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 ,指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系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稳定的地理环境 ,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概述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一般指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 ,人文地理环境一般指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 ,这两方面相互作用 ,不能截然分开。

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概念 ,这里所阐述的地理环境 ,是就曾经影响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当然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是文化 ,却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 ,对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上的制约力。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关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我们强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与影响, “我们不主张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的动因、文化特征、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的移动等完全归之于地理环境。”

1、疆域辽阔完整——中华凝聚意识与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

中华民族栖息在北半球的东亚大陆 ,太平洋西岸。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 ,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广大的疆域 ,纵深的腹地 ,为中华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中国疆域完整 ,黄河、长江两流域毗连 ,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 ,其势宜合而不宜分 ,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 ,中国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

世界古代文明中 ,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 ,其间原因很多 ,有一点应当是与其地理条件有关 ,即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周围是大片的沙漠 ,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少。 历史上 ,纵使游牧民族南侵 ,中国仍有地域作为退路供回旋。虽然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 ,但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 ,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有重要作用。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耀 ,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 ,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完整系统也未曾分裂和瓦解 ,并生生不息。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周边外来文化进行潜移默化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风格和日趋完善的系统 ,长期绵延不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