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骨筋膜室综合征详细(仅供参考)

骨筋膜室综合征详细(仅供参考)

骨筋膜室综合征详细(仅供参考)骨筋膜室综合征,也被称为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或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组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该综合征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是创伤骨科领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和医生都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创伤骨科医生必须高度重视。

该综合征的病因包括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和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的原因可能是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或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常时间的压迫。

而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缺血后组织肿胀、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或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以及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由于骨筋膜室的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时,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导致室内肌肉和神经缺血和缺氧。

缺血和缺氧加重了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液体渗出增加、组织水肿严重、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发生频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坏疽等严重后果。

前壁骨筋膜室内组织正常压力为12kPa(9mmHg),当压力升至866kPa (65mmHg)时,组织内的血循环完全中断。

小腿间定正常压力为2.0kPa(15mmHg),当压力升至733kPa(55mmHg)时,血循环完全中断。

间室内神经缺血30分钟,其功能发生异常,缺血12~24小时内,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会发生功能改变,8-12小时则会发生永久性的损坏,即肌肉坏死。

在肌肉坏死时,会释放大量的K+和肌红蛋白。

组织缺血缺氧会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同时受累组织会发生无菌性炎症,产生大量的毒性介质。

这些物质进入血循环后会引起全身的损害,如休克、心功能障碍、心律紊乱等。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肌力减弱和感觉障碍等。

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

临床表现
1 2
症状
早期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随 着病情加重,出现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等症状 。
体征
患肢出现张力增高、感觉异常、肌力减弱或消 失、被动牵拉试验阳性等体征。
3
检查
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 等)和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02
病理学特征
骨筋膜室的构成
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一系列密 闭腔隙,其中容纳肌肉、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
VS
特点
骨筋膜室综合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 情重的特点,常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 肢体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 者可出现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等严重后果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骨折、创伤、长时间受压、缺血、代谢性疾 病、药物过量等。
发病机制
当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血管、神经 和肌肉等组织,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随着病情 加重,肌肉缺血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肌肉坏死和神经麻痹。
骨筋膜室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因各种原因导 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当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其中的血 管、神经和淋巴管等重要结构,导致血液供应减少、神经 受压和淋巴回流受阻等病理生理过程。
这些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和 体征,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常表现为肢体远端苍白或发绀,可有搏动性疼痛,应与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鉴别 。
04
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01
紧急处理
一旦怀疑或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症,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解除

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流程

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流程

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流程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下肢慢性劳损性疾病,主要表现
为运动员或者长时间站立工作人群出现的下肢疼痛和不适。

处理骨
筋膜室综合征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
的症状、运动史、工作情况等。

通常还会进行X光、MRI或者超声
波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 休息和活动控制,一旦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需要暂时
停止引起症状的活动,如跑步、跳跃等高冲击运动,以减轻疼痛和
促进康复。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牵引、理疗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和炎症,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
康复。

4. 药物治疗,对于疼痛和炎症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
用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者局部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5. 改变运动习惯,针对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特定运动或活动,可以通过改变运动姿势、增加休息时间、调整运动强度等方式来减
轻症状。

6. 矫形治疗,对于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需要矫形治疗,如矫形鞋垫、足弓支撑等,以减轻足部的压力和负荷。

7. 手术治疗,在一些顽固性、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中,
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骨筋膜切开术或其他手术方式。

总的来说,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改变运动习惯、矫形治疗等多种手段的
综合应用。

同时,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积极配合康
复训练,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骨筋膜室综合征张邦学

