1. 疼痛: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通常出现在运动时,也可以在休息时出现。
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取决于受影响的骨筋膜室。
2. 感觉异常:患者可能感觉到下肢沉重、胀痛或者刺痛等不适感觉。
3. 运动障碍:由于下肢运动时会加重骨筋膜室内压力,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如跑步困难、步态异常等。
五、诊断1. 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外观和按压受影响的骨筋膜室来判断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2. 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下肢骨骼结构和软组织情况,有助于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
3. 压力测量:通过测量受影响的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六、治疗1. 休息:患者需要停止运动并休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骨筋膜室内压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和电疗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
3. 药物治疗:非类固醇消炎药和止痛药可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局部水肿。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包括开放性或微创手术,旨在减少骨筋膜室内压力并恢复下肢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4
组织压力升高能造成组织血液 灌流不足,有三种见解
▪ 间隔区内压力上升,可能引进动脉 痉挛。
▪ 组织内的压力上升,或小动脉内的 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血管壁内外 压力差(小动脉压减去组织压)小 于临界值,则小动脉发生关闭。
▪ 静脉压上升,使得动静脉的压力差 变小,对组织的血流不利。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21
抬高患肢是错误的
抬高患肢后,会降低肢体内动脉的 血压,在组织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会 导致小动脉的关闭,加重组织的缺 血,在组织压高于动脉压的情况下 ,抬高患肢也达不到促进静脉回流 的作用。
精品文档
22
警钟
▪ 任何抬高肢体、用冰袋降温、 从外面加压及观察等待,只能 加重肌肉坏死。
▪ 作小切口减压或肢体上下端皮 肤上各做一个小切口,在皮下 切开筋膜减压是无效的。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织压较之动 脉舒张压低10-30mmHg 时,即已 达到小动脉的临界闭合压力,小动 脉内血液停止流动,导致组织缺血 。
▪ Ashtor的观察表明,当血压和血管 张力均属正常的情况下,使组织内 血液循环停止的组织压,在前臂为 64mmHg,在小腿为55mmHg.
精品文档
6
组织损害与缺血时间的关系
精品文档
23
减压时机
采用骨筋膜室组织压测定法, 测得组织压上升到与患者的舒 张血压差小于或等于30mmHg 即应立即减压。
精品文档
24
骨筋膜室测压示意图
精品文档
25
骨筋膜室测压示意图
精品文档
26
Mubarak , Owen 和Hargens 提出在下列情况时宜施行筋膜切 开术:
1.血压正常,有明确临床表现,筋膜间室压力 超过30mmHg,组织受压迫时间不清楚或推测 超8小时的病人;
精品文档
12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发生在背侧时,局部组织紧张,有 压痛,伸拇及伸指肌无力,被动屈 曲拇指及手指均引起疼痛。
发生在掌侧时,组织紧张,前臂掌 侧有压痛,屈拇及屈指肌无力,被 动伸拇及伸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 及正中神经分布的皮肤感觉丧失。
精品文档
13
小腿各骨筋膜室综合征
精品文档
14
前侧骨筋膜室综合征
内有伸趾肌、伸踝肌、腓深神经。 除小腿前侧有组织紧张及压痛外, 可有腓深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丧失 ,伸趾及胫前肌无力,被动屈趾引 起疼痛。
精品文档
15
外侧骨筋膜室综合征
内有腓骨肌群、腓浅神经。此间隙受压,足则 不能外翻,足背皮肤感觉消失,内翻足部时引 起疼痛,局部皮肤紧张及压痛表现在小腿外侧 腓骨处。
在出现骨筋膜综合征并持续12小时以上,肯 定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如肌肉挛缩,感觉 异常,运动无力等。
精品文档
8
精品文档
9
诊断
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后, 可以造成上述肌肉及神经改变 ,时间过久,会导致不可逆损 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 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精品文档
10
物理检查
肢体的神经检查很重要,要详 查皮肤感觉,特别是怀疑受累 神经的分布区。
2. 筋膜间室压力超过30mmHg的不合作或昏 迷病人;
3.筋膜间室内压力高于20mmHg 的低血压病 人。
精品文档
27
前臂筋膜切开减压术
行前臂掌侧筋膜切开术时,做 一个长弧形切口,这与Henry描 述的显露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 McConnells联合切口类似。
精品文档
18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其 体温可能升高,白细胞计数增 加,血沉也可能增快,但不一 定说明患者有感染。
精品文档
19
骨筋膜室综合征为一种发展性 疾患,刚发生时可能症状不明显, 遇到可疑情况,应密切观察,多作 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 治疗措施。
精品文档
20
治疗---早期切开减压
把覆盖该骨筋膜室的筋膜彻底面完全切开 ,使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下降,静脉血液回 流,使动、静脉的压力差加大,使闭合的 小动脉重新开放,反射性的血管痉挛也可 以减轻,有利于改善组织血运。
骨筋膜室综合症
513医院 李佳伟
精品文档
1
定义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 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早期 证候群,是一种严重损伤后的反应性疾病。
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 之中,这是一个闭合的空间,当其中的压力增 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 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 竭而死亡。
精品文档
2
病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可 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的增加, 或空间变小(肢体外部受压) ,或由于骨筋膜室内组织体积 增大(肢体内部组织肿胀)所 致。
精品文档
3
肢体外部受压的原因很多,如挤压伤、包 扎过紧等。
肢体内部组织肿胀的原因也有多种,如血 管损伤时出血造成的血肿,组织缺血后毛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肿胀,肌肉过度 活动后发生的肿胀等。
但临床上此间隙受压少见,出现上述体征时, 首先要考虑到腓总神经损伤。
精品文档
16
小腿后浅骨筋膜室综合征
内有比目鱼肌、腓肠肌。表现为强 直性马蹄足畸形,背屈踝关节时引 起上述肌肉的疼痛,小腿后方有肿 胀及压痛。
、静脉损伤而仅修复动脉者。
精品文档
17
小腿后深骨筋膜室综合征
内有屈趾肌、胫后肌、胫后动脉胫 后神经。表现为屈趾肌及胫后肌无 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分 布的皮肤感觉丧失,在小腿远端内 侧,跟腱与胫骨之间组织紧张,并 有压痛。
压力增高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 由于缺血,它的主动收缩活动 无力,而被动伸展活动时则可 引起疼痛。
精品文档
11
诊断存在问题
组织肿胀和肌肉缺血可以产生疼痛,但受 伤肢体的骨折也可发生剧痛,容易掩盖骨 筋室综合征的疼痛。
当组织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使小动 脉关闭,但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 流,肢体远端的动脉仍可能触到搏动,毛 细血管的充盈也可能存在,易被误认为肢 体血运未受障碍。
缺血后30分钟内,即可出现神经 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小时后 ,则会出发生永久性功能丧失。
肌肉在缺血2-4小时即可出现明显 的肌红蛋白尿,在循环恢复后3小 时达最高峰,且可持续12小时,肌 肉完全缺血12小时即足以产生挛缩 。
精品文档
组织缺血也影响毛细血管内皮的通透性,缺 血3小时再恢复血运后,可因此而发生肿胀 ,能达到原来体积的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