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

深化· 拓展
六、“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 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体系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 有深远的影响。
2.孟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3.荀子
主要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君舟民水”;礼法 并用。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 唯物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认为学习的目标是认识和把握“礼”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时 期
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社会大变革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造就 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天下大乱 礼崩乐坏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 4、阶级关系:
受重用。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学 派
老庄 之学
代表 主要内容
老子 庄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 遥”。
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 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 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 了重要影响。
法家 思想
李悝 商鞅
韩非 子
墨家 的主 张
墨子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 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 皇统一全国,起到了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 重大作用;两汉后, 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 儒家体系中,成为维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 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 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 则备变”。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 汉代以后,逐渐湮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没失传。 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 (共43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 (共43张PPT)

1.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2.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 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评价: 影响深远。
3.倡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要求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对后世价值观 的形成影响很大。
16
第16页,共43页。
(三)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 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第28页,共43页。
老子的主要思想
治国思想:无为而治
(1)“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最高的哲学概 念,凌驾于万物之上,是客观存在的,并依从自然规律。
(2)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提倡以德治国)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12
第12页,共43页。
(二)战国时期孟子——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 姓,孟氏,名轲。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第36页,共43页。
猜一猜:
漫画一:
漫画二:
守株待兔
漫画三:
自相矛盾 漫画四:
滥竽充数
智子疑邻
⑴给以上四幅漫画注入一个成语。

以上四幅漫画反映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要勤劳、诚实、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不感情用事……
第37页,共43页。
四、墨家的主张
伦理观:“兼爱,非攻,尚贤,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 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 法论基础。

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要勤劳、诚实、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不感情用事……
对儒道法思想要继承和发展,其中的优秀价值原则, 可以发展为新时代的精神。请举若干例子加以说明。
孔子的仁、德治;孟子的仁政: 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尊老爱幼; 诚信。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促进素质教育
法家:现代法治社会、与时俱进; 道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淡泊名利;以柔 克刚;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小民国至老寡死民 不相往来。
春秋战国, 周王衰微,诸侯纷争, 环境宽松
特点: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墨翟:
李/商/吴/申/韩非(集大成者) 主旨“兼相爱,交相利”
①将…合一,吸收…,理论系 统化②加强君主集权,厉行 赏罚,奖励耕战③主张变革
精神: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功利
——摘自《中国新闻网》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 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
孔子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 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 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 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 不亡之术也。”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韩非子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尚贤 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 政令.思想.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 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54ppt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54ppt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 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 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 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 宗庙用的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 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 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 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 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 “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思考:
“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仁”是内在的修养; “礼”是外在的规范。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2)思想主张:①“仁”、“礼” ②主张“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以德治民,用德教化;
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政治主张会被诸侯国国君采纳吗?为什么? 不会。不适合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的政治需要。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 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老子政治主张上的异同。
(1)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都反对苛政。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 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 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
角度 从老子和孔子政治主张角度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
目 录
• 百家争鸣的背景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其他学派思想 • 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01 百家争鸣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铁犁牛耕的出现
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土地私 有化,加速了社会分化的进程。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推动了社会政 治制度的变革。
礼乐
孔子重视礼乐,认为礼乐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他主张 遵循周礼,通过礼仪和音乐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思想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仁、 义、礼、智等善良本性。他主张通过 内省和修养来发扬人的善良本性。
仁政思想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为原 则治理国家,关心人民疾苦,实行宽政 和德治。他主张“民贵君轻”,强调君 王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辩论, 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华 文化的进步。
培养了文化人才
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竞相争鸣,为当时 的文化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培养 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人才。
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01
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政治哲学
阴阳五行说在政治哲学方面强调平衡和谐,认为政治领袖应该遵循阴阳五行的法则,以维护社会的和 谐稳定。同时,阴阳五行说也主张变革和革新,认为只有不断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06 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 2 3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竞相争鸣,为中华 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 内涵。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荀子· 天论》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 加完备。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
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 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生平 思想 教育文化贡献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 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 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思 想 学 说
政治 思想
核心
内容
“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 “为政以德”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 神敬而远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礼、乐、身、御、 书、数
“仁”和“礼 ”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 思想 教、全面发展
创办私学;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
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 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 阶级: 文化: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 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私学兴起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5张PPT)