骨筋膜室综合征张邦学
骨筋膜室综合征
目录
• 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01
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骨间膜、 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 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产生的症状。
特点
多见于前臂和小腿,常由创伤或慢性 积累性劳损引发,导致骨、骨间膜、 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 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
职业治疗
理支持
对于因伤病导致的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和 障碍。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合理运动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弯腰 、久坐等,应适时进行伸展活动,缓解肌 肉紧张。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增强肌 肉力量和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和撕裂。
修复与重建手术
对于严重损伤或断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 组织,需要进行修复或重建手术。
神经修复手术
对于神经损伤,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恢 复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如电刺激、超声 波等,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康复训练
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 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恢复肢体 功能。
疾病或家族史。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患部是否有肿胀、 压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 症状,以及关节活动是否受限 。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骨骼、肌肉和软组 织的结构变化,以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肌酶 、肌红蛋白等指标是否异常。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理生理: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肌肉和神经因缺血而发生一系列病理 生理变化,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症状和表现
疼痛: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处疼痛、压痛和牵拉痛。 肿胀:由于炎症反应,患处可出现肿胀,触之有硬结感。 肌肉痉挛:由于疼痛和炎症反应,患处的肌肉可出现痉挛,导致关节僵硬。 感觉异常:患处皮肤可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过敏或感觉减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与急性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注意事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第三章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早期切开减压,解除压迫,恢复血液循环
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减压术、清创术、修复术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进行康 复训练
康复和预后
康复治疗:在恢复期,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肌肉和关节功能 的恢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述 0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05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06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案例
案例描述:详细介绍案例的病情、病史和治疗过程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指的是肌肉组织周
围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增高,从而导致血液供应受限,引起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病理过程。

骨筋膜室通常指的是四肢的肌肉组织周围由骨、肌肉和韧带形成的包膜结构。

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于肢体受伤或手术后,如骨折、挤压伤、手术创伤等情况。

主要症状包括肢体疼痛、压痛、压迫感、活动困难和感觉减退等。

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脉搏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或丧失、皮肤苍白或发绀等表现。

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包括手术减压、利用止痛药物和抗炎药物缓解症状、应用局部冷敷或温敷来缓解疼痛等。

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若骨筋膜室综合征严重而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感染和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一、前言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下肢的前、外、后三个骨筋膜室。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二、定义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为前、外或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因为下肢前、外或后三个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这种疾病通常与运动有关,特别是长时间的跑步和步行。

三、病因1. 长时间运动:长时间进行跑步和步行等高强度运动会导致下肢肌肉过度使用,从而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2. 肌肉损伤:下肢肌肉受到损伤时,会引起局部水肿和压力增高。

3. 先天性畸形:某些人天生就存在下肢骨骼结构异常或者神经系统异常,容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4. 外伤:下肢骨折或者软组织损伤等外伤也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四、临床表现1. 疼痛: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通常出现在运动时,也可以在休息时出现。

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取决于受影响的骨筋膜室。

2. 感觉异常:患者可能感觉到下肢沉重、胀痛或者刺痛等不适感觉。

3. 运动障碍:由于下肢运动时会加重骨筋膜室内压力,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如跑步困难、步态异常等。

五、诊断1. 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外观和按压受影响的骨筋膜室来判断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2. 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下肢骨骼结构和软组织情况,有助于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

3. 压力测量:通过测量受影响的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六、治疗1. 休息:患者需要停止运动并休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骨筋膜室内压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和电疗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

3. 药物治疗:非类固醇消炎药和止痛药可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局部水肿。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包括开放性或微创手术,旨在减少骨筋膜室内压力并恢复下肢功能。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基础及治疗进展的开题报告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基础及治疗进展的开题报告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基础及治疗进展的开题报告题目: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基础及治疗进展摘要: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神经病,常常出现于四肢的肌肉和骨骼之间的间隙。

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触痛、运动受限和感觉减退等,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关键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一、研究背景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肌肉和骨骼之间的间隙过度压力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疾病。

常常发生在四肢,如手腕、前臂、肘部、膝盖和脚踝。

其症状包括持续疼痛、触痛、运动受限和感觉减退等。

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然而,对于复杂难治性病例的治疗还存在困难。

因此,深入研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1. 病理生理机制:介绍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包括压力损伤引起肌肉和骨骼之间间隙内压力升高等。

2. 诊断标准:分析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诊断标准,包括疼痛、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等。

3. 治疗方法:综述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肌肉松弛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并重点介绍体外激光治疗等新型疗法及其应用。

三、研究意义该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参考,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对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对相关的疾病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和全面,为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病例分析和相关数据统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五、研究进度安排1. 文献搜集和阅读(2周)2. 数据统计和分析(3周)3. 研究成果撰写和论证(3周)4. 完成论文初稿(1周)5. 论文修改和润色(2周)六、预期研究成果本文研究成果将呈现在论文的形式上,同时将会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以便更多的临床医生和学者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骨筋 膜室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治疗
Diagnosis and teatment of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Qian Tianyou, Ao Jun, Zhu Jinsong,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 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3
注: 载自5贵州日报6 , 仅列出贵州省医疗事业单位
# 985 #
并逐渐出现远端疼痛。患肢氧饱和度测定是一项简 单客观判断肢端血运状况的指标, 多普勒超声也有 助于判断肢端血运状况。 212 处理 21211 血管断裂及血管挫伤血栓形成 手术探查, 清除血栓、血管吻合、血管移植、抗凝、扩容、保暖。 21212 出血血肿形成 如果是侧枝血管断裂清除 血肿, 结扎血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 如果是骨断端出血闭合穿刺 引流。 21213 组织水肿 切开减压、脱水、抗凝、扩容。 21214 外压过高 如果包扎过紧应及时松解重新 包扎。
综上所述, 血管损 伤、出 血、组织 水肿、包扎过 紧、压迫等都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病因, 不同的 病因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处理也不同, 因此早期正确 判断伤肢缺血的病因, 进行相应的手术及术后抗凝、 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是防治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根 本措施, 切不可单纯行切开减压术。
关于 2002 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公告
# 984 #
Guizhou M edical Journal, 2002, Vol. 26, No. 1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563003) 钱天友 敖 俊 朱劲松
摘 要 目的 探讨骨 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 法 总结分 析 26 例骨筋膜 综合征
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挫伤 4 例; 骨折 合并胫后动 脉断裂出 血血肿 6 例; 骨折出血血肿 8 例; 动静脉挫伤栓塞 4 例; 尺桡骨近端骨折并软 组织挫伤 2 例; 头压伤 前臂 1 例; 刀砍伤前臂清创缝合后包 扎过紧 并感 染 1 例。经 手术 探查, 清除 血栓, 吻 合血 管, 清 除血 肿, 止血, 引流, 减压, 术后抗凝、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后功能无缺失 20 例, 发生缺血性肌 挛缩 4 例, 截肢 2 例。结论 早期正确判断伤肢缺血的病 因, 进行相 应的手 术及术后 抗凝、扩容、脱水 、抗 炎等治 疗是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根本措施, 切不可 单纯行切开减压术。
凝血酶原片段 F1+ 2 检测临床系列研究 遵义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 人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细胞系的系列研究
循环激素与细胞 离子 转运与 高血压 病左 室 肥厚及老年高血压病治疗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阳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
高 鸿 安裕文 方开云 王竹梅 曾祥刚
李卓江 景本年 王季石 宋海容 张 燕 李显文 付贞协 黄梅芳 杨琼芬 王恩海 万启惠 徐大刚 李宗权 吴中明 李维才
商黔惠 冼惠珍 周晓兰 刘西平 王丕荣
EGFR、凝集 素受体、Bcl - 2 及 P53 蛋白在 胃 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人工全髋关节临床应用研究
经食管心房起搏 负荷 试验诊 断冠心 病的 方 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遵义医学院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省人民医院
李春鸣 罗 旭 肖庆邦 张 莉 尚星敏 田晓滨 张美心 李 波 韩 伟 赵筑川 蔡运昌 李洁琪 赵 宁 张陈匀 杨天和
被动牵拉痛。
11213 感觉异常 26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 感觉过 敏或减退。