孔子故里—曲阜孔庙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 孔林,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 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矣。”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
儒、道、墨、法、名、阴阳、 纵横、农、杂、兵、小说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学习。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相互 争辩、学习的局面。
1、儒、道、法、墨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 分别是?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摘自《中国新闻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 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 子 : “ 人 类 要 在 2 1 世 纪 生 存 下 去 ,孔子在汉城 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 寻找智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 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 “孔门弟子”。
政治主张:“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民本)
伦理观: “性本善”
政治: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提出“君舟民水”(民本)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思想;
伦理:“性恶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归纳: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共24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共24张PPT)
治者希望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士”们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受到重视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一)、儒家学派
1、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思想
❖①、政治思想:
a、“仁”(核心)与 “礼” b、德治(为政以德)
②.教育思想
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
“大变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社会逐 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建立
“大发展”:社会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的大发展,私学兴起,“士”受到各诸侯国的重 用
“百家争鸣”的含义:
❖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 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 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的主张
③.文化传承:编订整理出《诗》、
《书》、《春秋》等
探究 (3)评价:我们该如何对待
问题
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的 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 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
A “仁义” B “君舟民水” C “性恶论” D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4、孟、荀特点: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 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 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二)、道家学派
1、老子——道家的创始人;
①时代:春秋晚期
②思想主张: A、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B、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哲学思想: 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
2021/3/10
授课:XXX
10
2.孟子
主要思想
3.荀子
主要思想
2021/3/10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政治:主张“仁义”;“君舟民水”;礼法 并用。
授课:XXX
14
2.早期法家的思想家
(1)代表人物:
李悝(法家创始人)、吴起、申不害、商鞅
(2)李悝在魏国变法:
奖励耕战(生产、流通、田制)、严刑峻 法、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著《法经》。
(3)商鞅变法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 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2021/3/10
授课:XXX
体系完整,
基础授课:XXX
成为大宗。 12
二、道家 老子名言
(1)“道” 的哲学概念,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消极悲观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2021/3/10
授课:XXX
13
3.庄子
• (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 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 (2)提出“齐物论”,追求“逍遥” 自得的精神境界。所谓“逍遥”就是对 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 (3)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
2021/3/10
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021/3/10
授课:XXX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 系具有积极意义。 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1/3/10
授课:XXX
1
形成了儒道法墨各家 儒学创立
中 国
春秋时期 百家 争鸣
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和发展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学
统 文 西汉时期 化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二程、朱熹)
流 宋明时期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李贽
的 演 明清之际
顾炎武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授基课:础XXX。
16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 晚自修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2021/3/10
授课:XXX
17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 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受重用。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2021/3/10
授课:XXX
4
3、代表人物及流派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 荀 子子 子
老庄 子 子 韩非子
墨子
2021/3/10
授课:XXX
5
(1)
孔子说“仁者爱人”。 “爱人”:一是要求统 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二是提 倡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15
3.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 (1)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将法家重“法” 、重“术”、重 “势”三个不同学派糅合为一, 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
• (统2化)。政治主张: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 “事异则备变”,主张改革。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用
2021/3/10

黄宗羲
2021/3/10
王授夫课:之XXX
2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 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021/3/10
冉求胆小怕事,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
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
冷静。 2021/3/10
授课:XXX
8
一、早期儒学
1、孔子
政治思想:
“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保守性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思想
逐步改良
成就
和文 化贡 献
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 唯物思想
伦认理为观学:习主的张目“标性是本认恶识”和把握“礼”
授课:XXX
11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的
同 思想

仁政
仁义
民本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思想
异 人性论
2021/3/10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奠定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2021/3/10
授课:XXX
7
(3)为政以德
•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用德教化百姓。
(4)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5)教育成就——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 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 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
授课:XXX
3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1、经济:井田制瓦解,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迅速发
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社会大变革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造就
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4、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
法家。 原因:(1)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
人们应当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 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2)法家思想主张实行君主集权,有利于 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2021/3/10
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 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2021/3/10
授课:XXX
6
(2)
就是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 是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等级名分制度)希望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等级 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