11214 肢体远侧动脉博动减弱 足背动脉减弱 16 例, 胫后动脉减弱 22 例, 桡动脉减弱 4 例。 11215 多普勒超声 ( 1) 胫后动脉断裂 6 例胫后动 脉信号很弱。( 2) 动静脉挫伤栓塞 4 例早期信号 弱, 晚期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均无信号。( 3) 由于包 扎过紧、软组织挫伤、骨折加软组织挫伤 16 例均较 健侧减弱。
遵义医学院 三等奖
贵阳中医学院 贵阳医学院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阳医学院
喻 田 刘兴奎 余 志豪 秦 邦勇 周旭美 周赞 宫 叶英
邱德文 林亚平 李 江 林 青 付文卫 黄文涌 宋沈超 杨敬源 赵方贵 喻茂娟 王季石 夏学鸣 陈子兴 李卓江 方 琴 梁文妹 石爱荣 黄 岩 何素云 王 琳
食道调搏与相关 技术 在麻醉 及对心 电生 理 影响中的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Methods. The 26 cases of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4 cases fractures of the shafts of tibial and fibula, 6 cases of rupture of popliteal tibial artery, 8 cases of gore, 4 cases of rupture of popliteal tibial artery and vein, 2 cases fractures of the shafts of ulna and radius, 1 cases of forearm injury caused by press under head and 1 cases of chopped forearm . Among the 26 cases , the 20 cases were cured, the 4 cases were developed volkmann and the 2 cases were amputated. Conclusion Essential measures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re correct estimation of pathogeny, proper operation, prevention of cruor, increase of blood volume, dehydration and sterilization.
#消 息#
项目名称
中国吸血蚋类的系统研究( 双翅目: 蚋科)
贵州淫羊藿属等 专科 专属药 用植物 资源 及 补遗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 一等奖
贵阳 医学 院 军事 医学 科学 院
二等奖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陈汉彬 安继尧 张春林 邓成玉 杨 明 温小军 严 格 曾亚纯 杨眸宇
何顺志 张天伦 刘 毅 徐 文芬 黄 敏 郭宝 林 彭华
Key words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Pathogeny Diagnosis Treatment
1992 年 1 月至 1998 年 12 月, 我院收治胫腓骨 骨折及小腿外伤病例 1 760 例, 前臂骨折 845 例, 发 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26 例, 经治疗后功能无缺失 20 例, 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4 例, 截肢 2 例。
慢性肾衰发生发 展的 相关因 素和药 物防 治 的实验研究
贵阳医学院
张国忠 郭 兵 桂 华珍 万 昌武 张雅丽 杨 林 贾忠辉
缺血预处理与钾 通道 开放剂 对缺血 心肌 的 保护研究
苏长史茱萸汤作 用机 理及制 剂关键 问题 的 研究 贵阳市社区老年人口生命质量研究 骨髓/ 造血干细胞保护性基因治疗 胰岛淀粉样多肽 在胎 儿器官 内的表 达和 定 位
11216 肢端氧饱和度测定较健侧明显降低: 26 例患 肢氧饱和度均为零。
113 治疗及疗效 26 例患者均进行 手术探查, 胫 腓骨骨折并软组织挫伤 4 例切开减压术后 2 例恢复 正常, 2 例因病人早期拒绝手术延误手术时机出现 缺血性肌挛缩; 胫后动脉断裂 6 例清除血肿后行大 稳静脉移植术后成功保全了肢体及功能; 骨折血肿 8 例清除血肿后功能恢复正常; 4 例 动静脉挫伤栓 塞行血管探查血栓取出血管吻合术后 2 例保全了肢 体及功能, 另 2 例因 动脉挫伤较重行吻合术后远 端微血栓形成肢体坏死后而截肢; 尺桡骨近端骨折 并软组织挫伤 2 例切开减压术后 1 例恢复正常, 1 例因肝、脾破裂, 失血性休克, 抢救生命 2 天而延误 切开减压的时机术后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头压伤前
贵州医药 2002 年 11 月第 26 卷第 11 期
臂 1 例切开减压术后恢复正常; 刀砍伤前臂清创术 后因包括过紧 及感染 1 例出 现缺血性肌 挛缩。26 例病人术后均行抗炎、抗凝、扩容和脱水等治疗。
2讨论 211 患肢远端缺血的原因及诊断 21111 肢体远端缺血的原因 血管断裂及血管挫 伤血栓形成; 出血血肿形成; 组织水肿压迫血管; 包 扎过紧、压迫等。 21112 血管断裂及血管挫伤血栓形成 伤后局部 有皮下淤血软组织挫伤, 远端肿胀不严重远侧脉博 即不能扪及或很弱。多普勒超声可早期诊断。 21113 血肿形成压迫血管 受伤局部短期内迅速 高度肿胀, 而远端软组织肿胀不明显。 21114 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一般在 48~ 72 小时达 高峰, 骨筋膜室 综合症通常 在 24~ 48 小时之间 发 生。小腿或前臂均匀肿胀, 有水泡。 21115 外压增高 如果包扎过紧病人会自诉胀痛
1999 年 1 月至 2001 年 12 月收治小腿及前臂骨 折 623 例, 有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者 8 例, 经监 测后及时作穿刺闭合引流, 手术探查、止血、引流、扩 容、抗凝、脱水后等综合治疗无一例发生。现根据这 些病例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进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